喬布斯關於「計算機將成為數字中樞」這個設想,要追溯到蘋果公司在20世紀90年代初開發的「火線」(FireWire)技術。火線是一條高速的串口,能夠將數字文件(比如視頻)從一台設備快速轉移到另一台設備。日本的攝像機製造商採用了這一技術,之後喬布斯決定把火線用在1999年10月上市的新版iMac上。他開始預見到,火線將成為蘋果系統的一部分,用來把視頻文件從攝像機中轉移到計算機上,然後再進行編輯和發佈。
為了讓這一功能得以實現,iMac需要有一款出色的視頻編輯軟件。為此,喬布斯決定去Adobe公司找他的老朋友。Adobe是一家出品數字圖像軟件的公司,當年也是他幫助成立的。他請他們製作一款適用於新的Mac版本的AdobePremiere軟件,當時這一軟件在Windows系統中很流行。可是,Adobe公司高層斷然拒絕了他,這讓喬布斯備受打擊,他們說:「麥金塔的用戶太少,要單獨為它做一個軟件不太划算。」喬布斯憤怒了,覺得自己遭到了背叛。他後來跟我說:「我讓Adobe出了名,他們卻這樣對待我。」Adobe隨後又拒絕為MacOSX系統定制其他的流行軟件,比如Photoshop,即使麥金塔電腦在使用這類軟件的設計師和創意人士中非常受歡迎。整個局面更加糟糕了。
喬布斯永遠都不會原諒Adobe,十年後,他向Adobe發起了一場公開的戰爭——不允許AdobeFlash在iPad上面運行。他得到了一個寶貴的教訓,而這更堅定了他的決心:要對一個系統中的所有關鍵元素實施端到端的控制。他說:「當1999年Adobe背叛了我們之後,我的第一個想法就是,在我們所涉足的領域,必須要同時控制硬件和軟件,否則我們遲早要受制於人。」
所以,從1999年開始5蘋果為Mac操作系統製作應用程序,目標用戶就定位在橫跨藝術和科技交匯處的人群。這些軟件包括數字視頻編輯軟件FinalCutPro,為入門級用戶開發的iMrnde,製作視頻或音樂光碟的iDVD,和Adobe競爭的照片編輯軟件iPhoto,用於音樂製作和混音的工具「車庫樂隊」(GarageBand),管理歌曲的iTunes,以及購買歌曲的iTunes商店。
數字中樞的創意很快清晰起來。喬布斯說:「我是通過攝像機才理解到這一點的。使用iMovie軟件能讓你的攝像機價值增加10倍。」你不用再花幾百個小時坐在那裡看原片,而是在你的計算機上進行編輯,製作漂亮的淡入淡出效果、添加背景音樂、把你的名字加在片尾字幕中,也過一把當製片人的癮。它激發了人們的創意,讓人們表達自己,製作出一些富有情感的作品。「在那一刻,我覺得個人計算機正在演變成另一種東西。」
喬布斯還有一個想法:如果計算機成為一個中心,還可以使便攜式設備變得更簡單。這些數字設備中的很多功能——比如編輯視頻或圖片——都不太好用,因為屏幕太小了,很不適合功能太多的菜單。計算機就可以簡單地解決這些問題。
而且,還有一點,喬布斯還觀察到,如果將設備、計算機、軟件、應用程序、火線整合到一起,就能讓這些功能發揮得更好。他回憶道:「我更加相信,端到端的解決方案是正確的。」
這個方案的絕妙之處在於,蘋果是唯一一家提供這種整合方案的公司。微軟做軟件,戴爾和康柏做硬件,索尼生產數字設備,Adobe開發應用程序。但是只有蘋果把這些整合到了一起。喬布斯在接受《時代》雜誌釆訪時說:「我們是唯一一家掌握全部設備的公司——硬件、軟件、操作系統。我們能夠為用戶體驗負全部的責任。我們能做到其他公司做不到的事情。
蘋果在數字中樞戰略中的第一個突破是對視頻的整合。你可以用火線把視頻傳到蘋果機上,然後通過iMovie編輯成一個作品。然後呢?你還可以把作品刻錄進一些DVD裡,這樣你和你的朋友就能在電視上欣賞。他說,「所以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和光驅製造商進行合作,以給用戶生產出能刻錄DVD的光驅。我們是第一個這樣做的公司。」和往常一樣,喬布斯格外關注為用戶製造出盡可能簡單的產品,這也是成功的關鍵。邁克·埃萬傑利斯特負責軟件設計,他回憶起當初為喬布斯展示早期版本的用戶界面時的情景。在看了一些界面截屏圖之後,喬布斯跳起來,抓起一支記號筆,在白板上畫了一個簡單的長方形。他說:「這是新的應用程序。它有一個窗口,你把視頻拖拽進這個窗口,然後按下『刻錄』按鈕。就這麼簡單。這就是我們現在要做的。」埃萬傑利斯特目瞪口呆,然而這一想法卻為iDVD的簡便功能奠定了基礎。喬布斯甚至還幫助設計了「刻錄」按鈕的圖標。
喬布斯意識到,數碼照相也是一個即將爆發的領域,所以蘋果也開發了一些讓計算機成為「照片中心」的方法。但是至少在第一年裡,他錯過了一個絕好的機會。當時,惠普和其他一些公司正在製造刻錄音樂CD的光驅,但是喬布斯意氣用事,堅持讓蘋果專注於視頻而不是音樂。另外,喬布斯還堅持讓iMac裝配一種「更高雅」的吸人式光盤插槽而不是傳統的托盤式光驅,這就意味著iMac錯過了配備第一代刻錄光驅的機會,因為當時只有托盤式光驅才能具備這種功能。他回憶道:「我們錯過了這班船,所以我們需要迎頭趕上。」
一家創新型的公司不僅僅要做到推陳出新,而且還要在落後時知道如何迎頭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