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之盛唐 第四百五十一章 好消息壞消息
    第四百五十一章好消息壞消息

    「起來……起來……」

    泡了一晚上上溫泉,也胡天胡地的折騰了一晚上的我,被小東西騎在身上,重新搖醒。

    「搞什麼……」

    我左右擁抱的正不亦樂乎,很不滿意的嘟囔道,又把推到一邊的采薇和阿雯給攬了回來。

    小東西哼哼了兩聲,又掏出一個盒子,推露出一線,卻是一隻張牙舞爪的大蜘蛛,頓時驚的她們睡意全無,肉光光的抱著裙子什麼,驚聲尖叫滾到一邊抱成一團。

    「靠,今天是什麼日子……」

    這麼一鬧,我的睡意也隨之煙消雲散。

    「今天是七夕啊……」

    「唔……」

    我搖了搖還有些昏沉的腦袋,才想起古時還有這個節日,以及關於小東西手上那只蜘蛛的典故。

    可惜我那個時代所謂中國版的情人節,對我來說並沒有太大的意義,只是在論壇上酸溜溜嘲諷那些情侶又找到一個為彼此大放血加推倒的理由了。

    「這是小楊抓的……夠威猛吧」

    小東西瞇眼看著花容失色,.瑟瑟抖的采薇和阿雯,如果不是沒穿衣裙,她兩幾乎要落荒而逃,笑嘻嘻的道。

    「也不用找只這麼嚇人的……吧」

    我摸著腦門上不知道哪裡冒出來的瀑布汗說,

    「月月當然要最大的……」

    「這東西能結網麼……」

    我滿肚子狐疑的望著那只巴掌.大貌似捕鳥蛛的東西說。

    「可以的,一定可以借一張大大的網……」

    小東西滿臉認真的說道。

    「能不能告訴我,月月都許了什麼願把……」

    我看的可人,忍不住按住她的臉蛋兒,揉了揉。

    「不行……」

    小東西突然臉紅了起來,像踩.到尾巴的貓兒一樣,大叫著跳下床榻,飛奔而去。

    恩今天是七夕日,

    也是天上牽牛星與織女星相會的日子,又稱雙星.會,乞子和乞巧為主,故也稱為巧節、乞巧節、女兒節等。與三月三以民間相親為主要活動的「前女兒節」,以祈願為主的乞巧節,又被稱為「後女兒節」,在本朝的上層影響更大。

    宮中甚至建有專門高達百尺的乞巧樓,在樓上陳.設瓜果酒炙,祭牽牛星與織女星,賜嬪妃九孔針,五色線,在月光下最快穿過者,為巧手。往年的開元天子和楊太真還在在這個時刻臨幸華清宮,陳瓜果、插鮮花,設酒餚與庭中,月下共賞,舉辦各種遊戲活動,其中最有意思就是「蛛絲捕巧」這個節目。

    令宮人女史們,各捉蜘蛛閉於小盒,至曉開視其.網疏密,以決定吉兆之侯,以網越密者越容易心想事成。是以古人有詩云「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看來小東西也寄以了相當高的期待值啊。

    雖然我沒有這.個概念,但是顯然其他人都已經在忙活著準備了。連宮裡已經一大早,就派人送來賞賜牙牌、香扇、瓜果、炙肉等,各地的莊子裡也送來的時鮮香花活牲,不過現在還是白天,準備的東西,只有晚上才能用。

    既然早起來,又睡不著,乾脆帶著家人一行上山去野餐。今天天氣也不錯,是游驪山的好日子,上次帶軍隊來的匆忙,只在廢墟裡集體泡了次露天溫泉,這次重修溫泉宮後,還是第一回來。

    驪山由東西繡嶺組成,山勢逶迤,樹木蔥蘢,遠望宛如一匹蒼黛色的駿馬而得名。驪山實在不高,也沒有太險要奇駿的起伏。由於戰火之後缺少修繕,荒廢至今,能夠遊覽的,無非就是那幾個地方,和一些自然的景觀而已

    比如湯泉宮所處的山頂上,御賜封赦的老君殿,西繡嶺第二峰上,為歷史傳說中的女蝸而建的「老母殿」。西繡嶺第一峰上的烽火台什麼的。

    據說歷史上周幽王「烽火戲諸侯,一笑失天下」的典故就生在這裡。當然只有一堆看起來輪廓比教平整的石堆,讓人大失所望。

    過了烽火台後往東即到東繡嶺上,劍懸瀑布千尺的「石甕寺」。因寺的西面岩石受流水沖擊而形似甕,故得名「石甕寺」。據傳,該寺建於唐開元年間,用造華清宮所剩的材料予以修建的。不過我是個社會主義中國成長起來的無神論者,對破敗冷清的寺廟,沒有太大興趣。

    石甕水潭處攀援西行,什麼雞上架、秤錘石、飲鹿槽、翠蔭亭、三元洞,說實話對見多了名山大川奇秀的我來說,這些需要仔細意會的東西,也就一般般的感覺,倒是小丫頭、雨兒、小蘋果她們,卻是依舊饒有興致的到處留書題刻。

    本來勝景還有東繡嶺的牡丹溝,這裡屬於北苑的一部分,皇家曾在此開闢牡丹園,由當時精通園藝的花師宋單父培植花種而得名,不過戰火之後,此地還是一片雜草叢生的廢墟。

    最後的野餐,還是回到了比較完好的老君殿,重修起來的主建築降聖閣裡,有整塊白玉玄遠皇帝(老子)像,不過顏色有些異樣,手部的顏色也不太一致,那是由於亂兵搬不動巨大的玉像,乾脆把雙手手鑿下帶走,後來也沒有找到合適的玉料,所以只要先用別玉再補了一套,像身也在放的大火中被燒裂燻黑,看起來有些不倫不類。

    「這是你傳說中的老祖宗啊……你怎麼一點反應都沒有」

    我看了眼,虔心跪在蒲團上閉著眼睛禱告的阿蠻、雲容,又看了看正在支使少年親事們,堆砌爐灶陳置碳盤的初晴,特意提醒道。

    「長的真不好看……」

    小東西撇撇舌頭,又去對付碳架上的烤鹿尾。

    野餐完畢,最後我還是被拉去了拜了一回老母殿。

    前些日子剛舉辦過「驪山老母女媒節」、又稱「善嗣會」、「傳子會」、「禪子會」。傳女媧氏煉石補天拯救人類,定婚嫁人嗣。女媒節即是幾千年來流傳在此地的原始風俗遺跡。會期四方祈子求福者,約定俗成,不遠千里而來求神問卜、還願獻禮,形成一個巨大的廟市。

    現在還可以看到半截老母宮前各種獻花、或獻果、獻油、獻面或贈衣、贈錢或掛匾、豎碑堆砌纍纍,雖然我不可置否,但是我那些女人們卻有極大的熱忱,我也不好打擊她們,乾脆走出來看風景。

    從老母宮後遠眺山下,可以看到整個驪山宮城的基本輪廓,貞觀十八年唐太宗在驪山建湯泉宮,至天寶年間,已經改擴建為會昌城,又稱昭應縣,除了華清宮的宮殿群,還有百官行署,王公大臣的別墅莊捨,朝元殿、長生殿、集靈台、鬥雞殿、宜春亭等建築。

    雖然被兵火毀棄大半,但依舊可以看出全盛時的依稀光景,其中的核心,是規模最大的蓮花湯、海棠湯、太子湯、尚食湯和星辰湯等幾眼露天湯泉,以及拱衛在周圍的中小湯泉和各種附屬建築,分別為皇帝、貴妃、太子、大臣所用。

    當然最有名的,還是在集靈台東的長生殿,當然它在歷史上因為一部長恨歌而被人銘記,據說這裡紀念唐明皇與楊貴妃愛情的休閒避暑之地。

    我卻看見幾騎背著急遞小旗的訊騎,衝進會昌城內……

    「樞密院兵科安東特遣站急奏……」

    把她們留在山上,我先回來,就看見前來報信的迅騎。

    除了兼任兵部尚書的樞密副使梁宰之外,李嗣業負責的西北路,僕固懷恩負責的東北路,我以內樞密兼領的西南路和東南路,再加上底下一群的底下樞密知事,樞密直為輔佐,構成本朝的日常戰備值班體系。

    不過李嗣業年事已高,正在抱病中,僕固懷恩還在前來赴職路上,事實上所有東北、西北路的文牘,都是直接批轉過來的。

    「渤海國龍泉京內亂,國人、貴姓夜犯東極宮,殺太上大門藝、國主大欽茂、及都利行、大欽茂、大成慶、胡雅、郎雅、大義信、大琳以下宗室、大臣二十六口,立宗室大元義為新國主、新王棄上京龍泉府(今黑龍江寧安),遷東京龍原府(今吉林琿春),改大興年號為正歷。」

    顯然,渤海朝廷內部,有人試圖招撫史逆,陰為藩屬,被安東軍的特遣隊襲奪了證據,公開揭露後,朝廷震怒,以河東軍進據鴨綠府,以安東討擊軍進逼長嶺府,問罪於渤海,

    渤海舉國戶口約三百萬,以粟末、白山二部兼併鐵利、安車骨等靺鞨各部為主體民族,並有高句麗、漢、突厥、契丹、室韋等族。高句麗遺族、漢人的聚落村邑以外,大部分還處在氏族社會,其中的突厥、契丹、室韋等別種小部,面對史軍的攻勢紛紛或逃或降伏,作為王國支柱之一,主要分佈在扶余府和中京顯德府的白山部損失最為慘重,大唐的問罪,也成為壓垮內外交困的渤海國最後一根稻草。

    「安東奏進院報,渤海國使者進獻方物鷹、馬、海豹皮、乾文魚、瑪瑙杯、昆布、人參、朝霞綢、魚牙綢、牛黃、金銀、佛像、白附子、虎皮等……自請去震國號,復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恢復朝貢、朝覲、賀正、質侍諸禮……」

    「渤海既然生變亂,那叛賊也應該有所反應吧……」

    我打斷來人開口道

    「史逆殘部突然西出在望建河(今額爾古納河),號稱馬步五萬,攻破室韋五部之一大室韋部,並牛羊人口奴隸十數萬……蒙兀室韋、落坦室韋不能抗,紛紛棄走……部分族人攜牛馬已經逃入松漠都督府,平盧節度留後陳回光奏請容留之……」

    「嶺西室韋、山北室韋、黃頭室韋、小室韋、婆萵室韋、訥北支室韋等其他四族三十姓室韋的莫賀弗(酋),已經會盟於俱倫泊(呼倫湖),請援朝廷……」

    蒙兀室韋,這個名字一下抓住了我的耳朵,如果我記得沒錯,這個蒙兀室韋可是後世蒙古部落的起源啊,居然逃進要求內附,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看來歷史向偏移的方向又前進了一步。

    「朝廷有什麼對策麼……」

    「正在內庭商榷……」

    「果然還是商榷啊……」

    我心中歎息道,朝廷也要投鼠忌器啊。

    許多新制度,龍武軍早期只在內部實行,所以令行禁止,問題還不是很明顯,一被放大到諸道,問題就凸現出來了。

    比如,雖然說內兵輪邊,是一項很好的制度,在關津要衝上以少量北軍、部分衛軍,以及地方軍隊共同值守相互制約,也是有利軍隊穩定的妙手,但是操作上卻又許多麻煩。

    先是輪戍的頻率,軍隊調動是要消耗行軍打戰一樣的錢糧,特別是遠戍,距離越長,支出的越多,如果朝廷撥付不足,就要沿途地方來彌補,很容易變成勞民傷財。

    因此就朝廷來說,最好是輪戍換防的頻率和週期越長越好。但是就將士來說,長期在一個地方,特別在邊荒苦寒之地久了,就不可避免的會出現逃兵和士氣低落。而在富庶的地方,會被地方上利益體系所同化和邊緣化,府兵的崩壞,也證明了這一點。

    而本朝構成中外軍隊的府衛邊禁四大系統,人事、指揮、後勤、兵備體系也不盡相同,協調組織起來極其繁瑣。

    府兵相對最簡單,重建後的府兵,現在只是一種正規軍之外的預備役體系,自身有軍屯點為依托,只要提供定期會操的錢糧和一些淘汰的軍械,就可以比較好的維持;

    衛軍是國家中軍的主力,錢糧兵備主要出自司農寺、左藏庫、兵部、樞密院、衛尉寺等好幾個部分;

    北軍拱衛宮闈待遇最好,日常所需除了兵部這些部門外,還有來自中宮和內庫的補貼和賞賜。不過這兩大體系,在重建之後並沒有滿編,壓力還不算大。

    邊軍中的戍軍也比較容易處理,作為耕戰一體的世襲軍戶制,他們可以從屯守的土地和邊市中,獲得相對自給自足的比例,剩餘部分才由朝廷輸邊不足,再加上要民對外族時不時的侵擾,可以說進取不足守成有餘。平時只要提供足夠軍械和兵員的補充,就可以維持在一個基本的運作水準。

    真正麻煩的,是做外那些二線預備的鎮軍,他們很多前身都是奉命內調勤王的邊戍軍,經過拉鋸的戰爭和無節制的封賞,膨脹到一個相當可觀的規模。他們才是裁軍的主力。

    「是時府庫無蓄積,朝廷專以官爵賞功,諸將出征,皆給空名告身,自開府、特進、列卿、大將軍,下至中郎、郎將,聽臨事注名。其後又聽以信牒授人官爵,有至異姓王者。諸軍但以職任相統攝,不復計官爵高下。及清渠之敗,復以官爵收散卒。由是官爵輕而貨重,大將軍告身一通,才易一醉。凡應募入軍者,一切衣金紫,至有朝士僮僕衣金紫,稱大官,而執賤役者。名器之濫,至是而極焉。」

    他們通過戰時體制下的就近就食財賦輸軍,佔用了地方大量的產出和資源,但大多數時候因為各種原因,卻沒能表現出與其龐大規模相稱的戰鬥力,保全實力、排擠友軍到結黨營私、魚肉地方官民,各種事跡倒是層出不窮……因此戰後那些大小藩鎮的節度、經略、防禦使們也成為朝廷最先開刀的對象。

    但是以李泌之能,也不敢把這些軍人直接掃地出門,趕回家去自謀出路,而是傚法龍武軍的模式,搞了個工程軍為過度,把這些前軍人的銳氣和戒懼慢慢消磨掉,儘管如此,他們還是屢屢受到那些抵制和反對者的暗殺,幾次險死還生。

    逃到境外,本為無根飄萍的史部,居然經年剿殺不滅,還能屢屢攻城略地,休養生息,再回頭禍於境內,大規模裁汰後,剩下俄朔方、河東諸軍,未嘗沒有養賊自重的嫌疑。以出身朔方體系的重臣僕固懷恩,為值守東北路的樞密副使,未嘗沒有督促和監視的意味。

    用分道來分化他們的山頭,提拔新生力量,來削弱他們的控制和影響,用檢點來來限制他們的規模,費盡心機的把地方財賦、刑名、司法、民政諸權,從這些自收自支的軍頭手中逐漸收括回來。

    「那西北路又是怎麼回事……」

    我看著另一位身插小旗的迅騎,又問道。

    按照本朝銅魚木契的符信體制,軍國機要,傳信符者,以給垂驛,通制命。東方諸州給青龍符,南方諸州硃雀符,西方諸州騶虞(白虎)符,北方諸州玄武符,皆左四右三。左者進內,右者付外,行軍所亦給之。他腰上掛的半邊,正是代表西方傳訊的騶虞符。

    「拓揭軍戰敗了……」

    「什麼……」

    「拓揭軍已經找到殘餘拓跋黨項的藏身所,圍堵在山中即將竟功,不想河西西路奴刺等部突然反亂截斷了糧路,搶焚了後續的輜重,那些附從進剿的藩落大亂,主將尉遲勝不能制……最後只有數千人逃回靜邊城……固守請援……」

    「那樞密院的特遣隊和教導團呢……」

    「一併失陷在山中,還沒有消息……」

    「該死……」

    我看了眼山頂山興高采烈下來的女人們,看來這次溫泉之旅的休假又泡湯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