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之盛唐 第一百八十七章
    小小的插曲並沒有影響比賽進程,被注目的中心點人物,很快就化悲憤為力量,加倍的將那些對手,攆兔子一般的逐的滿場亂跑,卻招的更多一陣接一陣的轟然大笑。

    有人歡喜有人憂,有人高興自然有人不好過

    另一些視線難及的地方已經亂開了鍋,

    「這個混帳,竟然使了這無賴的法子」

    「都說這梁蠻子不能以常例度之,現下教了吧」

    「你不是說這些是江南找來最好的馬隊,球手,這麼使的這麼狼狽,被人追的到處跑」

    「對啊,還什麼十三年享譽不敗的常勝隊,又是什麼追星、趕月、逐電、弛風四大名手呢,一上場就被人打翻馬下,逃起來的倒是如兔兒輕快」

    「劍川四十餘州之大,居然找不出個堪用的」

    「誰料得這梁瘋子現成的人手不用,突然全換那些北塞胡人來出賽,要論馬上工夫,誰比的過這些自小生於馬背的番人」

    「這也是沒法子,我們重金聘人家來是因為精於球技,獻藝於上,不是來和人比拚命來著」

    「你這是說得什麼怪話,」

    「不是你出的主意,賄買了賽程,要殺殺他的風頭麼,這下好的緊,大家都成全場的笑料了」

    「還搞什麼田忌賽馬,上軾對下軾,結果順便派群番胡就把我們壓住了」

    「我壓注的一千啊」

    「你那點算什麼,我還出了三百萬錢」

    「哪個說是十拿九穩的,要乘這機會割他一場」

    「這筆帳怎麼估算」

    轉眼嚷嚷吵成一片,誨暗角落中,也有少數不說話的人,在冷眼旁看做這鬧劇式的一切,輕輕搖頭歎息,所謂豎子不相為謀,正當如此情形,平時就不齊心,為了利益勾心鬥角,到商量大計時儘是主意,事到臨頭卻相互推委攻吁,直讓人考慮起,是否要繼續混在這個***裡的前程。

    至於背後支持的力量,那更不可靠了,雖然說起那人的所做所為,那些頭面人物表面上個個恨的咬牙切齒,寢食其肉,可是轉頭過去,看別人做的風聲水起的,財源滾滾,不眼紅是假的。據說有一些已經開始暗中支使自己的支系附庸,試圖在其中沾上點干係,顯然作為經年悠久的高門大族,指望他們不三心兩意,只把籌碼放在一方的天平上,是不現實的。

    驚歎和轟笑一浪接一浪的的在場中蕩漾,正當看的熱鬧,紫袍玉帶的內官姚恩,親自奉了果盤茶脯,「這是娘娘的賞賜,殿下和小小姐挑揀了一些,特使人送過來的」

    回顧左右,又遞過話來,「那個……以了,再下去,大伙也沒法交代了」

    不多了」我招過一名少年親事,交代下去,很快他們就因為犯規太多被罰出賽。這也是見好就收,畢竟這是老皇帝親臨的比賽,真搞成一場鬧劇,誰的臉上都不好看。

    作為我的合夥人,說是抽頭的零花錢,看著每場越來越往上翻番的投注數目,也足夠那些奉牌跑腿傳遞聲息的內官們,臉上都蕩漾著笑逐言開的喜色,所謂人有賭性,這滿場幾乎都是身尊貴家豐厚的大肥羊,不宰白不宰,這算給那些公公們開個大盤子,合夥賺點零花錢的勾當。這也是讓因為戰亂和變故,斷絕個各種特權帶來的進項已久的宦官,日子好過一些,只要不搞出重大的醜聞,就算皇帝知道了,也不會太在意。

    「總府門下,俱是性情中人啊」看座包廂的簾子掀起,一個殷切的聲音,從四五十歲光景,歲月和資歷把滄桑直接寫在臉上的老派官員口中說出來,雖然此人似乎永遠臉上都掛著淡淡的謙卑和無奈,但我知道他內心對功名權位,那種踴躍的熱切和*。

    他就是現任劍南道的營田使范允謙,管理軍屯和官田事務,也是新蜀黨裡的得力人物.一個混跡官場二十多年的老官油子和同年,卻早早就讓歲月和經歷磨平了性子和抱負,據說他最善逢迎上意能夠把上官侍侯的祖宗似得滿意。

    但因為相比山東七大氏族榮陽鄭氏支系背景的鄭元和,他出身不怎麼好.在世族大姓勢力深厚的劍南之地,一直難以出頭,不但為同僚所排斥.朝中下來的大員,也不大看的上沒有立場可言的他,既有用之,卻也不看重之。因此都換了好幾位節度使,他在這一級上遷來調去.就是沒法再進一步.但也因為如此.對各司衙門不算陌生.熟知了

    雖然不比歷任的鮮於仲通圓那般的強勢.畢竟混了多年.心腹手下也不少的.看到了楊黨、鮮于氏案件背後的契機.主動投上門來的.要說一道正四品上的差遣大員.當初對我這從四品下階的龍武將軍低聲下氣的上門投靠.甚至放下臉皮,對一個小姑娘宣效獻誠。說出去也沒有什麼人信.但他的確就做出來.

    特別是,當別人都以為龍武軍再怎麼強勢也是暫時客居,作為禁軍將來總是是要隨聖回歸京畿的,為此得罪地方上的傳統,頗為不值,因此在多數人,對與我相關的事物,保持足夠的距離,只有他

    改變現狀的機遇,主動貼附上來,堅決站在了我們這的一邊,成為最早上門拜望,被小丫頭直接選中品階最高的門人,當然小東西選他的理由是,觀察這老傢伙雖心思不純,但看起來很聽話的樣子。

    不過牆頭草有牆頭草的好處,同樣他是個聰明人,知道在什麼位置該做什麼事情,像鄭元和、魏方進為我做事,多少也有能夠一展抱負或是其他建功立業的因素,他則完全是投上所好,只要是上位者喜歡和希望的東西,就會盡心做好每一樣。特別是他所處地位與四大長史不同,於我沒有什麼直接轄下關係下,卻依舊把事情盡量做好的態度。

    當然,按照薛景仙、溫哲的說法,他之所以願意投在門下理由很簡單,作為鮮於事件的餘波也讓相當部分人看到了我家的能量,因此,別人的都在思謀如何抱住自己的權位的時候,他的眼光已經不在這區區一個劍南道,而是伴隨龍武軍還京的未來和前景上了,既然志在朝堂中樞的一席之地,蜀中地方的那點得失,卻也就不在乎了。

    蜀中大豪鮮於家族的倒台.像這類在官場上人脈深厚的大家族.多少會掌握一些官員往來的把柄和事物.互為聯保制蘅之道.基本上誰都不乾淨,牽一而動全身的.而劍南道上下大小官員成千上萬.屬員胥吏更不計其數.作為君王的權衡之道.不可能將大多數都撤換掉.不過借助這些案件關係,在抱成一團地方勢力,上層打開突破口.對其他人也是一種警示和宣威.所差別的各自派別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和瓜分的利益和價值.所謂皇帝陛下既要治他們,又要用他們,所以這選擇開刀的對象,就大有講究了。

    在各色謠言到處亂飛的緊張氣氛中,也很快揮了相當的作用,他不但將已成過去掌握的那些東西,給賣個乾淨,還暗中串聯拉攏,隱穩住了一大批人,在門庭若市的韋大中丞那裡,保持難得的沉靜。後來老皇帝為了為了重新平衡行朝的勢力,因為某些背景和籌碼,在新蜀黨中果然沒少不了他的位置和綵頭,畢竟他雖然熱中功利,但從資歷上說好歹算個能員。

    當然,我也需要這樣的人,將來還京就都後小丫頭的公主府,也需要一些有份量的代言人,有唐一代的傳統與後世大不相同的,還殘留了草原母系氏族色彩的胡族遺風,並沒有嚴禁公主駙馬之流的宗戚參政,不過礙於制度,除非禮祭國事,或者皇帝的特詔,公主平時是不列席朝班的,為了保證自己的利益,就需要有人在朝堂上為之張目,因此本朝歷代公主多有自己的門人和黨羽,越是受寵的越是如此。

    就如前代中宗、睿宗兩朝權勢熏天的那位太平公主,政事堂七宰相,有四個就出自其門下,凡有大事大臣往往先過府咨意,再上書省台。而其他安樂等七公主,同樣也開府建幕在朝中也各有自己班底和附庸。乃至小丫頭的那位老姑婆玉真大長公主,雖然號稱據說好修道而喜歡清淨無為的,但曾經也是門人賓客幕士如雲,像賀之章、王維、儲光彝等當代名士重臣,都曾拜在其門下過,那位李白同志更是她一手舉薦入宮的。(所謂的入幕之賓說,亦源自此)

    因此願意做小丫頭門人的趨者若騖也就不奇怪了,就連劉長卿那些名士才駿也不能免俗,特別是對許多既沒有背景承蔭、也沒有資格被保舉的人來說,相比窮經白,苦讀十數年,才考一個出身,然後還要排隊按照資歷和背景等放官,拜在公主府上做門人,也算是一種捷徑,俗話說宰相門口七品官,公主門下至少也有五品到九品,而且是有編製有待遇還有繼續轉正空間的職事官,不是那種榮譽會長、榮譽主席式只有資格沒有職權的散官。比起那些就算放了官,也就領個校書郎或者是縣下丞之類小官,再從底層重新打拼苦熬上來的同窗,更接近朝廷中樞,機會也更大。

    我雖然不喜歡政治,以及與政治相關糾纏不清的,隨便沾點邊就被複雜化的人和事,但是卻相當享受權利地位帶來的便利與成果。

    就像某些都市小說寫的一樣,大家一樣平頭百姓的時候,痛恨一切特權和強勢,什麼太子黨啊,什麼官商勾結啊,整天被迫害的,血淚斑斑的彷彿天下黑暗到,恨不得推翻一切,但一旦真正自己有機會到了相應位置後,比如認大官的乾爹,救了級富豪老頭等等,卻比別人更變本加厲的享受自己曾經痛恨的階級和特權帶來的好處,恨不得靠施以別人身上更大更多的強權來,顯示自己比曾經唾棄太子黨、官商等存在,更有權更有勢力,更高人一等的存在。

    我沒那麼虛偽,但為了確保我的好日子長治久安不動搖,準備足夠利於不敗之地的籌碼和底氣是必要的。

    我心道什麼性情中人,應該是怪人一堆把,為了表示入鄉隨俗,個個起的名字都是什麼西斯啊、高森啊、莫非啊、鄧肯啊,陳保羅什麼的,兼具了漢姓與西方的奇怪色彩。

    當然,到他這個年紀,逢迎拍馬的火候已經脫出需要形容詞的境

    道我不喜歡繁文縟節和華麗辭藻,很快轉到正題,謙

    「大人交代的事物,已經有些結果了」

    所謂民以食為天,在這個以農業為根本的時代,在時不時的糧荒威脅下,我也不是沒有想做一些努力,將一些農業增產的可行性,利用范允謙的職權範圍進行一些秘密推廣實驗,交給他的好處是,不會問理由,只會盡力做好,當然大部分結果是讓人沮喪的。

    比如,一般馬按照用途分為六類.即種馬(繁殖用)、戎馬(軍用)仗用)、道馬(驛用)、田馬(狩獵用)、駑馬(雜役用))地馬,大部分不適合做騎乘用的戰馬,但是用做拖拉馱載的挽馬,卻是再好不過,成為我交通計劃重要支柱。這退擔骸祅蟾紓回好,畜力持久,而且對崎嶇的山地適應性好,吃的要求也不高,我曾經請教過用這些馬耕田的可行性。

    結果現,古代的勞動人民不是傻瓜,養馬和養牛的成本怎麼同日而計,用馬耕田,哪怕是最差的馬,吃的也不一樣。就好比簡單便宜又省事的拖拉機不用,非用吉普車去犁地,是一種極大的浪費,而光要把普通的食用牛馴養成適應耕作的田牛,起碼也要十幾代自然選育,更別說馱馬了。想想那些小說裡動不動馬多的可以裝個釘掌,就拉去犁地的同志們,原來他們生活在火星上啊。

    至於號稱高原之舟的犛牛也一樣,這東西雖然強健耐寒耐缺氧,據說吃的是蟲草,飲的是雪水,肉質那是沒話的說,但生長週期漫長,往往要六七年才能長成,因此當地牧民們一般不把犛牛作為食物,而是當作生活中重要的生產工具來用的,犛牛的糞便,更是牧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上好燃料,吐蕃缺水,沒有洗碗之說,用天然潔淨綠色無污染的干牛糞來給客人刷碗,算是一種較高的禮遇了。

    但如果大規模拿到平原上來養,就會因為水土不服,不知道要暑熱瘟死多少了。所以我只能在屬於高地氣候的,松州建立加工廠,直接從部族手裡大量剩餘牲畜,加工成熏腸罐口等耐久長存的肉製品。

    顯然大多數yy小說,都把展農業生產當作兒戲,卻不知道這個漫長的研週期,一旦環境氣候生大變化後,其抗病蟲害能力和產量等數據也會生變化甚至絕產。而農業生產又沒有多少捷徑可以投機取巧的,多少投入多少產出,像歷史上嶺南被稱做「百日熟」的三季稻的,成熟週期縮短的代價是品質和產量也隨之縮減。

    農業科研不是簡單的把這個物種移植到那個地方的問題必等於二,而是氣候地理乃至水文環境都有莫大的干係,許多物種有自身的氣候和自然環境適應性,嶺南的三季稻到了四川可能就種不活,吐蕃耐高寒的高原馬到了南方也可能水土不服。沒有經過長期的選種和適應性的培育,是沒有結果的。

    現實與理想的差距還在很多方面體現出來,比如賣吐蕃人香水就更是個笑話,吐蕃大部分地區缺水,大量時間都是逐水草而居的生活,許多人一輩子也就洗過兩次澡(一千多年後許多地方亦是如此,不是他們不講衛生,而是生存環境釋然),是以養成「寢處污穢,絕不櫛沐」的習俗,出於對水的珍惜,不允許因櫛沐而造成水的浪費和污染。在這種情況下想要他們去用什麼香水,那就是很可笑的問題了,就算偶爾有一些大貴族豪門需要掩蓋身上體臭異味,也更喜歡用來自西域、天竺的,味道更濃重刺激性更強的香料製品。而不是清淡的「娘們似」的香水。當作見面禮禮之一的送江達央的那瓶香水,被當漱口水給喝掉了而把瓶子留下裝酒,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我手下那群參軍中,都是惟恐天下不亂的角色,沒有傳統道德觀念的約束,提出的想法一個比一個更有想像力,甚至天馬行空的不知所謂了。

    居然有人想出往傳播吐蕃傳播病蟲害的主意,想法雖然是好的,可是現實是殘酷的,在高原低氧苦寒的環境下,什麼病蟲害的活力和傳播都受到大大的抑制,更別說吐蕃素稱地廣人稀,就算成功爆了病蟲害,能否傳播開來還是個問題,這也就是歷史上關於西藏地區有風災雪災,很少聽說過有蟲災麥瘟的緣故。這些病蟲害要是反過來被人無意間,再帶回到溫暖潮濕的低地平原上來,那樂子可大了。因此,生物戰不是隨便可以用的,弄不好就雙刃劍傷人害己。提出這叟主意的那位,亦被罰去洗了半個月的廁所,在排泄物的臭味中反省理論和實際的差距。

    不過他既然來邀功獻寶,也就說有好消息了,

    「依大人所述梯田之法,某松、潘兩州軍民,沿山遍值吐蕃黑麥,至今略有所獲,田以梯次,可為軍州增食數十萬廨呼」

    「山羌各部獻山豬、野牛、岩羊等活種,具以畜廄入冬以良壯其種」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