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得輕浮也違章   紅塵擺渡者 附:宗薩仁波切 淨觀 從出離心中出離
    我們來簡短的討論一下,“金剛乘”的各種附屬物,或屬於“金剛乘”的一些東西。在我們討論這些附屬物之前;如果能了解一下“金剛乘”的基本理論,那對於我們以下的討論,將會非常有益。

    “金剛乘”在許多世紀以來,都是一個極具爭議性的傳統。“金剛乘”之所以這麼具有爭議性,是因為要了解“金剛乘”的理論非常非常困難。困難之處並非在於“金剛乘”的理論廣博深奧,而是因為他的理論太簡單了。反而使得別人難於置信和了解。

    因此,“金剛乘”的許多方便法門,對許多不同的社會而言,難於接受,尤其接近或趨近佛法。

    舉例來說:印度的社會,受到古老《吠陀經》非常深的影響。《吠陀經》相信種姓制度。因此相信種姓制度的人,自然相信所謂的清淨或污穢。在印度的社會裡,當然有很多他們的道德律是受到印度教或佛教的影響。所以有很多事是不能公開討論或公開給別人看的。因此,在這樣的社會裡,如果你公然展示了一座佛父擁抱著佛母的雕像,那麼對別人的確是會有一些震撼。

    當然,我不敢說對中國的社會了解多少。但是從我這很有限的觀察裡面,看到中國的社會仍然有裡許多非常保守的一面。在這樣的一個社會裡面,通常我們說比較神聖的行為,一定不能扯上比較粗暴的那一面。對於具有這種心理狀態的人或社會,佛陀當然也給了一些能滿足他們這種“心理狀態需要”的教授。

    譬如說佛也講了“小乘”的法,或“大乘”的法,像剛才所說的所謂“神聖的”這種法。同時這“神聖的”概念,也是我們這個世界一般人所具有的概念。這也就是化身佛(即釋迦牟尼佛)為什麼要顯現一個出家眾的樣子。剃了頭,赤著腳,拿著一個行乞用的缽。

    也許大家都能夠了解,如果化身佛帶著佛母,露出獠牙,赤身羅體,有著一萬六千只手。這樣的“佛”對多半的眾生來說,可能不太合適,同時這種事情,你也可以從佛的十二種事業裡了解到它。

    佛一生中十二種事業的故事,也是我們實際上需要了解的。但身為一個佛教徒,通常我們都忽視了佛一生的故事。或許我們覺得這很簡單,也並不太重要。如果你喜歡讀這一類的書,那麼有一本由梵文翻譯成英文的書。書名叫作《布達·恰哩塔》(佛所行贊)。作者名叫“阿虛哇·鉤夏”(馬鳴菩薩),是印度古代一個最偉大的詩人。他原本是一個印度教徒,曾經和那爛陀寺的許多佛教學者辯論,這些佛教的學者們都輸了。後來有一位名為法稱的佛教大師跟他辯論。當時約定,辯輸的人要拜對方為師。結果這個印度教的大師輸了。但是由於他的慢心,他拒絕成為法稱大師的弟子。心裡想;不如跳到恆河裡淹死算了。

    但,不幸的是,事情並未如這位印度教大師“阿虛哇”的願。法稱大師命令眾弟子們把他逮住,關在那爛陀寺的圖書館裡。把門關上、鎮住、釘牢、整整關了七天。(歷史上是這樣的)七天之後,他垂頭喪氣的出來,作了法稱大師弟子。實際上這位“阿虛哇”,是佛曾預言的少數幾位佛教學者之一。很多人說,他可能是第一個寫下佛本生故事的人。

    佛故事的真正意義——出離

    在佛的故事裡,你一定也看到。當佛在“忉利天”的時候,他觀察這個世界上,他所要選擇投生的家族。在眾多的選擇中選了第二個種姓,那就是武士。佛選擇武士作為自己出生時的種姓。就好像未來的彌勒佛,選擇婆羅門,作為出生時的種姓是一樣的。

    這個故事並不是說,佛選擇投生的家族或種姓,是一件多麼大的事情。所以說釋迦牟尼佛選擇作淨飯王的兒子,並不是那麼重要的事情。不管怎樣,他最後還是從王宮裡離開了。把他所有的六千或六萬個妃嬪,都留在王宮裡。這個故事只是要告訴我們,佛所示現的這一切,不管是剃了他的頭,或從王宮裡出離,主要的目的,都是在於教化眾生。

    你可以說;當時王子悉達多,他主要顯示的是“出離心是多麼重要”。因為;當時若佛陀投生在一個乞丐的家裡,那麼:一個乞丐丟掉他的破草席走到深山裡,也不會有什麼人去懇求他回來。

    王子悉達多,他當時住的是三個季節裡的三個不同宮殿。然後有五頭大象作為隨時的坐騎。而又有五百頭大象准備隨時替換這五頭象。馬、皇後、將軍、大臣,所有無數的珍寶與榮耀。這一類的全部東西。

    就是說,雖然在這種狀況下,王子悉達多仍然是從王宮裡出來。我所要表示或強調的是這一點。所以我們要了解,從王宮裡逃出來,或六年的苦行,或者在菩提樹下得到最究竟的覺悟,都是有它所象征的意義。佛陀之所以要這樣的示現“出離心”。是因為“出離心”對一般人是非常重要的。以一般人而言;要捨棄六千個妃嬪或六萬個妃嬪是非常困難的。有的人會說,我就一個老婆也丟不掉。

    【但是佛有一些弟子,非常非常聰明,心智極為銳利。他們了解,離開一個老婆和離開六千個老婆;並無不同。對於這一類的弟子,佛就教導他們,“從出離中出離”。因為所謂的“出離心”本身,也會變成另外一種執著。所以,你可以說,為了要表示或培養這種【從出離中出離】的心。為了要表示這個,所以“密宗”有許多非常復雜的壇城中的宮城、佛母、供養天女、各種空行勇父。它的理由是這樣。 】

    我們要了解,“金剛乘”的教授是“果乘”的教授;“結果”的教授,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舉例來說,你有一個非常頑固的朋友,你想讓他看你家裡一個非常貴重的東西。這東西你沒辦法拿到外面去。如果你跟他講,嘿!我家裡藏了十六公斤鑽石!請你來看看。他可能根本不相信這個,連到你家去都懶得去。不管你怎麼講都沒有用。

    也許對這麼一個人來說,你告訴他,我家放了十六公斤鑽石,請你來看。倒不如跟他說,我燒了頓好菜,晚上請你來喝兩杯。於是當你那頑固朋友來了之後,你就可以安排他看一看你那十六公斤的鑽石。這個比喻,可以說是一般“大乘”或“小乘”教授的方法。而“金剛乘”則是直接的把這十六公斤的鑽石,展示給你。

    何謂真正的“金剛乘”(密宗)

    也許你會認為我在這裡贊美“金剛乘”或有意看低“大乘”或“小乘”。但完全不是這樣,我們所談的是那個很頑固的人。因為如果你碰到一個心靈很開放的朋友,你會很輕易的把他請到家裡來。如果他是一個很頑固的人,你就要准備給他燒上一頓好飯了。

    我所要講的“金剛乘”的弟子是需要最上根器的。這並不表示“金剛乘”的教授比一般的教授更好,更高。只不過是“金剛乘”的弟子,應該具有更開放的心靈。說實在的,如果有人問我個人的意見,我倒覺得“小乘”是最好的,然後是“大乘”,然後是“金剛乘”。理由是:例如你有一個學校,裡面有三個老師,三個學生。有一個學生非常難教,然後第二個稍好,第三個是特別的聰明。在這三個學生裡面,若其中一個老師能帶好這第一個學生,那他比其他兩個老師可能要好得多。因為這老師面對的是更多的挑戰,我的意思是在這邊。

    在我們日常生活的世界裡,大家也都認為:要和頑固的人打交道,是需要更好的涵養和溝通能力。

    因為“金剛乘”很直接和結果來打交道,所以“金剛乘”可以使用任何東西作為教材。但對於一個“小乘”的老師而言,很多東西他都不能夠用。因為對這老師而言,他知道,這學生最大的障礙,就是各種各樣的象征。所以這個老師,他會避免用各種各樣象征性的東西作為教材。因此在“小乘”,譬如說上座部的出家人,他們的生活都是非常的簡單。

    “金剛乘”假定前來的學生都是“能了解”,並且“能欣賞”這些象征物意義的學生。所以就使用了許多這種象征物作為教材。在“小乘”裡,你很少看到他們的老師會把一些泡了西藏紅花的黃色的水倒在徒弟的手裡,讓他喝下去。然後告訴他,“你這樣的喝下去,就可以成佛”。“小乘”的老師對這種方法,可能會發笑。

    在“金剛乘”的傳統裡,用水作灌頂所依物。我相信在座各位一定已經喝下非常多的這種水了。“金剛乘”相信水可以作為灌頂所依物,也相信有一種很好的邏輯在裡面。就像前面所講的,“金剛乘”是“果乘”的教授,是一個“結果的教授”。他所要告訴你的是:你所認為的水,只不過是你一個概念。水只不過是一個概念的這點,可以用邏輯來證明。就是說並沒有一個獨立於你之外的水是存在的。

    “金剛乘”可以說是把一個東西赤羅羅的顯示在你面前。你幾乎可以這樣講:當“小乘”或“大乘”講到“空性”的時候,他們是把“空性”煮熟了給你吃。而“金剛乘”就好像給你吃生菜沙拉一樣,不煮的,直接的就給你端了上來。

    在我們相對的,一般的世界裡,會認為這個是水,而水可以喝,可以沐浴,可以洗滌。我們有這樣的概念。所以在“密乘”的邏輯裡,它就會說,這水也可以代表“本尊”,也可以代表“壇城”。實際上,他們經常說:一滴水裡面有三百二十億個“空行母”在其中。同樣的,這樣講也是一個概念。

    我們把面前這個杯子裡的,當作是水。和把它當作是本尊的壇城。站在我們的觀點,或概念的立場上來說,這兩者完全相同。

    但這兩個不同的觀點,對我們卻有著不同的影響。就算這同樣的水,你也一定會注意到,如果它出現在杯子裡,你會認為它可以喝。如果它出現在水桶裡,你會認為它可以用來洗東西。如果同樣的它出現在馬桶裡,你就會覺得,它萬萬碰不得。

    所以我們同樣對於水的概念,也是這樣子在改變。所以如果你能把認為“它”是水的概念,轉化成“它”就是本尊,“它”就是壇城。如果你真的有這種概念,而且很牢固的話,當你喝了它,它就真的能夠幫助你。

    非常抱歉我要這樣說,它實際上是一個能夠操縱你的辦法。如果我現在一遍又一遍的跟你說,“這個翻譯是個壞蛋”。由於在座各位都非常相信“寧波車講的話”,而我又一遍一遍的講,到最後你就真正的相信,這個翻譯的確是一個壞蛋。而且怎麼看他,也看不出一丁點的好樣來。

    同樣的這種情形也發生在你修“儀軌”的時候。你希望看到的一切外相都是本尊,一切的聲音都是本尊的咒音。那個時候,你實際上是依照這個方法為你自己洗腦。

    也許你會問,我們這樣作,要作到什麼時候呢?我們到底為什麼要從一個概念跳到另一個概念呢?到底用意在那裡?如果你觀想這個水就是一個黑色空行母,然後你有很多很多的執著,然後又造了許許多多和這個空行母的綺思幻想。在這種情形下,倒不如你單純的認為這是一杯水比較好。因為至少你對一杯水不會有什麼綺思幻想。

    我發現有很多“金剛乘”的學生,真的是把這個觀想出來的本尊,當作是他們一種“性”的對象。這樣子聽到總是令人有些挫折感。是吧!這樣子的作法,是件非常明顯令人失望的事。在現在這個時代,就算你有一個活生生的對象在那裡,通常我們所謂的這種戀愛關系,都弄得不好。在這種情況下,你怎麼會相信一個你想出來,你觀想出來的一個關系會弄得很好?這怎麼可能呢?

    如果你能了解,你所觀想出來的空行母,他是你自己心情中那個“空”的特質的話。那你的這種了解,勢必可使你趨近成佛。即使不能使你因此而成佛,但至少可以讓你比較接近成佛。

    密乘的獨特修持方法:淨觀

    上面我們簡短的稍微談了一下“密宗”的哲理。現在要開始講一些比較契入題的東西。對於比較不熟悉這些“密宗”術語的人來說,可能會覺得比較無聊。可是我見到現場許多老面孔。所謂老面孔是一些“密宗”場合的狂熱份子,經常出現的;或者我們可以說是每逢灌頂必到的這一種。

    這個實際上和現在許多場合一樣,你第一次去,他給你一張卡片。以後每次去,給你的卡片記上幾個點。然後累積若干點數之後,他免費給一些什麼東西一樣。

    “小乘”當然是接受“空性”的見地。然後他要放棄傷害一切眾生的行為。“大乘”當然是在“小乘”既有的基礎上建立。“大乘”所談到的“空”,不僅包括了小乘的“人無我”,也包括了“法無我”。也就是現象的無我。在修行的過程來說,除了前面說的不傷害一切眾生之外,還要加上“必須去幫助一切眾生”。

    我再次強調,“金剛乘”和一般的大乘,並無不同。所以“金剛乘”解釋“空性”的方法,和“大乘”可說是完全一樣。在修行上來說,除了“小乘”的“不傷害一切眾生”和“大乘”的“要幫助一切眾生”之外,密乘更加上一個“淨觀”的修行。對所有修習“密乘”的學生而言,“淨觀”這兩個字,是你最應該知道,也最應該了解的,也最關鍵的兩個字。所謂“淨觀”是表示說,你並不是毫無一點“覺知”,毫無一點“覺性”的來接受任何事情。

    因此許多“金剛乘”的老師,包括我在內,都要占學生的便宜。怎樣占學生的便宜呢?首先,對學生大談“淨觀”。然後當學生把這些話聽進去之後,老師就可以為所欲為,要求學生把他所作的一切事情,都看成是清淨的。這個並不是“淨觀”。因為在這過程中,有一個人,他在否定一些什麼東西。同時這裡面也有一些基本上是自我欺騙的心態。然後在相對的層次上而言,這種作法也和我們所處的相對層次產生矛盾與沖突。

    所以!我再重復一次,所謂“淨觀”也就是說:不以這種不加“覺知”的方式來觀察一切的事物。

    當我們談到“淨觀”的時候,我們所講的是“沒有分別,沒有特殊的喜好”。學生的修行是“經由修行而減少你的各種各樣的喜好,或選擇上的喜好”。

    當然如果我們指的是“特別喜好什麼或特別選擇什麼,或是,不喜好什麼,特別不喜好什麼”,這就簡單了。但在“金剛乘”裡,它有著很特別的意義。這種所謂“沒有特別的喜好”,並不是表示別人問你“要茶或咖啡”,你說“沒有關系,我並無特別喜好”。並不是這樣的,在這邊,我們的意思是“以修空性為道”。當你以“空性”為基礎,觀察一切事情的時候,你會看到,沒有什麼是叫“比較好”的。“金剛乘”接受這樣的觀點。

    像上面講的一樣,“金剛乘”是“果乘”,是以“果地”的修行為“道”。所以我們對於“空性”,是以這種沒有喜好,或“沒有偏頗的心”來修行。譬如說“金剛乘”裡所使用酒或肉,就是這個樣子。

    談起這件事很令人傷心,這個傷心有一部份是來自“大乘”的人。因為他們對“金剛乘”缺乏了解。但是更主要的原因,是現代某些“金剛乘”師徒之間的表現,或他們所表現出來的,讓人覺得,或他們自己覺得,“金剛乘”允許你飲酒吃肉,或者允許你縱情於異性之間。他們認為“金剛乘”是一條允許你干這些事的道。

    但是我可以向各位保證,在所有的“密續”中,找不到任何一句話,是允許你作以上這些事的。

    在“小乘”的傳統裡,非常卑視或渺視“欲望”。在這情況下,這個欲望的對象,舉例來說,對一個修“小乘”的人來說,可能是一個美女。但他們用修行的方法來對治。例如說“不淨觀”。

    在“大乘”裡來說,以相對的層次而言,還是很輕視欲望。但在究竟的這個層次,你會認為欲望實際上就是“空性”。所以對於一個“大乘”行者,一個修習比較廣大的道的修行人來說,他們會認為:假如你認為某人很丑,而你又執著在“他很丑”的概念上時,僅僅這個概念,就足以將你系縛在輪回之中。

    對“金剛乘”而言,我剛才已經講過很多次了。“金剛乘”是沒有特別的喜好或特別的偏頗。換句話說,就是直接的去修“空性”。然而在沒有偏頗或沒有分別的這種狀況之下,而你說“我一定要吃什麼,或我一定不能吃什麼”,這個當然也是一種偏頗。

    像我,或者別人稱我為一個“金剛乘”的修行人,對於“空性”,我並沒有完全的了解。這表示我有特別的喜好,如果我吃肉,那完全出於我的欲望和以前這些不好的習慣。所以身為一個“金剛乘”的修行人,若他不能了解“空性”而去吃肉,同樣也破了“密乘”的戒律。

    在“金剛乘”的戒律中,第二個最重要戒律就是要遵守一切佛說的話,不管佛說什麼。佛在“大乘”的經典裡,重復的講“不要吃肉”。所以對我們這樣子,在“空性”上只有一點點學理的了解,而實際上對“空性”完全沒有“證悟”的人來說,吃肉,不僅破了“大乘”的戒律,也破了“密乘”的戒律。

    這也是為什麼,在前面我說對於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可能最好的道是“小乘”。看起來有非常嚴格規律的“小乘”,實際上遠比看起來非常開放、你可以為所欲為的“密乘”要更容易修行的多。我們也比較容易說“我是一個大乘行者,從今天起,我不吃眾生的肉”。也許斷除肉食的那幾天,你會對肉味念念不忘,但慢慢的,你就習慣素食了。而且素食有益健康,這類的修行也很簡單。

    如果你是一個“金剛乘”的修行人,別人拿了兩盤東西給你。一盤是麥當勞漢堡包,一盤是很精美的食物。比這個更極端的是:若有人端了一盤食物和一盤糞便給你。而你對那糞便有絲毫的不悅,或對那盤食物有絲毫偏私的心,那都是破了“金剛乘”的“事業戒”。所以比較起來,“大乘”的素食,是要容易得多。

    同時對於“修雙身”,也是同樣的這種情形。我知道很多東方或西方的學生,甚至老師,因為首先他們不了解“金剛乘”的真正意義,其次把“金剛乘”的這些東西,當成滿足自己私欲的許可證。許多人聽到“密宗”有所謂的“雙身法”,都覺得對自己的情緒或欲望是一個很好的消息。這些人是完全不了解“金剛乘”。

    我這樣說是有一個絕對的理由。因為只要一有人提到空行母,所有學“金剛乘”的人,包括我們這屋子裡的每一個人,立刻會聯想到一個非常美的女性。這個概念在我們實際的生活中,如果看到一個漂亮的女性,我們會說“哎唷!一個空行母呀”,這表現出你對於所謂“空行母”這個字,是一點都不懂。

    如果我們看那諾巴金剛瑜伽女的教授。依照這個教授,如果我了解得沒錯的話,那些漂亮得會讓你產生欲望的女人,她完全不是空行母。若你修這個教授,然後你向某一個方向走去,你所碰到的第一個異性,不管是什麼樣子,你都要有勇氣去擁抱她。也許你會碰到只患有極嚴重皮膚病的母狗,是的!在那個情況下,她就是空行母。你若有勇氣真誠的去親吻,去擁抱這只母狗的話,那你對空行母,可以說是稍微有一點了解。

    何謂真正的金剛乘“上師”

    所以,從這邊你可以看得出來。我們對於空行母的概念,是完完全全不同的另外一套東西。對不對?

    以上講的,只是給你一個簡短的背景,可以讓你了解什麼叫“金剛乘”的“淨觀”。以這個為基礎,我們來談“上師”是修行上很重要的關鍵。首先,請你要忘掉剛才所說的,沒有偏頗,沒有好惡的這種狀況。然後把你熟知的那些所謂上帝,儀軌,你的灌頂,你的修行,套進去。這樣才比較接近“密乘”真正的意思。

    舉例來說,一開始,要你對每一個眾生都有“淨觀”,會比較困難。因為至少你自己就沒有這種淨觀。為了要發展出你自己的淨觀,所以我們需要有一面鏡子。因為有鏡子,你就可以為自己塗些口紅,擦點粉。這樣一來,你就會覺得對自己有信心。“上師”就是這個目的,就是那個鏡子。就是你一直放在手提包裡的那個鏡子。你永遠不應該跟他分開。

    例如,你在“輪回”裡參加了一個宴會什麼的,然後你要吃芒果,那吃完之後,你的口紅都沒有了。這時你就需要一個小鏡子。就像這樣,因此“上師”一直要在那邊。這個可以提醒你,讓你知道。我們所謂的“上師”,同時也是指你內在和秘密的“上師”。這三個都是同樣的重要。

    “上師”和“弟子”間的問題,是一個非常敏感的問題。幾乎就像你和某人戀愛一樣。當你期望太高,或希望太多的時候,這個關系通常沒有辦法維持。你們一定都知道這個,對不對?就像經常所講的一樣,當你有問題的時候,你就希望你的“上師”有許許多多的神通來解決他們。總是期望,當“上師”把手放在你頭上的時候,你的問題就去掉一半。

    但若是你今晚為“上師”舉行一個宴會,你就會希望這個“上師”和凡夫一樣,從大門走進來而不是由窗戶飛進來。所以如果我們以情緒上的觀點來觀察或看待一個“上師”,那“上師”和“弟子”間的關系是無法維系下去的。

    就一般來說,“上師”是要破除你的“自我”。但在現代如果真有一個“上師”要干這種事的話,他肯定會搞到衣食無繼的。在現代反而是那種把你的“自我”搞得肥肥胖胖的那種“上師”,是我們認為最好或最成功的“上師”。

    如果你回頭看一下我們的“傳承上師”,像帝諾巴,那洛巴,他們之間,老師從未給弟子一些所謂的特權或特許的東西。在座的大多數是竹巴噶舉的修行者,如果今晚,那諾巴若真要從門口走進來的話,我甚至懷疑,各位是否會允許他走進來。這老兄看起來不怎麼莊嚴,吃活魚過日子。衣服破爛看起來怪怪。你若請他去吃午飯,他也許坐在桌子上也不一定。總而言之,他不會是你想要的那種“上師”。然後我們說“本尊”、“上師”的“傳承”。“上師的傳承”非常重要,就像一座樓梯,你一直往上爬。爬到最上面,碰到的是你自己。若這條樓梯斷掉的話,你就沒辦法爬上去了。

    小乘、大乘、金剛乘(密乘)

    問:情欲是否是一個很大的障礙,使我們見不到“實相”?如果是的話,“金剛乘”有什麼辦法?

    答:它的確是一個很大的障礙,使我們見不到“實相”。但,“金剛乘”有一個辦法,就是去修“小乘”。你要知道,小乘是“金剛乘”的一部份。這點!各位要非常非常清楚的知道,它們絕非如此。絕非一個是馬鈴薯,一個是橘子,一個是蘋果。不是這樣子的。我覺得“金剛乘”最基礎的教授,就是“小乘”。因為你問這個問題,所以我想知道你是否可以接受我的請求去作一件事。你是否可以去做一件T恤。然後上面印上中文“請不要忘記小乘”。你去做兩件,一件送給我。(全場爆笑)

    轉化與適應

    問:以前的社會很單純,現代的社會很復雜。我們要怎樣把“心”變得像以前這樣單純?

    答:我不想把“心”變得單純,我們為什麼回去過石器時代的生活。在現代這種情況,我們能做的已經不多了。我的意思是:若我們設計一個像公司這樣外在的東西,而想去達到這個目的,是不可能的。寂天菩薩曾說:你如果要把整個大地用皮革鋪起來,使它柔軟是不可能。你沒有這麼多的皮革。所以!用它作一雙鞋子穿在你腳上。因此在這種情況,只要改變你的“心”。改變你的“心”之後,這個世界就是一個完美的世界。我再一次重復,把這放在日常生活裡來看。譬如說,你們家一直有很多困擾,你不要嘗試去改變家人。你改變你自己,改變之後,別的事就都好辦了。

    問:寧波車說:“輪回”就是痛苦,痛苦就是沒有安全感,我們要如何得到安全感?

    答:得到安全感的方法,就是你不要想去得到安全感。因為根本沒有一種叫作安全感的東西。

    問:“執著”是修行上很大的障礙,要怎樣去除對人、事、物的執著?

    答:這是一個大問題,有很多解決的方法,但是!這個問題要去請問你自己的上師。

    “修持”上應有的一些正確觀念

    問:“上師”是否是弟子唯一修“淨觀”的對象?

    答:絕對不是的,我們修“淨觀”的對象,不僅是對一切的眾生,而且是對一切的東西都修“淨觀”,但對我們而言,“上師”比一個紙巾盒更易於修“淨觀”罷了。因為以我們一個人類的心靈而言,我們絕對不會認為一個紙巾盒子可以使我們得到“成就”(成佛)。我們的心靈認為“上師”可以使我們得到成就。

    問:寧波車你經常作“開示”,很少給“灌頂”的原因是什麼?

    答:並不是我隨便說說,許多寧波車以及他們給的“灌頂”,都是珍貴難得的。真的,許多傳“灌頂”的“上師”是真正的珍貴難得。我很少給“灌頂”,修法會,或替人占卜的原因很多。最重要的是,我要讓大家知道,“金剛乘”不只是這些。學理上的了解也是“密乘”裡極重要的部份。我希望別人了解這一點。不過這也很難。因為對學理有興趣的人不多。另一方面,我覺得,安排“法會”的人偏重於安排儀式性的“法會”,以便吸引會眾,也是一個原因。

    問:我們是否能擺脫藏傳佛教外在的形式,而直接得到它的精要?

    答:當然是有辦法。但首先你要好好的多學一些。大家要知道,“金剛乘”有很多外相的內在意義,是我們必需要學習的。

    問:如果受“灌頂”,回來沒有“修”,怎麼辦?

    答:嚴格的來說,這不可以。因為“灌頂”的時候,“灌頂”上師通常都會跟你講,你要記得怎樣怎樣。而你也承諾,我們記得這樣這樣。一般來說,若你沒有“修”,就是破了這個誓言。但是另外一點就是說,你修一個“儀軌”,可以替代別的“儀軌”。

    問:如何和“傳承上師”有最大的相應?

    答:修“上師相應法”是最好的辦法。

    問:如何“從出離中出離”?

    答:就是你要安住在沒有偏頗或沒有喜好或厭惡的狀況。

    問:該要怎樣去作或怎樣修行,才能離開一切的痛苦,或拋下沉重的負擔?

    答:最好的方法就是接受它,以一顆坦然而不偏頗的心,去接受它。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