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們密切注視著柳青青的一舉一動:她向大家鞠躬,她親切的招呼大爺大媽,她親熱的摸著小孩的頭,她的臉上,一直的露出開心的笑。
到了石剛夫婦家,石剛家的桌上,已擺滿農家飯菜,菜都是村民們每家有啥出啥準備的:豆花、臘肉和地裡的新鮮蔬菜,還有一些野味。
在這偏遠的農村,村民還保持著傳統的習俗,他們總是用豆花來招待遠方的貴客。當然,不管任何人,只要你來到這裡,只要你不嫌棄,都可以享受這般貴客的待遇。
走了這麼長的山路,柳青青也餓了,她不客氣的吃了起來。她津津有味的吃著村民們準備的飯菜,不時夾些菜喂靠在她身邊的小孩……柳青青所有的舉手投足,都是透出親切、隨和的氣息。村民們認定,柳青青沒有一絲嫌棄他們的跡象。大家放心了,開心了,這平靜的山村沉浸在歡樂祥和節日般的氣氛裡。
席間,石剛夫婦介紹了學校的情況:學校老師就他們夫妻,只有1-4年級,5、6年級的學生都到鄉中心小學讀住校;學校有兩間教室,一間教師寢室兼辦公室。全校一共有62名學生,一、二年級有34名學生,三、四年級有28名學生。
然後,三人協商分配了各自的教學工作,柳青青負責教每個年級的語文、英語和音樂課。學校本來沒有開設音樂課的,柳青青說她能夠教,石剛夫婦也贊同了。
吃過晚飯,石大嫂又陪著到了住處,柳青青的住房緊挨著教室,房間已經打掃的很乾淨。石大嫂幫她收拾好床上用品後,向她囑咐了一番,就告辭了。經過一天的旅途勞頓,柳青青也感到勞累,她倒下床就睡到天明。
清早起來,柳青青打開房門,見門口堆放著一些水果、食品之類的東西。在一塊石頭下,壓著一張紙條。她拿起一看,紙條上面寫道:柳老師,你來這裡,我們非常的高興,這些東西是我們從家裡拿帶來的,還有到山上摘的果子,味道很好,請你吃一吃,你會喜歡吃它們,也會喜歡我們這裡。
多麼質樸的語言,這是孩子們純真的心願。柳青青反覆讀了兩遍,被孩子們的真情打動了。她把紙條小心收好,又把門外的東西拿進房間。她洗漱完畢,吃了學生們送來的東西,就到教室上課去了。
她走進一、二年級教室,這是她第一次作為老師,在課堂上面對學生。她進去時,心「撲通」的跳動,感覺自己有點緊張。她聽到學生喊「老師好」時,聲音格外的響亮親切,她緊張的心情一下放鬆了,放鬆的什麼雜事也不想,她專心致志的講起課來。
不知不覺之間,上午的課程結束了,村裡安排她到就近的石大娘家搭伙,伙食費由村裡負擔。
柳青青的到來,石大娘高興的手足無措,她精心準備了豐富的飯菜。當然,和城裡比較,自然也差遠了,就是臘肉和一些時令蔬菜。這裡的人只有在過年時才殺豬,然後把豬肉經過鹽水浸泡後,再煙熏,風乾後可以存放一年,這就是招待客人或是自家食用的美味佳餚。
石大娘家裡有女兒石紅麗以及上小學的孫子趙曉強,看見柳青青吃的有滋有味,也不挑食,石大娘一顆懸著的心就放了下來。吃過飯後,柳青青幫忙收拾,被石大娘阻止了。柳青青便與石紅麗聊起天來。
紅麗的老公是她初中畢業後,在外面打工時認識的。他們結婚生子後,紅麗就留在家裡。她老公一年回來一次,過完大年十五,又出去打工。就這樣,他老公就像候鳥,每年回家一次。7年了,他們就見過7次面,每次見面的時間是15天左右。紅麗對柳青青說,等孩子再大一些,她也要與老公出去打工,只是不放心老娘。她歎口氣說:村裡的壯年勞力,基本都出去了,剩下的,就是老人、小孩,和她們這些守活寡的婆娘。
從石大娘家回來後,柳青青便點起煤油燈備課,然後就洗漱休息。在柳青青剛來的這段時間,她努力適應從學生到教師的轉變,白天教學,晚上備課,頭腦裡面被教學上的問題塞滿了。她躺在床上,偶爾會想起明朗。但每當這時,她就強迫自己去思考教學上的事情,努力去回憶第二天要上課的內容,想著想著,就進入了夢鄉。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柳青青漸漸適應了教學工作。她打算發揮自己的特長,組織一支舞蹈隊,她的想法得到石剛夫婦的贊同和支持。於是,柳青青動員一些學生,組成了舞蹈隊,每天下午放學後,她就開始訓練。
由於山村離鄉上遠,架線難度也很大,這裡還沒有電。柳青青在訓練的時候,就自己打著拍子,訓練學生跳舞。
這樣,每天放學後,總是從學校的操場上,總是傳來柳青青甜美的聲音,村裡一些老少婦女,循著聲音聚攏過來。很快,每當在放學後,學校外面窄小的操場,就成了村裡最鬧熱的聚會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