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一刻蕭琴心中便有了主意,瞧朱棣目光灼熱,心中一股豪氣一生,心道:「也罷,成與不成姑且一試吧?不過這裡的都是大明王國頂尖的人物,若是自己沒有獨特的見解,說不定會被取笑一番,別人或許不會,但朱高熙素來和自己不合拍,自己的一番見解若是連他也說不過去,只怕會被他笑死!」
腦海裡一邊回憶著這段歷史,一邊又朝在場的人望了望,見道衍、朱能、朱高熾都是一臉的鼓勵之色,心中豪氣一生,揚言道:「既然如此,那末將就恭敬不如從命了,大膽言語了!如果法子不好,還望王爺莫要見笑!「
朱棣呵呵一笑,道:「蕭兄弟只管說便是,無論可行不可行,本王都不會怪罪便是!「
蕭琴抱拳道:「多謝王爺!「跟著說道:」依末將看來,如今朝廷派遣李景隆代替耿炳文為將實乃是好事!「
「好事!「蕭琴話尚未說完,一旁的朱高熙便報之一鼻,本想再說幾句刻薄的話,但瞧朱棣陰沉著臉,心中已驚,剛忙閉口不再說話。
蕭琴衝著朱高熙得意的一笑,道:「李景隆本是紈褲子弟,素不知兵,「寡謀而驕,色厲而餒」。這次有他代替耿炳文是最好不過了……?「
朱棣先是聽到他評價李景隆:「紈褲子弟,素不知兵,「寡謀而驕,色厲而餒」十六個字,不禁眼前一亮,跟著擊掌笑道:「評價得好,評價的好啊,真是精闢!」只這十六個字便評出了李景隆此人,蕭兄弟果然了不得!「
聽朱棣誇獎,一旁的朱高熙冷哼了聲,嘴裡嘟噥一聲:「彫蟲小技!「
蕭琴楞了楞,才恍然大悟,心道:「也對,這會兒歷史上還沒對李景隆評價,自己這十六個字乃是史書對李景隆的評價,難怪他們聽了都覺得新奇,不過也不用這般激動吧,難道是因為我說了他心中想說的話?「蕭琴心中暗笑,繼續說道:」如今李景隆率領耿炳文各地殘軍共計五十萬,以我燕王府目前的勢力,就算各位都是英勇善戰之輩,皆是以一敵百,但朝廷兵力足足五十萬,且並非是木頭,如此力量懸殊,故而要一戰,就須得另辟捷徑!「
「另辟捷徑!「朱棣大喜過望,道:」難道蕭兄弟已經找到?「
眾人原本就覺得以五萬大軍抵抗朝廷五十萬大軍無疑是以卵擊石,雖說李景隆不善於打仗,比起耿炳文好對付得多,但五十萬大軍畢竟不是吹的,真的來打,可不是好玩的,況且這次雖打得耿炳文閉門不出,狼狽至極,但北平四面受敵的處境並沒有因此而改變多少,只不過是地盤有原先的燕王府一府之地變成了擁有了北平而已。如今建文帝據四海之力,雄獅百萬,其實力勝燕王何止百倍千倍,一時之敗,根本不足以讓其傷其筋骨,相反更是讓其更加謹慎小心!經過上一次真定的教訓,朝廷勢必會有所提防,五十萬大軍的聲勢將更為浩大,燕藩面臨的攻勢亦將更為猛烈。為此一聽建文帝命李景隆率領五十萬大軍趕來北平,眾人便在吃驚之餘,失去了平日應有的頭腦,就連平日一向鎮定如常的道衍和尚,在聽到了朝廷的五十萬大軍大舉攻來之時,也有些慌了手腳,一時到也不知如何是好,唯有死守北平,可北平雖城池堅固,但五十萬大軍一來,就算燕王善戰,但實力懸殊太大,燕王若無外援,死守最後還是死路一條,為此道衍方才有些驚慌,此刻聽蕭琴說出另辟絕境,讓他眼前一亮,他素知蕭琴機智過人,說不定能有什麼法子,故而心中一動,忙收拾心神聽蕭琴說下去。
瞧眾人眼神滿含期盼,蕭琴膽子便大了不少,這時清了清嗓子,道:「朝廷雖有五十萬大軍,但若是王爺能請得動一個人,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朱棣一愣,隨即臉露喜色,跟著一拍大腿喜道:「蕭兄弟所言不錯,若是本王能請來寧王幫忙,區區五十萬大軍,本王有何懼道哉!「
在當時的諸多藩王中,以受封於今北平的燕王朱棣和受封於大寧的寧王朱權勢力最強。當時受封的藩王都有少則數千多則數萬的護衛軍,寧王朱權就有「帶甲八萬,革車六千」,且這八萬精兵包括元朝歸順過來的蒙古兀良哈部泰寧、福余、朵顏三衛的騎兵,這些騎兵英勇善戰,是一個實力非常雄厚的武裝力量。此外,像寧王這樣駐守邊防重鎮的藩王不僅統兵,還掌握著地方行政大權,必要時還可以節制朝廷派來的地方高級將領,調動大量的國家正規部隊。原本大寧兵馬昔日長期由朱棣統率,朱棣對朵顏三衛多有恩惠,後來寧王受封,朱棣這才將這支精銳的騎兵的兵權交給了寧王,這三衛之中,尤其是兀良哈的朵顏、泰寧、福余三衛,這三衛的蒙古騎兵最為厲害,讓朱棣好生羨慕,若是歸為自己所擁有,就算李景隆眼下率領五十萬大軍來襲,朱棣也絲毫不懼。
洪武二十二年明太祖朱元璋置朵顏衛、泰寧衛、福余衛等指揮使司。因居住在朵顏衛的兀良哈人最為強大,故以兀良哈概括三衛。泰寧衛的蒙古語名為「罔流」,即翁牛特部,是遼王脫脫之後。福余衛則自稱我著(或我著),女真語密林的意思,是也惠寧王之後;科爾沁等部都發祥於此地。
朵顏衛的創始者脫兒豁察兒是成吉思汗功臣折裡走之後,為喀喇沁、東土默特二部的始祖。三衛所轄區域東起烏裕爾河,西至洮爾河、綽爾河流域。靖難之役結束後,明成祖因三衛騎兵作戰有功,把大寧衛之地授予兀良哈。
大寧等衛內遷以後,三衛也逐漸南下。明朝中期晚期,朵顏衛地域廣闊,東起大鹼場、北至西拉木倫河,西迄延慶州四海冶,南達寬城。而福余、泰寧兩衛的地域則東達遼河中下游,南至海城一帶,東北到松花江流域,西南至小興州。在靖難之前,這蒙古兀良哈部歸附大明,朱元璋為此設置朵顏、福余、泰寧三個羈縻衛安置他們,其地點也在大寧。朵顏三衛有數萬部眾,往日朱棣兩次出塞,他們亦有派兵跟隨,彼此間還算有些交情,兀良哈對朱棣也頗為忠心,若能將大寧軍馬全數收編,燕軍的兵力將會大大的增加!有了這樣一支大軍,燕藩將不懼朝廷任何威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關於朵顏三衛:
朵顏三衛在明朝最早是寧王朱權的部下,然後又投靠朱棣
這個就是讓朱棣在靖難之役前恐懼的軍隊!不夠這支軍隊是寧王花錢雇的,也就是現在的僱傭兵,在朱棣的金錢之下只有選擇背叛寧王!就這樣朱棣戰勝了寧王朱權
明代,北方蒙古地區分成三個部分,一個是西蒙古,西部叫做瓦剌,東蒙古叫做韃靼,再到東北方叫做兀良哈。
兀良哈里頭有三個衛,有朵顏、泰寧、福余三衛,也就是「朵顏三衛」。這個朵顏三衛的兵是能征善戰,他們是大寧寧王的部下,這個朵顏三衛當時是為明朝所用,是當時明朝加強北方邊境的一個重要的力量,在幾次明朝北征對付蒙古殘餘勢力的時候,朵顏三衛都出過力。
洪武二十二年(1389)明太祖置朵顏衛、泰寧衛、福余衛等指揮使司。因居住在朵顏衛的兀良哈人最為強大,故以兀良哈概括三衛。泰寧衛的蒙古語名為「罔流」,即翁牛特部,是遼王脫脫之後。福余衛則自稱我著(或我著),女真語密林的意思,是也惠寧王之後;科爾沁等部都發祥於此地。
朵顏衛的創始者脫兒豁察兒是成吉思汗功臣折裡走之後,為喀喇沁、東土默特二部的始祖。三衛所轄區域東起烏裕爾河,西至洮爾河、綽爾河流域。靖難之役結束後,明成祖因三衛騎兵作戰有功,把大寧衛之地授予兀良哈。
大寧等衛內遷以後,三衛也逐漸南下。明朝中期晚期,朵顏衛地域廣闊,東起大鹼場(今遼寧喀左),北至西拉木倫河,西迄延慶州四海冶(今北京延慶東),南達寬城(今屬河北)。而福余、泰寧兩衛的地域則東達遼河中下游,南至海城一帶,東北到松花江流域,西南至小興州(今屬河北灤平)。
明授官以三衛首領,並規定三衛每年進貢兩次,貢物有馬匹、駱駝等。永樂初,明又在遼東開原和廣寧(今遼寧北鎮)等地設馬市。儘管三衛有時也寇犯明朝邊境,但總的來說,他們還算服從明朝中央的管轄。弘治、正德年間(1488-1521),朵顏衛首領花當勢力自遼東達於宣府(今河北宣化市)。
三衛是明朝邊境的屏障,自立三衛至嘉靖年間的150多年中,平灤諸州未曾遭蒙古的侵擾。其中的蒙古三衛極為厲害,倒是和昔日的燕雲十八騎有些相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