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朱棣盯著道衍一動不動。
道衍點了點頭,朗聲道:「 秦國原本是地處西陲的一個小國,秦孝公時用商鞅變法,奠定了國家富強的基礎。而後,不斷向外發展勢力,國力強盛。秦昭王時,任用白起為將。
白起素以深通韜略著稱,秦昭王十三年,白起任左庶長,領兵攻打韓的新城。
次年,由左庶長遷左更,出兵攻韓、魏,用避實擊虛,各個擊破的戰法全殲韓魏聯軍於伊闕,斬獲首級二十四萬,俘大將公孫喜、攻陷五座城池。因功晉陞為國尉。又渡黃河攻取韓安邑以東到乾河的土地。
十五年,再升大良造,領兵攻陷魏國,佔據大小城池六十一個。
十六年,白起與客卿司馬靳聯合攻下垣城。 二十一年,白起攻趙,佔取光狼城。「
朱棣實在有些弄不明白一向精明的軍師,為何此時此刻會說起白起,他心中雖奇怪,但也知曉軍師這麼定有他的用意,故而耐著性子聽下去。
道衍繼續道:「二十八年,攻楚,拔鄢、鄧等五座城池。次年攻陷楚國的都城郢,焚燬夷陵,向東進兵至竟陵,楚王逃離都城,避難於陳。秦國以郢都為南郡。白起受封為武安君(言能撫養軍士,戰必克,得百姓安集,故號武安)。又攻取楚國,平定巫、黔中二郡。
三十四年,白起率軍攻趙魏聯軍以救韓,大破聯軍於華陽,魏將芒卯敗逃,擄獲韓趙魏三國大將,斬首十三萬。又與趙將賈偃交戰,溺斃趙卒二萬人。
四十三年,白起攻韓之陘城,攻陷五城,斬首五萬。
四十四年,白起又攻打韓南陽太行道,斷絕韓國的太行道。
四十五年,攻韓的野王。野王降秦,上黨通往都城的道路被絕斷。郡守馮亭同百姓謀議道:「上黨通往外界的道路已被絕斷,我們已不可再為韓國百姓了。秦兵日漸逼近,韓國不能救應,不如將上黨歸附趙國,趙國如若接受,秦怒必攻趙。趙國受敵一定親近韓國。韓、趙聯合,就可以抵禦秦國了。」於是派人報告趙國。趙孝成王與平陽君、平原君為此計議。平陽君說:「還是不要接受吧,接受後帶來的禍患一定大於得到的好處。」平原君則認為:白白得來的土地,怎有不要之理,接受了會對我們有利。趙國果然接受了上黨,封馮亭為華陽君。
四十六年,秦攻下韓國緱氏、藺兩地。「說到這兒,道衍停了停,一雙三角眼亮了亮又道:「公元前二百四十六年,即趙孝成王二年,秦軍伐韓野王。野王降秦,上黨道絕,韓國上下大為恐慌,議獻上黨以息秦兵,郡守馮亭不願入秦,遂派使者向趙請降,趙王欣然接受上黨。秦君震怒,命左庶長王齕率軍再攻上黨。秦趙進軍路線趙王聞報秦軍長驅東進,只好興師應戰,派遣大將廉頗率趙軍主力開往長平,企圖重新佔據上黨。
故而趙王命廉頗在空倉嶺一線佈防,王齕率軍於沁河沿線準備突擊。戰事是由趙空倉嶺守軍同秦前哨部隊遭遇開始的,守軍招架不住,秦軍步步進逼。是年七月,空倉嶺南北幾十里防線—一西壘壁完全陷落,趙軍退守丹河,秦趙隔河相峙。
趙國大將廉頗充分利用佔據的有利地勢,固守陣腳,以不變應萬變,一連堅持數載,實力強而急於一戰的王齕卻一籌莫展,始終不能跨越丹河一步。至此,這一戰便進行了三年,三年之中,秦國百萬大軍在外,終於趕到吃不消了,而趙國面對龐大秦軍也漸漸吃不消。於是雙方都謀求速戰以求擺脫困境。
秦王雄才大略,運用謀略來打開缺口,一方面他們借趙國使者鄭朱到秦國議和的機會,故意慇勤招待鄭朱,向各國製造秦、趙和解的假象,使趙國在外交上喪失了與各國「合縱」的機會,陷於被動和孤立。另一方面,又採用離間計,派人攜帶財寶前赴趙都邯鄲收買趙王的左右權臣,挑拔離間趙王與廉頗的關係。四處散佈流言:廉頗不足畏懼,他固守防禦,是出於投降秦軍的目的,秦軍最害怕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為將。終於借趙王之手,把廉頗從趙軍主帥的位置上拉了下來;並使趙王不顧藺相如和趙括母親的反對諫阻,任命趙括為趙軍主帥。趙括乃是大將趙奢之後,平日誇誇其談。他接任大將後,一反廉頗所為,更換將佐,改變軍中制度,於是趙軍上下離心離德,鬥志消沉。他還改變了廉頗的戰略防禦方針,積極籌劃戰略進攻,企圖一舉而勝,奪回上黨。秦國聽說趙國任趙括為將,立刻調整了自己的軍事部署:立即增加軍隊,徵調驍勇善戰的武安君白起為上將軍,代替王齕統率秦軍。為了避免引起趙軍的注意,秦王下令軍中嚴守這一機密:「有敢洩武安君為將者斬。」白起久經沙場,曾大戰伊闕,斬殺韓、魏聯軍二十四萬;南破楚國,入鄢、郢,焚夷陵,打得楚人喪魂落魄。只會背吟幾句兵書的趙括哪裡是他的對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面還有一章!希望各位一如既往的喜歡!最近工作比較忙,更新的動力不夠啊,每天只能這麼多了,還望各位書友們見諒哦!各位支持首訂哦,一定要支持首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