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鄱陽湖大戰拉開序幕。徐達、常遇春、廖永忠等人先發,驅船直逼敵人巨艦薄戰。徐達表現最出色,他身先士卒,擊敗漢軍前鋒,殺敵一千五百人,並俘獲漢軍巨艦一艘,使得軍聲大震。首戰告捷,對於朱元璋一方軍士的心理來講起了真正的鼓舞作用。大將俞通海乘風發射火炮,又一舉焚燬漢軍巨艦二十艘,漢兵被殺被溺一萬多,不少人身上著火在水中撲騰。當然,漢軍並不示弱,以巨舟逼近,箭弩齊發,朱元璋手下兩位元帥即當即戰死。而且,漢兵船高,先施火攻,居高臨下扔火把,連徐達的指揮船也被燒著。徐達臨危不懼,邊撲火邊指揮,奮戰得免。陳友諒手下驍將張定邊有勇有謀,他看見朱元璋的指揮艦居中,立刻率幾隻巨艦直撲而來。朱元璋心慌,掉頭避逃時慌不擇路,在近岸處擱淺。漢軍一圍而上,數艘巨艦及幾千兵士包攏過來。
朱元璋手下猛將程國勝和陳兆先冒死抵抗,四躍奮擊。情急之下,牙將韓成跪告朱元璋說:「古人言殺身成仁,臣不敢愛其死」,言畢,他穿上朱元璋本人的冠服,面對密麻麻進攻的漢軍大叫一聲,投水而死。
漢軍見「朱元璋」投水自殺,喜躍高呼。消息傳出,圍攻之勢稍緩,不少兵將開始把注意力放在打撈「朱元璋」的屍體方面,準備撈上後剁成數塊向陳友諒請功。混戰之間,朱元璋指揮艦上大將陳兆先和宋貴皆戰死。
危急時刻,常遇春指揮船隊逼近敵將張定邊巨艦,一箭射中正站在前甲板指揮的張定邊,使得他本人的指揮艦不得不後撤。俞通海聞朱元璋被圍,也紅了眼,他從水戰中抽出數艘船,一直衝向朱元璋的指揮艦,連擠帶撞,終於把大船從沙中撞動,重新返入深水之中,老朱躲過一大劫。
俞通海小船,「復為敵巨艦所壓,兵皆以頭抵艦,兜鍪盡裂,僅免。」俞通海救了朱元璋後,又與廖永忠一起乘輕舸小船追擊敗走的張定邊,邊追邊放箭,致使張定邊身上中箭百餘,完全成了一個刺蝟,倒在甲板之上。見天色已晚,朱元璋定定心神,鳴金收兵,召集諸將議事,總結首戰一日的經驗。為防止張士誠乘虛入寇,朱元璋命令徐達率一支部隊回防建康。轉日,朱元璋親自佈陣,與陳友諒重新交手。
陳友諒急紅眼,下令把所有巨舟接連鎖串在一起為水中巨陣,「旌旗樓櫓,望之如山」。壯觀是壯觀,老陳忘了「火燒赤壁」的故事。也甭說,面對如此水中浮蕩的巨艦城,朱元璋船隊短小簡陋,仰攻多卻,似乎面對銅牆鐵壁。朱元璋怒惱,立刻下令斬殺退卻的隊長十多名,但仍然止不住退勢。
正當朱元璋聲嘶力竭下令殺人的當口兒,大將郭興進言:「不是我方將士不用命,敵人舟船太高大,我認為一定要火攻才行。」這句話提醒了聽過《三國》的朱元璋,他馬上命常遇春等人分別調集七艘漁船,載滿蘆葦稈柴,以火藥填充其間,等待時機投入戰場。待東北風起,時機成熟,朱元璋命士兵捆紮稻草人在七艘漁船上直立,衣以甲冑戰盔,持矛在手,偽裝成兵士的樣子。然後,他又分募敢死士卒伏於船中划船。這樣,陳友諒軍士以為來船是普通戰船,沒有太多防備。
時值黃昏,七艘漁船竟然趁亂駛入漢軍巨艦近前。敢死士卒乘風縱火,風急火烈,須臾之間已經衝撞 到漢軍艦隊內,猛烈燃燒。火勢迅急,數百艘船一齊著火。「燔焰漲天,湖水盡赤,(漢軍)死者大半。」這一把大火,燒死陳友諒兩個弟弟陳友仁、陳友貴及大將陳普略。特別是陳友仁,號稱「五王」,此人眇一目,多智數,驍勇善戰。他的死亡,對陳友諒軍產生了極大的心理打擊。當然,朱元璋軍損失也不少,丁普郎等數員大將也戰死。第三天,雙方又各集眾大戰。漢軍雖然損失慘重,戰鬥力仍舊不弱於朱元璋軍,雙方在湖上進行殊死搏鬥。
文士劉基在朱元璋船上東走西望,一直不閒著,他忽然大叫「難星過,馬上換船!」拉起老朱就跳上另外一艘船,甫坐未定,老朱原來所乘大船立刻被炮石擊毀。劉基也是裝神弄鬼,大白天哪裡能見到「難星」,無非是觀察到有敵船的大炮在向帥艦瞄準而已。雖如此,精神暗示作用很大,朱元璋及其手下均覺得有「諸葛亮」大仙在船上,勇氣百倍。
陳友諒乘高,見朱元璋指揮艦被擊碎,高興得大叫。俄頃,又見帥旗高懸,朱元璋又出現在船頭指揮,漢軍將領皆相顧失色。廖永忠、俞通海等人率六隻戰船深入,漢軍聯大艦拒戰,「蔽之,舟若沒。有頃,六舟旋繞漢軍而出,勢如游龍。諸將見之,勇氣百倍,呼聲動天地,波濤立起,日為之晦。」
打仗打的就是精氣神,精神原子彈一爆發,想不勝也難。就這樣,朱元璋軍隊以小打大,無數小船圍著漢軍巨艦,紛紛飛登敵船,待甲板上漢軍被殺盡,底層搖櫓兵士猶茫然不知,仍舊一個勁兒喊號子賣力搖櫓。朱元璋士兵圖省事,擲火燒船後,紛紛跳回自己小船上,搖櫓漢兵盡被燒死。戰至中午,陳友諒漢軍氣洩,大敗,「棄旗鼓器杖,浮蔽湖面」。胡通海等人回來報功,朱元璋喜不自勝,讚賞道:「今日之捷,諸君之功也!」俞通海進言:「湖水有淺有深,戰船難以迴旋。不如急入大江,據敵上流。」朱元璋頷首。水軍先行抵至罌子口,橫截湖面,把陳友諒軍隊堵在水道中不敢動彈。
這一次,老陳喪膽,再不敢輕易出戰。不久,朱元璋又指揮水軍連夜輕行至左蠡,扼控咽喉水道。相持三日後,陳友諒最強的左右金吾部將領來降,更使漢軍勢弱膽喪。見陳友諒龜縮不出,朱元璋寫信激之:「陳公您乘尾大不掉之巨舟,殞兵敝甲,與我相持。以陳公平日之強暴,正當親決一死戰,奈何徐徐隨後,似聽我指揮尾隨,此非大丈夫所為也!」 陳友諒見信大怒,下令盡殺交戰中生俘的朱元璋士兵幾千人。朱元璋一反其道,下令把所有漢軍俘虜放掉,傷員發藥療傷,仁義得不行,又下令公祭敵死難者。如此,人心向背,不言而明。相持一月有餘,朱元璋除寫信激怒陳友諒逗他玩以外,「與博士夏煜等日草檄賦詩,意氣彌壯。」並分兵連克蘄州、興國。陳友諒殘軍糧盡,遣精銳突襲南昌抄糧,被朱文正派人盡焚其舟,偷雞不成蝕把米。不顧朱元璋軍水陸結營的嚴陣以待,陳友諒最終不得不冒死突圍,繞江下流,準備由禁江遁回。朱元璋早有準備,指揮諸軍盡銳出擊,滿縱火筏衝擊敵艦。漢軍舟船散走,朱元璋軍隊追奔數十里。其間,陳友諒把腦袋伸出舷窗簾看形勢,一枝弩箭飛來,不偏不倚貫其眼睛而入,老陳一命嗚呼。朱元璋軍士聞訊,大呼喜躍,鬥志更奮,激戰中又活捉了老陳的「太子」陳善見。不久,漢軍「平章」陳榮等人率水軍五萬餘人投降。
張定邊趁天黑,乘小船裝載陳友諒屍體及其另外一個兒子陳理奔還武昌。回武昌後,張定邊擁立小孩子陳理為帝,改元德壽。朱元璋回金陵休整,不久,他又率大軍親征武昌。在城下安排圍城事宜後,老朱分兵徇漢陽、德安州郡,「湖北諸郡皆來降」。見形勢大好,朱元璋留諸將圍城,自己率護衛軍返回金陵。
朱元璋稱帝后,猶對自己親征擊滅陳友諒一事津津樂道:朕遭時喪亂,初起鄉土,本圖自全(起初壓根沒有坐大的打算)。及渡江以來,觀群雄所為,徒為生民之患,而張士誠、陳友諒尤為巨蠹。(張)士誠恃富,(陳)友諒恃強,朕獨無所恃。惟不嗜殺人,布信義,行節儉,與卿等同心共濟。初與二寇相恃,士誠尤逼近。或謂宜先擊之。朕以友諒志驕,士誠器小,志驕則好生事,器小則無遠圖,故先攻友諒。鄱陽之役,士誠卒不能出姑蘇一步以為之援。向使先攻士誠,浙西負固堅守,友諒必空國而來,吾腹背受敵矣。二寇既除,北定中原。
當然,鄱陽湖大戰勝利後,朱元璋也知道自己勝得僥倖,對劉基說:「我不該親自去安豐(救韓林兒)。假使那時陳友諒乘我不在建康,順流而下直搗巢穴,我進無所成,退無所歸,大事去矣!今陳友諒不攻建康,而圍南昌,出此下計,不亡何待!」所以,漁販子出身的陳友諒,畢竟不如種田娃出身的朱元璋。性格即命運,老陳的冒險輕躁,也決定了他失敗的結局。
進圍武昌四個月,城堅不下。1364年春,朱元璋從建康出發,再次親自臨敵指揮。其間,漢軍「丞相」張必先自岳州率軍來趕援,乘其立足未穩,朱元璋派常遇春突然中道攻襲,活擒了這位外號「潑張」的驍將。常遇春押著張必先來到城下,向上喊話:「汝所恃者,惟『潑張』一人,今已為我所擒,尚何恃而不降!」張必先也氣沮,仰頭向上,對張定邊喊話:「吾已至此,事不濟矣,兄宜速降為善。」張定邊「氣索不能言」,本來就在水戰中中箭百餘,張定邊一身箭瘡,咬牙堅持。見火候差不多,朱元璋派俘虜的陳友諒舊臣羅復仁入城勸降,表示說:「陳理若來降,當不失富貴。」
羅復仁入城,與陳理抱頭大哭,張定邊也在一旁大哭。於是,轉天大清早,陳理銜璧肉袒,率張定邊等人出城,詣軍門投降。這小孩子俯伏戰慄,不敢仰視。朱元璋見其弱幼,心覺可憐,親自扶起,握其手稱:「我不會治罪於你。」
歸建康後,朱元璋授陳理為歸德侯,又授陳友諒的爸爸陳普才伯爵,封陳友諒兩個弟弟伯爵。明朝建立後,陳理逐漸長大,朱元璋不放心,把陳理遠徙高麗,命高麗王嚴加看視,又把陳友諒二弟遷往滁陽軟禁,但都未加以殺害。老陳僭號稱帝四年,未料想後代子孫天天倒去高麗天天吃泡菜度日,福兮禍兮,自不多講。
*************************************************************************************
寫到這裡,小景要說兩句,前些時日,武漢的一個朋友得知我在寫明朝歷史方面的書,興致勃勃的對我說道:「明朝,我們武漢就有一位明朝人物,我當時還好奇,心道:」在武漢住了這麼就,還沒聽說過有什麼明朝人物,若是有也是在荊州啊?還是一個大人物——張居正!「朋友聽我語氣似有不信,得意的一笑,道:」你還寫明朝的書呢?陳友諒這麼出名的人物都不知道啊?「我啞然失笑,苦於說不得。朋友見我不說話,又道:」前些時日我還去看了,他的墓,那墓不大,不過還留下了一首詩!「說著也不管我答應不答應,隨口念了出來:
算來堪數英雄,荒階野鳥誰憑弔?巍巍龜蛇,滔滔漢水,空餘夕照。
墓草蕭蕭,車流聲裡,煙消雲渺。將蔞蒿折斷,碑文輕觸,因何故,無人悼。
遙想沔陽年少,伴西風,仰天長嘯。漁家小子,江湖浪跡,胸懷遠抱。
不畏強權,不苟蠅利,高擎大纛。歎儒生繆論,古今歷史,以成敗較。
我一聽微微一歎,陳友諒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壞人,但他並沒有朱元璋的忍、狠、更沒有朱元璋殺伐的氣魄,相比對就和他不相上下的張士誠他也少了一份溫爾儒雅,對於百姓他更是少了一份柔情,所以他死後,『諒墓淒涼,墓前三楚雄風的牌坊,字跡已顯模糊,墓塚荒蕪,周圍垃圾遍地。當年一代梟雄,今亦荒涼如斯! 』但他又是一個真正的梟雄,他壞事作盡,卻又敢作敢當,具有天才般的軍師才能和政治才能,反抗元朝統治,能夠自始至終,從來沒有向元朝妥協,堅持到了最後。這點終究讓他成就一代梟雄。
寫到這兒,我突然想了張雨生的那首《凡》
凡已做過的事不消失搕Z真愛過的情盡成癡
若問人生苦求什麼事搘u需記取橙黃橘綠時
聽那雎鳩關關吟唱多少世紀搵歇徽Q女已經不矜持
看那雲裳花容太白鬼斧神砌搋Q妃已去徒留華清池
古塚斑駁全付諸青史
所能看過的幾個春秋搣玼鉊g歷的幾個戰國
排開名利權欲的誘惑搕ㄡ璆穻戙f死的折磨
以為手如柔荑巧笑美目婀娜搥N是傾城名媛的輪廓
以為富可敵國朱門裡酒肉臭搥N是尊貴諸侯的形容
且去荒草雜徑尋古丘
多少英雄漢搹h少空留遺憾
琵琶續續彈搨楓y軼聞口耳傳
霎時斜陽晚搣奰Y月上東山
不如共進一殤悠悠然歌唱
多少英雄漢搹h少空留遺憾
琵琶續續彈搨楓y軼聞口耳傳
霎時斜陽晚搣奰Y月上東山
不如共進一殤悠悠然歌唱
人生似幻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