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的那書生得意的一笑,道:「薑還是老的辣,那道衍一聽了燕王的內應送回來的消息立馬想好了計策!待兩軍交戰之時,便把那些士卒的家屬找來打頭陣。」
「啊……這……果然是高招!」
「不錯,這的確是個高招,也真虧了那道衍一個和尚居然能想出如此的毒計來,這下可好了,戰場之上,父母兄弟叔侄伯父舅舅相見,一個個頓時大喜,不少人還抱頭痛哭,那裡還有人打仗啊!就在一干人父子兄弟叔侄伯舅相見之時,燕王府的內應趁機將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告知了眾人,這般一來,人人都說宋忠欺騙自己,紛紛解甲,一時兄弟勸父子,父親勸兒子、伯父勸舅舅幾個輪迴下來,原本屬於宋忠的士卒紛紛解甲倒戈,投了燕王!」趁著眾人投降之際,燕王突然發動進攻,結果守將彭聚、孫泰被反戈的亂軍打死,宋忠沒料到會這般,頓時措手不及,逃到懷來城裡,躲進了一處茅廁,終被生擒活捉,要不然皇上怎麼倉促調兵北上呢……」
「啊,這麼說來燕王豈不是戰不勝攻無不克呢?比徐達、常遇春二位將軍還要厲害!」
「你們胡說什麼,眼下燕王雖一時得勝,但當今聖上素來以任曦著稱,且多年來執意削藩,如今朝廷是富有四海,雄獅百萬,區區一個燕王豈能是對手!」高賢寧滿臉怒色的衝著人群喝道。
「兵法有云:兵不再多,在於精!燕王身經百戰,說不定能反敗為勝也說不定呢?」人群裡,那俊俏的農家郎摸著鼻子衝著那高賢寧喊了聲,由於他躲在人群裡,那兩個書生並為看到人群裡誰在說話,那台上的書生本對燕王就有幾分好感,聽這人之言倒也點了點頭,倒是那高賢寧一聽那農家郎說出這番話,頓時臉色大變,衝著人群喝道:「爾等胡說什麼,那燕賊乃是朝廷必除的反賊,爾等再次豈不是助長他人威風!「眾人一陣沉默,高賢寧橫了眾人一眼,隨即高聲道:「爾等,莫看燕逆一時囂張,如今皇上已聽信齊尚書之言,拜長興侯,耿炳文耿大將軍為破虜大將軍,這耿將軍當年追隨太祖洪武皇帝,前後歷數十戰,多次打敗張士誠。實乃我大明名將之意,此番被當今陛下拜封為破虜大將軍,統兵三十萬,不日即開赴北平,征討燕逆。到時候朝廷大軍一到,燕賊以區區兩三晚的烏合之眾,豈是對手,到時候必定土崩瓦解!高某在此奉勸各位莫要在此造謠生事,安分守紀的好!「說著衝著台上的那書生狠狠的瞪了一眼。
眾人一聽登時作鳥獸散,那農家郎倒是站著一動不動,右手摸著鼻子似乎在思考著問題, 一張嘴巴嘀咕道:「耿炳文?不就是歷史上,因為當年他駐守長興十年,抵禦張士誠的進攻,城池固若金湯,一直未被攻破,極大地牽制了張士誠的力量。後來才被朱元璋封了一個長興侯!正是他善於打防守戰才沒有死在朱元璋的屠刀之下,想不到建文帝居然用上了他?」
「誰啊?人家都走光了,我們也走吧!」那俏娘子瞧丈夫魂不守舍這才走過來拍了一下。豈料那農家郎居然嚇了一大跳,人群登時爆發出一陣哈哈大笑聲,那農家郎臉上一紅,衝著俏娘子白了一眼,也跟在眾人的身後走了。
夕陽下,金鑾殿裡。
建文帝居中而坐,殿下方孝孺、黃子澄、齊泰、卓敬等一干文臣武將垂手而立。
「傳朕旨意,命長興侯耿炳文為征虜大將軍,駙馬都尉李堅、都督寧忠為副將軍。並飛檄徵調安陸侯、江英侯吳高,都督僉事耿瓛、都指揮盛庸、潘忠、楊松、顧成、徐凱、李友、李暉、平安等部兵馬一齊北上,務必將燕賊一柄消滅!」許久建文帝用顫抖的聲音說出了這番話。聲音不大,但在偌大的金鑾殿上不斷的迴盪。
「吾皇英明!」
建文帝嗯了聲,將頭扭到方孝孺的臉上,沉聲道:「方先生,討伐燕賊的檄文可曾擬好?」
聽皇帝問話,方孝孺不慌不慢的自人墩裡走了出來,他自幼熟讀詩書,早就文章著稱天下,寫一份檄文自是不在話下,聽皇帝問起,方孝孺趁著的從衣袖之中抽出了一番黃錦,朗聲道:「回稟陛下,臣已經擬好!」
「好,那勞煩方先生待朕昭告天下!」
「是!臣領旨!「方孝孺行了一禮,方才自地上站了起來,清了清嗓音,一展黃色錦布,沉聲道:」朕以棣於親最近,未忍窮治其事。今乃稱兵構亂,圖危宗社,獲罪天地祖宗,義不容赦。是用簡大兵,往致厥罰。咨爾中外臣民軍士,各懷忠守義,與國同心,掃茲逆氛,永安至治。」
「好,先生果然好手筆!」建文帝大喜。
「謝陛下!」方孝孺收了黃錦弓著身子道:「依臣看,當務之急,陛下須當祭告天地宗廟社稷,正式兵北伐!」
「不錯,方先生言之有理!」建文帝一甩衣袖:「諸位愛卿,明日一早,朕祭告郊廟【注1】正式兵北伐!」
「吾皇聖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s:歷史小常識:【祭告郊廟】是祭皇帝的祖先。祭奠的對象不同,時機不同,祭奠的具體地點不同,祭奠的儀式也不一樣。
【祭告郊廟】常見史書,但對儀式記載不多,我找到一篇:
清帝敬天法祖的觀念很深。順治皇帝入關後,就一直惦記著祭祖。他的願望,最終被兒子康熙實現了。康熙於1671年回到了他魂牽夢繞的盛京,去祭祀祖宗陵寢。從此,有清一代的「東巡」就此拉開序幕。這年八月,康熙皇帝進行了第一次東巡,來到盛京後,他的第一項公開活動就是去福陵、昭陵祭祖。從康熙第三次東巡起,祭祖的順序發生了變化,並被永遠地固定下來:先祭永陵,再祭福陵,最後是昭陵。
每次皇帝祭祖的場面都是最盛大的,禮制也是最繁瑣的。皇帝每到一個陵寢祭祀,都耗時兩天,分別進行兩次形式不一的祭禮:第一天是展謁禮,第二天則為大饗禮。 第一天進行的展謁禮,與民間普通百姓在清明時到祖墳哭拜的意思差不多。皇帝直接到寶頂前面的石祭台前,向山陵祭酒和哀哭。根據史料記載,基本的過程是,皇帝乘步輿(一種無棚的抬椅)來到昭陵後,先到更衣亭換素服(孝服)。接著,皇帝在禮部官員的導引下,從隆恩殿前東側繞到殿後祭台前。此時的祭台,已鋪好厚厚的拜褥,旁邊設一小木桌,上面擺放金爵和盛酒的金■。皇帝在祭台前,行三跪九叩大禮,每行一叩頭禮,皇帝都得雙手接過盛滿祭酒的金爵,並向寶城遙舉過頭頂,表示敬祭。最後,皇帝及隨駕王公大臣開始「舉哀」,這時隆恩殿殿前殿後哭嚎聲大作,皇帝甚至淚隨聲下。在舉哀完畢後,第一天祭祀到此結束。
第二天,皇帝再次祭祖。這次,儀式叫「大饗禮」。以穿戴而言,舉行大饗禮時,皇帝不穿素服,要穿朝服、戴朝冠。大饗禮的祭品主要是牛、羊,餅餌果品等。儀式開始前,隨駕王公大臣要像平時朝會那樣,簇擁著皇帝在月台上站立,而百官們則在月台下各按八旗左右翼站著。隨著祭祀的正式開始,皇帝先到隆恩殿前向神位上香,行三跪九叩頭禮。然後,有專門官員跪在皇帝右側宣讀祝文。而此時的皇帝,也要跪著傾聽全部祝文之後方可起立。儀式的最後為「望燎禮」,月台西南角設有「望燎位」,皇上站在望燎位上,面向焚帛亭。主祭官把祝版、制帛以及大量的彩紙、金錠、銀錠等祭物,全部送入焚帛亭等處燒掉。至此,東巡祭祖大禮告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