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斷大明  第13卷 557章:爭論
    另一個人大吃一驚,慌忙站起來,滿臉驚恐之色,盯著那紀剛道:「紀兄休得胡說,朝廷大事豈是我等胡亂議論、胡亂揣測得的?」

    紀綱仰著臉哈哈一笑,道:「賢寧兄太過小心了,以我看這朝廷削藩也未必是安了什麼好心,都說當今聖上仁慈,但凡一個明眼人一眼便瞧去,當今聖上絲毫的不仁慈,瞧他大刀砍向自己的幾個叔叔,將一干叔叔們一家一家的全貶成了庶民,這還不算,周王朱橚,周王原來就有劣跡,洪武二十二年朱元璋就準備把他發落到雲南去,現在偏偏他的兒子汝南王上表告變,說他老子準備有異謀,建文即派遣曹國公李景隆領兵去開封,圍周王府擒捕朱橚審訊,坐實謀反罪。洪武三十一年八月,建文將周王橚貶為庶人,革去王封,遷置雲南蒙化。十一月,建文派遣工部侍郎張昺為北平布政使,謝貴、張信掌北平都指揮使司,察舉燕王朱棣,形同監視。

    周王之後,黃子澄、齊泰把矛頭對準了其他諸王,先後處置了四位藩王:代王桂(太祖十三子)封藩大同,受晉王節制。於年初,以貪虐罪,削王封,貶為庶人,幽禁大同。岷王楩原封岷州,後改鎮雲南。因西平侯沐晟(沐英子)奏其過失,廢為庶人,徒置漳州。湘王柏,封藩荊州。好讀書,尤喜道家,自號紫虛子。當今聖上以王府擅殺人等罪,遣使拘捕。湘王懼禍,在王府自殺。齊王榑封藩青州。曾從燕王北征,出塞作戰,以軍事自負。聖上便將齊王召至京師,以有人告變為由,廢為庶人。這裡面湘王是建文於燕王之下最忌諱的一個王爺。湘王自太祖時,便是開景元閣,招納俊乂,日事校仇,志在經國。喜談兵,膂力過人,善弓矢刀槊,馳馬若飛是一個文武備足的人才,當時的朝廷戶部侍郎郭任就公開說過:「今日儲財粟,備軍實,果何為者?乃北討周,南討湘。」可見,朝廷把周王和湘王看作是燕王的兩個羽翼,必須斬之而後快。以我看聖上如此這般做,無疑是逼著燕王造反,雖說燕王智慮絕倫,雄才大略,酷類高帝。北平形勝地,士馬精強,金、元年由興。今宜徙封南昌,萬一有變,亦易控制。但自朝廷削藩將始,燕王便將自己三位世子都送到了京城做人質,以此表白自己的忠心,這三位世子若不是當今聖上對朝廷那般小人言聽計從,為了掩蓋自己欲對燕王下手的目的主動放回來,根本沒有回來的可能,燕王若早有心造反,絕對不會出此下策。頓了頓那紀綱忽然降低了聲音,道:「以我看,燕王未必有反意?」

    這紀綱雖壓低了聲響,但蕭琴等人均身懷絕世武功,內功有了根基後,耳聰目明自是不再話下,蕭琴聽那人看似一幅迂腐樣兒,居然能說出這番話來,不由得多看了兩眼,那人似乎也大有感覺,兩道厲光恰好也自對面移了過來,四目一對,蕭琴冷不等的打了個寒顫,心道:「此人好寒的目光,想不到這區區一家小店,居然有如此人物!「那人瞧了蕭琴一眼,迅速的收回了目光,繼續低聲道:」如今朝廷以令張昺為北平布政使,謝貴、張信掌北平都指揮使司,以謝貴控制北平,另以都督宋忠、徐凱、耿瓛屯兵開平、臨清、山海關一帶,並調檢燕府護衛軍士,加強防燕措施,如此興師動眾,若我等是燕王,只怕也不會乖乖的等人來殺吧,更可況是雄才大略的燕王,如今聖上名天下武林擒王,以燕王府區區數十人的兵法,豈能是天下武林的敵手,以我看,朝廷這麼做,無非是逼著王爺造反!聖上好找個合適的理由來削掉燕王的藩位,從而達到自己不用背負殺叔的罵名。「

    蕭琴正好坐在那紀綱的對面,離他最近,耳聽這人說出了這番話,心中也著實有些吃驚,依他來自二十一世紀的經驗來看,他也並不相信朱棣一早就有反意,後世一些小說評書裡面把朱棣寫的是暗蓄大志,早有反意,可是從這些時日朱棣的言行,和最朝廷的一系列反應來看,蕭琴根本就不相信後世這種說法。當建文帝冷酷無情的對一干叔叔痛下毒手的時候,早已忘記了對朱元璋當初的承諾「「以德懷之,以禮制之「對於建文帝痛下毒手,燕王朱棣是怎麼做的?他把自己三個兒子都送到了京城做人質,以此表白自己的忠心,三個兒子若非建文帝聽了黃子澄的話,只怕生死未卜,但即使這樣,建文帝仍舊不放過他,最後命令張信等人密謀殺了他,朱棣在沒辦法之下,才裝傻,據史書上記載:或者走呼街頭,奪取市人酒食,語言顛倒,或奄臥溝渠,竟日不起。負責監視朱棣的北平布政使張昺、謝貴等去探望朱棣時,時方六月,而燕邸內獨設一火爐,熾炭甚烈,燕王身披羔裘,兀坐爐旁,還是瑟瑟亂抖,連呼天冷。張、謝二人與他談話,他卻東掇西扯,滿口荒唐。張、謝信為真疾,歸語朝廷。朝廷竟然信以為真,沒有加派任何人手,僅僅以張謝二人總督其事。可是,這一切竟然沒有瞞過燕王長史葛誠的眼睛,他私下和張謝二人說:「王實無病,將為變。」又密疏報於建文帝。即使是這樣,朱棣還是希望自己的侄兒,能念在叔侄情分上,因此放他一馬,但在這種情況下,朱允炆仍然下令拿人,朱棣若非靠著舊部張信臨陣倒戈,又急生智把兩個帶了大軍圍困了王府的將軍騙進府來扣住,這才召集自己的八百親兵扯旗造反。縱觀前前後後,若非建文帝處處逼迫,蕭琴相信以朱棣的為人絕對不會造反,也正是如此,他才對朱棣多了一份真誠,也真是如此他才死心塌地的輔佐朱棣登上皇位。

    那書生聽了半響,早已滿臉怒色,這會兒皺著眉頭,冷靜了望了一眼四周,以同樣的低聲問道:「紀兄此言差異,昔賈誼勸漢文帝早分諸國之地,空之以待諸王子孫,謂力少則易使以義,國小則無邪心。願諸王未國之先,節其都邑之制,減其衛兵,限其疆裡,亦以待封諸王之子孫。此制一定,然後諸王有聖賢之德行者,入為輔相,其餘世為藩輔,可以與國同休,世世無窮矣」,燕王久居河北,雖無過錯,但其內心畢竟不為人知,況且燕王於王府設親王護衛指揮使司,轄軍三護衛,數萬的兵力,且燕、遼各地官軍亦由其統率多年,勢力可謂龐大。若其生了異心,黃河以北,將不復朝廷所制!是以削藩之舉,勢在必行,燕王有何居心,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位給力訂閱啊。支持首訂,支持首訂,收藏票啊,推薦票一票也不能少,最近都極為不給力,小景這些章節比起前面不知道要精彩多少倍,何以如此慘淡的訂閱呢,如今歷史文雖較為冷淡,但小景相信還是有一批熱愛歷史的發燒友,會和小景一同無怨無悔的前往,還望你們大力支持小景,支持首訂!今晚還有三更會來的較為晚,各位書友們可以對著電腦,滋溜溜的喝著咖啡,慢慢欣賞,今晚一如既往,萬字大更新!各位看得過癮的同時,別忘了支持首訂哦!

    註解一下,在明朝初期藩王沒有行政權,只有軍事權。朝廷調地方軍隊,地方守鎮官還要得到當地藩王令旨後才能調動。遇有戰事,即使元勳宿將也要聽藩王節制。當燕王朱棣率軍征討乃兒不花時,像傅友德那樣的大將也要受他調遣。而且 每一個藩王食糧萬石,並有軍事指揮權,於王府設親王護衛指揮使司,轄軍三護衛,護 衛甲士少者3000人,多者1.9萬人。邊塞諸王因有防禦蒙古貴族侵擾的重任,所以護衛甲士尤多。北平的燕王朱棣擁兵10萬,大寧的寧王「帶甲八萬,革車六千」。他們在邊 塞負責築城屯田、訓練將兵、巡視要害、督造軍器。晉王、燕王多次出塞征戰,打敗元朝殘餘勢力的軍隊,尤被重視,軍中大將皆受其節制,甚至特詔二王軍中小事自斷,大事才向朝廷報告。尤其是燕王,由於功績卓著,朱元璋令其「節制沿邊士馬」,地位獨尊。 朱元璋感到他這套制度比以往歷代都嚴密,大明江山可以長治久安了,但他萬萬沒有想到,他剛死,那裡就爆發了朱棣與建文皇帝爭奪皇位的「靖難之役」。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