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卯時初,大清早天剛濛濛亮。
若采和蘭香穿著香草老鄉及其同夥借來的差服,拿著他倆的腰牌,女扮男裝,打扮成買菜運菜的,瞞過宮門口守門侍衛如鷹的凌厲雙眼,大搖大擺堂而皇之地出了宮門,一溜煙跑到了喧囂的集上。
集上車如流水馬如龍,好不熱鬧!
放眼望去,果然,整個洛陽城到處都盛開著奼紫嫣紅的牡丹,佈滿京城遍地,大街小巷,繁花似錦,燦爛輝煌。
各種各樣品種齊全,花朵色彩各異,但均雍容華貴,端莊秀美、富麗堂皇,艷而不俗,柔而不媚,芳香繚繞,國色天香,不愧稱之為「百花之王」。
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賞不盡看不夠。
而洛陽不愧譽之為「千年帝都神韻,滿城國色天香」的京城古都。
男女老少,童叟皆出,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個個精神抖擻。
集上到處人聲鼎沸,歌舞翩翩,民間鑼鼓、獅舞、龍舞、彩龍船一波接一波地面前游過,熱鬧非凡。
若采和香草被淹沒在人群中,隨著人群往前湧動著。
「小……,小姐,這洛陽的牡丹好多好美啊,都觀賞不過來了。」香草高興得手舞足蹈,對著若采大聲叫道,「自古至今每年牡丹花開時,集上都有這麼多人觀賞嗎?
全然忘了自己是偷跑出來的,也快忘了出門之前若采再三的叮囑,叮囑她在外面一定要改口,不能再叫小主,要叫小姐。
「是啊,牡丹作為觀賞,則始於南北朝,據唐代韋絢劉賓客嘉話錄記載:『北齊楊子華有畫牡丹極分明。子華北齊人,則知牡丹亦矣。』又據太平御覽謝康樂說:『南朝宋時,永嘉水際竹間多牡丹。』」若采的手被香草拉著,一邊跟著她往前走,一邊解答。
「原來牡丹歷史這麼悠久啊,怪不得這麼為人鍾愛。」香草似乎恍然大悟。
「自唐宋以來,牡丹成為吉祥如意、繁榮昌盛、興旺發達、美好幸福的象徵,並得以世代延續下來,在人的心目中,牡丹也是美的化身,純潔與愛情的象徵,國泰民安,前程似錦的美好形象,國尊繁盛,家重富貴平安,人喜幸福吉祥,這些寓意,牡丹兼而有之,故自古至今牡丹均為人所偏愛。」若采答道。
「怪不得,人這麼多。」香草撥開前面的人群,拉著若采的手使勁擠過,邊說道。
「人們喜愛牡丹,也有勁骨剛心、不畏權貴的高風亮節,在《秋翁遇仙記》中,一夥惡奴毀花霸園,是牡丹仙子及時趕來救活了被毀壞的牡丹花,嚴懲了暴徒。牡丹不畏權貴和惡勢力,倍受稱讚,認為她『不特芳資艷質足壓群葩,而勁骨剛心尤高出萬卉』。若采繼續說道。
「唐代詩人劉禹錫在【賞牡丹】不禁讚譽:『庭前芍葯妖無格,池上芙蓉靜少情。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以後李正封又有『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的名句,更有皮日休寫牡丹的好詩:『落盡殘紅始吐芳,佳名喚作百花王,競誇天下無雙艷,獨佔人間第一春』。北宋大學士韓瑜的牡丹詩中,又以『國艷』嘉譽牡丹。」
「白居易【買花】:『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貴賤無價,酬值看花數;灼灼百朵紅,戔戔步束素。……家家習為俗,人人迷不悟。……』
「李白『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等三首『清平調』就是歌詠幾種不同顏色牡丹的。」
「另外,牡丹花姥紫婿紅,富麗堂皇,從氣質上給人以富貴之感。自宋以來,牡丹即被稱為『富貴花』。話說宋哲學家周敦頤《愛蓮說》,他寫道:『自李唐以來,世人甚愛牡丹』。『牡丹,花之富貴者也』。從此,牡丹與『富貴』二字緊密聯繫在一起,在歷代畫卷及長亭乃至畫樓中,牡丹都作為富貴的象徵,與其他花鳥、山石的不同組合,表現出與富貴結合在一起的不同寓意。」
「古人題墨牡丹詩寫道:『五十八年貧賤與,何曾妄念洛陽春?不然豈少姻脂在,富貴花將墨寫神。』也稱牡丹為』富貴花』;《牡丹富貴說》: 『吾觀牡丹一花,谷雨開放,國色無雙,有獨富焉,群芳圃中孰堪比此艷麗者乎?』『即以牡丹之富貴言之,其富也,富而無驕,非君子而實君子者也;其貴也,貴而不挾,非隱逸實亦隱逸者也』。」
「牡丹雖作為「富貴花」,其實並不嬌嫩脆弱,她也有生長在莽莽群山野外中,不光能在懸崖峭壁中頑強生長,乃至高原乾旱貧瘠的土地上,她仍然能開出絢麗的花朵。」不等香草問出,若采滔滔不絕地講解道。
「怪不得,每年舉辦如此重大的盛會,不過這牡丹盛會果真是熱鬧,不知這洛陽牡丹盛會是從哪個朝代開始?」聽到若采停下,香草眼睛一邊觀賞著,嘴裡還繼續問。
「傳說這洛陽牡丹節盛會始於隋朝,盛於唐朝,甲天下於宋朝。」若采一邊走一邊還在給香草講解,「曾在大唐盛世,全國上下無不為之傾倒,牡丹花季是洛陽一年一度的狂歡盛節。」
若采如此對答如流,知識甚廣淵博,香草回過頭不禁多看了她一眼,目光含韻長遠,欽佩味十足。
這小主果然非同一般,香草暗地裡想道。
「那小姐知不知道,這花為何要叫牡丹?」香草又回過頭去往前走,頭兩邊瞧,去歸結牡丹的名字緣由。
「據【本草綱目】曰:「牡丹雖結籽而根上生苗,故謂『牡』,其花紅故謂『丹』。 」
「從什麼時候開始栽種的呢?」香草還真來了興趣,一副打破砂鍋問到底地模樣。
「洛陽牡丹的栽種也是始於隋,盛於唐,甲天下於北宋。隋代,隋煬帝時『闢地週二百里為西苑……,昭天下境內所有鳥獸草木驛至京師……。易州進二十箱牡丹』。《隋志素問篇》中說道:『清明次五時牡丹華。』」
「唐代牡丹栽種開始繁盛起來。開元中盛於長安。《龍城錄》中傳說當時洛陽有個叫宋單父的善於種花,精於園藝,他種的牡丹,紅白斗色,變異千種,被時人尊稱為花師,驚服他有「幻世之絕藝」。唐玄宗李隆基聽聞,惜此高超絕藝,一日下召,讓其到驪山種了一萬多本,果然顏色不相同。」
「宋代,由唐之長安而轉移到了洛陽,牡丹的品種更多,周師厚的《鄞江周氏洛陽牡丹記》、《洛陽花木記》;張峋的《洛陽花譜》;宋歐陽修的《洛陽牡丹記》等,歐陽修曾曰:大抵洛人家家有花,而少大樹,蓋其不接則不佳,他的《洛陽牡丹記風俗記第三》載,宋時有一複姓東門、人稱『門園子』的人,是一位牡丹接花高手,富豪人家都請他嫁接牡丹,秋天接花,到來年春天見花再付錢,接活一株,價值五千;張邦基《墨莊漫錄》亦載,宋徽宗宣和年間,洛陽有一位歐姓花師,用藥壅培白牡丹根下,次年花開淺碧色,人稱『歐家碧』,極為珍貴,每年作為貢品,供奉朝廷。
「後來,品種更多,花色更絕,《酉陽雜俎》:『穆宗皇帝殿前種千葉牡丹,花始開香氣襲人,一朵千葉,大而且紅。』『興唐寺有牡丹一窠,元和中著花一千二百朵,其色有正暈、倒暈、淺紅、淺紫、紫白、白檀等,獨無深紅,又有花葉中無抹心者,重台花者,其花面七、八寸。』」
……
* * *
* * *
二人邊走邊欣賞,香草問若采答。
最後若采說得口乾舌燥,頓感咽喉冒煙,雙腿也走得酸軟了。
「還有嗎,小姐?」香草簡直聽得津津樂道,似乎餘興未盡的樣子還想聽,見若采又停了下來,趕忙問。
「有啊,不過口渴了,去找個茶樓喝點茶,坐著再慢慢講給你聽。」若采抽回自己的手,在拐彎處腳步停住,喘了口氣,實在是走不動了,聲音都快嘶啞了。
突然,抬頭一看,一座清幽雅致的小樓正矗立在面前,匾額上寫著「碧水茶樓」幾個龍飛鳳舞的大字。
若采心中一喜,今天真是心想事成啊,這正想喝茶呢,故二話沒說就徑直踏了進去。
香草估計也累得走不動了,也隨即跟了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