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山九條山脊奔騰而下,正中一條高條其它八條,『龍頭』處也雄偉挺拔,龍冰龍下有一寺廟,稱『龍銜寺『。正中的龍頭處可安葬金太祖,龍子龍孫可葬於側龍處,而且『九』謂『九方其多』。預示著大金王朝可以千秋萬世,永不衰竭。海陵王聽到這些,頻頻點頭讚許。這時一頭小鹿突然從草叢中躍起,向前奔去,海陵王趕快拍馬追趕,忽然山路一轉,小鹿失去蹤影,前面是一座金光閃閃的寺院,這就是雲峰寺,海陵王下馬入寺,抬頭看見的不是佛像,而是他祖父完顏阿骨打、叔祖完顏吳乞和叔父完顏兀朮坐在供案之上。這樣海陵王就更加相信王處一的話了。
回到中都,也就是現在的北京,海陵王便下令把金太祖、金太宗、金兀朮的陵墓從東北遷來,把偶像的肚子鑿開,安放上面三位的牌位。在寺基上打洞控穴,安放了他們三人的靈柩。後來,他又把父親宗干的陵墓也遷來葬於此處,前後歷時半年,從此,便有了金陵。可是為什麼王處一偏偏要選址九龍山呢?其實當時的王處一早已是得道仙人,他看出來這金朝氣術強盛,不是一般人可以撼動的,於是便選擇了九龍山,借山勢來消耗金朝的元氣,因此金朝也只是經歷了九代皇帝後,靈氣散盡,隨之便滅亡了。
隨著1234年金哀宗完顏守緒的去世,金陵的建造也就此結束,金陵由盛轉衰。隨後便是元朝的出現,雖然當時忽必列定都北京之後,一直奉金朝為正朔,金陵於元代還是維持著祭祀的傳統。可是到了明朝天啟年間,對金陵大規模的破壞也就此開始。其原因就是後金的崛起。
當時關東的滿族是為女真人的後裔,並建國號『後金』,也就是清朝的老祖宗。那著名的薩爾滸之戰和遼陽、錦州之戰,把明朝打得是一敗塗地,可惜當時朝廷並沒有從自身去找原因,反而是覺得這後金如此強盛,是因為祖墳被埋在大房山這塊寶地上,王氣太盛早晚會取代明朝而代之,必須要毀斷陵脈才能將其打敗。
於是就在天啟二年的三月,明帝朱熹宗派了大批兵馬前來破壞,先是毀陵斷脈,將金陵的地面建築全部砸毀,然後扒開地宮墓道掘開地宮,要把六七個人才能抬動的大石頭、欄杆、護板、石柱等向墓道和地宮中推砸。當時不只是帝陵區遭到破壞,就連處在豐台區的烏古論窩論墓以及城近郊的金墓都一起遭殃。
而後又在幾位御用的風水先生指點之下,將太祖睿陵所依的九龍山的『主龍』龍脈,也就是最突出的一條山脊,『龍頭』部分確掉半截,在『咽喉』部位挖了一個洞,裡面填滿了鵝卵石,以為這樣『砍龍頭』、『刺龍咽』就能把女真的氣運給滅了。
天啟三年,崇拜武聖關公的明王朝,又在金陵源址上修建了多處關廟,以及宋朝時抗擊金人的名將岳飛的廟宇,想以此來鎮住金女真的『王氣』。現存關廟跨越在睿陵的主龍脈上有一座,道陵享殿基址上有一座。
另外還修有『皋塔』,就是和岳飛一起抗金的牛皋,因為這陵中葬有完顏兀朮的遺骨,而牛皋最為著名的傳說就是那『氣死金兀朮,笑死牛皋』的故事,據當地百姓的傳說,正是這睿陵的所在。
但命運最終還是選擇了滿人,大清王朝的建立,讓所有的一切努力都成為了泡影,順治登基之後不久,便開始對破壞的金陵進行修復,還有後來的乾隆也對於進行過修整,但也只限於睿、興二陵的象徵性修復,並沒有什麼大的舉動。只是祭祀過一次之後,連進山的路都已經找不到了。
到了民國時期,軍閥混戰,這金陵就更加無法保存了,就在不遠的車廠村,有一個外號叫『小老虎』的盜墓賊,直接糾集了上百人,公開對大房山的古墓進行了了盜掘,將這睿陵興陵的寶頂從中打洞,然後直接劈成兩半,可後來卻發現那三合土的寶頂下竟是空空如也,再也往下往去,竟然就是地面的岩石。
這時那小老虎才明白,原來清朝重修的帝陵並未修在墓地的原址上,只是隨便的起了一個墳頭做了做樣子。真正的地宮入口早已找不到了,也正因如此,當時人們猜測清朝重修金陵只不過是一個明修暗盜的障眼法而已。
再後來金陵無人管理,附近的村民也開始大膽的來此破壞,將道陵、思陵、裕陵等其它的陵地,都損毀得連點渣子都不剩。終於到了文革時期,無數的人喊著『向荒山要糧』,將這陵園裡的石人,石獸砸毀砌到梯田上面,華表被炸爛,殘磚剩瓦也是推到了兩側的山溝裡,整個陵區居然被改建成了數層大型梯田。
正因為這種種原因,金陵才變成了如此破敗之象,獨剩下座座荒山留守,埋藏著那八百年的興衰歷史。
聽著葉斯新有如評書一般的講演,我們也知道了關於這金陵的所有故事,同時我向他問道:「為什麼這段歷史你會如此的熟悉?而且這裡的環境你也是張口就來,難道你曾經在這裡踩過點嗎?」
「我只不過是喜歡研究一下女真族的故事,然後為了考證一些說法,就親自來過這裡幾趟,但想不到我們要找的十王墓也就在這裡。可是我從來沒有發現這裡有什麼十王墓的存在啊,所有的陵地都被破壞掉了,就算想找,也無從根據了。」葉斯新說道。
「那就看看我身上的地圖,試著和這裡的一切比對一下。」我說道。
「好啊,你們現在就把衣服脫了吧。」葉斯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