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清心寡慾、摒絕聲色、看破名利等項,已經沉溺於各種慾望之中的武則天,卻始終無法做到,所謂到了迷途難返的地步。
武則天為著酬謝何仙姑的一番美意,特下令零陵地方官吏,在零陵城南的風凰台,建造了一座雄偉的會仙館,作為何仙姑講道弘法之處。
何仙姑在講道之餘,常坐在館前的石階上,剝食一種圓形的仙果,並且隨手將果核四下拋去。
後來,會仙館的四周長出一株株荔枝樹,結出的荔枝竟都是翠綠的青皮荔枝,人們稱為「鳳凰台上,荔枝掛綠」。
何仙姑還題了一首《鳳凰台》的詩:「鳳凰雲母似天花,煉作芙蓉白雲芽;笑煞狂徒無主張,更從何處覓丹砂。」
這首詩表面是寫鳳凰台,實際上詩裡晴藏著服食求道的真諦——服食雲母的方法。
人們從何仙姑服食修煉的特點,說她是道教信徒;也有人根據她講道說法的思想內容,把她歸於佛教弟子。
實際上,何仙姑可以說亦道亦佛,又非道非佛的人物,本身已臻天人合一的境界。
凡間的佛道,豈能框定她!
一天,何仙姑突然靈感頓至,寫下了一道《題麻姑峰》的詩:「麻姑笑我戀塵囂,一隔仙凡道路遙;飛去滄州弄明月,倒騎黃鶴聽吹簫。」
這首充滿仙韻的詩,似乎暗含著某種預兆。
果然,唐中宗景龍元年的某一天,二十六歲的何仙姑坐在鳳凰台上,仰望著蒼遠的天空出神,忽然看見鐵拐李站在遠處的雲端,舞動著他的鐵拐,似乎是在招呼她。
不知不覺中,何仙姑的身體像綵鳳一般冉冉升起,凌空而上,追隨著鐵拐李而去。
她腳上的一隻珠鞋,這時掉落在地上。第二天,珠鞋墜落的地方,忽然出現一口水井,井水清澈甘甜,陣陣異香撲鼻,四周井欄的形狀恰似一隻弓鞋的模樣。
當地的人們,在井旁建了一座何仙姑廟,日日香火鼎盛。因為那水井裡的水,不但清涼解渴,而且能治癒各種頑疾,因而為遠近人們津津樂道。
何仙姑白日飛昇,得道成仙,從而成為八仙中惟一的紅粉,形成萬綠叢中一點紅的局面。
成仙後的何仙姑,念念不忘人間的疾苦,經常在南方一帶,行雲布雨,消除疫災,解救苦難。
凡是善良人需要她幫助,只需默默向天空祈禱,她就能像「及時雨」一樣趕到,給予人們以神奇的力量。
唐玄宗天寶九年,距離何仙姑成仙已經三十多年。
一天大雨過後,碧空如洗,零陵地方的人們都看到一朵五彩祥雲悠然飄過。
何仙姑身穿朝霞服,站立雲端。
正當人們跪地膜拜之際,一束黃綾由空中飄落到鳳凰台上,上面寫著這樣的詩句:
「雲母溪畔勝天台,千樹萬樹桃花開;玉簫吹過黃龍洞,勿引長度跨鶴來。寄語張家與李家,體將塵事鬧閒情;蓬萊弱水今清淺,滿地花蔭護月明。已趁神仙入紫薇,水鄉回首尚遲遲;千年留取井邊履,說與草堂仙子知。」
詩中有對故鄉風物的眷戀,也有對鄉人的殷殷叮嚀,更有對神仙生涯幽寂情懷的剖白,勸導凡人要珍惜自己的生活。
真是:「人人都說神仙好,誰知神仙有煩惱,勸君惜取凡人時,莫待時光空自消!」
當然,出現在這裡的何仙姑,只是主腦創造出來的高智慧NPC,跟歷代名女的隱藏任務有關。
她有一件極厲害的法寶,叫做六賊無形針,無影無形,攻擊力極強。
高峰跟何仙姑寒暄了幾句,便祭出各種法寶,跟她周旋起來。
不久,何仙姑支持不住,跳過一邊,淡然一笑:「好吧,我認輸了。」
高峰呵呵笑道:「既然如此,我們趕緊去找任務物品吧。」
便摟著何仙姑的纖腰,化為一道青光,全速飛向瀛洲台。
只是一眨眼的工夫,高峰和何仙姑已經來到瀛洲台,挑戰歷代名將,很快就獲得先天丹。
高峰一伸手,先將那顆先天丹吸過來,放進空間戒指,再凝望著何仙姑,微笑道:「請你放心,我一定會幫你煉化任務物品。」
何仙姑淡然一笑:「謝謝。」
「不必這麼客氣。」高峰微微一笑,摟著她的纖腰,將身一縱,跳進夢魘空間……
不久,高峰帶著何仙姑返回松江港口。
此時,何仙姑已經獲得修士的稱謂,也答應加入碧血傭兵團。
高峰將她介紹給紫藍等女子認識之後,稍稍休息一下,便化為一道青光,全速向蓬萊島飛去,頃刻之間就已到達。
這次刷新出來的名女,正是傳說中的虎仙。
在古代,仙女思凡,化作凡人的故事,數不勝數。
大家比較熟悉的,有七仙女、龍王公主、鯉魚精、白蛇娘子、狐仙等。
唐德宗時期,在武當山一帶又出了個虎仙思凡的故事,似乎更加神奇。
唐德宗李適登位後,為著改變「安史之亂」以後朝廷的委頓衰敗面貌,重振大唐皇朝的雄風,試圖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
他曾說:「朕以時和年豐為嘉祥,以進賢勵忠為良瑞。」
雖然他一心想「進賢勵忠」,以才用人,但畢竟年少識淺,在用人上總是缺乏精到的眼光。
首先,他啟用常兗為宰相。
常兗是一個十分謹慎的人,為著杜絕先前朝廷用人過於浮濫的弊端,對各方推舉的人才都嚴格地考察,長期擱置不用,造成朝中缺人的局面。
德宗又以崔祜取代了常兗。
崔枯一改常兗作風,推薦選拔,常無虛日。他做了半年宰相,朝廷新進的官吏,不下八百人。
就在大批新人進入朝廷之際,大批官員又被由長安紛紛派往各地任用,一方面為著緩解朝中人滿為患的趨勢,一方面也為著充實地方的管理。
大至刺史,小至州縣佐吏,或至通都大邑,或往偏僻小縣,去哪裡,做什麼官,就得看各人的造化了。
這當中,有一個叫申屠澄的小吏,就被派往遙遠荒僻的鄂州南漳任縣尉。
申屠澄原是宮中的侍衛小吏,頗有些才幹,但因沒有及時拍上崔祜的馬屁,所以給打發到那山高皇帝遠的地方。
申屠澄自己倒也無所謂,心想:(到了窮鄉僻野,或許正好發揮自己的治理本事,反正在京城也難於官運亨通。)
就這樣,在德宗貞元二年初冬,申屠澄隻身離京,向甫漳進發了。
他循著當年漢主劉邦入關的路線一路東行,經由藍田、商縣、武關、紫荊關,來到鄂州轄內的青山港,從這裡登船橫渡漢水,便進入了蒼茫荒涼的武當山區。
下船到了青峰鎮,舉目四望,周圍都是重巒疊嶂,林木森森,山霧繚繞,讓一直生長在平原的申屠澄,既興奮又震驚。
他在青峰鎮歇息了一日,準備些乾糧,第二天一早,便沿著崎嶇蜿蜒的山路開始入山。
雖是冬天,但上午天氣十分晴朗,沿途怪石嶙峋,山溪淙淙有聲,令人精神爽快,所以申屠澄騎著馬,還算走得不慢。
越往裡走,山路越窄越險。他只好下馬,牽著馬緩緩步行。
眼見太陽升到正空,不久竟沒入了雲層。
不一會兒,狂風忽起,烏雲滿天,週遭一片灰霧迷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