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娃不禁淚如泉湧,毫不顧路人驚疑的注視,衝到鄭元和身旁,脫下身上的披風,裹在鄭郎身上,也不嫌棄他身上的污穢和腥臭,把虛弱的鄭郎抱在懷中,嗚嗚咽咽地大哭起來。
其後,李亞仙把鄭元和帶回青樓,用自己這兩年攢下來的全部積蓄為自己贖了身,又變賣了僅有的一點首飾,在城外買了一處勉強可以容身的小屋。
一對情人就這樣冷冷清清地安頓下來了。李亞仙悉心體貼地先調治好鄭元和的疾病,然後鼓勵他重新樹立信心,努力上進。鄭元和經過這一番挫折,立志痛改前非。
於是,由李亞仙織布維持生計,鄭元和關在小屋中埋頭苦讀。
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天寶十年,鄭元和參加禮部會試,中進士及第,接著又應試直言極諫科,名列第一,朝廷授職為成都府參軍。
鄭郎榮獲功名,李亞仙先是喜不勝收,繼而又暗想:(自己出身青樓,歷盡風塵,情郎官高位顯之後,想必會另擇名門淑女婚配,棄舊歡如敝履。)
到這裡,她已不敢往下再想,索性先發制人,垂淚對鄭元和道:「妾身卑賤,不足以事君子,請從此去,君當自愛!」
鄭元和聞言傷心,含著淚勸慰道:「我有今天,全由芳卿所賜。我貧賤時,卿不棄我;今我富貴,卿為何忍心離我而去?倘若不能同往成都,我當自刎而死,以報卿之大恩大德!」
聽到這一席話,李亞仙徹底放心了:她的鄭郎,決不是一個負心人。
不久擇一吉日起程,鄭元和攜李亞仙赴成都就任。
就在鄭元和從長安赴成都的同時,朝廷恰好調遣其父鄭仁仰為成都府尹,也由常州溯江西上。父子兩人,重逢在成都。
鄭仁仰見到曾被自己毒打拋棄的兒子,只覺慚愧無顏。
鄭元和雖然也懂得父親的斥打事出有理,但對他那般無視父子之情而心有餘恨。
這時,幸而李亞仙出面勸解鄭元和,才使鄭氏父子以禮相識,恢復了父子關係。
之後,鄭元和向父親稟明了李亞仙的身份和情深義重之舉。
鄭仁仰大為感動,於是請下媒妁,備下大禮,為兩人舉辦了隆重的婚禮,讓李亞仙成為鄭元和正式的妻子。
成都府尹與成都府參軍,白天分衙辦事,晚上同歸一宅,公務合作無間,家事也是融睦和樂。
而李亞仙作為兒媳婦,一面慇勤侍奉公婆,一面悉心地相夫教子,謹守婦道,端莊賢淑,博得蜀中官民的交口稱讚。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安祿山起兵范陽,攻陷長安。
唐玄宗大駕西行,避難來到成都。鄭氏父子護衛得宜,深得唐玄宗讚賞。後來唐肅宗收復長安,唐玄宗以太上皇名義迴鑾返京,鄭氏父子均得到加官進爵的賞賜。
李亞仙則以其婦德可風,也被封為汧國夫人。
當然,出現在這裡的李娃,只是個主腦創造出來的高智能NPC,跟歷代名女的隱藏任務有關。
她有一件極厲害的法寶,叫做花狐貂,形如白鼠,放起空中,現身似白象,脅生飛翅,食人。
高峰跟李娃寒暄了幾句,便祭出各種法寶,跟她周旋起來。
不久,李娃支持不住,跳過一邊,淡然一笑:「好吧,我認輸了。」
高峰呵呵笑道:「既然如此,我們趕緊去找任務物品。」
便摟著李娃的纖腰,化為一道青光,全速飛向瀛洲台。
只是一眨眼的工夫,高峰和李娃已經來到瀛洲台,挑戰歷代名將。
這次刷新出來的名將,是明朝的徐達。
徐達是明朝的開國軍事統帥,字天德,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東北}人,出身農家,少有大志。
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徐達參加農民起義軍的郭子興部,隸朱元璋。
從取滁州{今屬安徽}、和州{今和縣}等地,智勇兼備,戰功卓著,位於諸將之上。
十五年,從朱元璋渡長江,克採石,下太平{今當塗},俘元萬戶納哈出。
繼率軍克溧陽、溧水{今均屬江蘇}。
十六年,徐達從朱元璋克集慶{今南京},繼奉命以大將軍領兵取鎮江,號令明肅,授淮興翼統軍元帥。
十七年,徐達率軍克常州,分兵取常熟、江陰等地,阻止江浙周政權首領張士誠軍西進。
十八年,徐達留守應天{今南京},升奉國上將軍、同知樞密院事。
二十年五月,長江中游漢政權首領陳友諒,兵攻池州{今安徽貴池}。徐達與中翼大元帥常遇春在九華山下設伏,俘斬陳軍萬餘。又從朱元璋設伏應天城下,大敗陳友諒軍,俘七千餘人。
二十一年,徐達從取江州{今江西九江},率師先行,迫陳友諒退兵武昌,並追至漢陽,後升中書右丞。
二十三年,從援安豐{今安徽壽縣},敗張士誠部將呂珍,移師圍廬州{今合肥},旋從援洪都{今南昌}。在鄱陽湖之戰中,徐達衝鋒陷陣,敗陳友諒軍前鋒,消滅一千五百人,士氣大振。
二十四年,徐達任左相國。復引兵克廬州,繼揮師克江陵{今屬湖北荊沙}、辰州{今湖南沅陵}等地,平定陳友諒餘部。
二十五年,率師東向,遵朱元璋先克淮東、再佔浙西、後破平江{今江蘇蘇州}之方略,進攻張士誠,克泰州。次年克高郵、淮安、興化{今均屬江蘇}等地,悉平淮東。
同年八月,以大將軍率舟師二十萬,由太湖進圍湖州{今屬浙江},數敗張士誠軍,迫守將李伯升、張天騏以城降。十一月,轉兵北上,合圍平江,並申明軍紀,禁掠民財。
二十七年九月,率將士破城,俘張士誠。師還,封信國公。十月,徐達奉命以征虜大將軍與副將軍常遇春率師二十五萬,北伐元軍,連戰皆捷,迫元濟南守將朵兒只降,佔領山東全境。
明洪武元年{1368年}三月,進軍河南,以計收降元將左君弼、竹昌,取得汴梁{今河南開封}。
繼而在塔兒灣{在今偃師境}大敗元兵五萬,迫元梁王阿魯溫以城降,河南平。
旋分兵克潼關,西取華州{今陝西華縣}。
五月,趁朱元璋抵汴梁督戰,奏請乘勢直搗元都。
閏七月,移師北上,連克衛輝{今屬河南}、磁州{今河北磁縣}。
會諸軍於臨清{今屬山東},沿運河北進,大敗元軍於河西務{今河北武清西北},進破通州{今北京通縣},迫元順帝北走。
八月初二,督軍克大都{今北京},推翻元朝。
乘勝克真定{今河北正定}、懷慶{今山西沁陽}等地。
時聞元將擴廓帖木兒,自太原引兵出雁門,將攻北平{今北京},遂與諸將商議,運用批亢搗虛戰術,乘其不備直搗太原,迫擴廓回軍救援。
旋選精兵夜襲其營,迫擴廓率十八騎遁,俘降四萬人,克太原,占山西。
二年,揮師入陝西,迫元將李思齊降,斬元將張思道,陝西平。
三年,率師敗擴廓於定西{今屬甘肅定西},俘元王公及手下將領八萬六千餘人,因功授中書右丞相參軍國事,改封魏國公{今定西市安定城區內有烽火點將台原址一座}。
次年,鎮守北平,練軍馬,修城池,總領北方軍事。
五年,與左、右副將軍李文忠、馮勝,各率五萬騎分路出塞征北元。自率中路輕敵冒進,至嶺北{治今蒙古國哈爾和林}遭北元軍伏擊,喪師萬餘{一說數萬}。
次年,復率諸將出征,敗北元軍於答剌海{今內蒙古達來諾爾湖}。
還軍北平,戍守邊防。
徐達一生剛毅武勇,持重有謀,紀律嚴明,屢統大軍,轉戰南北,治軍嚴整,功高不矜,名列明朝開國功臣第一。
明洪武十八年二月卒,追封中山王,被朱元璋譽為「萬里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