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日本陸軍在青島受到中國地方部隊阻擊時,軍方大佬們低著頭接受著「溫和派」的指責,在短短數日時間,中國部隊已經造成帝國約五千勇士的傷亡。
日本國內的報紙與政府緊密配合封鎖了這一消息,之後經過加工,將主角換成德國,陣亡數字減少後公佈了出去。
陸軍日本承襲於德國,德國這個師傅讓弟子受挫,只能讓國民更加崇拜德國陸軍的強大,但是如果讓國民知道帝國軍隊被中國的地方部隊打的傷亡慘重,那麼內閣至少要辭職一半。
軍方那個沿津浦線攻入北京的計劃被拋棄,現在必須迅速地攻取青島,這樣才能挽回國際影響,否則帝國的面子可就徹底給丟光了。
日本公使的警告聲音一次比一次大,袁世凱直接稱病為由,私下尋求良策。
從濟南跑回來的袁克定算是徹底被北洋軍方給拋棄了,如果不是他消極怠工,早一點進入青島受降,那就不會有這麼多事,也就不會出現北洋軍數萬大軍被幾百日本兵捻著跑,北洋這次是丟臉丟到家了。
讓北洋軍海、陸軍不滿的時,由於「袁草包」海軍本來準備接受的德國炮艦、運輸船等現在都沉在水底了。亞洲第一浮船塢也沉著了。陸軍準備接手,那種花錢都買不到的100MM+的重型加農炮現在也成為廢鐵。政府各部準備接手的工廠、銀行、商店等等這些都不說了,應因為「袁草包」,數千萬白撿的東西沒了。
煮熟的鴨子都讓他飛了,袁世凱能不病嗎?本來裡外能掙個七、八千萬,現在看來還要倒貼幾千萬。
袁克定此時也知道與楊洪森玩心眼,玩大方了,早早地躲了起來。
中、日戰爭不僅僅限於青島,膠濟線的爭奪也是焦點,日本人在這條線佈置的兵力太過單薄。
在濟南城中,「近衛軍」對日軍的襲擊讓囂張的日本浪人也不敢踏出租界一步,濟南日本軍營爆炸,轟地一下死了三百多人,而這是皖軍典型作戰風格,把被動的局面扔給日本人。
「他們裝備低劣,甚至缺乏訓練,但是他們卻擁有必死的決心。」日本人把這一戰術稱為「超級肉彈」,「他們通過犧牲一個或二個來換取五個或十個帝國中最精銳士兵的生命,如此下去,帝國軍人的意志將會崩潰。」
在青島作戰的雖是上官雲峰和岳相如這些中國官兵,可實際指揮的卻是清一色的德國軍官,炮手也全是最有優秀的德國士兵,在炮戰中,他們用精準地炮擊,彌補了口徑上的差距。
中國士兵不怕死的精神,讓德意志的榮耀重新回到了他們的身上。
上官雲峰和岳相如都想跳出青島,但是怎麼走,海上、陸上都封鎖了,天上時不時的還有飛機掠過。在岳相如看來為今之計只有血戰到底,打死一個日本兵夠本,打死二個賺了,岳相如反正他是賺到了。
日本在中國境內作戰最大的問題,就是你必須接觸中國人,但是現在日本兵怕見中國人。
以前看到中國村子,他們會毫不猶豫地衝進去掃蕩一遍,現在進村都小心了,尤其小心女人,孩子、老我,這些看起無害生命,你永遠無法知道他們身上有沒有捆炸藥、手榴彈之內的危險物品;進入地形複雜的地區要小心,每個山包後都可能藏有狙擊手;那些揮舞著日本國旗的不一定是自己人,那些穿中國衣服的不一定是中國人。
日本兵在中國的軍紀突然「好」了起來,居然不殺不搶了,真是驚奇。
德皇威廉二世指示駐青島的德軍盡量配合中國部隊,從某種意義上講,現在中國部隊是德國在東方的「友軍」,而且德軍正站在「正義」的一方。
現在日本在山東製造了多起「無人村」事件,在全國性輿論的宣傳下,再加上國外報紙的報道,掀起一股又一股反日遊行,外國宗教人士及友好團體也加入期間,日本人的國際受到重創。可即便如此,臉皮夠厚的的日本人未受任何影響,繼續加大對整個山東的攻擊力度。
「歷史都是由勝利者來寫,皇軍將是最後的勝利者。」
北洋政府摀不住,國內輿論壓力太大,面對一張張血淋淋地照片,面對著日本人惡行,外交部屁話都不發,實在太過不去。在政府的授意下針對日本兵佔領濟南、控制膠濟線這一對主權國家的無恥侵略,外交部要求日軍撤出該地區。
日本公使召會中國大總統,要求將青島中國駐軍撤出,否則視為日本敵對國,日本將會舉全國之兵征伐。
英國表示出對現下局勢的擔憂,敦促中國軍隊退出青島。
日本人的強橫、無理、霸道以及英國人的妥協,都讓美國極為不安,種種跡象表明日本準備吞併中國山東,甚至表現出了更大的野心。北洋政府向美國求援,美國連歐戰都不想介入,更何況介入遠東戰事。日本的威脅一天天的加劇,天天叫囂著要打北京,這讓袁世凱又驚又怕。楊洪森直接就把日本人的外交公函捅到了報界,充分利用輿論壓力,把事件搞大,以至於全國各地的反日情緒高漲。
日本公使召見在京的楊洪森,並且要求楊洪森立即撤出青島,對日本商人在南方省的損失做出相應的補償。
「補償個鳥,老子就是個窮人,還補償你。」
「對於民間抵制日貨,燒燬日貨的行為,這都是民間的自發行為,政府只能進行疏導,總統已經下文要求國民冷靜對待山東的『無人村』事件以及炮擊友軍事件,相信不久之後國民的情緒就能完成調整過來了。至於要求我部撤出青島一事,政府認為貴方的要求甚為過分。日本是中國友好臨邦,中日人民的友好源遠流長,此次更為了共同的事業走到了一起,為了世界的和平、為了全人類的幸福,中國政府全力配合日本討伐德意志列強,允許日本軍隊在中國登陸駐軍,可是日軍搶佔濟南,控制津浦、膠濟要道,揚言攻打我國的首都北京,這是極不恰當地,這不但違反國際準則,而且還違背了國際道德。換而言之,就算日本征服中國,那必將為各國所不恥,那麼日本乃至於日本人民如何立足了世界強者之林,明治維新以來所取得的國際聲譽蕩然無存,所以公使先生,我要再次提醒您,如果你來此為丟天皇的臉,丟大日本帝國臉面的話,我希望你回去後好好地反思一下……。」
楊洪森申斥著日本公使時候就如同他是來自於內閣的高級官員而並非來自安徽中國土包子。
同行的外交看到本來十分囂張的公使內田森三,在天皇和大日本帝國的面前表現極為紳士。
「楊君,日本政府一直視中國政府為兄弟鄰邦……。」
楊洪森打斷了公使的話,並且將他拉到了一邊,並且輕聲道,「公使先生,總統對你們十分的不滿,尤其是貴國的某一些人私下與清帝會面,並且傳達的一些消息極為不安,所以我們應當更為實際點。」
「楊君,這是日本的某些右翼分子所為,並不能代表日本政府,日本政府中國政府。」
「內田君,我的朋友,我可以向您透露一個官方沒有證實的消息,由於貴國聲言要打進北京,再加上某些人與清帝的秘會,總統已經派人著手與英、美談判,並且在必要時候會做出巨大的認步。我認為日本政府如此袁世凱總統,中國,那麼是否可以在實際行動上有所表示。」
「那麼青島問題?」
「內田君,您不認為這完全是由貴方自己造成的嗎?如果按照簽訂的協議,此時帝國軍人已經進入青島了。另外,青島的戰事的實際情況你、我都清楚,而我對自己的部隊更清楚,所以我們談和吧,我們沒有理由為德國人甚至一些小利益發生衝突,這也不符合兩國政府、經濟乃至於軍事利益。」
「我會將楊君友好的表示傳達到國內。」
楊洪森拉著內田森三在一邊低聲密語,之後友好的握手,然後帶著人離開了外交部,而楊洪森坐馬車至袁府向袁世凱覆命。
日本國內的「溫和」派對於軍方的獨斷專行極為不滿,尤其是在造成了重大傷亡的情況下。日本陸海軍準備一口吞下山東,後來發現山東太大了,他們只能控制幾個重要據點,因為兵力有限很多地方都無控制,他們需要更多的兵力來保證膠濟線,因為在這一線他們不斷遭到襲擊。
在島外圍日本用中國人趟地雷的做法,再一次讓日本政府聲譽受損。
海軍指責陸軍就是一群沒用的屠夫。
「溫和派」表示應當立即停戰,通過政治手段獲得他們想要的東西,這個時候「溫和派」開始主導一切。9月3日青島實現停戰,9月4日膠濟線實際停戰。9月5日,青島德軍開始準備接受受降儀式。中、日、英三方指揮齊聚。
袁克定這次沒有再磨蹭坐著火車到就到了青島,德國軍人以及德國僑民,分批乘坐火車攜帶財物前往濟南,北洋軍進入青島,與駐守的皖軍上官雲峰、岳相如換防,堅守在青島的兩支皖軍師,都損失過半,能活的那都可以算是精英了。
袁記名下的報紙大肆吹捧著袁克定的豐功偉業,全國也在慶賀著中國戰區的巨大勝利。而楊洪森乘火車悄然離去回到了安慶,結束其在北京近一個月的逗留。
袁世凱很想將楊洪森留在北京,當初也有很多人建議其把楊洪森留在北京,可是一旦楊洪森真的留在了北京他們卻不願意了,楊洪森在北京期間為袁世凱就軍事、政治、經濟、外交全面謀劃,而且他在袁世凱繼承人態度上袁克定,雖然袁克定實在是太廢柴幾乎把事情搞砸,但是最後還是完成了臨門一腳。當楊洪森威脅到北洋集團即得利益甚至他們的權勢和地位時,他們絕對不允許這樣一個南方革命分子進入他們的核心***中。
既然是未來的「外戚」,那還是待在外面吧。
楊洪森與蔡鍔相比,楊洪森更像是一個全才,蔡鍔不帶兵他就只能賦閒,楊洪森不帶兵還可以搞經濟、玩政治。
袁世凱私下稱這樣一個人才,孫中山不能用他實在是其沒有眼光,不能將其留在北京實在可惜。
可是說句實話,這樣的人他也不敢留在身邊,雖說可以作為打擊北洋老臣子的強力扳手,但是能力太強,再加上外有強軍呼應,還有美、英、日等良好的背景,把他留上幾年,如果他真的過不了六十歲的坎……
楊洪森走了,袁世凱沒有多加挽留,送行的人不多,但卻是清一色的政府高官,這是袁世凱要求的。
考慮山東的後續問題,楊洪森沒有選擇走津浦線,而是走京漢線,經隴海轉至商邱,沿汽車進入回到安徽,開始了皖北工作的視察。
袁世凱在山東的問題只上演了半場英雄,在楊洪森離開北京後,日本人認為障礙已經清除,他們開始對袁世凱施壓。
蘇南、上海本來都要劃到楊洪森地盤之中,但是日本擔心楊洪森勢力太大,且傾向於英、美遂開始扶持北洋內的親日派,他們把目標鎖定了賦閒的段祺瑞身上,段祺瑞則說服了老對手馮國璋繼續保留蘇南、上海,同時適當擴大張勳的勢力,以牽制楊洪森。袁世凱對個這個建議是有意見的,因為蘇南、上海的部隊不足,時間長了必會落於楊洪森之手,於其被楊洪森搶去,不如大大方方送給他。袁世凱心裡也打著他的小算盤,但又不得不考慮北洋內部的派系間的利益問題。
袁世凱採取折中的意思「拖」,這使得其在山東問題上一下子失去了楊洪森這位政治盟友的大力,沒有楊洪森的阻擾,在山東問題上日本人處理起來游刃有餘,負責打撈浮船塢的北洋海軍完成這一工作後,被日本海軍橫叉一槓,把東西搶走了。北洋海軍當然不服氣,想把船塢奪回來,炮艦VS戰列艦,北洋完敗,如果不是外交部極力斡旋,就連那幾艘炮艦、巡邏小艇、運輸船都被日本拿走當戰利品了。
在其它戰利品瓜分上,德國的商船、補給船、工廠設備等等全都歸日本,另外,日本將此戰中近6000人的傷亡可都計在中國軍隊的頭上,不但要中國政府支付撫恤金,還要支付日本此次出兵的所有軍費,北洋政府無錢支付日本便強租了膠濟線,控制住了濟南。在軍費上日本把英國人一起算了出去,這博得了英國人的好感,為此,英國對日本表現出來的紳士風度極為。
中國戰區的最後結果是中國奪取了青島,接手的卻是日本,他們甚至控制了整個山東半島。
這樣一個勝利局面,中國人民無法接受,北方各地的遊行示威,很多文人向政府上書,雖然有御用報紙,但卻架不住百姓們的悠悠之口,外交部的風向標再次轉動,他們向日本領使館試探性的提出了要求日軍拆出濟南,交還的膠濟線的合理建議,可是日本人卻把中國外交人員沖了回去,霸道的日本人最後拿出了袁世凱與日本簽訂的租借青島協議,英國政府默許了協議,但是美國私下表示了異議,再見識到中國民族運動的力量後,美國公使將這一秘密協議通過上海的報界公佈出去,一時全國嘩然。
袁世凱所領導的北京政府不得不面對全國的抗議聲,梁啟超更是大罵袁世凱賣國,從日本出去至香港的孫中山大肆抨擊北洋政府,號召全國有識之士討伐袁世凱,並且派人遊說西南的督軍們。
西南的三都對「討袁」沒有興趣,再說袁世凱賣國與他們何干。
政治盟友的重要性在這個時候突顯的出現,袁世凱需要楊洪森的政治聲援。為了安定其心,袁世凱與楊洪森實現了上海問題的交割。楊洪森提名社會人民黨汪道泉擔任上海都督,由海路撤出青島到達上海的上官雲峰擔任上海警備司令,所屬皖軍第5師改變上海警備師。這筆政治交易完成後,楊洪森開始聲援袁世凱,在安慶發表了山東問題的三點意見,中心思想就是向美國借款8000萬,錢到後日本滾出山東。
日本人當然不是為了錢,只不過中國缺錢,他們反對大借款,所以拉上了英國人,英國現在可顧不了亞洲,10份開始,德國在戰勝之前可以說是高歌猛進,把他們的敵人打的潰不成軍。中國這個舞台上真正有實力的只有美國和日本,借錢和政治干預是兩回事,日本想趁歐戰控制乃至於吞併中國,美國也同樣有這個想法,8000萬美元借款,加再上南方楊洪森,美國資本將洶湧澎湃的進入中國,他們將控制中國的各個經濟部門。美國經濟的強大,在大戰前的海軍競賽中讓日本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外交部積極地謀求美國的借貸誘使美國中方。美國金融界對此筆借款極有興趣,尤其是他們成功向楊洪森放貸後,金融家認為趁著這個大好的季節,同志們應當聯合把中國這口金礦承包下來。美國政府卻保持著謹慎的態度,他們擔心過度的刺激日本人會導致中國問題的惡化。
有美國外交官認為,「政府不應捲入黃種人的糾紛中。」
袁世凱在外交上缺乏有效的策略,一味地尋求第三國的,不知道利用自己的長處,這是他的缺失之處。但是日本有英國人的,他們之間簽有秘密協議,英國認為在戰爭結束前,青島應由日本暫時管理。
中國政府對於英、日協定不予承認,並且提出外交抗議。
「中國是參戰國,且又在中國戰區,理應交中國接管,即使由日本接管,也應限於青島一地。」
英國是準備鐵了心的幫助日本取得山東。
日本私下表示,他們只要求德國在山東的權利,並無其他過分的要求。中國雖為協約國,實為同盟國,其與私下苟和助德國堅守青島,造成日本軍人重大傷亡,如果不將山東交由日本處理,日本數十萬將士將越過中朝邊界,直至中國投降。
英國人退卻了,他們擔心日本真的如此這般,遂決定將山東問題交由日本處理。
日本希望戰後有一個依據,雙方遂將這些內容寫入了協議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