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後。北京。
法源飼,北京最富盛名的飼院之一,因台灣著名作家李敖先生的同名小說而知名海內。
千年古剎,曲徑幽深。
此寺佔地面積6700平方米,建築規模宏大,結構嚴謹,共七進六院。院中的丁香開遍,紫霧般在暖春中盛放,與寺中高可參天的古愧,牆角石盆中含蕊吐香的蘭草,丁香樹下悠閒跑動的放生動物,共同構築出一派世外桃源的清幽景象。
此時,在天王殿內,佇立著一位青衫長袍的中年男子,面如美玉,雙目神光溢彩,說不出的英風颯然;雖已到了春末,天氣卻還冷,他的衣衫單薄,不勝輕寒,卻半點沒有畏冷的模樣。
與這俊偉男子同行的是一位美麗的女子,一身湖綠色長裙恰倒好處的勾勒出她綽約若仙的翩翩風姿,洗盡鉛華的素面上流動著平安喜樂的光彩,輕輕的倚靠在男子身邊;裙擺無風自動,如一朵亭亭裊裊的睡蓮。
此時,男子正佇立在天王殿正中央,望著殿內正中供奉著明代製作的彌勒佛化身布袋和尚銅像——這位東來佛祖袒胸露懷,歡天喜地,不禁使人長歎:人世諸多憂苦,到底要到何時,才能得致真正的喜悅歡、超脫豁達。
……
寺外山門前。
「想不到大名鼎鼎的法源寺,竟然香火冷清至此。」孫茹感慨的回頭對剛剛停好了車走過來地易青說道。
易青左右看了看。確實沒有什麼遊客,也不禁點頭感慨道:「世人熙熙,皆為利來,世人攘攘。皆為利往;這個年代,還有誰肯擯棄片刻的物慾紛雜,來到這至善之地安安靜靜的聽上一日晨鐘暮鼓呢?這千年古剎也有多年沒有修繕了吧?」
孫茹微微一笑,道:「進去吧。他們也許早就到了。」
兩人在門口捐了二十元香油錢,買了門票,向寺院深處走去。
過了山門,轉過鐘鼓樓,天王殿隱隱在望。兩人正心誠志,低眉緩步,踏進巍峨宏偉的天王殿。抬頭正看見華雲豐和華雲清兩人,在東來佛祖像前佇立。
易青與孫茹攜手上前,先在佛祖像前施了一禮。
「華叔叔……」易青低聲叫道。孫茹本來也想叫一聲「舅舅』。不過偷眼看了眼正眼眶泛紅似地望著自己的媽媽,又覺得有些不妥,終於還是囁喏著住了口。
易素看了看華雲清,又看了看孫茹,心下憫然。他轉向孫茹道:「你和清姨很久沒見了。陪她到外面走走吧。院子裡的丁香花開了,正是一年中最美的時候。」
華雲清聞言,感激的看了易青一眼。隨即滿心企盼的望著女兒,似有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
孫茹看了看易青,在他鼓勵的眼神下嫣然一笑,走上前拉起母親的手,低聲叫了句:「媽媽。」
華雲清微微一顫,落下兩行喜淚。母女倆便這樣相攜著,向著殿外那一地美好的陽光去了。
望著母女倆遠去的背影,華雲豐淡淡地一笑。轉身面對著易青,坦然道:「我……輸了。」
「不,您贏了。」易青誠懇的道:「勝人者力,自勝者強。能夠超越自己的心魔地人,不能算是輸家。」
華雲豐自嘲的聳了聳肩,笑道:「那天晚上,我和你清姨在窗前坐了一整夜。直到天亮才發現自己竟然沒死。這一趟從死到生,忽然讓我覺得人生充滿了荒謬的諷刺,猶如一場大夢,醒來已是百年之身。我曾經自信的以為你是錯的,我不相信憑著她對我地愛,她竟會真的狠心置我於死地。誰知我至愛的女人竟然不惜用同歸於盡地方法來阻止我越陷越深……」
說到這兒,華雲豐悠然長長的歎息了一聲,低聲吟道:「蝸牛角上寄何意,石火光中寄此生……當日我也曾以此言勸化孔儒,現在想想,直是無地自容。可惜我能度人,卻不能度己,一生自負英明,卻也免不了心魔沉淪。」
「那都是過去的事了。」易青安慰他道:「一念超拔,地獄即成天堂。您可知道,這法源寺為何名為『法源』?」
華雲豐想了想,默然點了點頭。
「人以為戒在是即法在是,未知其法之源也;即謂攝心明戒,亦只知心之說,而源仍未及知也。源不可不達矣,識心達本源」——世間萬法,種種五光十色、窮奢極欲的表象,只不過是外在的「支流」,而內心的充實和快樂才是「源頭」,這才是「法海真源」的本意啊!
想到這裡,華雲豐慨然念謁道:「伐樹不盡根,雖伐猶復生;伐愛不盡本,數數復生苦。猶如自造箭,還自傷其身;內箭亦如是,愛箭傷眾生。」
「居士大智慧!」易青躬身由衷的讚道,心裡說不出的替華雲豐和華雲清高興。
「我又有什麼智慧了?」華雲豐苦笑道:「所以我今天特地來此處,求訪昔日地檻內好友妙嚴莊可方丈大師,求他指點迷津。」
兩人正說著話呢,後殿轉出來一個灰衣知客僧人,走到華雲豐面前雙掌合十,說道:「方丈大師正在早課講經,請施主大雄寶殿外相候。」
「有勞大和尚。」華雲豐略略欠身應道,隨後回頭對易青道:「既然來了,不妨一同前往聽取大德妙義。」
易青笑道:「誠所願也,不敢請耳。」
兩人隨著知客僧人,並肩出了天王殿,過曲徑通幽之處,忽然眼前豁然開朗——大雄寶殿的一角飛簷躍入眼簾。
法源寺的大雄寶殿正中供奉「華嚴三聖」——既毗盧遮那佛、文殊和普賢菩薩。
華雲豐與易青兩人來到殿外,不敢造次輕入,在外間站定,聽著裡面傳來的講經之聲,不由心中寧靜平和,大有空靈出世之感。
今天方丈大師開壇,講的也正是《華嚴經。只聽得裡面有一把儒雅恬淡的老人的聲音,正緩緩誦讀道:「釋迦牟尼忽睹明星,廓然大悟,即成無上正覺。歎曰:奇哉!一切眾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若離妄想,一切智、無師智、自然智,即得現前……」
易青和華雲豐聞聽此經文,不禁心有感觸,對視了一眼,藹然而笑,恩仇盡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