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色生香 第二卷 第十一章 烈士後人
    「八格呀路!」

    在日本友好代表團下榻的酒店高級套房裡,團長佐籐氣急敗壞的把一本剛剛送進來的北京大學《清韻電影》機關刊物砸在茶几上。

    在他對面的沙發上,正襟危坐著一個不滿二十出頭的年輕人,雙腿盤在沙發上跪坐著,顯得非常尊重日本和族的傳統。

    「佐籐閣下,沒有必要為支那人如此動氣。」年輕人微微鞠了一躬,道:「十幾年前,我祖父和日本的精英們一個小小的圈套,到十幾年後才被支那人察覺,這個民族的愚蠢已經很令我們意外了,沒什麼可擔心的。」

    「石原君!」佐籐吼道:「如果你祖父在此,你會因此被掌摑的!不可輕視支那人!許多年前拿破侖就曾經說過,支那是一隻沉睡的雄獅,一旦驚醒,必將震撼世界!」

    「閣下,」石原慎太郎的長孫石原正行面現輕蔑之色,緩緩的道:「中國電影的崛起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這個民族本體意識和和民族精神的覺醒!縱然他們已經醒悟,但是時間已經過去十幾年了,中國不會再出現一批第五代,就算有個別好導演,他們也會拍所謂的現代都市片,不會再涉及吃力不討好的農村題材了。只要中國電影的關注點不在他們民族文化的本原精髓上,就沒什麼可怕的!」

    佐籐默然,他不得不承認,他的近乎恐慌的衝動似乎是有點過頭了,還不如一個後輩鎮定。

    日本人畏懼的並不是中國電影的崛起,如果電影只是電影,或者說電影只是娛樂和賺錢的手段,那麼中國電影崛起對日本來說影響不大。

    可是電影除了贏利和娛樂外,還有影響一個國家主流文化思想的能力。

    以美國為例,在反戰呼聲高漲的時候,一部《拯救大兵瑞恩》震動了美國社會。影片體現了一種所謂的美國精神,為了拯救瑞恩一個人,讓一個美國母親有兒子送終,不惜犧牲掉一整個小隊的美國軍人,雖然這些軍人也有母親,但是拯救瑞恩拯救的不是這個人,而是美國的人權精神。這部影片的上映和獲獎,直接刺激了當時總統克林頓的民調率,本來很多反對制裁伊拉克的人也倒向了鷹派一面。

    任何一個國家的電影事業要想形成健康的體系,最上層的一定要有代表本民族精神風貌的電影。而任何民族的精髓,必然深深的植根於最基層的群眾,深藏在廣袤的土地之中。

    就像《紅高粱》一樣,用鮮紅的色調和豪邁的西北調子來歌頌中國人的血性。當江文扮演的男主角和一群農民漢子抱著燃燒著的高粱酒罈子衝向日本鬼子的軍車時,那種從中華民族靈魂深處爆發出來的不願忍受外侮的不屈不撓,以及背景洪亮的嗩吶和中國民樂所帶來的感召力,這些才是日本人最畏懼的。

    還有象《秋菊打官司》那樣,用純記錄片的手法真實的再現了一個中國村婦勤勞善良、執拗、不畏權貴、不屈不撓的精神。據說當秋菊一次又一次的說出那句:「俺就是想討個說法」時,威尼斯那些感性的意大利人熱淚盈眶的瘋狂鼓掌。

    日本人和中國的敵人畏懼的恰恰是這種東西,最質樸最本原的象徵中國人最根本精神品質的東西。如果中國電影都是所謂的都市片,都是反映城市小資生活的,都是《英雄》和《無極》,他們才不擔心呢。

    但是如果中國男人都是《紅高粱》裡那些漢子,中國女人都是秋菊,那這個民族就太可怕了。

    日本從來都沒有放棄過當年陸軍部提出的「征服高麗,進而蠶食支那」的所謂大東亞共榮計劃。中國民族精神的覺醒,將是他們最大的障礙。

    所以當年石原慎太郎等人才想到借中國人的輿論來扼殺中國人自己的民族電影工業。中國人當中也確實有這樣一部分人,對於第五代電影中百分九十九正面歌頌中國民族精神的東西視而不見,卻對影片客觀側面體現出來的百分之一的貧窮現象大加渲染,硬說這是醜陋的。

    貧窮就是醜陋嗎?與其說外國人想看中國醜陋,倒不如說某些中國人從心裡看不起自己的民族。子不嫌母丑,犬不棄家貧。為什麼住窯洞、吃高粱米、穿粗布衣就是醜陋?再窮的人一樣可以煥發出強大的精神力量,黃土地上的中華精神是最美的。

    中國人中的一部分人,或者說相當一部分人,具有內心自卑又好面子的劣根性。日本人研究中國研究了幾個世紀,他們的判斷是非常毒辣而精準的。

    他們當年恰恰就是利用了這一點。中國近代貧窮的太久了,中國的中下層民眾有種潛意識的自卑情緒。以至於國家稍微好一點,很多人就把貧窮和醜陋聯繫在一起了,好像拍了農村人的窮樣子就是丟了中國人臉一樣,這種狹隘的觀念在民間一旦氾濫,其結果就像日本人自己當年盲目模仿美國大片一樣,會產生一種潮流——放棄中國本民族的文化精髓,卻模仿所謂的現代文化,拍所謂的商業現代電影。

    第五代轉去拍都市片,正是他們計劃的最終目的。對張一謀等人來說,商業都市片比《紅高粱》容易賺錢一百倍,但是藝術含量卻不值得一提。而這種單個片子再賺錢,對這個民族的文化和電影工業,影響也不會太大,所以日本人這個一箭雙鵰的計劃,應該說陰謀得逞,相當成功。

    也難怪石原正行以他祖父的這個計劃而自矜。他這次來,帶來了日本電影藝術大學最先進的技術和理念,有心要壓倒中國年輕一代的電影人,可謂信心十足。

    ……

    雖然沒有得到易青和孫茹等人的推薦,楊嫻兒還是自己去幫羅綱問了問鄭教授,能不能在老教授現有的三個研究生基礎上再加一個旁聽生。

    結果可想而知,連同送去的厚禮一起被送回來的只有兩個字:不行。

    中國有自己獨立的研究生考核制度,如果有錢有勢就能做大藝術家們的門徒,那還不亂套了?

    於是,羅綱只好透過楊首長的關係,走通了電影學院行政管理人員的門路,到攝影系的大三本科班進修。

    憑心而論,以羅綱在攝影方面的造詣,跟本科生班確實有點屈才了。不過電影學院在校最高年級就是大三,因為各系學生一到大四,就出去拍戲實習了。

    這一天,羅綱下了學,去美術系找了楊嫻兒一起去食堂。

    兩人剛剛走下教學樓,就看見石原正行正背著手,怡然自得的在教學樓下走來走去。

    石原看見羅綱,露出老友重逢式的欣慰笑容,大聲的對羅綱道:「羅綱桑!好久不見了,我是石原!」

    說著,他向楊嫻兒鞠了一躬,用有點生硬的中文彬彬有禮的道:「美麗的中國小姐,請允許我自我介紹,我叫石原,是羅綱桑在藝能大學的同窗兼好友。」

    萬眾矚目的第十一屆北京高校國際電影節終於開幕了。

    跟去年的南美電影節和前年的意大利電影節相比,今年包括電影學院在內的各個高校參與的激情高漲。

    整個海澱區學府路,到處都是鬼子來了的傳聞,電影學院學生們連去飯館吃飯,都常常會收到老闆們請得送得一碟花生米,一碗雞蛋湯什麼的。沒什麼好說的,就是孩子們打鬼子,就好像當年踢亞洲杯,中國隊踢日本隊,一條街的酒水都免費一樣。

    ……

    十月十五號這天,電影學院的地下停車場象開了一次車展。

    為了確保客人們的停車場地,這天所有本校師生的車子都不能進入自己的停車場,自己去外面找地方。

    上午八點開始,各國參贊的座駕紛紛進入電影學院。

    九點,各高校代表進入電影學院大放電影廳。

    負責接待的是表演系和導演系大一的學生,孫茹偷偷去把依依帶了進來。徐曉君就是管放映廳鑰匙的,加上孫茹,帶幾個生人混進去看電影易如反掌。

    易青和一幫學生會的同學站在放映廳門口接待客人,不管是誰來,一律塞給一張電影文化節流程安排表,和一份北大的《清韻電影》。

    「……謝謝光臨,請我們。」易青習慣性的說著,把一份流程單和一份刊物遞了出去。

    「易青……」

    易青抬頭一看,卻楞住了。面前站著的正是一身短打扮修長玲瓏的楊嫻兒。

    自從那次以後,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易青都沒去找過她,在學校裡偶爾見面也只是打個招呼,不說話。

    易青看著她無辜哀怨的眼神,有點心軟,剛想隨便攀扯幾句,楊嫻兒身後人影一閃,羅綱站在他面前,從他點頭道:「易君,又見面了。」

    易青沒好氣的把兩份東西往楊嫻兒懷裡一摔,道:「二位請進吧。羅綱先生,今天可是你們的電影節,精神著點。」

    楊嫻兒見他這副陰陽怪氣的樣子,忍不住要說點什麼,最終還是忍住了,狠狠的看了他一眼,拉著羅綱進了放映廳。

    易青心裡不舒服極了,冷笑了一聲。

    又過了一會,各國的參贊和夫人,在張匯君院長等人的陪同下,和北京市委領導,國家外交部的一些官員一同進入放映廳。

    然後,是電影學院留學生樓裡的各國留學生,像過一個盛大的節日一樣,穿著各國特色的服裝。

    一群日本留學生手裡拿著膏藥旗進去了。易青雖然反感,但是還得給他們發東西。有一兩個日本女生,大熱天居然穿了和服,也不怕焐出痱子。

    易青讓過這群煩人的日本學生,平時講漢語的時候還不覺得,今天嘰裡呱啦在一起講日語,聽得膈應死了。

    終於有幾個易青想看見的人來了。

    遠遠的,北大電影社、學生會的代表三十幾人,清一色的搖著五星紅旗,列著整齊的隊伍向這邊走來了。

    易青老遠就迎了上去,跟他們學生會代表握手,跟路威和阿鼠打招呼。

    北大帶隊的學生會代表道:「都聽說了,路威都跟我們說了,我們今天就是特地聲援你們來的。」

    易青由衷的道:「感謝感謝,你們今天真精神,不愧是北大!承情的很,承情的很,謝謝你們能來!沒有北大的學生,還叫高校活動嗎?」

    北大的學生們笑著道:「五四以來,哪次愛國活動少得了我們北大,應該的!」

    易青讓過一邊道:「各位兄弟,進場吧!」

    ……

    羅綱和楊嫻兒坐在放映廳裡,電影學院自己學生的方陣安排在最後幾排,要把好位置留給客人。

    早上的片子還有半個多小時開始,劇場裡的等還亮著。

    兩人藉著微弱的燈光,看著手裡的日程安排單子。

    大部分電影節都是當天下午開始放重要的參展影片,在這之前,會有一部所謂的暖場片子,就像搖滾樂隊的演唱會之前會有其他樂隊暖場一樣。

    本來電影學院安排的是《滿城盡帶黃金甲》這部片子,但是經不起易青他們一再要求,還是換上老片子《紅高粱》。

    本來日本電影節放這種抗日影片怕影響不好,但是日本人既然以反戰為名帶來了《男子漢的大和》,那麼易青他們也堂而皇之的在單子上印上「反戰影片《紅高粱》」的字樣——這就是孫茹說的叫小日本吃個啞巴虧。

    楊嫻兒擔憂的看著這份單子,對羅綱道:「易青那個蠻子,不知道要幹什麼,別出事才好。」

    羅綱若有所思的看著屏幕,突然道:「看,開始了。」

    ……

    影片開始了,明明是一部看了無數遍的老片子,中國學生們還是看得非常入神,好像是向鬼子們示威一樣,影片精彩處,時不時的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影片放到中段,劇情裡日本鬼子拉中國老百姓修公路,抓住了共產黨員劉羅漢,鬼子們在公路上吊起這個西北漢子,將他活活剝皮。

    畫外音響起:「共產黨員劉羅漢……面無懼色,罵不絕口,至死~~方休!」

    好一個面無懼色、罵不還口,至死方休,儘管很多人已經聽過多遍這句雄渾的畫外音,放映廳裡依然是滿場叫好喝彩聲。

    當影片結尾處,江文等漢子抱著自製燃燒彈衝上去跟鬼子同歸於盡的時候,下面一片唏噓。

    低低的,學生們跟著背景音樂輕輕哼著那首澎湃的主題歌:九月九釀新酒。

    沒人察覺到,劇場後面門簾一挑,老院長謝非站在自己的學生方陣後面。

    明暗不定的銀屏反光在他滄桑的老臉上閃爍著,多少年了,學生們之間已經多少年沒有這種氣氛了。

    感謝鬼子。沒有他們,怎麼能讓和平年代的中國年輕人如此萬眾一心。

    ……

    下午,《男子漢的大和》終於在電影學院劇場放映了。

    跟上午的熱烈氣氛相比,下午劇場裡鴉雀無聲。

    不得不承認,經過十幾年的此消彼長,中日電影之間的差距又拉大了。

    儘管日本人用了卑鄙的手段,但是他們自己的技術和藝術確實已經是當之無愧的亞洲老大,在世界上,也足以跟好萊塢叫板。

    尤其是上午大家剛剛看完《紅高粱》,那是十幾年前的老片子,拋開民族精神和影片內涵不說,至少在技術上和藝術理念上,更加顯得落後了。

    要在國際市場上踩住日本人,中國電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易青和依依、孫茹坐在一起,看著大銀幕,心情複雜。

    論藝術認知,論水平,論理論,論研究成果,中國電影人半點都不會輸給日本人,也不會輸給任何國家。

    但是,在其他方面,我們確實輸了。

    今天的中國,還有誰願意投這麼多的錢來拍一部民族愛國影片?日本人尚且歌頌他們的二戰「英雄」,為這些侵略者招魂,而我們中國人,只會把狼牙山五壯士從孩子們的眼皮底下刪除。

    就算拍成了一部好電影,能通過審查嗎?要過多少關卡?

    中國又有多少影視公司,願意投入開發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先進電影技術?

    可憐的中國電影人,這條路太難了。

    易青正在煩悶不已的時候,耳邊嗡嗡的聽見有人說日語,他禁不住向那個方向怒視而去。

    一般的電影節看的都是樣片,也就是沒有字幕和翻譯的,日文片就講日文,中文片就講中文,連戛納都是如此。外國評審,尤其是專業評審看得只是攝影、美術、音樂這些以及導演的視聽語彙而已。

    所以這時候,易青前排左手邊一點的位置,羅綱正在低聲的為楊嫻兒做翻譯,複述一句日語台詞,再說幾句漢語翻譯。

    易青毫不留情的低喝道:「你們倆能不能消停會兒?說日文過去跟日本人坐一起去!你當這裡是你們家呢!」

    楊嫻兒愕然轉過頭來,這個學校裡這個跟她說話的人還真不多。

    她負氣的盯著易青看了一會兒,一臉的委屈,眼眶裡淚水直打轉,終於在羅綱好勸歹勸之下,才慢慢的轉回頭去了。

    電影看完了。

    易青帶著本校學生會的同學,引著客人們退場。

    下午三點半,電影第一天最後一個流程,是《男人的大和》的導演與主創跟學生們的見面交流會。

    導演佐滕和一票日本電影家坐成一排,石原站在佐籐身後。

    導演佐籐首先發言。他說一句,旁邊的中國翻譯照著翻一句。

    易青他們和學生會的同學事先都說好了,只要日本人不主動挑釁,誰也不要出頭惹事,尤其不能使用暴力。各國大使館的文化參贊都在,不能讓日本人拿出把柄,釀成國際糾紛就麻煩了。

    佐籐道:「今天非常榮幸跟大家一起觀看了兩部非常優秀的反戰題材的電影……」

    易青冷哼一聲,和孫茹對看了一眼,剛才電影裡那一幕歌頌神風特攻隊軍人和日本大和號戰艦官兵英勇無畏的情節還歷歷在目,侵略者的頭上也有光環?還說什麼反戰。

    佐籐接著道:「……戰爭,給亞洲人民也給日本人民帶來了深重的苦難。無數的日本軍人倒在了中國戰場上,就像中國軍人一樣,當我們本著國際人道主義精神去看待他們的時候,日本軍人和中國軍人都是一樣的,都是受害者……」

    「閣下!」易青實在忍不住了,抗聲昂然而起,高聲用英語說道::「我想請問一下,這些你所謂的受害者,他們身為日本的軍人,為什麼會倒在中國的土地上?」

    隨著中文翻譯響亮和準確的日語、漢語各一遍的複述,整個會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和叫好聲!

    侵略者還扮演受害者?他們在中國燒殺搶掠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國際人道主義精神。

    佐籐這種老狐狸,又怎麼會被區區幾句話打倒?他淡淡的道:「今天是日中兩國的友好交流,這種政治和歷史的話題不在我們的討論範圍之內。」

    好一招四兩撥千斤,易青只好坐下。

    佐籐道:「正因為戰爭是野蠻的,所以我們回顧歲月時發現,中國和日本都不需要戰爭。我們兩個有歷史文化上極深的淵源,要建設一個美好的東亞,我們更應當通過和平的手段,去共同開創新的世界格局。改正本民族文化的缺點和不足,創造一個在全世界處於強勢的新亞洲文化語境,是中國和日本共同的目標。」

    「……日本的和族文化起源於中國。中國有句老話,叫青出於藍更勝於藍。我們這次來,就是本著相互學習的目的,把亞洲最先進的電影理念和技術帶給中國。在未來,日本也將會更好的帶領亞洲電影競爭於世界舞台,作為亞洲文化的主導,我們迫切的需要中國的幫助,我們……」

    底下的中國學生開始低聲的議論起來。

    這算什麼話?是可忍,孰不可忍!

    易青按捺不住,剛要拍案而起,就聽「啪」得一聲,後面傳來一聲憤怒的拍板聲,一個女生站起來用生硬的日語大聲說了一句話。

    易青轉過去一看,有點反感的皺了皺眉頭,居然是楊嫻兒!用日語說什麼?旁邊羅綱的嘴唇還在喃喃的動,好像在教她怎麼發音。

    再看坐在台上的中方翻譯,顯得非常興奮,提高了聲音翻譯道:「閣下,請您注意,您現在正身處中國『電影』學院!」

    翻譯把電影兩個字咬得特別重,意思說小日本你別裝B,這裡是世界頂級的專業院校,不是你說日本電影最牛就是最牛的地方!

    「好!」

    「說得好!」

    掌聲雷動。

    楊嫻兒本來就相貌出眾,英姿颯爽,此時正義凜然的呵斥對方,更顯得英氣逼人,傲氣十足,於女子的三分柔媚之中又加了七分巾幗勇氣,令各高校的男生們紛紛為之傾倒!

    易青十分意外的跟孫茹對看了一眼。

    這時,佐籐還未答話,站在他後面的石原突然放肆的大笑,用中文直接說道:「我和許多日本人一樣,素來仰慕中國的文化,我以為中國人都是虛心向學,實事求是的。日本的電影技術和藝術水平如何,難道各位心裡還沒有數嗎?中國有句老話,叫死要面子活受罪。向更優秀的文化學習,這難道還有什麼不應該嗎?還是要抱殘守缺,像貴國近代那樣閉門造車,拒絕進步?」

    易青現在來不及想楊嫻兒的事了,他站起來就要反駁,孫茹在他身邊也霍然站了起來,那邊楊嫻兒也漲紅了臉,美目之中彷彿要噴出火來,場面簡直要失控了!

    「石原!」一聲渾厚低沉的斷喝一下子令全場安靜了下來,一個聲音大聲道:「既然你仰慕中國的文化,你想必知道中國還有個成語叫『夜郎自大』!還有個成語叫『坐井觀天』!」

    「好啊!」

    「真痛快!」

    底下一片喝彩聲。

    易青循聲望去,嘴巴張成了一個驚訝的「0」字。

    居然是羅綱!

    他憨實渾圓的身體繃得緊緊的,雙拳緊攥,眼裡滿是挑戰的無畏怒火,以一種怒髮衝冠的姿態瞪視著石原!

    四目相撞,兩個昔日同窗都能夠感到對方眼中的火花!

    石原一隻手情不自禁的抓住了佐籐的椅背,盯著羅綱的瞳孔微微縮了一下,隨即恢復了正常,他冷冷的道:「羅綱桑!沒想到,你居然會一再拒絕我的友誼。」

    「我,也不想這樣對你,但是……」羅綱指了指頭上,冷然道:「我的父親在上面說——不行!」

    石原冷笑道:「今天是中日電影交流盛會,咱們不必在這裡討論私人的話題。我相信明眼人都會瞭解,我的話是不錯的。亞洲電影的最高水平,在日本!」

    羅綱立刻大聲道:「石原正行,你錯了!我跟你這種人,根本就沒有私人話題可談!你既然堅持狂妄的在電影學院神聖的講壇上蔑視中國電影,說你們日本電影是亞洲第一。那麼,我正式向你提出挑戰,完成我們當年在藝能大學就約好的,你代表你的祖國,我代表我的祖國,我們就以攝影技術和藝術兩個評判標準,來較量一個高下吧!」

    「哼,」石原大聲道:「你憑什麼向我挑戰?」

    「就憑我是中國人!」

    「哈哈哈,」石原再次放肆的大笑道:「你等於是在日本長大的,算什麼中國人。再說了,你憑什麼跟我比攝影,用你們中國攝影師的制式鏡頭嗎?我用的鏡頭可是日本大國手尾防正介閣下親自改裝的鏡頭,三百六十度回轉,九種模糊像素!這種高精尖的攝影技術水平,才配叫亞洲第一。你要跟我比,恐怕你連一個像樣的改裝過的好鏡頭都沒有吧!自不量力,坐井觀天這個成語,奉還給你!」

    太狂妄了!這下場上可炸了鍋。幾個攝影系的研究生紛紛站起來,爭著要把自己的改裝鏡頭借給羅綱用,雖然明知道自己的鏡頭差日本鬼子的那個太遠,但是怎麼都不能輸了這口氣。

    易青楞住了,太意外了,完全不符合他事先的判斷。他事先想好的第三步,免不了是要和日本代表進行一次PK,卻沒想到除了他這伙,還有別人現站了出來,而且,打死他也想不到,向日本人叫板的竟然會是這個羅綱!

    「誰說他沒有改裝過的鏡頭用?」一個蒼老的聲音高亢的說道。

    全體人員一起回過頭去,只見一個中年人扶著一個矮胖的小老頭站在大廳的後面。

    全場立刻響起轟堂熱烈的掌聲,後排的高校學生們紛紛站起來鼓掌致敬。

    扶著老人的,正是剛剛拍完《滿城盡帶黃金甲》的中國第五代導演中的一哥張一謀導演;他扶著的正是78年他在電影學院時的授業恩師,電影學院攝影一把手,碩士生導師鄭國恩教授!

    鄭教授慢慢的走到羅綱的面前,楊嫻兒連忙起身,彷彿很熟稔的跟老教授打招呼,扶住他另一邊,老頭年老發福,行動不方便。

    鄭教授慈藹的看著羅綱,點了點頭,道:「你的事楊嫻兒同學已經全部告訴我了。孩子,你很好,非常的好。」

    一句話,羅綱的淚水刷得一下就落了下來。

    鄭國恩教授大聲道:「身體不好,本來不該來打攪大家。不過老漢我今天倚老賣老,要在各位專家和領導面前收一個關門入室弟子,也算借借日本專家們的光,呵呵……」

    「羅綱同學啊,」老教授笑咪咪的對羅綱道:「從下個星期開始,你就跟我帶的研究生小班進修攝影,學費方面嘛,你只要交足學院的收費就行;至於我這裡的課時費,你一學年給我交人民幣一塊錢就好了。」

    「鄭老師……」羅綱看著老人,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鄭教授轉過臉來,胖乎乎的臉上笑容全消,面無表情的說道:「石原正行先生,聽說你十七歲就獨立擔任電影的攝影指導了,是日本年輕一代最有名的攝影家,了不起啊。我決定把我自己改裝的黃金鏡頭交給我的學生羅綱用,我這沒出息的老頭子的徒弟,跟你比試,不會辱沒了你吧?」

    別說鄭國恩教出了張一謀這樣的學生,就是老頭自己,也還兼任著好幾個國際電影節的評審顧問,石原就是再囂張,也不敢跟這種國際專家裝模做樣,不禁尷尬的笑了笑。

    鄭教授看都沒多看石原和佐籐一眼,跟張一謀一起出去了,楊嫻兒也回來坐好。

    孫茹徹底傻了眼,她低聲問易青道:「這是怎麼回事,你不是說那個羅綱是個二鬼子嗎?」

    易青也是一頭霧水,他低聲道:「槍口先一致對外,看看再說。」

    佐籐一看局勢不好,趕緊又來打太極,笑著道:「呵呵,太好了太好了,中日兩國的年輕藝術家們能有這種交流意識,這種當仁不讓的藝術求實精神,說明亞洲電影前途一片光明。我贊成兩位年輕攝影家的比試,希望大家以日中友誼為重,共同進步,友誼第一比賽第二……」

    「……不過,」佐籐笑著把口風一轉,道:「日本電影的成就大家都看到了,我們除了攝影以外,還有很多國際一流的電影技術,比如我們的配樂後期、混音合成、美術剪輯等等。」

    言下之意就是說,就算羅綱贏了石原也說明不了什麼,日本電影有的是領先中國的方面。

    真是老奸巨滑,這老狐狸比石原小狐狸陰沉多了。

    不過,這一步卻是易青早料到的了,雖然計劃出了點小小的變故,但是他還是轉過了這個彎來,從容不迫的使出了他和北大電影社的同學以及本校同學商量好的第三步——

    易青站起來道:「佐籐先生,既然貴方希望證明貴國傑出的電影成就,那麼請允許我,一個普通的中國電影學院學生,代表我們學生會,向貴方提出邀請。我們派出三名電影學院的學生,跟貴方的代表,以成品作品的形式,就攝影、美術、錄音三個方面跟貴方比試三場,請各國專家做評判,從藝術和技術兩個角度,品評一下兩國電影學術研究的優劣,不知閣下意下如何?」

    佐籐眉毛一挑,顯然沒想到一個小毛孩子敢公開向日本代表團挑戰。沒等他張口,石原按捺不住,接口道:「太好了,電影節與其安排寫無聊的交流文藝節目,不如來比賽!」

    佐籐見太子爺這麼說了,也就沒有什麼異議。

    台上坐著得幾個領導幹部,使勁跟張匯君院長使眼色,張院長笑著只顧喝茶,當沒看到。

    大會只好繼續進行,象徵性的問了幾個問題之後,佐籐和各國客人先退場。

    等場上只剩下中國人之後,全場沸騰了起來,有的在喊易青好樣的,有的在低聲議論這個羅綱是哪兒殺出來的程咬金。

    易青滿肚子疑團,拉起依依和孫茹就走,滿世界找楊嫻兒,要問個清楚。

    還是孫茹眼尖,看見楊嫻兒和羅綱身影在門口一閃,連忙道:「在那裡!」

    三人連忙追出會場,果然楊嫻兒和羅綱在前面走,易青幾步追上去,攔在楊嫻兒面前。

    「你……我……這個……是怎麼回事?」易青突然發現,自己不知道要問什麼,而且怎麼開口問呢?

    楊嫻兒負氣的看了一眼,冷聲道:「對不起,您請讓一讓。」

    易青尷尬的站著不動,自己給了人家那麼多臉色看,現在怎麼好意思開口和解呢?

    楊嫻兒見他不說話,更氣,柳眉一挑,把長久以來的委屈全發洩了出來,大聲道:「從前我想跟你解釋的時候,你給過我機會嗎?現在你想聽了?告訴你,本小姐不愛說了!」

    說著說著,眼淚不爭氣的嘩嘩流了下來,楊嫻兒甩手又要走。羅綱站在旁邊手足無措,不知道該幫哪一邊好。其實他很想跟易青解釋的。

    「楊嫻兒姐姐,」一個甜到人心坎裡的聲音親切叫道,依依拉著孫茹的手走上來,道:「你就是美術系狀元了吧?小茹跟我說起過你,我最羨慕你這種才女了,還是大美女,呵呵。」

    說著,依依很自然的走過來,牽起楊嫻兒的手,把一包紙巾塞給她,然後道:「我是孫茹和易青的好朋友,是學表演的。易青這個愣頭青,就會欺負女孩子,咱們不理她,你有什麼委屈告訴我和孫大小姐,我們一會兒狠狠修理他!」

    易青裝著一副苦臉,心裡樂開了花,心說依依你可真是善解人意的活菩薩呀!這招乾坤大挪移怕不有第九重功力。

    楊嫻兒吃驚的看著依依,這個女孩的美麗簡直是男女老少通殺,不但男人,連女人都會覺得她的美貌富有感染力,讓人無法拒絕她的好意。

    楊嫻兒抹了抹眼淚,對易青道:「跟我到拉片室來吧。」

    說著,楊嫻兒和羅綱打頭走,依依向易青和孫茹一使眼色,三人緊緊跟在後面。

    拉片室。

    楊嫻兒從羅綱手裡接過一張自己刻錄的光盤,放進DVD機器裡。

    楊嫻兒道:「這是羅綱自己的作品,準備拜師的時候給鄭教授看的。」

    影片開始。

    不到二十分鐘的短片,易青看得張大了嘴,孫茹使勁掐著易青的手臂。

    除了依依,這裡全是識貨的人。

    片名叫《中國魚》,這個片子劇情很簡單,就是一個中國女留學生在日本魚市場打工,她辛辛苦苦分檢出來的魚貨,拉到日本魚市場,本來應該按照她分好的A級B級C級這樣,根據新鮮程度分好插上標籤賣不同的價格。

    結果日本魚販粗魯的推開她,把她送來的魚全部倒在一個大筐裡,插上一個牌子,上面寫著「中國ソ魚」……

    然後日本魚販告訴她,以後支那運來的魚一律不用分檢,全部當次貨賣,反正中國收購的魚也便宜的要死,支那人賤,魚貨也賤……

    片子放完了,孫茹和易青本能一起說道:「再放一遍!」

    說完這話,兩人對看了一眼。

    沒話講,國際水準。易青由衷的道:「拿去國際電影節評獎吧,絕對能拿個短片獎新人獎什麼的。」

    孫茹默默的點了點頭。顯然是用最垃圾的掌中寶一類的非專業攝影器材拍的,但是居然被他拍出了豐富的層次感,尤其是碎剪鏡頭和匪夷所思的鏡頭切入角度,緊緊的抓住了觀賞者的心。

    看完這個短片,使人感到揪心的憤怒,日本魚販的醜陋和女留學生的外表麻木內心痛苦被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了。

    天才,真是天生就應該玩攝影的!

    楊嫻兒低聲道:「羅綱哥哥的父親,當年是我爸爸的戰友。小時候,我們兩家住得近,關係就很好。後來,我爸爸進了軍委,他爸爸去了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做了參贊武官。羅綱就跟去了。」

    羅綱聽著楊嫻兒的敘述低下了頭。

    楊嫻兒接著道:「羅綱從小就在日本念中學,等於是在日本長大……」

    易青忍不住插嘴問羅綱道:「這次你是跟你父親一起回國的吧?既然回來了就別走了,日本的習慣可以慢慢改……」

    「是的,」羅綱低聲道:「我是陪我爸爸回來的。不走了,這裡才是我的祖國,我爸爸也不會再想走了。」

    楊嫻兒眼圈一紅,低聲道:「去年,因為釣魚島問題,日本右翼分子攻擊中國大使館,在使館外焚燒我們中國國旗,向使館拋擲磚頭石塊示威。我羅叔叔帶著戰士們維持秩序,在使館外警戒,為了搶救一面燒著的五星紅旗,被喪心病狂的右翼分子給包圍……活活打死了……」

    楊嫻兒擦了擦眼淚,道:「羅綱哥哥是抱著我羅叔叔的骨灰罈子回到北京來的。我爸爸說了,以後他就是我的親哥哥,他就是我爸的親兒子……」

    易青呆住了,手裡握著的孫茹的小手,一片冰涼……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