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風流談笑間 第四十四卷 第三章 朝議風雲
    大軍驅之!?

    真宗皇帝一呆,滿朝文武亦是一呆。

    「宰相大人,之前的朝會你莫非不在。」

    「為了抵擋西夏、大理、吐蕃、高麗四國之兵,中央禁軍已被抽調殆盡,難道要調御林軍去往邊疆麼。」

    「御林軍不過三萬,如何是契丹虎狼之師的對手。」

    王欽若、陳堯叟一齊發難,剛才還爭執不休的兩派人將矛頭一齊指向了寇准(八賢王德高望重,他們不敢指責)。

    寇准昂然道:「邊軍雖敗,尚有殘部遺留,加以歸攏可得兵兩萬餘,駐紮三關口的楊家軍未受大損,尚有三萬之數……」

    王欽若搶著道:「那也不過八萬之數,焉能抵擋遼國百萬大軍!」

    寇准當仁不讓,厲聲反駁道:「若照王大人之言,赤壁一戰孫劉聯軍六萬眾無論如何勝不了曹操的八十三萬了;淝水之役,七萬北府兵怎樣都是要是輸給前秦的九十七萬大軍了,還有巨鹿、官渡、夷陵、昆陽哪一戰都是必輸了!」

    陳堯叟搖首道:「宰相大人此言差矣,赤壁一戰孫劉聯軍得長江天險,兼有諸葛亮、周瑜、關、張、趙等世之名將;淝水之役依淝水之險,謝玄之智,且前秦軍派系林立,統調不一,又有朱序臨陣倒戈,方得大勝;巨鹿之戰楚霸王破釜沉舟;官渡一役曹操智斷袁軍糧道;夷陵之戰陸遜火燒聯營八百里;昆陽決戰劉秀承霧破敵,雲台二十八將皆世之驍銳!反觀我朝,因遼軍進兵神速,邊關諸處險要一一盡失,朝中能將武陵王遭難身歿、楊元帥身受重傷、呼延老將軍年事已高,舊日一應虎將曹彬、崔彥進、李漢瓊、郭進、潘美、楊業、田重進、袁繼忠、崔翰、尹繼倫、田欽祚、范廷召皆已亡故,這仗如何打得!」

    「如何打不得!」八賢王昂然出班,慨然道,「便無天時、地利,我軍只需佔據人和,此仗一樣能勝!」

    馮拯問道:「敢問王爺,人和怎得?」

    「御駕親征!」

    「什麼!?」甭說朝臣了,龍椅上的正宗皇帝亦是一震。

    八賢王昂然道:「聖上神武,將師同心,河北諸軍日夜企盼龍駕親至,督師前線,決戰遼寇,陛下所至之日,三軍將士必定士氣百倍,效死以戰!」

    八賢王說罷向後一退,寇准立刻閃身而出,接道:「群臣懦弱無知,真如鄉老婦人一樣。今敵騎迫近,四方危心。陛下惟可進尺,不可退寸。若依王欽若、陳堯叟之言遷都避禍,則萬眾瓦解,遼人躡乘其後,成都、金陵亦不可得至!」

    吏部侍郎,參知政事畢士安懇切上言,道:「聖駕若過河北,契丹自當引退。四方無畏不服,承太祖、太祖遺志,揚我大宋天威,正在此舉矣!」

    宋真宗幼時即與一般孩子不同,姿表英特,氣質不凡,與諸位同輩的小王子嬉戲時,總愛排兵佈陣指揮「戰鬥」,並常自稱「元師」,長大之後卻是彬彬帝王,前些年他曾御駕親征過一次,卻是三十萬大軍前後護衛,對抗區區十萬遼兵,這次要他帶三萬御林軍去前線對抗百萬遼軍還真是有點發怵。

    「眾愛卿,不是朕不想御駕親征,只是……區區幾萬人馬焉能擋著住契丹。」

    眼見皇帝微露懼意,王欽若心中暗喜,立刻趁熱打鐵,擺出一副忠臣之態,伏地叩首道:「皇上聖明,河北多為平原,正合遼軍騎兵奔突,御林軍雖為本朝精銳,然常年駐守京畿,並無大戰經驗,倘若遇上耶律長勝親率的虎豹騎恐……恐觸之既潰!為保皇上無恙,固江山之統,臣懇情陛下遷都避禍。」

    陳堯叟等立刻附和,兩人的一眾黨羽也竄了出來,伏地跪拜,叩首山呼,「請皇上下旨遷都」聲不絕於耳。

    即使是那些有一戰之心的文臣武將,聞聽縱橫西北、所向睥睨的虎豹騎之名,多半也冷不丁的打了個寒噤。

    真宗皇帝見了這架勢不禁慌了手腳,他連忙說道:「這、這……那就依……」

    「皇上!」高瓊一看情形不對,朗聲道,「契丹有虎豹騎,我大宋難道就沒有能與之匹敵的將士麼。」

    真宗皇帝先是一愣,旋又一醒:「大將軍是指……」

    「天——極——軍!」

    三字出口,全場鴉鵲無聲。

    是啊,天極軍,這支由太祖皇帝一手創立,身經百戰、攻無不克的長勝雄師!

    「皇上可憎記得……」殿前指揮使高瓊白鬚一捋,道,「四十年前,太祖皇帝起兵西征,僅動用天極軍六萬,兵分兩路,六十六天即破蜀道天險,蕩平後蜀;二十五年前,先皇御駕親征,攻伐北漢,忠勇王引十萬天極軍以為偏師,於石嶺關全殲遼國援軍三十萬,迫使北漢劉繼元開城投降;四年前,遼軍戰神耶律斜軫統四十萬犯我關隴之地,還是天極軍,一戰功成逼死耶律斜軫,遼國舉國震恐,輟朝五日……皇上,籍此國難之時,當盡起天極軍北上禦敵,何愁契丹不破!」

    對,契丹有虎豹騎,大宋有天極軍,何足懼哉!

    百官的震恐平息下來,朝議的天平倒向主戰一邊。

    王欽若陰惻惻笑道:「天極軍所以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乃是歷代統兵之人太祖皇帝、忠勇王、武陵王皆智勇兼備、用兵如神,然今武陵王已歿,天極軍群龍無,戰力遠不如前,首如何當得大任。」

    高瓊急奏道:「皇上明鑒,武陵王雖為國捐軀,天極教一班舊將尚在,秦懷玉、張勁宏、朱順武、劉清平、秦天羽(柳凝濤已率天極教洞庭水師會同大宋兩湖水師抵禦高麗)昔日便隨太祖皇帝東征西討,立下戰功無數……」

    「這幾位公爺確是將才,然非帥才,指揮一兩萬人尚可,統率十萬大軍……哼哼,怕是力有不歹吧。」王欽若一番話,把真宗皇帝才提起的興頭又壓了下來。

    八賢王奏道:「武陵王身歿,天極教教主一職由鳳舞公主暫代,天極軍主帥自然也是她,鳳舞公主文武雙全,早年頗得太宗皇帝嘉許,是忠勇王一手培育的接班人,若非武陵王橫空出世,天極教教主早已是她的了。」

    「再怎麼文武雙全,她也是個女人!」王欽若陰陽怪氣的嘲諷道,「依寇大人之言聖上御駕親征以天極軍為主力對抗遼軍,那不等於是把我大宋的江山社稷交在一個女人手裡麼,屆時四夷皆辱我大宋無人,舉國之兵竟委一女子!」

    寇准、八賢王對視一眼,皆自暗歎。

    男尊女卑,這是古代人改變不了的思維定式,女人再有才華、再有能耐也不比不上男人,故以龍吟嘯一字並肩王之尊、太宗皇帝之首肯,要把天極教大業傳給女兒也得讓他女扮男裝。任逍遙一死,天極教眾元老公推龍菲芸繼承教主,龍菲芸也只敢暫代,生恐遭來世人對天極教的鄙夷和指責。

    如今若是以龍菲芸為主帥抵禦契丹,大宋將顏面盡失,國威盡喪!

    王欽若一語佔優,卻也不敢再逼,一則龍菲芸的才華是先帝親自認可的,內定為天極教教主更是公開的秘密,二則寇准、八賢王皆老謀深算,朝中不少大臣也和天極教有千絲萬縷的關係,說多了安個褻瀆公主的罪名給他那就不好辦了。

    朝議僵持在那,真宗皇帝也不好發言。

    這時閣門祇使、崇儀副使曹利用出班奏道:「皇上,臣以為御駕親征、遷都避禍兩議皆不可行。」

    真宗皇帝道他有甚妙計,追問道:「曹愛卿請講。」

    「臣以為當該……議和——」

    「撲哧——」龍座上的真宗皇帝道喉嚨一嗆,半口茶水當堂噴了出來,趕緊整了整面孔,用袖子去抹。

    文武百官的神情也有點抽。

    議和?所有證據都表明,此次五國同時發兵進攻大宋,乃是大遼策劃發起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想跟契丹人議和,這可能麼?

    簡直是與虎謀皮!

    曹利用老學究一個,以熟知《春秋》《孟子》而入仕為官,性格懦弱,一看皇帝和文武百官的神情都有點不對,說話頓時結結巴巴起來,「老臣以為,國雖大,好戰必亡,孟子曾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國,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湯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還是以德服人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者,如七十子……」

    這番話的意思是:孟子說『用武力而假借仁義的人可以稱霸,所以稱霸必須是大國。用道德而實行仁義的人可以使天下歸服,使天下歸服的不一定是大國,比如商湯王只有方圓七十里,周文王只有方圓一百里,用武力征服別人的,別人並不是真心服從他,不過是力量不夠罷了;用道德使人歸服的,是心悅誠服,就像七十個弟子歸服孔子那樣。

    百官聽在耳中無不暗笑,仁義道德這種東西天下太平時還能說說,而且是爭對大宋自個兒,大宋準備侵略別國時,說說這話建議以朝廷德服人倒還過得去,現在是契丹打我們,一口的「國雖大,好戰必亡」「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有屁用,難不成去和打到家門口的契丹蠻子講理。

    想歸想,王欽若這邊可沒動,耶律長勝給他的指令是禍亂大宋朝堂,打壓主戰派,只要大宋不傾剩下的全部力量抵抗遼軍,管你是遷都還是議和,寇准、八賢王這邊也沒說話,兩人絞盡腦汁的想著倒底該怎生抵擋遼軍。

    龍菲芸是女人,以她為帥有損大宋國威,那麼……

    用天極軍對抗西夏或是吐蕃,調三十萬禁軍回來北御契丹?

    不成,契丹虎狼之師,三十萬禁軍絕抵擋不住!

    依舊調天極軍,指揮權交給楊延昭?

    更不行,楊延昭遭西夏高手行刺,重傷未癒,如何當得主帥!

    皇上親自掛帥?

    還是不行,王欽若對皇上的影響力太大,即使龍菲芸、楊延昭有好的作戰策略也得不到執行!

    哎,要是這傢伙閉嘴那該多好。

    躊躇間,檢校太尉呼延贊大步跨出,揚聲道:「臣有一策,請皇上聖斷。」

    真宗皇帝動容道:「老將軍請講。」

    呼延贊乃三朝元老,早年隨太祖皇帝征戰天下,立功無數,早年曾和龍吟嘯、楊業(即楊老令公楊繼業)並稱為宋初三大虎將,楊業遭潘美、王侁陷害,兵敗身死,龍吟嘯繼承天極教淡出朝堂,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全靠他坐鎮邊關,大宋江山方得安寧。蓋因其作戰勇猛,身先士卒,身經大戰二百餘次,光流的血也足足有幾十斗之多,元氣大傷,年老之後十日九病,纏綿病榻,已有半年多未曾上朝,這次聽聞遼國起兵百萬南下犯境,硬是拖著病體到了金殿。

    「老臣以為,本朝能撼契丹虎狼之師者非天極軍莫屬,王大人說鳳舞公主一介女子不宜為帥。好,那便老夫掛帥,指揮權則交給鳳舞公主。」

    老將軍出馬,妙啊!

    寇准、八賢王相視一笑。

    論資歷、論名望,朝中無人能及呼延贊,而且在契丹人眼中,這位老將軍是有一定影響力的,明著他掛帥,暗地裡龍菲芸指揮確不失為一條妙計,只是……

    真宗皇帝頗為擔憂的道:「老將軍年事已高,多有疾病,恐……」

    「為老宋,老臣雖死無憾,但叫遼軍潰退,寧馬革裹屍還!」

    聲聲字字震撼朝野,詞詞句句百官皆驚,呼延贊——這位一生為大宋效力,一生為朝廷盡忠,立功無數,本可安享晚年的元戎宿將,在大敵當前、國之將亡的危難時刻,竟不惜拖著自己猶若風中之燭般的老邁殘軀趕赴前線!

    而他們呢,除了八賢王、寇准、畢士安、高瓊等無數不多的主戰派,哪個不是心生畏懼,唯恐遼軍兵臨城下,取走他們性命,固有遷都、議和之意。

    龍椅上的真宗皇帝此時亦眼眶通紅,老將軍的忠貞報國之心深深感動了這位自小養尊處優,不曾親身經歷過戰亂的太平天子(幾年前的御駕親征,真宗皇帝未至戰場遼軍已被楊延昭殺敗),霎時間他有種連自己也不能解釋的衝動,彷彿有種力量驅使著他,要他和太祖、太宗皇帝那樣策馬揚鞭,指點江山……

    王欽若伺候真宗皇帝幾十年,一看他這樣子便知皇帝有心親征,暗忖那還了得,急急奏道:「皇上,臣……」

    八賢王此時已思定計謀,向寇准使個眼色,後者搶先道:「皇上盡可放心,除了天極軍外,中原武林各路群雄屆時也將齊聚邊關,組成義軍助朝廷共禦外敵,據臣初步估算數量約在……」

    王欽若見有機可趁,話鋒一轉冷聲道:「契丹兵鋒鼎盛,我朝禁軍亦難敵之,區區江湖草莽有何用處。」

    寇准故作驚道:「什麼,王大人說江湖人士都是草莽,義軍俱乃烏合之眾。」平白添了「烏合之眾」四字,且故意加重了語聲,

    王欽若惱江湖中人幾度壞他大事(巽風之戰、蘇州懲奸),逮著機會就拚命詆毀,這時不虞有它,不自覺的順著寇准話道:「正是,別的不說,只這次葉附馬帶人襲擊契丹使團,行事不密,平白給了對方起兵南下的口實。」他的心思當真毒辣,居然想把葉知秋也安個罪名。

    寇准繼續說道:「王大人這是以偏概全……

    王欽若和他作對慣了,凡是寇准說得話一定反駁,高聲道:「胡說八道,本官所言句句屬實,那些江湖中人皆行事乖張,目空天下,讀過書的根本沒幾個,除了他們的領袖連朝廷的命令都敢不奉,不是烏合之眾是什麼。」

    「王欽若!」

    他的話才說完,耳畔響起一聲大喝。

    「嗯?」

    王欽若下意識的扭頭一看,映入眼簾的是一片金芒。

    「啪!」

    太宗皇帝御賜給八賢王的打王金鞭兜頭蓋臉的就著他面門重重一擊。

    「啊——」

    王欽若慘叫一聲,抱頭倒地,指尖鮮血橫流。

    「八王……哎喲……你……你、你……哎喲……哎喲喲」

    王欽若痛得嗷嗷直叫,在金鑾殿上打滾。

    「皇兄,你這是……這是做甚。」

    真宗皇帝半晌才反應過來,驚問道。

    「王欽若辱及太祖、太宗皇帝,當夷誅九族,臣這是替先皇教訓教訓他!」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