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兩天,曹操在府邸內大宴賓客,就找了禰衡來擊鼓助興。
有小吏告訴禰衡,按照規矩,樂師擊鼓之前要換一身乾淨的衣服,以示莊重。
這就和戲子上台表演的道理相通,戲子上台要換戲服,樂師表演也要換裝。
禰衡蔑視輕笑,穿著一身破舊的衣服直接上台擊鼓。
禰衡演奏了一曲《漁陽三捻》,動聽非常,音律精妙,繞樑良久,餘音在耳。
在座賓客聽完,感慨萬分,激動不已,忙互相問詢,是何人所奏。
曹操召來禰衡,見他一身舊衣,非常不悅。
旁邊有小吏喝問禰衡:「為何不換衣服?」
禰衡面無表情,當眾脫下身上舊衣,裸身立於當地,渾身上下未著寸縷。
賓客齊皆掩面,回首閉目,口中長歎:「有傷風化,有傷風化。」
禰衡面不改色,將衣褲穿好。
曹操怒斥道:「公共場合,你怎敢如此無禮?」
禰衡說道:「欺君罔上才是無禮之舉,我赤身**,不過是顯示自己清白而已。」
曹操說道:「你清白?那誰不清白?」
禰衡說道:「你看不清誰清誰白,是你眼睛有毛病,你不讀詩書,是你嘴巴有毛病,你不納忠言,是你耳朵有毛病,你不通古今,是你身體有毛病,你不容諸侯,是你胸襟有毛病,你常懷篡逆,是你心裡有毛病,我乃是天下名士,你竟然讓我擊鼓助興,你若想成就王霸之業,豈能如此輕視人才?」
曹操聽的面色發黑,怒氣於胸。
賓客中,正有孔融在座,害怕曹操一時怒極,殺了禰衡,於是上前說道:「禰衡雖然言語刻薄,可是他本意只是想提醒主公,注意重用人才。」
曹操指著禰衡說道:「我任命你為使者,出使徐州,你如能說服劉備與我共抗袁紹,我就賜侯封爵,讓你當一品大臣。」
禰衡不願前往,曹操命令下人準備快馬三匹,派兩名士兵狹持禰衡前行。
曹操低頭一想,恐招人閒話,說三道四,於是吩咐手下文臣武將,去城門外為禰衡送行。
荀彧路上就吩咐大家:「等見著禰衡了,大家就安坐原位,莫要起身。」
禰衡出了城門,下馬欲要與眾人見禮,不想個個安坐在馬車之上,原位不動。
禰衡放聲大哭,狀如失去親人。
荀彧納悶的問道:「你因何而哭啊?」
禰衡說道:「我到了墳地,見到這麼多的死人,所以心中悲痛,忍不住就哭了。」
眾人一齊罵道:「我們是死人,你就是一個無頭惡鬼。」
禰衡說道:「我是忠心耿耿的漢室臣子,又不是曹瞞一黨,怎會是無頭惡鬼?」
眾人皆怒,抄起身邊物件,就想一擁而上,將禰衡殺死。
荀彧急忙喝止,說道:「何必因為這等鼠雀之輩,玷污了各位的手。」
禰衡說道:「我是鼠雀之輩,還有人性尚存,你們都是些蟲蟻,毫無人性可言!」
眾人恨得咬牙切齒,不歡而散。
禰衡到了徐州,見到劉備,表面上盛讚劉備仁義,其實是句句譏諷,暗指劉備助紂為虐,幫助曹操,置國家大義於不顧,與曹操妥協。
劉備聽著不是滋味,遂讓禰衡去見孫策。
他告訴禰衡,只要孫策答應反曹,那麼他就加入反曹聯盟。
關羽在一旁問劉備:「禰衡存心戲弄大哥,為何不一刀殺了他?」
劉備說道:「禰衡多次侮辱曹操,曹操都沒有殺他,害怕別人說三道四,因此故意派禰衡出使徐州,想借我的手殺了他,想讓我背上殺害賢良的惡名。我讓禰衡去見孫策,一是不讓曹操陰謀得逞,二是通過禰衡探探孫策的口風,看他是否死心塌地的要與曹操聯盟。」
關羽在一旁翹起大拇指,稱讚道:「還是大哥心思細密,應對高絕。」
劉備會心一笑,點頭不語。
這時,有士兵稟報,袁紹派了使者前來。
劉備對關羽說道:「袁紹派使者前來,多半是想讓咱們出兵對付曹操。」
使者進到屋裡,傳達了袁紹的意思。
袁紹稱,徐州危難之時,有意歸入冀州管轄,此後卻再無下文。
他胸襟廣闊,明白劉備的難處,不願斤斤計較。
這次他出兵討伐曹操,希望劉備可以從旁策應,那麼以前的一切約定就可以一筆勾銷。
若是不然,他必帶大軍親自來接管徐州。
劉備召集群臣商議,說道:「袁紹心存不軌,想將我們拖下水,眾位覺得應該如何應對?」
孫乾說道:「袁紹徒具強勢,軍心不齊,無意進取,我看這仗要打起來,他還真不一定能勝得過曹操。」
簡雍說道:「即使我們幫助袁紹消滅了曹操,袁紹也一定不會善罷甘休,一定會想法來霸佔我們的徐州,我看我們應該按兵不動。」
劉備點頭稱是,遂決定按兵不動。
沒過幾日,有士兵稟報,說孫策斬殺了禰衡。
劉備問起詳細原因,原來禰衡到了江東,孫策聞名久矣,盛情款待,酒宴伺候。
酒過三巡,兩人都有些微醉,孫策問道:「許都之中,有些什麼樣的能人?」
禰衡答道:「許都有個大聖人孔融,孔文舉,有個小文人楊修,楊德祖。除去這兩人,再沒有能人。」
孫策又問:「像我這樣能稱得上能人嗎?」
禰衡答道:「你就像廟裡的神仙,雖然受人朝拜,可是總不靈驗。」
孫策大怒,說道:「你竟然把我比作泥土做的雕塑,真是可惡。」
當下,孫策命令士兵將禰衡拖走。
禰衡罵聲不絕,直指孫策雖勇猛善戰,但不識大義,只知好勇鬥狠,製造殺虐。
孫策一怒之下,命令士兵將禰衡處斬。
劉備得到禰衡的死訊,心裡很是難受,他沒想到孫策會殺了禰衡。
禰衡是曹操的使者,孫策若想和曹操保持友好相處,不應該如此不智。
禰衡之死,與他有很大的關係,畢竟是他讓禰衡去見孫策的,
劉備一番感歎,命人在廟堂供起禰衡牌位,每日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