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漢龍騰 第五部 位極人臣 第六十八章 位極人臣
    馬嘶人沸聲中,五萬得勝兵馬浩浩蕩蕩地開到了禁宮外停駐。

    以王允為首的朝中大臣已經急步而出,立於宮門前向馬上將士道:「聖上有旨,皇甫嵩將軍及各位將軍進宮見駕,隨行甲士免朝。」

    皇甫嵩等援軍將領急翻身下馬,跪倒塵埃、畢恭畢敬地應道:「臣等領旨謝恩。」

    三呼萬歲、謝過聖恩後,皇甫嵩等人翻身爬起,在王允等朝中大臣的引路下直奔未央宮正殿面見天子。

    來到未央宮正殿之上,皇甫嵩等人再次三跪九叩、三呼萬歲。

    董卓伏誅、叛軍平定,堂上一片喜氣洋洋。漢獻帝的小臉上也充滿了興奮感,做了三年多傀儡皇帝的他總算感到了揚眉吐氣,忘乎所以起來,差點忘了還跪在堂下的眾人。

    簾後聽政的何太后見狀,知道小皇帝高興得走神了,在後面輕輕「咳」了一聲。

    得何太后提醒,漢獻帝頓時清醒過來,想起了皇甫嵩等人還跪在堂上呢,立刻朝下望去,只見跪著數人,連忙讓眾人免禮起身。

    此刻,漢獻帝才發現,除了站在最前一人乃熟人皇甫嵩外,緊跟其身後的三人自己從未見過,其中二人一身鎧甲,甚是雄壯威武,另一人則作士林文人裝扮,面貌清奇不凡。

    漢獻帝不由心下好奇,朝皇甫嵩問道:「皇甫將軍,你身後三位乃何人?為何朕此前從未見過?」

    皇甫嵩上前一禮,恭聲回答道:「陛下,此三人乃征北將軍蕭言帳下大將顏良、文丑及軍師荀彧。蕭將軍忠心聖上,恐京師有變,於數日前遣三萬大軍前來,與微臣一起駐守潼關,以防京師不測。怎料沒數日,便收到司徒大人飛鴿傳書。托陛下鴻福,臣等方能及時趕至,一舉殲滅叛軍,真乃漢室江山之大幸,天下蒼生之大幸矣。」

    皇甫嵩越說越激動,熱淚滿面,重重地又跪了下去。身後的荀彧三人見狀,也忙不迭地跟著跪下了。

    漢獻帝雖說是聰慧過人,但畢竟是年紀尚幼,立時慌了手腳,馬上從龍椅上起身,便欲下來扶起跪地眾人。

    皇甫嵩對漢室忠心耿耿,視聖上若君父,見狀忙站了起來,嘴上連說有罪有罪。荀彧三人也就順勢站了起來,靜立一旁。

    這時,王允朝孔融使了一記眼色。孔融會意,出班奏道:「啟奏陛下,啟奏太后,臣以為此次誅殺董賊、平定叛軍,漢室江山尚未完全穩固,需盡快推舉一人擔當大將軍,駐守長安穩定天下民心,遂攜雄兵一掃天下逆賊。」

    孔融話音一落,便聽到垂簾聽政的何太后問道:「卿家以為何人堪為當朝大將軍?」

    孔融想也沒想,順口道:「臣認為,征北將軍蕭言可擔當此任。」他與蕭言多年交好,自然是不加考慮便脫口而出。

    皇甫嵩對蕭言印象也是極佳,但是大將軍一職,名義上執掌全國兵權,權勢尚在三公之上,不可輕易於人。而蕭言雖然忠於漢室,戰功彪炳,但始終從未上得朝堂,不由得猶豫了起來。

    此時,只見荀彧從懷中取出一封書信,上前稟奏道:「啟稟陛下。彧等三人出征前,蕭將軍曾書信一封與彧,轉呈陛下。」

    漢獻帝對蕭言的種種事跡早有耳聞,心中還是相當地崇拜的,聽荀彧說蕭言有信轉交自己,連忙命太監將荀彧手中書信拿了上來。

    漢獻帝仔細地看著蕭言書信中的內容,神情不禁動容,看完書信後過了許久,才慢慢將信合攏,深思了起來。

    漢獻帝雖然年紀尚幼,但自小聰穎早熟,加之出身帝王之家,見識自是不淺,又經歷了諸多磨難歷練,無形中自有一股威嚴。殿中眾臣見漢獻帝不說話,也不敢發問,但皆好奇蕭言的信中內容,一個個都瞪大了眼睛,好奇地望著漢獻帝。

    原來,蕭言給漢獻帝的書信大意:漢朝天下,積弱已久,各地諸侯紛紛擁兵自重,亂民四起,並非一朝一夕可以改變。唯今之計,一方面對內平定諸侯,安撫百姓,另一方面尋找時機震懾異地蠻夷,開疆擴土,揚威大漢天威於外。臣蕭言乃布衣白丁出身,論才能論功勳自然無法於朝堂眾位元老相比,但亦願毛遂自薦,擔負振興大漢之重任,臣麾下數十萬將士皆為陛下效死命。然目前形勢,陛下尚需隱忍一時,有皇甫老將軍在,自可保長安無礙,待臣平定北方之地後,自當前來晉見陛下,屆時北方大軍南下,掃平動亂,使我大漢江山得以萬世流傳!為陛下,漢室基業,為天下百姓,臣願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漢獻帝畢竟是年少心性,有些盲目崇拜英雄人物,看完蕭言之信,心中頓時熱血沸騰,甚至想立刻將蕭言封為大將軍,但又考慮到此時朝中皆是老臣,蕭言雖然在外戰功彪炳,但是在朝中並無根基,冒然加封會惹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小皇帝心中是極願蕭言做上大將軍之位的,但又唯恐朝中有人不服,躊躇了許久,沒有結果,只得與簾後的何太后商量。

    …………

    時間過去了許久,殿中眾臣皆等得有些腿軟。這時,皇帝與太后商議的結果出來了。

    漢獻帝命人昭告天下:廢太尉,設大司馬,冊封皇甫嵩為大司馬,掌武事;蕭言為大將軍,掌征伐;二人位列三公之上。其餘眾大臣將領,一一封賞。而呂布則因誅董護駕有功,也被封為大漢衛將軍,位二品。

    呂布見自己期待已久的大將軍之位被蕭言得去,心有不甘,雖然自己被封為衛將軍,但其上既有蕭言這大將軍,又有皇甫嵩這大司馬壓制,等於是個虛銜,心中甚是嫉恨,看向滿面喜氣的漢獻帝及眾大臣的目光也閃爍起來,心想如果不是自己誅殺董卓,而後拚命抵擋亂軍,你等焉能如此快活。

    呂布心中開始盤算起來。散朝後,也不多話,匆匆離去。王允看到呂布如此,心中暗暗歎氣,也無可奈何。隨即招呼荀彧等人至府中做客。

    當晚,司徒府中設宴款待荀彧等人。通過荀彧之口,王允總算明白了為什麼蕭言軍會這麼及時地趕來長安救駕了。

    原來,并州大軍自丁原死後,不是被編入董卓軍中,便是四處逃散而去,使得并州各郡軍事防禦陷於一個空虛階段,加上盜匪四起,流民紛紛逃離。董卓見并州如此混亂,認為沒有任何派兵駐守的價值,而且自己確實也需要大軍震懾朝中反對勢力及各方諸侯,分散兵力的話,對自己也有很大的風險,也就放任并州混亂而不理了。

    而蕭言恰恰是看到了這點,認為是打通進軍長安的好機會。年剛一過,蕭言便令駐守魏郡的荀彧、顏良、文丑領五萬大軍奔襲并州各郡,平定盜匪,接收官府勢力。一路勢如破竹,幾乎沒遇到什麼像樣的抵抗。各郡官員一見是征北將軍蕭言的部隊,大部分都興高采烈地大開城門,迎接荀彧等進城;碰到少數頑固抵抗的城池,也被驍勇善戰的蕭言軍一舉破之。沿途更是有不少落草為寇的流民,紛紛要求加入蕭言軍,整個并州在一個半月就納入了蕭言的勢力範圍。而荀彧所率領的這隻大軍,越打數量越多,由最初的五萬人,變成了八萬人。在控制了整個并州的軍政後,荀彧等人在蕭言的指示下,在叮囑了各郡官員及留下部分軍隊駐守後,即領三萬精兵急急行軍,前往潼關與皇甫嵩匯合,共同奔赴長安營救天子。

    荀彧把這二個月來發生的事情長話短說了一番,直把王允聽得暗暗咋舌,即驚訝蕭言預料先機之能,又對蕭言軍隊所展現出的驚人戰鬥力表示驚歎不已。

    這時,有探子匆匆來報,說呂布攜貂禪闖出東門而去。王允聞言大驚,長歎道:「哎!吾朝上便覺這呂布桀驁不馴,似乎對於陛下的封賞不甚滿意,沒想到如此快便反了出去。這可苦了我的嬋兒啊,這該如何是好啊?!」

    荀彧在一旁勸慰道:「司徒大人莫要心慌,我看這呂布對貂禪姑娘用情頗深,想必也不會虧待。吾料想呂布如今無兵無權,必定往東南方向投奔諸侯而去。其嫉恨我主公奪其大將軍之位,自是不可能去投奔;曹操乃一代梟雄,呂布未必敢往;剩下的只有襄陽劉表和徐州陶謙可能最大了。襄陽劉表乃漢室宗親,徐州陶謙倒是個忠厚的老實人。彧以為,呂布此去徐州陶謙處可能最大。此事彧會如實向主公稟報,若有機會,必定設法營救貂禪姑娘。」

    王允聽得荀彧如此一說,也漸漸冷靜了下來,想想荀彧的分析確實也有些道理,便道:「文若先生所言有理。此事就此作罷吧!這或許也是蟬兒的命,況且呂布雖對他人無信,但對蟬兒確實是一片真情,只希望他日後能夠好好待蟬兒。」眾人繼續聊起了天下大事。

    席間,荀彧向王允講述了不少治國之道,其中既有蕭言的一套思路,也摻雜了不少自己的意見,讓王允感覺獲益匪淺。

    次日正午,荀彧三人在留下了三萬精兵後,便匆匆返回青州向蕭言回報長安情況。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