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京畿道長安東行至都畿道洛陽,再向東南至河南道許州,折而東南至穎州,由此南渡淮水,已是到達淮南道光州地方,續南行至江南西道鄂州,由此折而向彭澤之畔的江州,乘贛水行船一路放南,歷洪州,於虔州棄舟,復越江南西及嶺南道界線,大唐貞元二年五月,朝廷飭封贊皇縣子、正議大夫、廣州刺史並提舉江南市舶使崔破大人一行,已然到達嶺南道最北的韶州所在。
貞元二年元正日剛過,朝廷擢拔崔破為嶺南道廣州刺史的詔書,便已如李伯元所料般準時到達;在二人預料之外,李適更於詔書上硃筆親加了「提舉江南市舶使」七字,似這等使職因非常設,是以並無品爵,亦不能越職理事,然則於使職該管之內卻有全權,由此可知,常年為錢所困的天子陛下對崔破此行的開闢財源之舉,實在是寄望良深了!
「這裡還真是又熱又潮,表哥,我這裡有專防瘴癘的藥物,你且來服上一丸,也免得水土不適下染上了疫病才是。」一行人剛於韶州驛館安頓下來,身著細錦七破裙的思容也顧不得舟車勞頓,當即翻檢出行囊中一個朱漆盒子,自內拈了一顆赤紅的丸藥遞過,見到眼前這一幕,旁側的李伯元微微自嘲一笑後,逕將手中藥劑自仰入口不提。
因是到這等唐人眼中僻遠的「蠻夷」之地任職,為憐惜並避嫌疑計,菁若三人並不曾隨之宦海同游。而是留於長安府宅奉侍老夫人,但是久歷分離之苦的思容此次豈肯退讓,再兼她也曾隨崔破大師兄靜雲習得一些醫術,是以就藉著預防瘟癘的名義,在葉法持的首肯下,同行南下。這一路雖是舟車勞頓,但對於心結全解的小思容而言,卻又別是一番異樣美景了。
抬頭見天光尚早,鼻中呼吸著絲絲極淡的腥鹹氣息,一時興致大起的崔破順手服下丸藥後道:「伯元兄。且與我城中同游,以觀此地民風如何!」
眼見已入得嶺南地方,離廣州也不過十餘日間路程,實在是不堪數月奔馳之苦的李伯元心下也頗是輕鬆,此時既見崔破有此等興致,他那裡更有推卻的道理,當下也無二話,略一梳洗後。崔破帶上爾今幾乎是寸步不離的思容,在四衛的隨行護衛下,三人悠悠跺出驛館。漫遊韶州城中。
唐時,嶺南亦稱之為「天涯海角」之所在,又因其草木繁盛、氣候濕熱而易生瘴癘之氣,更兼山間「野族」多有,是以除本地原住民及商賈外,少有它地之人到此。尤其是經濟、文化、農耕更為發達的北地之住民。更是視此地為畏途,非萬不得已,是斷然不肯到此地。
人口匱乏,兼且這韶州並不靠海,無得貿易之利,是以更嫌孤貧。雖言是一州治所,然則觀其城池規模,也不過堪比河東道一縣邑而已。
看著眼前這凋敝的景象,對於後世曾親見東南繁華的崔破而言,驀然閃現的便只有「滄海桑田」四字,今世之嶺南與後世之廣東,這差距還真是不可以道里計了!
「呀!這裡的人好黑!哎!表哥,你看他們的衣衫式樣都好奇怪的。」第一次身歷嶺南的思容少女心性全然噴發,邊口中不絕驚歎,邊拖曳著崔破的衣衫示意。
南北有別,其時之嶺南,因光照充足、氣候濕熱,是以街上行人多是膚色較黑,而他們所著也多是上身短打坎肩兒,下身犢鼻褲,腳上更是多著多耳麻鞋,以為清涼之意,這本是一地之風俗,但于思容這常年居於北地之人看來,難免新奇不已。
「地分南北,一方自有一方之風俗,這原是題中應有之意!異日我等也是要入鄉隨俗的,再莫要大驚小怪才是!」崔破邊輕拍思容小手,示意她少安毋躁,邊向一旁對他三人好奇注目地道旁百姓微笑回應。
在略顯窄小地府城內漫遊了近半個時辰,眼見除許多珍異瓜果外更無太多特異處,舟車勞頓良久的三人正欲折回驛館歇息,孰知剛剛轉過一條街巷,便聞得遠方大有喧鬧之聲,崔破一時好奇之下,當即循聲而去。
剛剛走出街巷,入目所見處便是一條奇長的農人隊伍推車趕驢的擁擠於韶州府衙前,而喧鬧聲便是由此地傳出。
「公子座師楊尚書於天下間推行兩稅之法,朝廷定制於夏、秋兩季征絕,此時乃五月時節,看這形狀,當是前來交納稅供的農人無疑了。」不待烏丟丟著大眼睛的思容發問,旁側早有李伯元輕輕開言解釋道。
行兩稅之後的第一次親歷其事,在身側二人說話之間,崔破已是拔腳向街旁一茶肆走去。
顯然這是一家僅供普通行商歇腳的大車店,狹小的空間、粗陋的桌椅上閒散坐著許多不耐久侯的農人,邊喝著兩文錢一盞的「大把抓」茶、便海闊天空地侃說閒聊。
崔破也不管那茶博士驚異的目光及巴結的做派,逕直入了內裡靠窗的位子坐下,隨口吩咐了句:「上最好的茶」後,邊透過那掀起的竹捲簾向外張望,便細心聽身側之人言談。
彼時之嶺南人說話鼻音極重,口音又特是怪異、好為捲舌音,崔破經過初時的一陣茫然之後,直待思容二人來到落座,更一盞茶盡之後,方才略有頭緒,只是聽聞這些農人說的都是些「張阿昌家說了個媳婦好俊!李家老宅昨夜又生陰鬼了!」之類的野語,半句也不聞兩稅之事,難免心下鬱悶。
「店家,給這位老者上盞好茶,計在我賬上。」卻是那同桌而坐的李伯元指著鄰桌的一個老年農人道,這老者想必也是遠道而來納糧的,黝黑皮膚的他此時正用滿是老繭的手捧著土窯茶盞,就吃自帶的乾糧,只是此時他那盞中的茶水已是因沖泡太多而極其淡白。
「我於嶺南來往耽擱不下年餘時光,會說得些許土話,倒也不足為奇」李伯元見崔破為自己所說的嶺南方言驚奇,一笑解釋後,便向那正自對著新茶發愣的老者走去。
也不知他在那廂說的幾句什麼,不過片刻之後,這年過五旬的老者便隨著他一併過來崔破座中。
「兩稅法好,那是真個好呀!現爾今,若是自家祖業田畝,畝稅不過六一,這日子倒是比以前好過多了,其它像大歷年定下徵收的『急備、供軍、折估、宣索、進奉』類朝廷稅目也都取消了,地方上也沒了征索,一年只要交夠兩次稅就行,還是這稅法好呀!要不是托著新稅法的福,小老兒哪有閒錢來這茶肆?不過……」
「新舊征科色目,一切停罷。兩稅外別率一錢,四等官准擅興賦,以枉法論。」聽著老者言說,崔破腦海中自然浮現出兩稅法中條文,此時看來,這些不得擅自加苛捐的朝廷法令,於嶺南一道倒是執行的頗為得力。
「不過什麼?」崔破自在這邊尋思,那邊廂思容早脆格生生的接言問道。
「不過是就怕新法有變,我們村裡張相文嫁女在山南東道歸州,據他前次探女回來說,山南東的以前雜稅可是半點也沒少,反是又有增加,小老兒實在是怕這好日子太短哪!」說道這裡,這老農適才還有喜悅的臉上頓時又見憂慮之色。
聞言,崔破也是心下無奈長歎,要說這盡改千年稅人舊習而轉向稅地的兩稅法,此時實為一大善政,丁身雖可逃匿,然則土地卻是無法挪動的,是以僅兩稅之法初行的貞元元年,朝廷歲入激增至兩千餘萬貫,直是大歷年間的七倍有餘,而稅米麥也已達到一千二百萬石,怕是今年全面鋪開後更有增長,此舉不僅曲徑通幽的解決了自中宗以來便日漸嚴重的編戶逃匿問題,大大增加了中央所得;更因其盡去雜稅而大大有利於民。只是此法於是時而言,的確良法,無奈藩鎮跋扈,違令自征,致使善政不得惠於百姓,這卻不是三兩日間就能解決的問題了。
還不待崔破發言更問,只聽茶肆外有人發一聲喊,這黃姓老者一口飲盡盞中茶水後,與三人稍施一禮,便急急起身而去。
至此,三人也沒了更坐的興致,喚過茶博士會賬之後,便重回驛館休憩。孰知剛進館中獨居小院正堂,卻見內裡早有一人肅坐等候。
此人年約四旬年紀,身上所著衣衫赫然是等價黃金的毫州輕容所制,手中指上的那一枚翡翠戒子更是碧若清潭,光澤流動不休,端的是個中極品。
「只看這豐儀、氣度,這位大人必定就是才名遠播,當今天子最為倚重的崔使君了。小人馮洋,奉家主之命迎候大人南下廣州府,這一路上若有照顧不周之處,還請大人原諒則個。」二人剛進得房門,便見這馮洋起身長揖一禮後開言道,尤其是那一口官話,竟也是地道的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