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游大唐之貞元記事 龍戰四野 第三十一章
    京城長安,太子東宮寬大雅致的書房內,大唐儲君雍王李適靜靜的面窗而立,背負身後相疊的雙手上握著兩本來自河西道節度使和大唐和蕃會盟使崔破的奏折。

    「崔破呀!崔破,立下如此大功的是你,行如此狂悖之事的也是你,你可真是給孤王出難題了」思慮良久,依然沒有什麼頭緒的雍王李適似有若無的看著窗外烏雲壓頂的沉悶天空,喃喃自語道。

    再過片刻,愈發心煩意亂的太子殿下似要趕走心頭一些令人窒息的想法一般,凌亂的揮揮手,轉身吩咐道:「去,請李真人……噢!不,是常相過來」

    見太子情緒不佳的小黃門恭聲應是,行了一禮後,轉身悄無聲息的去了,也不過片刻功夫,正在皇城中書省值房內處理公務的常袞已是應聲而至。

    行過參見禮起身時,常袞眼神瞥了一下太子身前几案上的那兩本奏章,頓時對太子緣何急召自己前來的原因心如明鏡一般。

    無意識的用右手在那兩本奏章上叩了許久,太子殿下方才幽幽開口道:「常相,這河西道節度使和和蕃會盟使的兩本奏折你都看過了吧?」

    這天下各道州府所呈奏折依例都是先經中書、門下兩省主官聯審,若是小事便直接批復處理,再呈上節略即可,遇到兩省難以決斷之事,方才將奏折呈上,躬聽聖裁,常袞身為中書主官、同平章事,這奏折便是由他經手呈上的,那裡會沒有看過,太子這話問的實在是蹊蹺,但這常袞卻也只是恭謹答道:「是,臣已經看過」

    聞言,似乎有些心不在焉的太子又是沉默了片刻後,方才問道:「那依你之見,崔破奏折中所言,這先期歸國的千人想要來長安叩謝聖恩之事,准還是不准?」

    「自安史亂起,我朝於外事上再無如此大勝,此番,十七萬被擄之人歸國,實在是我朝重興之先兆,這千人代表想要來長安望闕叩拜,斷無不准的道理,以老臣愚見,不僅要准,更應責成沿路道州,細心接待,大張其事,誠如崔鎮將所言,此舉必將大大鼓舞民心士氣,更能向天下藩鎮顯示民心所向,實在是利莫大焉!」熟知太子習性的常袞沒有半分猶豫的出言贊同。

    「常相所言甚是,此事即如此辦理」胸中已有定見的太子隨口說道,接著又是一陣沉默,那扣擊奏章的手也越來越急,只有半盞茶的功夫,才又開口問道:「河西道所奏安西節度留後郭唏擅開邊防,准黑衣大食借道攻伐吐蕃之事,常相以為當如何處理?」

    一說起此事,常袞心中實是怒火大熾,眼見崔家後進的崔破入仕不過半載,便盡展鋒芒,其行事之果斷狠絕,只讓人悚然動容,假以時日,必然遠比他那個方正君子的伯父更難對付,所以此次他一力堅持讓崔破出使吐蕃,若是能借刀殺人固然更好;即使不能如此,借這西地蠻人挫其鋒銳倒也不壞,只是萬萬想不到此子竟然能反手為雲,不僅揚威異域,更能立下如此奇功,而這一切的關鍵都在安西四鎮節度留後郭唏的借道大食身上,他焉能不恨,只是這郭唏身為郭老令公親子,到底不同於小小年紀的孫婿崔破,本已與郭府關係緊張的他,也不能不有所顧慮,這話也就實在是難以說出口。沉默半晌,方才字斟句酌的開言道:「於黑衣大食借道一事,影響深遠,老臣所慮者只怕是引虎容易,驅虎難,也正是緣於此,中書省當日拒絕了大食使團的提議。」先是一句撇清了自己的關係,看了看太子殿下毫無表情的臉,常袞續又說道:「此事演變至此,雖我朝暫時取利,然最終後果如何,殊難預料?擅開邊防……茲事體大,以老臣所見,此事雖然是郭大人所為,但根源卻是在崔鎮將身上,且待他回京敘職召對之後,再做區處為好!」言至此處,已是避開郭唏,隱隱間將此大罪穩穩的落在了千里之外的和蕃使大人身上,只因不知太子的於此事的傾向,常袞話中,也就預留了幾分退步。

    太子靜靜聽完,卻是不置可否,看似無意之間的隨口說道:「常相為官多年,更曾兩度主司吏部,於這觀人之術上,想來定有獨到之處,依常相所見,這崔破究竟如何?」

    看似平淡無奇的一句話聽在常袞耳中,卻是聲如霹靂一般,以他對太子之瞭解,自然知道這平靜的外表下實在是隱藏著一個疑慮不安的心,心頭不由一喜,強自壓抑住了,端起身側几上的茶盞呷了一口,也是用淡淡然口氣隨意說道:「看崔鎮將年來入仕所為,整州軍、滅豪強、借餉於佛寺;此番會盟吐蕃,更是翻手為雲,引大食攻吐蕃,調動神策八鎮及劍南州軍,巧為造勢,立下奇功。小小年紀已是如此不凡,假以時日,更是難以限量,這種種不拘禮法規戒的行事,狠辣果決的作風,竟使老臣想起一個人來」

    扣擊奏折的手緩了一緩,太子方才依然平靜的問道:「噢!常相卻是想起了誰?」

    藉著放下手中茶盞的時機,低頭避開太子那灼灼眼神,常袞語氣毫無變化的淡淡說道:「便是當日漢末洛陽四駿之一,被許攸評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的曹操曹孟德了」

    扣擊奏章的手驀然頓住,復又於幾上重重一按,太子霍然起身,駭然的眼光緊緊瞪住常袞,良久之後,正欲說話,卻見窗外電光一閃,陣陣驚雷連環響起,積蓄已久,長安春日裡難得一見的暴雨已是傾盆而下。

    ……………………

    在河西道首府鄯州修整三日後,和蕃會盟使團終於等來了朝廷的旨意,諭令其攜此次先期歸國的千人百姓同回長安,不出意外的是,諭令中對使團成員讚譽有加,尤其是對禁軍官兵更是大加封賞。但出人意料的卻是聖旨中對此次出使的首功之臣崔大人僅以「戮力王事」四字一筆帶過,更無他話。

    心下驀然一沉的崔破面色不變的跪拜謝恩完畢,起身接過聖旨後,便吩咐一眾隨員收拾行囊,動身回京。

    那千人即將前往長安拜闕叩謝天恩的唐蕃邊境百姓戀戀不捨的脫下剛剛上身的鮮亮衣衫,將這些由河西道提供的華服裝進隨身的布囊後,依舊換過歸國時所著襤褸袍服,在鎧甲鮮亮、龍精虎猛的禁軍前導下,浩浩蕩蕩東向長安開拔。

    這一路行來極其緩慢,每至一州,必有當地主官率領合州官員出城遠迎,進了城池,更有好奇之下的滿城百姓夾道歡呼迎接,這些神態蒼老、衣衫襤褸的百姓很好的貫徹了和蕃使崔大人的訓話精神,在被各地官府百姓如此隆重歡迎的感動下,吃飽、喝足後的他們散佈於城中各處開始痛訴被吐蕃所擄後的悲慘家史,本就是一部血淚史的異族牛馬生活再加上想像力的發酵,往往一人哭化為千人哭,最後合唱為舉城同哭,在滿足了沿路各州百姓無窮的好奇心後,也讓他們在看到更有如此多的人比自己的生活更加淒慘,從而獲得了不少的精神安慰。

    但是僅有苦難未免讓人壓抑,在這個解脫苦難重回鄉國的歡樂日子裡,出現一個帶領大家脫離苦海的英雄是必要的,也是理所當然的。

    當然,還有什麼人比和蕃使崔大人更適合充當這個英雄呢?世家出身、少年英俊,人物風流,而且他居然還戰勝了那麼多粗壯的吐蕃蠻人,在眾目睽睽之下成為了賽馬會的英雄,更將吐蕃族的第一美女納入懷中,天哪!他居然還是本朝的新科狀元,無數講述中的歸國百姓驀然發現,他們眼前的這位總是將坐騎讓給孩子,臉上帶著和煦笑容的會盟使大人簡直就是一個天生的英雄。在他的身上怎麼樣的發揮自己的想像力都是不過分的。

    在經過數十次的重複講述後而顯的無比熟練的千人使團成員們,開始在他們悲慘遭遇的故事中加入了一縷濃墨重彩的亮色,在故事的結尾中出現的總是丰神如玉、白衫飄飄的會盟使大人,他勝似閒庭信步般的揮揮手,就讓那些吐蕃只長肌肉的跳樑小丑們灰飛煙滅,而吐蕃族的第一美女則是兩眼放光的主動投懷送抱;而後,英雄更是孤身而入數萬大軍護衛的贊普金帳,力斥敵酋,使其驚駭莫名、痛哭流涕的自承其罪,當即將歷年來所擄的十七萬唐人百姓禮送出境。但是,對待敵人大展神威的英雄在面對自己的百姓時,卻有似水柔情,他會溫言安慰每一個身遭不幸的唐人百姓;他從不肯騎馬,而是將那匹龍王所生的神馬留給最虛弱的孩子;他會將每一口美食讓給最需要補養的老人;他也會將自己寬大的帳幕分給那些受不得風寒的衰弱病人。總之,他就是美貌與智慧、勇武並重,英雄與俠義的化身,你可以將每一個讚美的詞語用在他的身上,而能找到足夠的證據來證明他確實擁有這樣的品質與美德。依照慣例,在故事的結尾處,總要以這樣的一個反問作結,淚眼朦朧的講述者們面帶幸福的笑容輕輕發問:「你們知道這位崔大人是誰嗎?」隨後便是或長或短賣關子的沉默,在將眾人的好奇心撩撥到頂點的時候,他們才會輕輕的說上一句:「他便是本朝進士科新科狀元崔破崔大人」而後,面帶一個智者般的微笑,靜靜的聽著那一聲山崩海嘯般的驚呼,看著那一張張極度震撼的面龐,至此,講述者和聽眾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滿足。

    那些閉門苦讀的士子們口中喃喃念誦著「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身前身後名」心懷身登金榜,魚躍龍門的渴望走了;那些立志軍旅、殺敵建功的豪勇漢子懷著揚威異域,畛滅群醜的的渴望走了;那些正值芳心年華,又正巧在入城時看到過和蕃使大人俊逸容顏的懷春少女們,懷著一個個五彩斑斕的亮麗泡泡,心中構思著無數個「假如」、心有不甘的走了,只留下一干意猶未盡的閒人們,展開了一場關於崔大人到底是文曲星還是武威星下凡的大討論,由於正反兩方都有充足的論據可用,這場討論也就變的曠日持久,間接使當地茶舍的上座率提高了兩成。直使一些茶舍老闆一喜之下,請人畫了和蕃使崔大人一手執書、一手提劍的寶像懸於門庭,與那茶聖陸羽並列,日日香煙供奉不絕。

    更有一干文不成、武不就的落魄士子在其中敏感的發現了商機,細細構思潤色之後,辭妻別子的往使團不曾停留的下屬縣鄉,大肆開講「美蕃女傾情投懷,狀元郎揚威異域」的煽情故事,本朝人物,無窮賣點,自然也換回聽者如潮,只賺的盆滿缽滿。

    大唐自安史亂後交鄰四蕃上少有的一次大勝,十七萬被擄百姓的回歸,使大唐百姓無比清晰的回憶起了開元盛世的榮光,在經過十來年的流離戰亂之後,迫切需要英雄的他們,用自己的想像,用自己的語言、用自己對盛世的憧憬與渴望塑造出了他們心中屬於自己的英雄。

    使團隊伍在每一州官員百姓隆重熱烈的歡迎聲中入城而來,又在合城百姓依依不捨的眷戀中出城離去,這一路的行程也就變的無比緩慢,只到又是一年桃化盛開的初夏時節,已被一路喧鬧折騰的疲憊不堪的千餘人隊伍方才來到京畿道西京長安城外的新豐縣。

    在此休整三日之後,精力盡復的使團成員沐浴更衣,禁軍軍士和著油脂將本已是裎亮的盔甲、皮靴再細擦三遍,一干百姓也終於仍掉了襤褸的衣衫,無比光獻的打扮起來後,於第四日晨早,在新豐縣官員、百姓的熱烈歡送下,雄赳赳、氣昂昂的向長安進發。

    …………………………

    最近起點在搞06文學盛典評選,葉子的這本有幸獲得『口碑『作品提名.看到書的朋友們,希望你們能花上一點寶貴時間.幫葉子投上一票,謝謝!新書估計在三月份發,還是唐朝的,不過這是本吸取教訓、保持優點的作品,到時候希望大家能喜歡!!!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