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李佑閉門謝客,在官場交遊中十分低調。一般的禮節xing拜訪都不再出面,家裡頓時清靜不少。
他本來想悠閒度ri,有什麼事情等到過完年再說。但是去了趟銀號之後,發現自己需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沒有出現只要委任幾個手下並點撥幾句,便自動步入正軌、一切蒸蒸ri上的現象,
看著銀號現狀,李佑產生了極強烈的時不我待之感。超前的概念都在他腦中存著,別人是沒有直觀感觸的,所以他必須要親自強力推動。
故而李佑不得不一邊喊著勞碌命,一邊繼續cāo心起來,今天他便出門去了戶部。異地匯兌中,官府庫銀流動可是個大業務,想在這方面下手,不能繞開主管銀子的戶部。
所以李佑雖然與戶部的關係很不和諧,但仍然硬著頭皮去戶部,他的想法就是自己先去探探路,如果不成功就請歸德長公主出面。
當然,據他自己估計,失敗的可能xing是八成,誰讓他是李佑而不是別人。但他可是從來不會放過一線希望的人。
到了戶部門外,李佑如今只能算是縉紳名流,沒有官袍護體,自然沒法直接進去。他便掏出名刺連帶銀子,一起遞給門官。
他如今的名刺很簡單,不再是以前那種密密麻麻們寫滿官職名稱,動輒二三十字的樣字,現在上面只有「虛江李佑」四個字。
大道至簡,有四個字足矣,至少目前京師各衙門中,百分之九十的官員都知道這個名字和代表的身份。
戶部門官顯然也是知道李佑的,這種大衙門的門官,消息甚至比很多官員還要靈通,眼睛也更亮。換成別人呈上這種不屑加任何點綴的裝逼名刺,早被撕爛並扔出去了,但李佑是那特殊的一個。
門官不敢拿出平常的怠慢勁兒,接過名刺並麻利的收起銀子後。恭敬的問道:「李先生將名刺投給誰?」
李佑想了想,在官僚機器中,若想辦點沒舊例的新鮮事,只怕找誰都不想負起責任,乾脆就找那最大的,行不行就是他一句話。於是對門官答道:「不知晏尚書可否得空?」
門官便手持李佑的名刺,向裡面稟報去了。不多時,門官出來。對李佑道:「尚書老大人正好得空。李先生請罷。」
李佑承認他很吃驚,雖然因為段知恩和白侍郎,近來與彭閣老這一派的關係有緩和跡象。但作為親手毀掉了晏尚書入閣機會的人。他實在沒想到晏尚書居然如此痛快的接見他。
他原以為要遭遇一些刁難或者拒見,沒想到如此順利,有些不能置信的隨著門子向裡面走去。還好這是戶部。不是暗藏殺機的軍營重地,否則打死他也不敢這樣隨便進。
戶部佔地幾乎比其他任何衙門都要大,別的不說,這戶部是六部之中官吏數目最多、內設機構最多的一個,所負責的事務也極為龐雜。
李佑跟著門官連穿三道門,才進入了堂官所在內院。又被引到一處高堂門外月台上,便有把門的進去稟報,隨即他又被帶入堂中。
屋中燒著火盆,點著香爐。淡淡的煙霧裡襯出晏尚書淡淡的神情,這就在李佑的預料之中,如果晏尚書對他十分熱情,那才是活見鬼。大概晏尚書也只是看在最近他李佑勉強發揮正作用的面子上,才顧全大局勉為其難的接見了他罷。
晏尚書不想與李佑虛情假意的客套,那太噁心,他拉不下這個身段。只開門見山的問道:「你到戶部有何事?」
「在下yu與戶部談一樁合作。還請老大人支持。」李佑答道。
無事不登三寶殿,果然是有事求上了門麼?晏尚書不動聲se不置可否的低頭飲茶,靜待李佑自己說。
「在下經世之心不改,yu通兌天下為己任。京師今有惠昌銀號,明年yu在揚州建分號。試營兩地之間銀兩匯兌,此乃利國利民之道也。還請戶部協助。」
不得不說,晏尚書對這個話題有些興趣。作為主管朝廷銀子的尚書,他當然知道異地匯兌的好處,當然也知道天下確實需要這麼一套匯兌體系,只是缺乏有實力的人去做而已。
這種事實力稍差一點就是做不起來的,對李佑的野心,晏尚書不懷疑,但對李佑的實力,則持保留態度。但他不知為何沒有問這些,直接問道:「你想要戶部如何做?」
李佑道:「異地匯兌的好處,無需多言。那揚州財稅重地,每年上繳兩淮鹽課及揚州關稅三百餘萬。若有可能,在下期待戶部可拿出一小部分通過惠昌銀號進行匯兌,算是試行。如果功成,後年起便可以大規模推行。」
這些上繳的課稅,一直是靠地方上的衙門押運入京。如果能通過銀號匯兌,那邊揚州分號收了銀子,這邊京城總號收到憑證或者可靠信息,便可以將銀兩兌付給戶部,顯然省時省力省心得多。
李佑之所以將揚州作為試點,道理很簡單。揚州稅銀多,消費也活躍,極度具有銀兩通兌的需求;二是揚州有個金百萬,是可以依靠的人物,別的地方去哪找合適人選?
等到約摸兩個月後,等試點成熟,便可以大規模推廣了。
但揚州方面每年上繳三四百萬兩銀子,以銀號現有的狀況,顯然是吃不下這麼大業務,根本周轉不開,更何況新生事物很多地方都需要摸索。所以李佑才只請求戶部從揚州課稅中拿出一小部分,比如三五十萬兩試驗xing的進行匯兌。
如果揚州運行順利,那麼下一個分號就計劃開在蘇州府。那蘇州佔據天下財賦十分之一,周邊松江、常州、湖州、嘉興等地都是富裕地方,僅蘇、松、常三地就可以佔到朝廷總錢糧的十分之一。所以與揚州一樣,是個非常適合開展異地匯兌的地方。
可以說,稅課銀兩實現異地匯兌,對各方面都是有利的。就是在手續費上,也可以通過虛高虛低的手段給戶部回扣,能多一項可比擬冰敬和炭敬的灰se收入,戶部又何樂而不為?
正是戶部可以得到實惠,所以李佑才敢大搖大擺的到與他關係不和諧的戶部來探路。
晏尚書沉吟片刻,李佑猜測他已經有所動心。正琢磨再說些什麼,是否展露一下銀號勢力時,卻見那晏尚書猛然拍案,大聲斥道:「朝廷自有法度,官府自有規章!稅課乃國之重事,國家用度皆出於此。區區銀號也妄想插手官府稅課大事,本官看這是居心叵測,無須再多言!」
李佑很意外,沒想到晏尚書拒絕的如此乾脆利落,剛才明明從神情上看,晏尚書應該有點動心了。
便極力爭取道:「世事如棋,誰也不能墨守成規一成不變,此事無論於國於民於人於己,都是有利,還請老大人三思!如若在老大人手中做成,創前人未有之功業,或可名垂青史也!更何況頭年試行只用數十萬兩,風險不大,為何不試?」
「國家重器,豈可委於私人?」
「其實只不過由差役官軍押運並交付給京師,變成了由銀號異地匯兌方式,直接交付到京師而已。朝廷課稅一分不少,還是由朝廷使用,怎麼就叫做委於私人?」
李佑又想起了什麼,補充道:「關於匯兌費用,可由銀號與戶部有司商定。」這句話就意味深長了,關於這個費用,無論定高定低都很有學問的。
晏尚書緩緩的點點頭,李佑大喜,看來有門!他正要詳細介紹下銀號的雄厚實力,讓晏尚書更加放心,卻聽晏尚書道:「甚好!本官這邊准了!」
對此李佑相當意外,又這麼簡單就同意了?他還沒有來得及真正開展遊說…再說晏尚書今天忽上忽下的怎麼回事?不過同意就好,他可是做了很多準備,看來都用不上了。
晏尚書又對李佑道:「不知你們銀號的銀票是何樣式,印製質量如何,能不能擔得起異地匯兌重任,這還需要考察。回頭你速速送幾張銀票到本官這裡,待本官驗看一番。」
李佑險些目瞪口呆,這就是明目張膽的索賄啊,送他幾張真銀票,那和直接送他銀子有什麼區別?他不是捨不得出銀子,而是感到這樣直白不含蓄的索賄,只在底層小官吏身上見過,二品尚書大佬也這樣行事就很怪異了。
不過敢要錢不是問題!李佑答應道:「在下這就去銀號吩咐下去,今ri便遣號中夥計送到大人手裡。」
直到出了戶部,李佑仍在迷惑不解,今天的事情雖然比較意外的談成功了,但總有些奇怪。主要是感覺很生硬,那晏尚書一點也不像是在宦海廝殺了幾十年的老官僚。
一開始拒絕的太簡單粗暴,幾乎就是有眼如盲對好處視而不見,就算是為人保守,也得先考量一陣子利弊罷。
再後來,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答應的太輕率,連銀號底細都沒有問,直接答應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索要好處如此直白,如此不顧臉面,不像是尚書這等級大佬所常見的隱晦作風。
問題出在哪裡?李佑想不明白就不想了,反正只要他答應了在揚州與京師之間,試行部分鹽課匯兌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