駙馬傳 正文 第126章 皇帝不是那麼好當滴
    「聖上自幼熟讀經史,遍閱子集,對於聖人教誨極為仰慕,一言一行俱是引用聖人之語……」李清很是尷尬的說道。

    西夏皇帝實在忍不住的又一句「聖人有雲」:「君子言義,小人言利,大宋將軍出自聖人故里,自然是深受聖人教化,朕自然是要於大將軍曉以大義的,若是和將軍談甚麼條件豈不成了見利忘義的小人?」

    李二和孔二俱是出自山東不假,可一個是陽谷一個是曲阜,一個是殺豬的一個是教書的,差的也太遠了些吧。

    「那個,皇帝陛下,大義自然是要講的,條件也是要說一說才好。」李二準備幫助西夏皇帝可不是為什麼聖人所言的「大義」的。

    李清唯恐皇帝陛下再說出什麼子曰詩雲的話來,急忙搶道:「河南之地盡歸大宋,兩國永結為好,這便是陛下的意思的。」

    李二笑道:「那是朝廷的事情,我們這些苦哈哈的弟兄就沒有什麼好處麼?弟兄們遠道而來,為陛下賣命,陛下自然是要拿些誠意出來才是。」「宋軍弟兄的一應開銷自然是我國支取的,不過要等到皇帝陛下奪回權柄之後,才好開了國庫。」

    李二狡猾的笑問西夏皇帝:「如此條件,陛下依是不依?」

    西夏皇帝抬眼看看李清,李清微微點頭。

    「朕便依得將軍,得勝掌權之日,必然開府庫酬謝。」

    李二大為歡喜,立即取出筆墨:「如此甚好,煩勞陛下寫個字據……」

    「人無信而不立,詩雲信而……」

    「好了,好了,什麼子曰詩雲的。都是空口無憑,還是立字為據的好。」李二見多了皇家的食言而肥,對於和皇家沾邊兒的東西都多個心眼兒。

    空口無憑立字為證,字據寫好之後,李二仔細的看好,將墨跡吹乾收到懷裡。這東西以後可有大用,是要賬的憑證。

    李清有些不放心的問道:「我看將軍人馬不過數萬。能有把握一擊成功?」

    李二別地不在行,要是空口說白話那絕對是行家,忽悠人最是李二的拿手好戲:「我所率的俱為精兵,便是以一當十也不做二想。若是烏合之眾便是有百十萬也是枉然,李清大人還不明白精兵為貴的道理麼?」

    「將軍的都是精兵?」

    「這還用說的麼?若不是精兵如何能從幾十萬大軍圍困的永樂突圍出來?如何能夠大破梁王?如何能夠破嗣武?」李二歷數自己地「輝煌戰績」。那份信心十足的派頭,便似真的是李二已經天下無敵一般。

    西夏幾十萬大軍圍困永樂是事實,梁王能征善戰足智多謀也是事實,那李二說的「以一當十」就更是事實了。

    「依大將軍所言,我們當盡快西行。趕到興慶府(銀川)驅逐群梁,歸還政事於陛下。」

    李二笑道:「這個……自然是要快的,不過事關夏國宗廟大計。還需精心準備,將養軍力,三日後動身吧。」

    反正後面也沒有西夏地大軍咬著屁股的追趕,不如好生歇息歇息,順便做做準備。

    西夏君臣離去之後,劉十三謹慎的對李二說道:「締結合約這等大事兄弟你莽撞了,要是叫朝廷裡那幫碎嘴的老倌兒們知道,指不定怎麼編排你呢。」

    李二聞聽。也是唬的不輕,自己一個小小地押糧官,而且還是個副押糧官,居然和敵國締結合約,這要是叫朝廷裡那幫子喜歡瞎指揮的文官們知道。還不鬧翻了天去。急忙問計於劉十三:「確是莽撞了,不過軍情緊急也由不得我。若是遲疑幾萬弟兄性命難保不說,我朝在前方的軍事力量也保存不住地。可如今咱們已經深入西夏,如何於朝廷聯絡?」

    「不論如何,要先穩住朝廷,兄弟不若作一封奏折,通過西夏人送到保安軍,也就兩日的路程,保安軍必然不敢耽擱,朝廷裡很快就會得知的。兄弟你一定要寫的軍情十萬火急,刻不容緩,最好多說寫大話,如此朝廷才會……」

    李二哈哈大笑:「你且放心,別的我或許不會,說大話卻是精通,我這便寫了,你且想法子送到保安軍,咱們也算是為國立功,為朝廷長臉,想來朝廷不會為難。說不准還會派大軍支援咱們哩……」

    「真是奇恥大辱,奇恥大辱吶!」神宗皇帝的豬腰子臉更加的象豬腰子,吐沫星子飛濺到了三尺開外,猛地把手上的奏報摔在龍書案上:「國家雖養兵百萬,而不能恢復山前;耗資四百萬餘,而不可收復河西,反遭此大敗,你們說說,這些武人竟然還有臉奏報!真真地氣煞朕了!他們為何不自裁以謝國人!」

    前番中路軍困守永樂,右路軍竟然動彈不得不能前去支援,幾日前神宗皇帝才收到那過時的戰報,左路軍竟然折損四萬餘人,剩餘六萬悉數投降了西夏。如此一來,不論永樂是何等的固若金湯,也是困守孤城,終究難逃厄運。

    精心準備兩年,嚴重消耗國力的「分進合擊」戰略頃刻間就瓦解,而且宋軍敗的如此乾淨徹底,實在叫人難以接受。

    舊黨派更是趁機發難,以「戰爭耗費、養兵之費與即將到來地賠款」為突破口,大肆攻擊新法的急功近利。神宗皇帝無奈,只能丟車保帥,已經將王安石降了一級半。

    王安石失去在樞密院地職位,舊黨唯恐皇帝繼續採用新法,想趁這個機會斷絕了神宗皇帝變法的念頭。

    司馬光最是清楚,表明上看是王安石在行使新法,其實這次變法骨子裡還是神宗皇帝在主持,要不能把皇帝的「思想工作」做好做透,一切都是白搭。

    「遼夏勾結、互為奧援,嚴重威脅我朝,官家當行羈縻之法。過上十年二十年,水到渠成之時羈縻地區自然就變成我朝郡縣,到時候土官也會換成流官。萬萬不可性急,性急了則愈速不達,後患無窮。王大人行新法初衷雖是好的,只是太過急功近利,反而深受其害。」司馬光侃侃而談。

    羈縻之法就是古代對於民族地區和邊境地區的一種政策,所謂羈,便是用軍事手段和政治壓力加以控制各民族百姓及部族上層,所謂縻就是以經濟和物質的利益給予撫慰。

    可謂是剿撫並用雙管齊下。

    但是這個羈縻之法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見到效果,需要當政者有極大的耐心,在這期間萬一出了什麼事端,極易前功盡棄。

    前方兵敗,後院起火,不僅器重的王安石下了台,就連力行的新法也面臨重大考驗,如何能夠叫做皇帝的不惱火!

    「今日只論前方戰事,不論新舊法度。戰事不利乃是武將愚昧貪生,軍兵不肯用命死戰。如今前方局面糜爛,我泱泱天朝敗於西夏彈丸之國,顏面掃地,你們說說,該如何收拾這局面?」神宗皇帝語氣冷冷,眼光亦是冷冷的掃視眾人。

    無人敢於上前答話!

    司馬光越眾而出:「聖上差矣,前方戰事後方朝局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情,只能一概而論,不可分別處置,若是……」

    神宗皇帝自然知道前方後方的事情有莫大的關聯,故意的分開來說是把責任推到了武人的身上,自己落個輕鬆,而且也是為繼續推行新法做鋪墊。奈何司馬光根本就不給皇帝這個面子,直接指出了厲害所在。

    宋朝的言論自由是相當開明的,言官制度自太祖皇帝確立,太宗皇帝加強之後,已經成為一種定律。莫說是司馬光這樣的大員,便是品階再低一些的言官也可以直指皇帝的短處。電視上皇帝一語既出,無論對錯群臣便大呼聖明的橋段比我這小說還要狗血,完全不可相信。若真是如此,神宗皇帝大可以推行新法,誰反對便抄誰家,哪個不同意就砍哪個的腦袋,也不用這麼費勁的變法了。只要皇帝說「我有新法要實施天下」就足夠了,王安石完全不必登上歷史舞台,至少不必在變法過程中被罷黜相位。

    其實在大宋南北兩朝,小小的言官吐沫星子濺皇帝一臉,指著皇帝的鼻子大聲喊叫的情景不少,皇帝雖然心裡不痛快到了極點,甚至暗地裡把言官家裡的女性家屬問候了百十遍,也是無可奈何,還得擺出從諫入流的「聖明」天子模樣。

    當皇帝絕對不是為所欲為的輕鬆差事,尤其是大宋的皇帝。

    神宗皇帝無精打采的聽司馬光滔滔不絕的把大道理講完,也找不出反駁的理由,正在獨自的鬱悶,殿外的宮人忽然吼了一嗓子:「西北前線六百里加急戰報!」

    一聽到戰報二字神宗皇帝的臉面拉的更長,前方已經潰敗,還能有什麼戰報?不過上有祖宗法度,下有群臣的監督,只能裝模作樣的打開戰報。

    但見神宗皇帝越看臉色越是難看,忽然「龍顏大悅」,捧著那戰報連聲高叫:「大讚吶大讚!駙馬都尉不愧是我天家人物,不愧朕委他以重任,果然是力挽狂瀾。」

    眾人聽的雲裡霧裡,不明所以,大家都知道駙馬李二不過是中路軍小小的押糧官,而且還是個副職,如何能夠力挽狂瀾?

    神宗皇帝歡喜的孩子一般,起身離了寶座,大聲說道:」駙馬都尉連克數座城池,已生擒了西夏偽皇,正往西夏巢穴興慶府進軍!」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