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重生之大宋中興 第三卷 第十九章 輿論攻勢
    五胡亂華時,冉閔頒下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殺胡令》:「凡內外六夷胡人,敢持兵仗者斬,漢人斬一胡人首級送鳳陽門者,文官進位三等,武職悉拜東門」。

    正是冉閔的「殺胡令」使五胡亂華時期漢減胡增的人口趨勢得以逆轉,使鮮卑等眾胡統治階級不得不依靠漢族武裝勢力,為其後中國的盛唐復興創造了條件。

    如果沒有冉閔的「殺胡令」,沒有他號召漢人復仇,驅逐各胡出中原。以後會是什麼樣?幾百萬白種胡族在中原繁殖上千萬人口後必然向南方要生存空間,再把南方的漢人殺絕,中國的主體民族漢族就會被異族取代,最終整個中國都被這些白種胡族徹底佔據。漢族人最終的命運會怎樣?看看今天印度種姓制度下的賤民就知道了。

    景炎三年二月,經過充分準備之後,光復軍再次讓世人震驚,光復報上登載了《驅韃令》,揚言要蒙古人退出江南,退出中原,還歸大漠,否則就將其統統殺光。該文寫道:彼蒙古者,率獸食人,茹毛飲血,無倫無禮,蠻夷之部落爾。一朝得勢,逞爪牙之尖銳,縱戰禍於他邦……縱兵南下,侵我漢疆;攻川陝,無城不屠,屍塞水道,血染河殤,骨露荒野,堆砌成行。掠襄陽,焚燒俞月;長街空蕩,失之熙熙,萬人空巷,不見攘攘。攻掠之處,已無整土,屠滅之地,再無完族。自盤古開天地以降,中華之劫難,無過於此者。此誠王侯將相、士農工商同仇敵愾,誓死以抗,求存全種之秋也……人皆有一死,死法各不相同,然,有一種死亡最令人渴望,那就是戰鬥至死。好男兒誰不渴望戰鬥至死——名字千古流傳,身後萬年配饗。還有什麼死亡比這種死亡更加輝煌,更加華麗,更加令人神往。一寸江山一寸血,百萬宋人百萬兵,拿起你們的刀槍,去享受那流芳百世的勇名,無論生死,我們都是無愧人生!鼓聲動而南風起,劍氣沖而北斗平。萬眾悲歌,氣吞山河。諸君但盡人事於日下,必垂青史以永芳。聖人之雲殺身成仁,捨生取義者,盡在今朝。共之,勉之,勵之!!!!

    以這篇半文半白的文章為標誌,光復軍率先從輿論上發動了針對北元的攻勢,此文一出,人們都議論紛紛,如此赤裸血腥的叫囂,與聖人所說的要胸襟坦蕩、大氣容人,切不可斤斤計較、睚眥必報背道而馳,從而打破了國人以德報怨的儒家理論,強調的是以牙還牙,以血還血。

    還不等人們從震驚中清醒,光復報又發表了《悼民族英雄冉閔》,為飽受非議的冉閔正名。歷史文獻對五胡亂華絕口不提,只是片面強調冉閔的殺胡,而說不清冉閔殺胡的原因,一味破口大罵冉閔是屠夫、破壞民族融合,是歷史的罪人,胡說什麼本來漢人與當時的胡族彼此學習,各胡嚮往中國文化,漢人也向胡人學習放牧,文化上已彼此在逐步同化。而此文章中旁徵博引,論述了從匈奴人開始,鮮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所有入侵中原的異族全都是垂涎中原遼闊肥沃的土地、數不盡的財寶金銀......更不用說那些穿獸皮,吃人肉的野蠻部落,它們哪裡懂得禮儀廉恥,倫理道德?它們是作為強盜來到中原,將作為強盜被殺死在中原、作為強盜被驅逐出中原,我中華民族怎能與禽獸「融合」?「和睦相處」?文章最後呼籲道:讓那久違的血性再回到我們身上來吧,再重演一次殺胡滅胡的壯舉吧。不要拿孔夫子「以德報怨」的四個字來當作我們軟弱的借口和裝點我們稀薄血性的掩飾。

    此時的光復報已經被拆分成了《光復報》《泉州商報》《每日新聞報》等多家報刊,除了《光復報》在光復軍直接管理之下,其它各家都已經被民間資本所收購。雖然官府早已經頒布了《新聞報刊管理辦法》,強調了言者無罪,但《光復報》作為光復軍的喉舌,它的一言一行還是代表著官府的思想和意圖,儘管有很多不同的聲音,但長期以來對於官府的畏懼與屈服,讓這些已經獨立的報紙並不敢發表言論來挑戰官府的權威。

    「這樣不行?要讓那些報紙也參與進來,不管是贊成的還是反對的。」許漢青對陳覆文說道:「真理越辯越明,讓大家把不同的想法都拿到桌面上辯論,總勝於把不滿壓在心底,暗地裡說壞話搞破壞好。」

    「看來觀念真是不容易改變啊!雖然咱們頒布了法律,人們還是不太相信呀。這樣吧,我讓手下的人寫幾篇文章,去找《每日新聞》的老闆發表,拋磚引玉嗎。」陳覆文有些無奈地說道。

    「也只能這樣辦了,人們還是比較相信官府的,特別是陳先生,您是泉州知府,怎麼也得給您這個面子呀。」許漢青笑著說道。

    「唉,真是辛苦啊,這是什麼事呀,還得自己和自己辯論。」

    「思想最頑固的,這是一個長期的艱巨的任務,成功了,就將是造福後代的事情,只要人們有了血性,不再怯懦和忍讓,也就不必讓咱們的子孫再承受被征服被奴役的痛苦了。咱們能做到的盡量去做,窮一生的精力去做成功,也就滿足了。」

    「那個《賞罰令》是不是等幾天再發表,讓大家都先思考一下,適應一下。」陳覆文想了一會,問道。

    「也好,就五天後再發表。嘿嘿,有時殺人不必用刀的,用錢殺起人來更狠呀!」許漢青得意地說道。

    「要是用錢就能把韃子趕跑,還百姓安樂和平的生活,那該多好。」陳覆文感歎道。

    「呵呵,其實打仗打的是什麼,不還是錢糧嗎,所以從這方面來說,就是用錢把韃子趕跑的。」許漢青笑著解釋道。

    「大人說的也是,等到《賞罰令》公佈,江南的蒙古人恐怕連睡覺也要小心被別人砍了腦袋到咱們這來換錢了。」

    「就是要讓蒙古人坐臥不安,讓元軍中蒙古人和新附軍互相猜疑,至於重賞之下能有多少人去砍蒙古人的腦袋倒並不是很重要。這就是心理戰術,不停地對元軍施加各種各樣的壓力,讓他們疑神疑鬼,離心離德。」許漢青加重語氣說道。

    在官方的推波助瀾下,一場論戰終於在泉州拉開了帷幕,文人士子、大儒大家紛紛發表文章,反對的,的,在各家報紙上打成了一團,硝煙瀰漫。在歷史上,這次事件被稱為「泉州思想解放運動」,繼春秋時期百家爭鳴之後,又一次在學術上出現了大論戰,從而使各個學術流派應運而生,打破了獨尊儒術的傳統。而儒家思想也出現了分裂,很多大儒在這次論戰中,思想也出現了變化,不斷吸收了別家別派的理論,充實著,修改著自己的理論,而食古不化的儒生們卻因為拿不出有說服力的論據,而紛紛敗北。此次運動也使各種理論的論戰成為了慣例,更催生出了理論上的與時俱進。知識分子中不同學派的湧現及各流派爭芳鬥艷的局面從這個時候出現了。

    許漢青的目的很明確,不光要在軍事上打敗蒙古人,使華夏百姓不致淪為四等奴隸,更要在思想上打破封建時代的枷鎖,從而使中國的建國、富國、強國思想從根本上發生了改變,各家各派的理論在這次大論戰中得到了檢驗,糟粕將被漸漸屏棄,精華也將得到不斷完善和補充。這種自由論戰的氛圍有助於產生出最合乎科學的理論,許漢青所做的就是給這種氛圍提供一個能讓它們茁壯成長的溫床。這將是一個比較漫長的時間,也許要等到二、三十年後,也許要等到新式學校裡的學生成才,知識分子的比重發生變化,才會真正迎來春天,但這項工程難道不值得用畢生精力去完成嗎?

    軍力的強大可能只是曇花一現,看看歷朝歷代的興衰便知道了。但思想上的先進性卻可以使一個國家長久處於強盛。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