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的海洋 正文 第二百七十九章 三大定律
    第二百七十九章三大定律

    做為「宇宙人類之母」,陸雯有兩大特殊貢獻。一在科技領域,主導開發了空間推進系統,也就是反重力場推進系統,為人類邁向宇宙深層空間打下了基礎。二在人文領域,提出了宇宙社會學三大定律,為人類文明在進入宇宙深層空間之後,發現外星文明、處理與外星文明的關係打下了基礎。

    這兩個重大貢獻,缺一不可。

    對宇宙人類來說,前者是物資基礎,後者是精神基礎。

    如果陸雯只做出了其中一個貢獻,她也不會獲得後世的巨大肯定。

    即便在數百年之後,陸雯提出的宇宙社會學三大定律,依然被宇宙人類奉為處理外星文明的鐵律。

    這三大定律是:

    一,外星文明依然適用「適者生存」的達爾文進化論。

    二,任何一種高度進化的文明都具有無限繁衍的傾向。

    三,不同文明在首次接觸時總存在猜忌與恐懼。

    這三條定律,從根本上闡述了宇宙文明的本質。

    對這三大定律進行系統性解釋,能夠概括的歸納為:任何物種都只能在競爭、以及內部競爭中發展壯大,進而衍生出智慧聲明、進一步發展成文明。這種通過競爭產生的文明,生存為第一要素,繁衍則是生存的先決條件,會在文明的各個階段,都傾向於基於自然資源的無限化,而這種傾向將直接導致資源枯竭,因此資源將成為限制物種繁衍、刺激物種內部競爭、推動物種進化的關鍵因素。依賴於資源的發展方式,使任何進入宇宙階段的文明在與其他文明交往時,都以控制與獲取資源為主要目的,而不同文明之間的差異,以及競爭所導致的暴力文化傾向,必然會導致猜忌與恐懼,最終演變成文明之間的衝突,結果是宇宙文明依然適用「弱肉強食」的生存法則。

    有了這三大定律,就不難理解該如何與外星文明交流了。

    對於人類來說,顯然還過於弱小,任何一個能夠來到太陽系的外星文明,都能輕而易舉的毀滅人類。

    可以說,在宇宙文明這個階段上,人類還是一個初生嬰兒。

    這三大定律,從根本上指導了人類的宇宙探險活動。

    在最初階段,這些探險活動幾乎都是由中國單獨承擔的。特別是在最初五十年裡,中國在宇航技術上的主導地位,使得中國幾乎單獨控制了人類的宇航活動,也就有效避免了毀滅性事件。

    當時,第一個影響就是成立了「宇航事務委員會」。

    名義上,該委員會的主要職責是協調各個盟國共同參與空間站的建設工作,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的宇航事業。實際上,該委員會的根本任務是防止其他任何國家開發、掌握與利用反重力場推進技術,防止出現任何足以使人類滅亡的事件發生,系統全面的控制人類的宇航活動。

    該委員會的首任主席就是牧浩洋。

    這個時候,牧浩洋已經是中國大元帥了,而且戰爭部已經解散,總參謀部也改組成為參謀長會議。

    牧浩洋擔任委員會主席之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採納陸雯的建議,在小行星空間部署重力場波動探測器。

    毫無疑問,這是一項規模極為浩大的工程。

    小行星空間位於火星軌道與木星軌道之間,科學研究已經表明,分佈在該空間內的數百萬顆小行星,是一顆體積與質量比火星稍大一些的類地行星的遺留物,而這顆類地行星大約在三十億年前,因為某種未知的原因發生了大爆炸,除了產生數百萬顆小行星,還為太陽系貢獻了更多的彗星。說得簡單一些,大爆炸之後,逕向速度在軌道面內的成了小行星,其餘的成了彗星。

    這項工程是要在小行星空間內,部署大約一萬二千台重力場波動探測器。探測器將無一例外的部署在某一顆較大的小行星、比如谷神星附近,以小行星做屏障,監視太陽系內的重力場波動情況。

    最初的時候,牧浩洋覺得這項工程有點瘋狂。

    要知道,在陸雯提出這項工程的時候,人類還沒能再次登月,連飛往火星都只存在於計劃之中。

    所幸的是,這項工程並不瘋狂。

    二零五八年初,陸雯就拿出了一套可行性方案,即利用建造國際空間站,定期向小行星空間發射重力場波動探測器。準確的說,是發射攜帶了重力場波動探測器的宇宙飛船,而這些飛船不會留在小行星空間內,將在釋放出重力場波動探測器之後,對木星、土星、海王星與天王星這四顆巨行星科學探測,今後還將對冥王星、與冥王星組成雙行星系的卡戎星、同初柯伊伯帶的鳥神星與妊神星,以及更加遙遠的奧爾特雲進行科學探測。如果有可能,還將用來執行一些更加重要的宇航科學探測任務。比如,去搜尋那顆早有科學家預測,與地球處在同一軌道上,相差一百八十度、即正好被太陽遮擋住的類地行星,即所謂的「地球鏡像行星」。

    當然,最主要的探測任務,都集中在小行星空間內。

    對人類來說,最近的寶藏,很有可能就是位於火星與木星軌道之間的數百萬顆小行星。

    科學家已經發現了谷神星、智神星、婚神星與灶神星等多顆較大的小行星,還預測一些小行星上擁有極為貴重的自然資源。比如,早在半個多世紀前,美國的天文學家就探測到了一顆直徑超過一百公里、完全由鐵礦石組成的小行星,或者說就是一塊巨大的鐵隕石,而其儲存的鐵元素,是地殼中全部鐵礦儲量的一萬倍。還有科學家預測,小行星帶裡,很有可能有一顆、或者多顆由重金屬構成的小行星。對人類來說,這些不算太遙遠的小行星,絕對是無價寶藏。

    可以說,小行星的巨大價值,根本無法用財富來衡量,更應該重視其對人類未來發展產生的重大作用。

    比如,在飛往宇宙深處的時候,就可以在小行星帶上建立前進基地,利用小行星上的資源生產與建造宇宙飛船。要知道,小行星的引力都非常小,宇航活動更加便捷,而且離處於太陽系中間的大行星非常近。

    陸雯的計劃中,就將用大量宇宙飛船去探測小行星。

    所幸的是,這項工程雖然規模巨大,但是實施的難度並不大,特別是在重力場屏蔽材料的生產技術提高之後,基本上是一項簡單的工業生產工作了。至於重力場波動探測器與運載飛船,都是無人操作的。

    當然,這項工程還推動了另外一項技術快速發展。

    這就是量子通信技術。

    在該工程中,最大的麻煩就是通信。如果使用傳統的通信手段,那些部署在小行星空間的探測器發出的信息,要到一個小時、甚至數個小時之後才能傳回地球,而且通信設備的功率必須足夠大,電磁波信號在傳回地球的時候才有足夠的強度,也才能被地球軌道上的通信衛星截獲。

    如果有一種更加有效的通信手段,就能解決這些問題。

    毫無疑問,最有效的通信手段,就是量子通信技術。

    按照量子理論,兩個相同的量子,不管間隔多遠,其中一個量子發生變化,另外一個量子將立即發生變化,不受光速限制。也就是說,基於量子理論的通信技術,不再受到空間距離的限制,不管空間距離有多遠,都能在瞬間傳遞信息。

    問題是,攻克量子技術的難度,似乎比克服反重力場技術還要大。

    事實上,直到五十年之後,也就是一萬二千套重力場波動探測器全部部署好之後,量子通信技術也沒有問世。

    當然,不可否認,陸雯規劃的工程,直接促成了人類在量子技術領域的大發展。

    後來,在國際空間站建成之後,由中國牽頭、三十多個國家參與的「國際空間物理學實驗中心」項目就啟動了,該項目的核心是在地球同步軌道上,建造一個可以容納一萬名科學家的空間實驗中心。更加瘋狂的是,還將在地球同步軌道上,建造一個環繞地球的高能粒子加速器!

    後來,正是這個巨大的粒子加速器,使人類敲開了量子理論的大門。

    毫無疑問,這些都是燒錢的浩大工程。

    事實上,這也正是中國在戰後推行的基本國際政策,即通過大量燒錢的項目,消化掉在戰爭期間發展起來的生產力,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促進經濟發展,在戰後數十年內逐漸降低國家開支。

    所幸的是,巨大的科研投入,也促進了經濟發展,提高了生產效率。

    只是,這種以科學探索的經濟發展模式能夠持續多久,絕對不是值得樂觀的事情。

    要知道,在科學領域投入的海量資源,等於稀釋了社會財富,也等於給經濟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種發展模式遲早有一天會走到盡頭。

    也正是如此,在第三次世界大戰結束一百多年之後,中國不得不公佈在二零五七年獲得的驚人發現。

    不管怎麼說,科學探索永無盡頭。

    在邁向宇宙深處的道路上,人類能夠走出第一步,頭號功臣就是陸雯。

    *

    第二百七十九章三大定律

    第二百七十九章三大定律,到網址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