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戰略價值
印度艦隊完敗,用新聞媒體的評論來說,在遭受滅頂之災的時候,印度艦隊甚至沒有能夠對特遣艦隊構成實質性的威脅,沒能使特遣艦隊的任何一艘戰艦受到重創,不是完敗還是什麼?
這個結果,既在外界的預料之中,又在外界的預料之外。
說預料之中,是因為自中國海軍走向遠洋之後,就沒有吃過敗仗,而且每次都勝得非常漂亮。即便在二十多年前的東海戰爭中,尚未強大的中國海軍,也用微乎其微的損失換來了輝煌的戰果。用西方媒體的話來說,似乎海神波塞東是成了中國海軍的守護神,讓中國海軍無往不勝。
說預料之外,中國海軍在戰爭爆發前遭受重創之後,許多人都認為,即便印度艦隊比不上特遣艦隊,也不至於大敗虧輸,特別是在士氣方面,印度艦隊有足夠的底氣,也就有足夠的把握重創特遣艦隊,至少有機會讓中國海軍嘗到失敗的滋味,從而改變中國海軍在海洋戰場上的常勝紀錄。
當然,這場海戰的真正意義不在艦隊勝負上,而是在戰略影響上。
中國國防部在十五日中午公佈戰報的時候,美國眾議院已經在幾個小時前,結束了長達兩天半的辯論,準備在美國東部時間十五日上午,對總統提交的援印法案進行表決,而這場海戰的結果,必然會對表決結果產生影響。
事實也確實如此。
在美國東部時間十五日上午,也就是北京時間十五日夜間,美國國會眾議院以二百四十七票反對,否決了援印法案。在總結表決結果的時候,眾議院議長明確提到,無償援助印度只會使美國捲入一場與國家利益毫無關係、而且勢必會引發中美全面戰爭的地區衝突,因此無償援助印度不符合美國國家利益。
後來,美國總統在其回憶錄中提到,正是「馬爾代夫海戰」改變了一切。
按照美國總統的回憶錄,在眾議院表決之前,他已經說服了三十七名在野黨議員,加上本黨議員,足以在眾議院獲得多數支持。結果是,在表決的時候,不但承諾支持議案的在野黨議員投了反對票,還有十多名本黨議員投了反對票。有趣的是,這些議員在此之前都無一例外的支持美國參戰。
顯然,特遣艦隊取得的勝利,已經讓美國政客嚇破了膽。
當時,美國的政治家首先考慮的不是能否支持印度打贏戰爭,而是美國捲入之後能否迅速擊敗中國。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麼美國就沒有理由捲入戰爭,也不可能在曠日持久的世界大戰中擊敗中國。只有答案是肯定的,美國政客才會邁出最關鍵的一步,通過對印援助捲入這場戰爭。
「馬爾代夫海戰」之前,大部分美國政客都認為答案是肯定的。
要知道,中國擁有全球第二大艦隊,結果卻在開戰的第一天,損失了三艘航母,還有一艘航母遭到重創,等於一下子損失了海軍三分之一的艦隊,而對手不過是最近幾年才武裝起來的印度空軍。在美國政客看來,中國海軍早已不是十年前的那支海軍,如果與美國海軍交戰,肯定會一敗塗地。
「馬爾代夫海戰」之後,部分主戰的美國政客改變了想法。
中國海軍依然神勇,表現出的戰鬥力依然足夠強大,也依然有足夠的能力擊敗勢均力敵的對手。雖然中國海軍只剩下了八支航母戰鬥群,而且其中四支還沒有完全形成戰鬥力,但是這場海戰表明,只要特遣艦隊還在海上活動,就沒有任何人敢小看中國海軍,也沒有任何人能夠輕易擊敗中國海軍。
真要在這個時候開打,就算美國海軍能夠奪得主動權,也很難轉化為勝利果實。
要知道,美國海軍的十五支航母戰鬥群中,只有十二支能夠立即投入戰鬥,因為要在大西洋方向上保留一支足夠強大的後備力量,特別是在地中海地區,必須留下一支足夠有威懾力的艦隊,才能阻止蠢蠢欲動的阿拉伯國家不對以色列發動戰爭,所以美國海軍最多向太平洋部署九支航母戰鬥群。
毫無疑問,這點兵力根本不足以奪取戰略主動權。
原因很簡單,美國海軍控制了四分之三個太平洋,因為美國海軍的戰線長度是中國海軍的三倍,而中國海軍背靠本土作戰,在強大空軍的支持下,根本不用顧慮什麼,完全可以打得更主動一些,而美國海軍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下,肯定只能在各個戰場上疲於奔命,很難取得決定性勝利。
如此一來,美國就很難迅速擊敗中國。
只要戰爭拖下去,中國的戰爭潛力爆發出來,特別是建立在先進能源技術基礎只上的工業生產能力開始發揮作用,美國就將丟掉戰略主動權,由進攻轉為防守,戰敗就只是時間與形式上的問題了。
在這種大背景下,美國政客自然會選擇置身事外。
當然,美國總統並沒放棄,而且早有預料。十五日下午,在眾議院否決了援印法案後不到四個小時,美國總統向國會提交了一份新的法案,即以正規貿易的方式,向印度出售武器裝備。
問題是,印度根本沒有多少外匯儲備,在美國的資產也不是很多。
為此,美國總統在提案中提到,可以由聯邦政府擔保,為印度提供戰爭貸款,即美國聯邦政府出錢幫助印度購買武器。
說得直接一點,就是用納稅人的錢來支援印度。
事實上,這麼做與無償援助印度根本沒有區別,因為美國企業不可能無償為印度提供武器裝備,最終得由聯邦政府買單。區別只是,這不再是無償援助,印度必須在戰後償還所有欠債,還得支付巨額利息。當然,前提條件是印度必須在戰爭中取勝,或者是戰後的印度政府承認前政府的債務。更重要的是,這沒有違背國際法,即美國依然保持中立,只是在與一個得到國際社會承認的合法政府進行合法的貿易活動,因此中國不能就此指責美國,更不可能因此向美國宣戰。
要知道,即便在世界大戰期間,中立國都可以跟交戰雙方做買賣。
這份提案能否在國會獲得支持,那是幾天之後的事情了。
下令讓艦隊撤離戰場前,牧浩洋聯繫上了總參謀部,讓周渝生立即派遣一批艦載戰鬥機前往巴基斯坦。
牧浩洋首先要做的,就是為艦隊補充戰鬥機。
接下來,艦隊將主要在阿拉伯海與印度半島以南海域活動,封鎖印度通往歐洲、美洲與大洋洲的海上航線,對印度進行戰略封鎖。此外,還得協助空軍打擊印度南部地區的軍事目標,因此肯定會與印度空軍交戰。
在電報中,牧浩洋明確提到,艦隊需要的是J-32與J-32B,而不是J-25P。
這場戰鬥,已經讓牧浩洋認識到,J-25P已經不是合格的艦載戰鬥機了,因此有必要全部配備第五代戰鬥機。
所幸的是,海軍還有足夠充足的後備力量,比如太平洋艦隊的艦載航空兵聯隊。
更重要的是,特遣艦隊有足夠的後備飛行員。在正常情況下,一架戰鬥機有一點五個機組,即一個擁有三十六架戰鬥機的大隊有五十四個機組,總共有一百零八名飛行員,而一擁有二十四架戰鬥機的大隊則擁有四十八個機組、九十六名飛行員。如此一來,特遣艦隊最需要補充的是戰鬥機,而不是飛行員。
當時,牧浩洋還委託艦隊航空作戰參謀寫了一份作戰分析報告,對J-32與J-32B在戰鬥中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了全面分析。兩天後,這份報告送到了晏鷹搏手裡,由他轉交給成都飛機製造公司。雖然海軍已經決定大規模採購J-33,並且用J-33的高端型號取代作為主力防空戰鬥機的J-32,但是J-32與J-32B不會立即退役,還將服役十年以上,所以很有必要進行改進。
可以說,成飛肯定會在J-32與J-32B上下狠功夫。
原因很簡單,在輸掉了J-31/J-33項目之後,成飛要想在第六代戰鬥機項目上擊敗競爭對手,首先就得在J-30/J-32的改進上下功夫,重新贏得空軍與海軍的好感,不然肯定難以擊敗沈飛。如果輸掉了第六代戰鬥機項目,成飛將交出龍頭老大的位置,並且專注於外銷市場。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十五日下午,牧浩洋收到了周渝生的回電,增派的戰鬥機已經安排好了,將在十六日上午到達巴基斯坦,因此特遣艦隊務必在中午之前派遣幾架戰鬥機前往巴基斯坦,引導這些戰鬥機前往艦隊。
更重要的是,特遣艦隊還得留在迪戈加西亞附近。
原因很簡單,當時美國國會眾議院還沒有否決總統提案。
直到十五日夜間十點左右,周渝生才再次發來消息,美國國會已經否決了提案,特遣艦隊可以北上進入阿拉伯海。如果有必要,還可以前往瓜達爾港,讓官兵稍事休息,並且與巴基斯坦海軍聯合作戰。
讓官兵休息,牧浩洋覺得沒有必要,因為剛剛取得的勝利,已經把士氣點燃了。
至於與巴基斯坦海軍聯合作戰,牧浩洋更加沒有興趣,畢竟巴基斯坦海軍沒有一支像樣的艦隊。
去阿拉伯海卻是肯定的,因為他得重新打通戰略航道。
第九十四章戰略價值
第九十四章戰略價值,到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