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馬蜂窩
最先採取行動的不是空軍,而是海軍。
十點前,牧浩洋收到了由黃峙博發來的命令,作戰行動在十點整開始,首先奪取制海權與制空權。
雖然有點措手不及,但是艦隊早已部署就位。
十點整,在杜小蕾發表外交宣言的時候,牧浩洋讓章玉廷給艦隊下達了作戰命令,轟炸越南的海軍基地。
越南有不少海軍基地,最重要的峴港與金蘭灣。
十點十五分,第一批艦載戰鬥機從「長江」號上升空,隨後「黃河」號也出動了第一批戰鬥機。
兩支機群的攻擊目標正是峴港與金蘭灣。
雖然越軍已經拉響戰鬥警報,但是留在港口裡的戰艦都沒能及時起錨。轟炸在十一點左右開始,峴港內的兩艘護衛艦與八艘導彈艇、以及金蘭灣裡的兩艘護衛艦與十二艘導彈艇遭到了毀滅性打擊。
轟炸只持續了五分鐘,越南海軍損失了全部大型戰艦與半數小型艦艇。
十一點三十分左右,越南空軍發起反擊,出動兩架Su-27SK掩護四架Su-30MK2,前去攻擊在南沙海域活動的「長江」號航母戰鬥群。四架戰鬥機升空後不久,就被前出的ZY-1發現,「長江」號隨即派遣兩架J-25前去攔截。十一點四十七分,空戰打響,六架越南戰鬥機在離「長江」號航母戰鬥群大概四百公里處遭到攔截,五架戰鬥機被PL-12E擊落,僅有一架逃脫。
這場小規模空戰根本沒有懸念。
戰鬥結束後,四名Su-30MK2的飛行員成了第一批戰俘。
轟炸行動沒有就此結束,「長江」號與「黃河」號航母戰鬥群在十二點三十分與四十五分再次出動艦載戰鬥機,對峴港與金蘭灣進行補充轟炸,重點打擊了港口周圍的防空陣地與指揮中心。
轟炸頻率很高,但是強度不是很大。
鑒於兩艘航母的日出動量在一百二十架次左右,所以在安排轟炸任務時,章玉廷有所保留。在空軍參戰之前,海軍的任務只是奪取南沙海域的制海權與制空權,重點打擊越南南部地區的海空力量,沒有必要擴大轟炸範圍。從戰術上講,在摧毀越南海軍與空軍的反擊力量之前,也沒有必要擴大轟炸範圍。
空軍沒有立即參戰,主要是前期部署還沒到位。
事實上,這正好反映出了海軍的重要性。
雖然航母戰鬥群的出動能力遠不如空軍基地,打擊力度也比不上空軍,但是航母戰鬥群時刻處於戰備狀態,能在接到命令後立即發起進攻,不需要做任何前期準備,反應速度比空軍快得多。
在對外作戰中,航母戰鬥群往往是急先鋒。
當然,最有發言權的不是中國海軍,而是美國海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參與的所有戰爭中,航母戰鬥群都是最先到達、最先完成部署、最先投入戰鬥的作戰力量,是美軍中的排頭兵,也是美軍的急先鋒,不然美國不可能保留十幾艘超級航母。
中國軍隊要想走出國門,就得大力發展海上打擊力量。
轟炸開始後,錢德勒在「空軍一號」上,通過視頻電話,召開了部長級會議。
討論的話題只有一個:美國該怎麼辦?
雖然持強硬立場的部長不算少數,但是在涉及到根本問題,即美國有沒有理由出兵參戰的時候,沒有幾個部長認為應該這麼做。原因也很簡單,越南不是美國的盟國,美國也沒有給予越南安全保證。從政治上講,即便總統決定參戰,國會也有可能反對。美國能做的,只是盡量為越南提供援助。
必須承認,中國果斷的做出戰爭決策,對美國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即便是錢德勒,也認為不應該直接參戰。
如果中國懼怕美國參戰,就不會如此迅速的做出戰爭決定,更不會向越南宣戰,而會通過其他方式來收復南沙群島。中國直接向越南宣戰,而且以南沙爭端為由向越南宣戰,表明中國並不在乎美國怎麼做。
說得直接一點,中國並不擔心美國出兵參戰。
必須承認,中國有這個底氣。
如果美國決定參戰,首先就得派遣艦隊進入南海,打通海上航線。雖然中國海軍仍然比較弱小,不足以挑戰美國海軍,但是背靠本土作戰,中國海軍能夠得到空軍的全力支持,也就有能力挑戰美國海軍。
作為軍人,錢德勒非常清楚,在南海作戰,美國海軍佔不到便宜。
就算出動九艘航母,美國海軍也不見得能夠在南海擊敗中國海軍,很有可能遭遇有史以來最慘重的失敗。
沒有制海權,就無法向越南派遣軍隊,也就談不上出兵作戰。
對美國來說,最好的選擇是保持中立,並且利用中立身份,向越南提供軍事援助。
雖然在宣戰之後,中國有權對越南進行軍事封鎖,阻止越南船隻出港,但是中國無權攔截美國船隻,更無權阻止美國船隻前往越南。如果中國這麼做了,等於危害了美國船隻的自由航行權,也就等於向美國開戰。
由此,錢德勒做出了最後決定:不參戰,但是為越南提供軍事援助。
做出決定並不難,但是要採取實際行動卻不大容易。
離越南最近的美國船隻在新加坡,至少要兩天後才能到達越南,而中國海軍有足夠的能力在這兩天內摧毀越南南部地區的所有港口。如果有必要,中國海軍甚至會在越南港口附近布設水雷。
要在此之前把軍事物資運過去,只能租用其他國家的船隻。
鑒於中國已經向越南宣戰,恐怕沒有幾個國家願意出租船隻。
此外,美國沒有做相關準備,如果臨時調集物資,至少需要好幾天。即便從美軍中直接抽調物資裝備,也需要好幾天。
說得簡單一點,美國不可能立即向越南提供軍事援助。
拖上幾天,美國提供的軍事援助恐怕就沒有所少意義了。
顯然,越南能否堅持到美國的軍事援助到達,成為至關重要的因素。
為此,越南首先就得在海洋戰場上做文章,擊退中國的航母戰鬥群,確保至少有一座港口還能正常運作。
會議結束後,錢德勒給留在越南的軍事顧問團下達了命令。
作為訪問河內的成果之一,至少有四百名美國軍事顧問留在越南。戰爭爆發前,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對越南國防力量進行考察,然後提交一份軍事改革方案。現在,他們的任務是幫助越南作戰。
問題是,錢德勒的命令,與現實情況截然相反。
以當時的情況,越軍應該盡可能的保存力量,應對即將到來的大規模空中打擊,而不是用寶貴的航空兵對付中國艦隊。從航空兵的結構上看,越南空軍更適合防空作戰,而不是主動進攻。要知道,不管是從俄羅斯採購的戰鬥機、還是從美國獲得的F-35A,都是典型的防空戰鬥機。從軍事角度看,只有保存力量,越南空軍才能在防空作戰中發揮作用,削弱中國空軍的打擊力量。
更重要的是,主動攻擊中國艦隊,等於送死。
問題是,如果不攻擊中國艦隊,越南南方的主要港口將在兩天之內癱瘓。
可以說,越南空軍沒有選擇。
當天下午,越南空軍就開始策劃針對中國艦隊的打擊行動。只是組織數十架戰鬥機參與攻擊中國艦隊,並非易事。
也就在這個下午,發生了一件影響深遠的事情。
河內時間下午四點左右,也就是北京時間下午五點左右,越南最高領導人通過電視台發表了宣戰講話。
半個小時後,越南當局宣佈,強制徵收第三方財產。
說得直接一點,就是越南當局以戰爭為由,徵收其他國家在越南的設備與資源,為越南的戰爭服務。
從國際法上講,只要越南當局給予補償,這麼做就沒有錯。
問題是,在徵收範圍上卻大有文章。
比如,當時在越南開放的內河航道上航行的船隻,是否在徵收範圍之內?
要知道,湄公河的出海口在越南,這條河的上游是中國的瀾滄江,經過緬甸、老撾、柬埔寨與泰國,是中南半島上最重要的國際航運通道,當時在越南境內有數百艘老撾與柬埔寨的船隻。
越南當局發佈強制徵收令後,老撾與柬埔寨立即發表抗議聲明。
如果抗議有用,那就不需要警察了。
兩個小時內,越軍就在安富截下了二十多艘老撾與緬甸的內河貨輪,並且拘捕了四百多名船員。
當天晚上,老撾與柬埔寨再次發表抗議,要求越南釋放船員、歸還船隻。
顯然,越南沒有理會老撾與柬埔寨的要求。
在抗議無果之後,柬埔寨首相首先表態,越南的行為,已經侵犯了柬埔寨的主權,危害到了柬埔寨人民的人生安全,柬埔寨有理由針對越南的戰爭行為採取行動,並且必然會採取行動。
隨後,老撾當局也表明了態度。
這個晚上,柬埔寨與老撾大使先後前往國務院,與黎平寇進行了短暫會晤,主要就是徵求中國的意見。
雖然兩國都是中國的盟國,但是對中國沒有安全義務。
也就是說,在中國向某個國家宣戰之後,老撾與柬埔寨沒有義務跟進,只有在自身利益受到侵犯時,才有參戰的理由。
現在,老撾與柬埔寨的利益已經受到侵犯,參戰就不是問題了。
更多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