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對面,聯軍司令部的氣氛格外緊張。
在很大的程度上,這與志願軍地面部隊入朝沒有直接關係,而是兩棲突擊艦隊遭到重創造成的。
經過數個小時的搶修,終於保住了五艘兩棲戰艦。
只是,情況一點都不樂觀。
五艘戰艦中,受傷最嚴重的是「黃蜂」級兩棲突擊艦的LHD8「馬金島」號。這艘戰艦在六年前服役,是美國海軍中第二新的兩棲突擊艦,滿載排水量超過四萬一千噸,搭載一千多名艦員,還能運載一千八百名陸戰隊員,卻被一條魚雷擊成重傷,喪失了自行返回港口的能力。
如果不是損管措施得力,「馬金島」號很有可能步「華盛頓」號的後塵。
根據艦長提交的損傷評估報告,「馬金島」號至少要在船塢裡躺大半年。至於到底要花多少時間才能修復,得由船廠決定。
其他四艘戰艦的情況也不樂觀,沒有沉沒已經算是不幸中的萬幸。
此外,戰艦上沒有陸戰隊員,也算是比較幸運的了。
襲擊過後,五艘戰艦有二百三十七名官兵陣亡、一百六十八人失蹤、四百多人負傷。如果陸戰隊沒有上岸,肯定有更多人傷亡。
真正的損失不在海面上,而是在海面下。
數個小時前,反潛直升機聽到了幾次非常明顯的爆炸聲,隨後驅逐艦上的反潛軍官從直升機發回的噪聲信息中分離出了潛艇耐壓殼體爆裂時發出的聲響。雖然已經有人想到,被魚雷擊中的是「漢普頓」號,但是戰場上有不少中國海軍的常規潛艇,所以美軍官兵抱著一線希望,認為被擊沉的是中國潛艇。
可惜的是,這個希望很快就破滅了。
兩個小時後,一架負責尋找「漢普頓」號的SH-60在潛艇沉沒海域附近的海面上撈起了幾塊標有「U.S.N」字樣的潛艇內飾木板,確定被擊沉的是一艘美國潛艇,而在這附近活動的正是「漢普頓」號。
又過了一個小時,聯軍司令部收到了更加確切的報告。
最先趕到的驅逐艦使用海底地形測繪聲納,找到了「漢普頓」號的殘骸,確認潛艇已經沉沒。
對美軍來說,這才是真正的噩耗。
雖然驅逐艦在潛艇沉沒海域附近沒有發現明顯的放射性污染,聲納圖像顯示「漢普頓」號的反應堆艙沒有受到破壞,但是攻擊核潛艇被擊沉,絕對不是小事,甚至比「華盛頓」被擊沉還要惡劣。
要知道,美國海軍能夠保持霸權,一是靠航母、二是靠潛艇。
在某種意義上,數十艘性能先進的攻擊核潛艇才是美國海軍的主力,其戰略重要性絲毫不亞於十一支航母戰鬥群。
更讓聯軍懊惱的是,出動了數十架反潛直升機與十多架反潛巡邏機,竟然沒有找到那艘擊沉了「漢普頓」號的中國潛艇。
作為補償,在東面的反潛作戰中,依靠反潛直升機的配合與支持,「斯普林菲爾德」號逮住了另外一艘中國潛艇,用一條MK48魚雷為「漢普頓」號報了仇。最後,一架緊急起飛的反潛直升機還在中國潛艇沉沒地點上方投下四枚深水炸彈,似乎要把這艘潛艇炸得粉身碎骨才解氣。
回到海面上,在兩棲突擊艦隊遭到重創後,聯軍在日本海上的軍事存在跌到谷底。
雖然在很大的程度上,兩棲突擊艦隊的軍事價值並不大,特別是在高強度戰鬥中,兩棲突擊艦隊根本無法與航母戰鬥群相提並論,最多只能向運輸船隊去不了的地方運送兵力與作戰物資,但是在第71特混艦隊暫時無法返回戰場的情況下,兩棲突擊艦隊是聯軍保持制海權的基本籌碼。
沒有兩棲突擊艦隊,聯軍的海上運輸必然受到影響。
CIA已經獲得情報,中國海軍將再次向日本海增派潛艇,很有可能仍然是六艘,因此聯軍在日本海上的優勢將蕩然無存。
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盡快讓第71特混艦隊返回日本海。
顯然,這不在聯軍的作戰計劃之中。
雖然第71特混艦隊的護航戰艦隨時能出海,但是三艘航母的狀態很不好,需要一個月進行全面維護。要想調動第71特混艦隊,唯一的辦法就是把派來的「杜魯門」號、「文森」號與「斯坦尼斯」號組成第71特混艦隊,讓「布什」號、「裡根」號與「羅斯福」號在維護後編入第72特混艦隊。
即便如此,第71特混艦隊最快也只能在五天後進入日本海。
要想恢復到「華盛頓」號遇襲前的水準,至少得等到一個月之後。
在五天之內,聯軍地面部隊別想指望海上支援。
還好,聯軍已經停止進攻,在防禦作戰中,部署在韓國的空中力量足以扛起大任。
只是連吃敗仗,加深了聯軍的內部矛盾。
在此之前,韓軍一直主張進攻,而不是在眼看就要取得全面勝利的時候裹足不前,而美軍則堅決反對進攻,認為在志願軍地面部隊即將入朝的情況下,穩住戰線比打到鴨綠江更加重要。
打得順利的話,韓軍自然無話可說。
現在打得不順利,連美軍都無法做到自保,韓軍的不滿情緒更加明顯了。
在一些韓軍將領看來,美軍遭受的慘重損失完全是咎由自取,如果聯軍繼續進攻,保持較高的壓力,志願軍肯定得把重點放到地面戰場上,甚至有可能讓沒有做好充分準備的地面部隊入朝作戰,阻止聯軍佔領朝鮮全境,自然無力發動海空反擊,也就不可能讓美軍接二連三的遭到重創。
不管這個觀點是否正確,至少有不少韓軍官兵不再那麼仰慕美軍。
在他們眼裡,美軍也不過如此。
受此影響,韓軍開始對美軍的權威產生質疑,覺得美軍連自己都保護不了,憑更新。OO什麼指揮韓軍作戰?
這不僅僅是韓國軍隊的聲音,也是韓國當局的聲音。
只不過,韓國當局並不認為現在應該發動進攻。在美軍無法全力投入的情況下,僅憑韓軍肯定打不過志願軍。
在韓國當局看來,首先應該考慮的是志願軍地面部隊參戰後,會有什麼影響。
確切的說,聯軍能否在現在的戰線上頂住志願軍的地面進攻,然後迫使志願軍與朝鮮當局進行停戰談判。
做得到,自然皆大歡喜。
做不到,真正受到威脅的不是美國,而是韓國。
韓國當局也有自知之明,或者說必勝的信心開始動搖。
如果擋不住志願軍,聯軍肯定得後撤。對美軍來說,撤到哪都一樣,反正中國軍隊沒有能力也不可能跨過浩瀚的大洋。對韓國來說卻不一樣了,如果撤回三八線,回到戰爭爆發前的態勢,韓國不但什麼也得不到,還將失去很多,比如戰爭結束之後,朝鮮絕對提高軍備水準,對韓國的安全構成更大的威脅。更重要的是,這支志願軍很有可能不像六十多年前那樣,在大規模戰爭結束之後離開朝鮮,而會效仿美軍,以安全保障為名、或者以戰後重建為名,長期駐紮在朝鮮。
海戰結束後不久,韓國總統就召見了美國駐韓大使,提出了一項要求。
如果停戰,停火線必須在三八線以北,至少得向北推進一百公里,確保韓國首都不再受到直接威脅。
顯然,這是韓國對停戰的最低要求。
對美國來說,這不是什麼好消息,因為中國當局已經明確表態,停火的前提條件是美韓聯軍退回到三八線以南,恢復戰前態勢。
雖然美國不用過於在意韓國的態度,但是沒有韓國參與,就無法停戰。
這個時候,美國當局不但要想方設法的穩住戰局,還得想方設法的安撫韓國,讓韓國不出來搗亂。
只是,安撫韓國的手段非常有限。
戰爭爆發後,美國已經做了很多安撫工作,比如增強對韓軍事援助,甚至把一批美軍的作戰裝備送給韓軍,提高韓軍將領在聯軍中的地位,讓韓軍掌握更多的指揮權。為了穩定韓國國內秩序,美國當局甚至徵用了數十艘大型運輸船,向韓國運送了數百萬噸糧食、上千萬噸燃油。
繼續用這些辦法,顯然不足以讓韓國老實下來。
說簡單一點,韓國要的是實實在在的權力,特別是在美韓軍事同盟中的話語權,而體現話語權的,正是韓國在聯軍中的地位。
美國當局只能做一件事:任命一名韓軍將領擔任聯軍總司令。
這個辦法行得通嗎?
雖然在戰爭爆發前,美韓聯軍已經開始實施輪換制度,即由美軍與韓軍將領輪番擔任聯軍總司令,但是在戰爭期間,美軍很少把指揮權交給盟國將領,甚至很少讓盟國插手作戰指揮。
讓韓軍將領指揮聯軍作戰,恐怕很多美軍官兵都不會答應。
對阿倫來說,這顯然不是什麼好事。
雖然美國當局還沒有做出決定,林德伯格也非常猶豫,畢竟總司令人選關係到十萬美軍官兵的士氣與鬥志,如果走錯了,後果將不堪設想,但是已經有傳言,在韓國的壓力下,林德伯格很有可能做出讓步,至少會撤換總司令,讓一名更加擅長與強大敵人作戰的將領取代阿倫。
在這個時候離開聯軍司令部,哪怕只是替換,而不是撤職,也是絕對的恥辱。
作為職業軍人,肯定無法容忍這種恥辱。
阿倫別無選擇,只能向最信任的人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