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的海洋 卷二 瘋狂的前奏 第四十二章 四兩撥千斤
    志願軍空軍司令員廖文綱高調宣佈,在空戰中擊落一架美軍的F-22A戰鬥機,入朝作戰首開戰果,立即成為當天頭號新聞,讓幾乎所有新聞媒體忘記了,在這場空戰中,志願軍損失了十架戰鬥機,而且沒能完成轟炸任務。

    美韓聯軍先是矢口否認,隨後承認損失了一架F-22A,但是沒有承認是空戰損失。

    黃峙博發起的宣傳戰沒有就此結束。

    數個小時後,援朝作戰司令部公佈了空戰的詳細經過,重點提到,擊落F-22A的是中國自行開發的J-11B。

    這下,俄羅斯不幹了。

    在俄羅斯官方出面之前,蘇霍伊公司率先宣稱,中國的J-11B實際上是俄羅斯授權中國生產的Su-27SK。

    對於蘇霍伊公司的申明,沈飛領導人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不屑一顧。

    J-11B到底是不是Su-27SK?

    俄羅斯的官方申明還算客觀公道,在強調J-11B與Su-27SK的關係後,指出了J-11B的特殊性,即這種戰鬥機的內部構造、發動機、火控系統、以及在空戰中使用的導彈與俄羅斯沒有關係,全部是中國軍事技術發展積累的成果,只是在氣動外形上,J-11B與Su-27SK如出一轍。

    中俄鬧得沸沸揚揚的時候,法新社也跑來湊熱鬧。

    在美軍承認損失了一架F-22A之後,法新社報料,美軍不但損失了一架F-22A,還有一架F-22A遭受重創,沒有飛回嘉手納空軍基地,而是在大田附近的韓國空軍基地迫降,隨即報廢。

    這則報道既有準確的一面,也有失實的一面。

    羅伯特上尉的F-22A確實挨了炮彈,也確實沒有飛回衝繩,而是飛往大田,在韓國空軍基地降落,但是這架F-22A沒有報廢,而是必須更換一次成型的左機翼。因為洛馬公司早已關閉F-22A的生產線,重新開啟生產線需要時間,美軍又沒有備用機翼,加上韓國空軍基地沒有維修F-22A的必要設備,所以美軍不得不把這架戰鬥機拆散,用一架C-17運回本土。

    法新社這麼報道,無非想證明F-22A沒有美軍吹噓的那麼厲害,借此推銷達索的「陣風」戰鬥機。

    要知道,歐洲聯合研製的EF2000已經拿到外貿訂單,F-35的外銷量高達上千架,連俄羅斯那些老掉牙的戰鬥機都賣得如火如荼,而法國傾盡心血打造的「陣風」還沒有一個海外用戶。

    借此攬到幾筆生意,高盧公雞才有資本吹噓「陣風」的先進性。

    沒費多少力氣,黃峙博的宣傳戰就產生了效果。

    雖然美韓聯軍受到的影響並不大,仍然牢牢掌握著制空權,轟炸還在繼續,地面部隊也在向北推進,但是在空中巡邏的戰鬥機陡增了一倍,F-22A由雙機編隊改為四機編隊,制空巡邏範圍向南收縮了五十公里。

    美韓聯軍的戰術調整,為志願軍空軍創造了機會。

    當天上午,志願軍空軍主動出擊,攔截了越過北緯三十九度線的兩批韓國戰鬥機。雖然沒有發生空戰,但是韓國戰鬥機倉皇丟掉彈藥,放棄轟炸任務,讓志願軍空軍與人民軍士氣大增。

    下午,志願軍空軍又在北緯三十九度線附近攔截了一支美軍的F-15E編隊。

    這次,雙方沒有手軟。F-15E丟掉對地攻擊彈藥後,用攜帶的AIM-120C迎戰志願軍空軍的J-10A。短促的超視距空戰中,雙方各有損失,三架F-15E被J-10A用SD-10擊落,兩架J-10A被AIM-120C擊落。因為F-22A火速增援,所以志願軍空軍主動撤離戰場,沒與美軍纏鬥。

    這場空戰,再次把雙方的空中力量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只是,這次的主角是J-10A,而不是J-11B。

    雖然中國沒有公開J-10A的詳細性能數據,在官方消息中,經常拿第五十二批次與第五十六批次的F-16C/D與J-10A做對比,宣稱J-10A的某些性能超過了這種最具代表性的第三代輕型戰鬥機,但是按照外界估計,因為在設計階段大量採用減重措施,所以J-10A的空戰機動性超過了J-11B。

    一些半公開的數據指標也證明,J-10A的機動性不但不比J-11B差,垂直機動性還要好得多。比如J-10A的空戰重量只有J-11B的百分之四十五,相當於推重比提高百分之十。此外J-10A採用近耦鴨翼加三角翼佈局,注重跨音速機動性,而J-11B的氣動外型更側重亞音速機動性。

    要說缺點,J-10A是輕型戰鬥機,作戰半徑與多任務能力明顯不如J-11B。

    本靠本土挑戰美韓聯軍,又以制空任務為主,這兩個問題並不突出。

    與F-15E的對戰結果證明,J-10A是一種優秀的高機動性戰鬥機。遺憾的是,J-10A沒能與F-22A對上。

    J-11B能在空戰中擊落F-22A,即便有那麼點運氣成分,J-10A能辦到嗎?

    一時間,J-10A與F-22A的性能對比,以及由此得出的空戰交換比充斥著各大新聞媒體的軍事與國際時事頻道。

    黃峙博重視宣傳,卻不會被宣傳左右。

    他的命令非常明確:志願軍戰鬥機不得主動越過北緯三十九度線,以截擊攻擊朝鮮北部地區的美韓聯軍作戰飛機為主要任務。

    這道命令無法消除朝鮮北部地區受到的威脅,卻能最大限度削弱美韓聯軍的空中優勢。

    雖然美韓聯軍裝備了大量射程在一百公里以上的防區外彈藥,美軍空射巡航導彈的射程更是高達二千五百公里,但是在大規模轟炸中,美韓聯軍使用的主要彈藥還是射程僅有幾十公里的滑翔炸彈與短程導彈。

    依靠最大射程為八十公里的SD-10,志願軍戰鬥機足以在北緯三十九度線一代組建空中防線。雖然在射程超過四十公里後,SD-10的命中率大幅度降低,受到攻擊的戰鬥機能夠輕易擺脫導彈,但是對於攜帶了大量對地彈藥的戰鬥機來說,遭到導彈攻擊後必須立即丟掉彈藥,要麼與對方空戰、要麼轉向逃離。

    即便是F-15E這樣的重型戰鬥機,也不可能掛著幾噸炸彈規避開襲的導彈。

    難題回到美韓聯軍這邊。

    在志願軍空軍的阻擊下,針對朝鮮北部地區的轟炸行動大受影響,當天的轟炸成功率降到不足百分之四十,大批戰鬥機在受到威脅後,不得不丟掉昂貴的彈藥。因為承擔轟炸任務的主力是美軍的F-15E與韓軍的F-15K,而這兩種戰鬥機的空戰性能都比不上F-15C,所以大部分時候都是逃離戰場,避免與志願軍交戰。

    解決辦法只有一個:向北擴展制空巡邏區。

    美軍不缺乏空優戰鬥機,除了部署在沖繩的幾十架F-22A,還有部署在韓國的數十架F-15C。只是深入朝鮮領空,必須面對人民軍的防空導彈,甚至得考慮志願軍部署在中朝國境線附近的遠程防空系統。F-15C不是隱身戰鬥機,很容易被發現,在遠程防空導彈面前的生存概率非常低。能夠擔任前進制空任務的只有F-22A,可是美軍對這種戰鬥機的生存能力也存在疑慮。

    根源就在那架被擊落的F-22A上,以及羅伯特上尉提交的交戰報告。

    交火前,J-11B感覺到F-22A的存在,用切向機動避開F-22A射出的第一批AIM-120D導彈。隨後J-11B在四十公里外用火控雷達探測到F-22A,在三十公里外發射SD-10,致使傑裡少尉駕駛的F-22A被擊落。

    前後對比就能發現,關鍵不是J-11B,而是中國空軍的預警機。

    如果預警機沒有發現F-22A,就無法及時通知J-11B,F-22A發射的第一批AIM-120D就能擊落四架J-11B,空戰不會進入格鬥階段。

    中國空軍掌握了探測隱身戰鬥機的技術手段?

    這個疑慮,讓阿倫將軍非常擔憂。

    如果F-22A失去了隱身能力,深入朝鮮腹地後,頭號威脅不是天上的戰鬥機,而是地面上的防空導彈。

    損失一架F-22A就能讓美軍必勝的觀念受到動搖,要是再損失幾架,那還了得。

    阿倫將軍猶豫著要不要擴大制空巡邏區的時候,美韓聯軍採取了折中辦法:為攻擊機群提供掩護。

    隨之發生改變的,還有美韓聯軍的轟炸戰術。

    掩護攻擊機的不僅有F-15C等護航戰鬥機,還有以EA-18G「咆哮者」為首的防空壓制戰鬥機,美韓聯軍的轟炸重點也轉向人民軍防空系統與空軍基地,爭取最大限度削弱人民軍的防空火力。

    這樣一來,黃峙博的目的達到了。

    當美韓聯軍把大批戰鬥機派去轟炸人民軍的防空系統與空軍基地,攻擊人民軍地面部隊與防禦設施的戰機大大減少。

    對正在挺進的美韓聯軍地面部隊來說,這絕對不是好消息。

    美韓聯軍要想按照計劃在七天內攻佔平壤,需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為了加快進攻步伐,美韓聯軍別無選擇,只能暫時放下第四軍團,把重點放在海州,集中兵力攻打守衛黃州川的第一軍團。

    結果是,大批作戰部隊、重型裝備與作戰物資需要通過海運送往前線。

    黃峙博的預判非常準確,他提出的作戰方案也顯得更有意義:要想阻止美韓聯軍攻佔平壤,就得切斷美韓聯軍的海運補給線。

    問題是,動用潛艇,是不是太過了?

    潛艇不是戰鬥機,發動襲擊前沒有任何徵兆,動用潛艇襲擊艦船,很容易被當成大規模戰爭的標誌性事件。

    一百年前,美國加入協約國集團,與德國的無限制潛艇戰不無關係。

    限制潛艇的襲擊方式,又會使潛艇喪失隱蔽性,變得無足輕重。

    批准潛艇參戰前,傅秀波給了黃峙博另外一支力量:海軍航空兵。

    用戰鬥機轟炸運載作戰部隊與裝備物資的船隻,比用潛艇光明得多,不用擔心遭到對方指責。

    只是制空權不在志願軍手上,海軍航空兵參戰的意義並不大。

    要想解決問題,還是得動用潛艇。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