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超強陣容的三國聯軍全軍覆沒,消息傳出,舉世震場遭受重創,三國政府卻並沒有展開更大規模的軍事報復,反而立即向大清國提出了議和,這是因為在第三次鴉片戰爭打響的同時,歐洲也燃起了熊熊戰火。
公元一八六三年四月十七日,俾斯麥帶領普魯士,以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兩個公國的控制權為導火索,聯合奧地利,挑起了對丹麥的戰爭。這場戰爭十分短暫,很快便在英、法等國的干預下,以丹麥徹底放棄兩公國的所有權利而草草結束。但是僅僅過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六月二十六日,普魯士首相俾斯麥為了建立小德意志帝國,公然宣佈改組德意志聯邦草案,將昔日的盟友奧地利排斥在外,同時利用外交手段,許以幫助奪回被奧地利佔領的威尼斯為條件,取得了意大利的並締結了軍事同盟。奧地利迅速做出了反映,對普魯士宣戰。
當時的普魯士軍隊,實行的普遍徵兵制,又裝備了中國支援的後膛裝新式步槍及後膛裝榴彈炮、短管曲射炮、地雷、開花彈等新式武器;而奧地利軍隊實行的還是募兵制,使用的是前膛裝滑膛槍跟前膛裝火炮,而在軍事實力上,根本無法同普魯士抗衡。奧地利的巴伐利亞、薩克森、漢諾威等邦國組成的盟軍,裝備甚至比奧地利更差,基本上等同於濫竽充數。同時還要應付意大利軍隊,兩線作戰。處境可想而知。
此次戰爭中,普魯士一共投入了六十餘萬部隊,憑借密佈全國的鐵路線路,僅用了一個月地時間便迅速推進到了維也納。普魯士軍隊異常強悍的戰鬥力,終於引起了法國的警覺,因為當時法國正控制著南德意志聯邦,初期的時候以為奧地利軍隊鐵定獲勝,並且幻想著能夠得到萊茵河畔的部分領土,因此並沒有過多干預。但是隨著戰況的急轉直下。拿破侖三世害怕普魯士的崛起動搖法國地位,被迫決定決定對普宣戰。一場比普奧戰爭規模更大的普法戰爭,就此爆發。
在這一場戰爭中,英國由於不願法國強大。想借助普魯士的力量來趁機削弱法國,因此暗中普魯士。
與此同時,俄國也開始了在歐洲地擴張,五月三日。俄羅斯戰車悍然撕毀巴黎和約,突入塞瓦斯托波爾,第二次克里米亞戰爭正式爆發。憑藉著先進的軍事裝備,將奧斯曼帝國的軍隊打的節節敗退。英、法等國被迫介入。但是法國此時正陷入對普魯士地苦戰,實際戰場上只有英國跟奧斯曼帝國組成的聯軍為主,旬月不到。俄羅斯戰車便以摧枯拉朽之勢。佔領了整個克里米亞半島。
整個歐洲的局勢紛亂異常。列強無暇東顧,這個時候也只能忍氣吞聲。被迫向大清國提出議和。眉發來電報,任命肅親王華豐為全權大臣,大學士周培祖、倭仁協同,與三國使團進行談判。談判地點特意選在通州,三年前的議和時那屈辱地一幕猶然在眼,今時今日,是該把一切連本帶利討回來的時候了!
天津條約,北京條約,一切不平等條約,全部廢除。關於通商口岸,仍然保留,大清國全面解除海禁,但是提出海關收回,結束了由外國人把持中國海關的屈辱歷史。同時,關於貿易互惠原則做出了各項明確規定,包括中國在英、法、美三國開市,以及全面禁止鴉片流通。三國派駐大使駐京,但是前提是要先支付一大筆戰爭賠償,將先前扣押在京的人質,以及三國聯軍地戰俘贖回去。
同時,中國也首次提出派遣大使,與英、法、美三國正式建立了對等的外交關係。
關於前兩次鴉片戰爭中中國割讓出去的土地,諸如香港島、九龍司,中國全部收回,並且重新確認了中國邊界及領土完整,簽訂了《大清國勘界錄》,包括對蒙古、新疆地領土完整,以及對越南、朝鮮等附庸國地從屬權,包括針對海疆地《大清國海疆界約略》。同時,關於英法兩國在中國修築的鐵路以及前期地巨額借款,大清國有權視為戰略侵略及侵略所得,並予以收回。
霸王條款,永遠操縱在強硬的一方。中國人憑藉著自己的拳頭,第一次以無比強硬的態勢出現在列強的面前,宣
個古老卻又煥發青春的東方巨龍的崛起!
和談基本以一邊倒的方式進行,非常順利。只是在最後一天的時候,出現了一個小小的歧義,原因是京城的士子宿儒,聯名上書朝廷,要求在條款上追加一條,讓列強在大沽口炮台建立一座碑石,以昭示國人曾經經歷過的苦難,紀念今日中國的覺醒。這多少有些學子的酸腐氣,洋人使團心裡頭那叫一個憋氣,卻又敢怒而不敢言,勉強理論幾句,被倭仁一通痛斥,只好乖乖簽署了事。
蕭然對此置之一笑。他當然知道,這座百姓心中的豐碑,究竟是立給誰的。
在中國與列強議和的同時,蕭然授意日本,也開始向列強提出對之前簽署的親善密約的重新修訂,包括領土、領海主權的完整,以及貿易上的不平等條約。隨著日本倒幕勢力的滅亡,幕府已經重新奪回昔日的霸權。而在清王朝的施壓下,列強也只有放棄對日本利益的爭奪,自此,日本國無論在政治上還是經濟、軍事上,都已經實際淪落為中國的附庸國。
此次大清國與洋人和議,條約簽訂,消息傳回京師,百姓頓時沸騰了。整個北京城敲鑼打鼓放鞭炮,簡直比過年還要熱鬧。而此時的蕭然跟蘭兒,卻沒有心思感受這份歡樂,遷都一事,還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中。
接到蕭然的密報之後,石達開立刻率軍東下,一個月不到的時間裡,就已殺透山西,直搗直隸。而赤峰納彥辛奪的駐軍,也迅速揮師西進,重新佔領了承德,四處騷擾。加上直隸總督盛左的有意放水,一時之間,直隸省境內到處起火,人心惶惶。
江南李鴻章,聯合地方督撫,上了一道《奏請遷都疏》,陳述時弊,認為當務之急必先遷都江寧,以穩定時局,再由南方諸省聯兵北進,平定北方動亂。議政王奕是旗人的地盤,早由不得他了。眉當即電報回京,京師方面由蘭兒主持議政,商議遷都之事。
滿漢兩方,迅速分化成了兩個陣營,贊成與反對一方,各持一詞。而在朝臣鬧的不可開交的時候,蕭然已經讓雨來秘密將同然堂總號遷至杭州。之所以遷到杭州而不是江寧,因為杭州是左宗棠的地盤,同然堂作為朝廷目前工業乃至經濟的一個主要支柱,交付到左宗棠的手中,必然引起他跟李鴻章之間的猜忌。
互相遏制,蕭然現在要的就是這個局面。
同然堂旗下的工廠,暫時還無法全部遷至南方,畢竟這工程太大了些。蕭然將這邊的事物,全權交給張之洞來負責,並擢升他為工部郎中,賞翰林院侍講學士,這可是從四品的銜了,張之洞激動的連拍胸脯,要「粉身碎骨」以報蕭然知遇之恩。同時,蕭然還抽調了一部分工廠的骨幹技術人員,準備到江南去開展一片新的工業天地。
老太太蕭于氏,跟老婆孩子也都隨著雨來一行南下,但是沒有去杭州,而是由段興年帶著一票弟兄保護著,在揚州秘密的落了腳。安頓家人是個大事,蕭然可不想再像上回曾國藩一樣,鬧得如此被動。
七月十八日,納彥辛奪的部隊突破梅縣,京師告急。蘭兒連夜主持群臣會議,遷都提議最終敲定。十九日晨,電報江南,即刻遷都。
七月二十日,由老五太爺惠親王綿愉,率領第一批人馬,灑淚離開京城,向江寧進發。次日,蘭兒率領群臣,在紫禁城舉行大典,請下了懸掛已久的歷代先皇畫像,宣佈正式啟鑾南下。那塊著名的「正大光明」的匾額,連同象徵著至高無上的龍椅,一起被蒙上黃緞,裝載上車,迎接它們的,將是一個前所未知的命運。
這一次遷都,走的卻是水路,由北京下通州,抵天津,從大沽口乘船,直隸水師、旅順口水師協同扈駕,出渤海灣,由山東半島沿海岸線一路南下。船隊啟航的一剎那,蕭然握著蘭兒的手站在船尾,回頭望去,巍巍京城早已不見。只有漸漸遠去的大沽炮台,不知道是在昭示著一段歷史的結束,還是另一段歷史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