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國扣邊在白鶴關外聚集七萬兵馬、號稱十萬,以遼朝元為主將。人銜枚、馬摘鈴,簧夜偷襲。白鶴守將是丹舒遙得意門生名叫藜褚雁,是年三十一歲。白鶴關從來不是要塞,雖在前線,然而白鶴關之後沒有熱鬧的集市繁華的城鎮,而是上百里荒原和峻嶺。像一條狹長的走廊,百里之外走廊兩邊各有鶴舞、扶風的幾個城關,均在險峻場所,要破了這幾關才到兩郡腹地。不管怎麼看這種打法對入侵方來說極其不划算,故而各國入侵多走扶風天野關、萬里關和戎城;以及鶴舞玉瓏關、受降城。白鶴關僅有五千士兵,倉促應戰,不知道是藜褚雁英勇還是遼朝元為了奇襲帶的兵馬不夠多,一番血戰雖然折損了千餘人居然還守住了城關。當夜藜褚雁派出勇士往戎城報訊。扶風郡郡治在寧州的州治長寧,然而扶風大都督的官署卻在前線的戎城。扶風代理大都督邯鄲蓼當即調動三萬兵馬前往支援,她一方面盡可能的籌集糧餉軍需送往白鶴關,另一方面牢牢記著丹舒遙說過的一句話「扶風第一勁敵永遠都是烏方」,故而不敢調動主力。所撥兵馬不在克敵,而是拖延時間,等待京城援軍到來。
南平白鶴關方面主將遼朝元是國內數一數二的勇士,他和父親遼洚深都以勇武著稱。遼洚深參加了六年前大舉攻打鶴舞的戰鬥,在國君戰死,兵敗如山的惡劣形勢下,擔任殿軍。他的英勇作戰讓鶴舞軍付出了極大代價,並挽救了許多友軍的生命。遼朝元這一年二十七歲,是遼洚深長子,他是女奴所生,然而南平不重嫡庶,他十六歲就以勇猛名滿全國,在六年前的戰爭中與其父一同殿軍。曾單刀跨馬立於山道上,力斬三名大將,竟使千餘士兵在他面前退卻。
南平這一次用兵的三軍前線統帥是遼洚深,然而真正的謀略主持者乃是南平大宰相名叫宛明期。
六月二十日,遼朝元在軍營中商議攻城計劃,出征前宛明期的命令是不許勝不許敗。在新的命令到達前死死拖住白鶴關,要逼得蘇台一次次向白鶴關增兵。同時又要保存自己的兵力,隨時等待總攻命令。這幾十天來打得遼朝元叫苦連天,既要削弱其實力又不能讓對方看出端倪的仗實在難打。看著城牆已經殘破不堪,有些地方眼看著不用攻打,只要一陣大風一場大雨就要坍塌;而守軍也是人困馬乏,城內糧草到還充足,可弓箭明顯不夠。今日一陣攻城差一點就能成功,還是對方兩員主將,一個親自在城上砍殺,另一人冒著箭雨擊鼓,鼓舞了士氣,一陣猛攻才將己方壓了下去。
「快要裝不下去了啊——」他心中暗自叫苦不迭。
就在此時但聽城上一片喧囂,探馬飛奔入帳:
「報元帥,敵人援軍已到!「
「哦——來的是什麼人?」
「城上打出正親王旗號。」
「蘇台迦嵐?」
「回元帥,旗上是花子夜三字。」
遼朝元大吃一驚說你看仔細了,探馬拚命點頭說看得清清楚楚。他頓時皺眉,心道怎麼來了如此高位之人,正親王花子夜,那是蘇台僅次於皇帝的角色。他當下打起十二分精神,召集部將商議。部署們都說花子夜敢到前線來,朝廷當用傾國之力,當下虛實不明不如先行退兵二十里,以觀究竟。遼朝元也覺得部署們的建議有道理,畢竟宛明期要他不許敗還要保存軍力來著,萬一蘇台王朝真的傾全國之力而來,他冒冒然迎戰寡不敵眾,大丞相可是要他人頭的。於是下令退兵二十里安營紮寨,派出多路探馬等待消息。
兩天後,遼朝元的快馬就進了南平皇都。
正當盛年的國君將奏折拿在手上有一下沒一下的拍著桌子,微笑著望向下首側座著的男子道:「宛明期,這場仗看樣子不好打啊。愛卿的計算恐怕要落空了,本來朕還想看你再度立在玉瓏城樓上的樣子。」
喚作宛明期的男子也正當盛年,眉目依舊俊朗迷人,聽了這話淡淡一笑道:「陛下,臣一開始就沒打算二破玉瓏關。」
此話一出,南平國主都為微微顯出驚訝之色,旁邊兩名大臣更是掩藏不住的震驚。便有一人都忘了自己是在君主面前,脫口喝道:「當初大家謀劃時不是你說的要攻打玉瓏關,為此還讓遼將軍在白鶴關耗了那麼久,現在你又說不攻了,你難道是在玩弄我南平士兵?」
宛明期一開始只當什麼都沒聽到,臉上帶一個淡淡笑容,聽到最後一句臉色突然一寒,冷冷道:「丞相此話何意?難道宛明期不是南平臣子,不心痛南平士兵?」
丞相反口欲譏,但聽國君用力一拍書案,冷冷道:「朕三番五次說過,宛明期和諸卿一樣,是朕的重臣。」
除了宛明期外,其他幾個人都是一陣冷汗,想到六年前新君登基後為了重新提用宛明期連著殺了好幾個對他不敬之人,哪裡還敢多話。雖然如此,目光中全是不滿。就連皇帝也投來疑問的目光。
原來發兵之前重將在皇宮偏殿聽令,遼洚深等問計,宛明期淡淡說了句:「再奪一次玉瓏!」當時在場眾人,包括皇帝在內都倒抽了一口冷氣。
玉瓏關扼守鶴舞郡至險之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崇山峻嶺,更有湍急的青素江橫亙而過。玉瓏關為子母關,前關扼山、後關扼江,中以索橋相連。前關依靠險峻山嶺,駐軍雖少,卻都是百中選一的勇士,加上背水紮營,迎敵時頗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勇氣。後關則依仗青素江,一旦前關失守,當即燒燬索橋,阻敵於江右。此關一旦失陷,敵人面前就是鶴舞重鎮植桑——鶴舞郡第二大城市和桑州盆地的核心。,然而玉瓏關自建立而來四百六十五年歷史中只有兩次失守。一次乃是文成末年天下動盪之時,收復此地的就是江漪和蓮鋒,所謂「一箭平鶴舞,高歌過玉關」。而另一次,便落在這宛明期手中。
宛明期這個名字是蘇台朝廷二十年的心痛,他曾是蘇台王朝的名將,鎮守鶴舞叫敵人不敢正視黛山。然而,就在他嶄露頭角之時,突然逃出安靖,再次出現已經是南平將軍,而且帶領南平兵馬踏破玉瓏。
很少有人知道宛明期背叛的原因,即便與他敵對多年,甚至起了英雄相惜之情的幾個將領對此都知之甚少。宛明期背叛之後在南平頗受重用,連年高昇,人們自然就說他是貪圖榮華富貴。然而丹舒遙並不以為如此,說起來丹舒遙也算宛明期的弟子。兩人雖然年齡相近,然而宛明期出任鶴舞副都督階在三位之時,他還僅僅是一個六位偏將,對年輕而才華卓越的主將仰慕不已。在他印象中宛明期一向身先士卒,且輕利祿重忠義,故而讓士兵們願為其生死相隨。況且此時他在蘇台也名揚天下,前程似錦,怎麼看都不是一點點小利就可以出賣故國之人。
宛明期投靠南平後儘管地位頗高,可與朝臣尤其和各部落之間的關係總好不到哪裡去。七年前因為一件小事得罪了皇帝,各部首領群起攻之,迫的他辭官歸隱。然而不到一年南平大敗,新君親自前往請他出山。這人最恨就是別人提他叛國之事,一旦聽到必定翻臉。甚至連皇帝最寵愛的貴妃之兄,不過在朝廷上說了一句「你不過是背叛自己國家,像條喪家犬一樣逃到南平來的」,就被皇帝挺杖三十,連降數級。
看著主君疑惑的神情,再看看大臣們冷然表情,宛明期淡然依舊:「玉瓏關極險峻,為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地,正因為太過依賴於險峻地勢,當年才讓我有可乘之機。更何況,微臣在鶴舞為將多年,對此關佈防、調軍等皆瞭若指掌。而今十九年過去,佈防之法不知道換了幾次。且昔日奪取玉瓏關乃是蘇台上下切膚之痛,只要一與我南平對戰,不免要想到昔日之事,就算平日不防備,此刻也會謹慎三分。」
他不許別人提起叛國之舉,自己倒是毫不在乎的開口,皇帝也只能苦笑一下道:「如此說來,愛卿果然自一開始就不曾想過重奪玉瓏。那麼,愛卿到底有何打算?」
「臣的計劃是,奪取——定水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