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稱職的獸醫 第五卷 驚濤駭浪 第六章 危機(一)
    海蘭珠和順姬康復的很快,當然不但藥補還有食補,再加上我的精心關懷,她倆現在是世上最幸福的女人了(能不幸福麼,可是吃到我做的美味佳餚),誰讓她們孕育了我的血脈呢,這可是勞苦功高的事,不過各種珍奇走獸可就遭殃了,這時沒有野生動物保護法,為了給老婆們進補自然那它們開刀。

    兩個孩子一男一女,遂了光海君和海蘭珠的願,海蘭珠不用等徵求我的意見就迫不及待的給女兒起名葛玲,讓我哭笑不得,葛玲就葛玲吧,也挺好聽的。女兒的名字定了,可是兒子的起名破費周折,光海君想破了腦袋,弄出了一籮筐的名字,都不讓我和順姬滿意,光海君乾脆撂挑子。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們自己起吧,我可是沒有辦法再起了!」

    我看看順姬,她也看著我,都很無奈。當初可是他說要給孩子起名的,可是此時又不管了,這不是難為人麼。我是個獸醫,肚子裡墨水可不是很多,讓我給孩子起名真是比殺了我還難受,見眾人的眼光都看著我,我也不好意思,咋的也是朝鮮的攝政王啊,不能連自己兒子的名也起不出來,我的臉憋得通紅,半天才說道「那就叫李東寶吧!」

    「什麼?」眾人異口同聲,我的臉更紅了,「都說不會起,非叫我起,不管了,愛叫不叫,有本事你們自己起去。」

    「好,挺好的,先生的這個名字起的很好,東寶乃東方之寶也!」李復覺在一旁湊趣道,一看這傢伙肥頭大耳的再加上一幅阿諛奉承的表情,就讓人噁心,不過好不容易有了一個者,我怎麼也是得高興一下,隨後柳德恭等人也紛紛贊同,光海君雖是不喜歡,可是他提出的名字還沒有人呢,知道什麼叫人脈了吧,我洋洋得意。順姬沒有什麼意見,她倒覺得這個名字上口,好念,於是我的兒子李東寶就這樣誕生了,《編輯部的故事》裡面的男女兩位主人公也由此都在我家誕生了,一個是我女兒葛玲,另一個是我兒子李東寶。

    ……

    時間過的很快,一轉眼我已經是當爹的人了,每天都沉浸撫妻弄兒的歡樂之中,當然就過的分外的快樂,一眨眼到了十月,北方的天氣漸寒。

    朝鮮今年是個豐收年,不光朝鮮,剛剛獲得的黑龍江流域的收穫也很豐富,由於漢人移民進入的稍晚,東北一年只能有一茬的作物,所以我沒有讓那些移民急著開荒,而是讓他們學習女真人漁獵。昔日的北大荒自然資源極其豐富,山中各種野味極多,這些移民剛到此地還不適應,尤其是漁獵不在行,經常是一大堆人出去了卻收穫極小,這不要緊,我發給了他們最精良的弓箭和武器,並且派人專門訓練他們,逐漸的移民們收穫日豐,已經不太需要朝鮮的糧食供給了,相反的隨著技藝的增長他們收穫的獵物已經開始有剩餘了,漢人對這些剩餘的肉食很有辦法,無論是醃製還是熏制都能長期的保存,留待過冬。(我心裡也暗暗竊笑,這些人才是上了賊船,擁有了狩獵能力也就意味著可以自保,那麼一旦有人試圖來剝奪他們的土地,結果……)

    原來老丈人塞桑送的那些牛羊現在基本上都趕到了北大荒,那裡水草豐富,加上原來東海女真的牲畜,如今已經經常可見風吹草低現牛羊的景色了。唯獨叫我犯愁的就是馬匹,馬的繁殖和馴化可不是一朝一夕的,沒有三五年我休想建立一支強悍的騎兵,只能慢慢的苦等。

    再說回朝鮮,年初徐光啟帶來的地瓜經過大範圍的推廣,在朝鮮的丘陵地帶得到了很好的效應,現在正向四周輻射,以今年所有的糧食產量而論自給自足應該是沒有太大的問題。而朝鮮貿易的發展幾乎到了驚人的地步,現在造船業已經成了朝鮮的支柱產業,由於利潤豐厚很多人都放棄耕種,直接轉入造船業這樣的製造業,更有一些家境殷實的人乾脆變賣家產,買上一艘貨船制上一些貨物,再顧幾個水手跟著船隊出海,由於海上沒有了海盜,這一路十分太平,再加上處於渤海這樣的內海更是風平浪靜,幾趟下來不少人賺的盆滿缽滿,這中間又有很多來自中原的商人,也跟著船隊往來與朝鮮與中原之間,再到日本。

    然而由於日本閉關鎖國的政策越來越明顯,再加上安東尼奧的那次折騰,貿易量已經開始萎縮,朝鮮沿岸開始出現了貨物堆積的現象。儘管朝鮮現在生活富足可是仍然消耗不掉如此多的貨物,假如繼續這樣下去……

    我腦子裡出現了「經濟危機」四個字,從種種跡象表明如果不限制民間的貨運和貿易量,那麼一次小型的甚至是更加嚴重的經濟危機早晚會到來,儘管這不是教材中嚴格意義上的經濟危機,但至少已經供大於求了。

    造成這種危機的原因很多,但是歸咎起來就是市場狹小,日本的市場在萎縮,而中原沿海地區,儘管商業發達,但是由於連年的戰亂,使得內陸居民購買力急劇下降。明朝軍費不足,把手伸向了富庶的東南沿海,使得那裡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產品無法自銷才大量的傾銷海外。

    另外此時明朝銀根十分緊張,通過和朝鮮的貿易江浙一帶獲取了大量的日本白銀,再加上崇禎皇帝解除了對朝鮮貿易的禁令,使得中朝之間的貿易量劇增,對於明朝這或許是好事,可是對於朝鮮就不那麼妙了,從前朝鮮是靠轉口貿易獲利的,現在由於日本市場萎縮使得很多盲目跟從的朝鮮商人自己掏腰包,用來購買貨物,再用這些貨物用來轉口,可是如今這些貨物已經開始大量的砸在手中,這就間接的導致了朝鮮的貿易逆差,大量的白銀湧出,這不能不叫我憂心。

    市場,市場!我獨自一人在屋中不斷徘徊,思考著如何打開這個局面,如果不採取措施早晚會被拖垮的。根據中原來的情報,陝西最近爆發了一系列兵變和叛亂,並形成幾股流寇,經常進行劫掠,明末農民戰爭的序幕已經拉開了,用不了多久就會席捲全國。

    崇禎現在已經是焦頭爛額了,故此失彼,山海關那裡他好不容易安撫了關寧鐵騎,這還是得益於袁崇煥「畏罪自殺」呢!袁崇煥這麼一「死」,著實幫了他的大忙,使他更好向關外諸將解釋,畢竟袁崇煥不是他殺的,他甚至想赦免袁崇煥的大罪,無奈袁崇煥良心受到譴責,所以才在獄中自殺。這樣的解釋似乎十分完滿,也很容易讓袁崇煥的部署接受,再加上孫承宗的個人威信和國家大義總算是將關寧鐵騎穩定住了,皇太極採取戰略防守,如此一來關外是消停了,可誰想到關內又爆發叛亂呢,崇禎現在的日子是成天的失眠。

    他倒霉就倒霉吧,可是偏偏影響我,隨著和中原聯繫的日益廣泛,尤其是北京之戰以後,孫元化「意外」的獲得了直隸總督的高官,使得這種聯繫更加密切,關內的情報也越來越詳實,可以說現在和中原的關係已經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了,中原若是徹底垮了,朝鮮的日子一定也不好過,除非有新的市場出現。

    「開會,開一次大會,把所有的重臣都召回來。」我向整個朝鮮發出了命令,並同時邀請江南的鄧家和直隸的孫元化派人來參加這次大會。這將是一次決定朝鮮今後走向的大會,也是決定眾人命運的大會,朝鮮太小,已經不利於發展,但是下一步是向哪裡擴張還有待眾人的商討,審時度勢。

    1629年11月,隆冬將近,與會人員開始陸陸續續到齊,有遠在黑龍江的多爾袞、阿敏、東海女真部落首領博木博果爾,江南的鄧家則派來了鄧希賢,孫元化也秘密來到朝鮮,再加上朝鮮的眾人,整個會議室已經有十多個人了,可以說這是來個人算事目前的高層和決策層了。

    「眾位,今天這個機會很難得,自北京一戰可以說我們的勢力擴大的很快,我們從來沒有顯現在這樣強大過,但是也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要面臨生死抉擇。為什麼要這樣說呢……」

    接著我給所有人分析了目前的局勢,國內市場狹小,軍費開支不斷增多,負擔日益沉重,再加上中原的形式不好,情勢不容樂觀。我話說完,眾人都陷入沉思,對於這次大會的重要性不用我說,光從規格上他們就看得出來,可是他們沒有想到的是情勢到達了我說的這麼嚴重的地步,當然不是所有的人都相信我所說的話。

    「先生,沒有你所說的那麼糟吧,我看一切都挺好啊,就說我們駐紮在嫩江的軍隊吧,別提多棒了,老四若是敢打過來,我決不讓他有好果子吃,嘿嘿!」說話的是阿敏,這傢伙思考問題經常不經過大腦,皇太極有了這幾次經驗教訓還會輕易進攻麼,不瞅準機會他是不會再輕易下手了。再說我這次說的可不單單是軍事威脅,是的表面看來朝鮮三面環海,還擁有強大的海軍,只有和遼東接壤的地方正對著皇太極,從前十分危險,可是自從奪取黑龍江流域後已經有了較大的戰略縱深,從表面上講是安全了,可是這裡面的危機又有幾個人能看清楚。

    「各位,萬不可小窺皇太極,別看皇太極這次北京之戰收穫不多,可是他也一樣嘗到了甜頭,那就是從蒙古攻擊。大明長城外有漫長的邊境線,自從皇太極征服漠南蒙古後也擁有了極大的戰略縱深,他的眼光已經不僅僅是遼東一地了,從情報上看他的勢力目前主要活躍在大同附近,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越過長城,再來一次劫掠,難道朝鮮海軍每次都要在塘沽登陸再去救援麼,這次很可能是距離塘沽很遠的大同和朔州,就是援軍到達,估計敵軍連蹤影都不見了。」

    說話的不是別人正是袁崇煥,這裡面沒有比他更有說服力的了,對於袁崇煥多爾袞和阿敏心裡不是很自在,畢竟努爾哈赤的死和他有關,儘管我再三解釋努爾哈赤因火炮所傷已經被我治好,他的死純屬意外,可是兩人心裡還是有疙瘩,只是不發作出來罷了。

    袁崇煥出言反駁阿敏,阿敏聽了自然是不痛快,就要上前理論一番,可是被多爾袞拉住了,儘管多爾袞對袁崇煥心裡有根刺,可是確實像袁崇煥所說,別看皇太極處於守勢,可是因為佔領了蒙古,他隨時可以蓄勢待劫掠山西等地。袁崇煥不理兩人的表情,繼續說道:

    「女真兵力之優在於凶悍迅猛,尤其是其騎兵的快速突擊能力不是一般軍隊可以達到的,這一點他們繼承了蒙古鐵騎的優勢,並且隨著其佔領蒙古,這種優勢會越來越明顯,火炮雖利可是由於其笨重,守城可以,攻城也可以,但是不利於野戰,尤其是地域遼闊之地,若是以騎兵從四面八方衝來,縱有火炮之利又如何抵擋,恐怕是火炮還沒有發射幾發炮彈敵人就已經到了眼前。所以我認為目前朝鮮在軍事上最大的危機是機動力不足,也就是守城有餘進取不足。

    一旦等對方也掌握了火炮技術,那麼就沒有任何優勢可言了,要知道僅永樂年間明軍從蒙古就得到了170萬匹馬,而如今朝廷卻連騎兵所需要的10萬匹馬也難以保證了。皇太極佔領漠南蒙古的牧場後,可以用優良種馬發展自己的馬群,既能配備足夠的戰馬進行作戰,又切斷了明軍的蒙古馬來源,試問朝鮮有這麼多的戰馬麼?」

    袁崇煥這一席話讓很多人瞠目,李復覺這樣不懂軍事的也就罷了,頂多就聽出個嚴重性來,可是阿敏和多爾袞這樣懂得軍事的人都神色巨變。這裡面只有他倆和袁崇煥最瞭解遼東的情勢了,也最明白女真的內部情況,袁崇煥的數字來自於明朝軍方絕對權威,但是這個數字也確實讓人咂舌。馬的問題確實是困擾我軍的最大問題,也是我軍發展的瓶頸,光靠犀利的火炮頂多能守住現有的地盤,就是進攻恐怕也要攻下一處,修築一處,一步步穩紮穩打,推進速度必然十分緩慢。而擁有無數的騎兵在遼闊的地域如旋風一樣的攻擊敵人,快速進攻,快速後退才是每個統帥的夢想。

    我軍具備這樣的條件麼?不具備,但是我們的敵人皇太極正逐步的向這個方向發展,並且越走越遠,能不危險麼!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