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15年1月11日,晴。
德國威廉港。
儘管碼頭上寒風陣陣,地上還覆蓋著厚厚的積雪,今天仍有上萬人來到這裡迎接英雄凱旋。在高高的觀禮台上坐著帝國的新主人——德皇威廉三世,這也是他登基之後第一次離開柏林。除了辰天夫婦之外,來到威廉港的還有帝國首相貝特曼、帝國海軍大臣提爾皮茲、帝國海運大臣波爾以及近四十位政要和陸海軍將領。
萬眾期待的並不是在博內茅斯大顯神威的捨爾艦隊,也不是在多弗爾大展拳腳的海德裡希艦隊。實際上,今天回到威廉港的艦隊規模並不大。
上午10時,在激昂的軍樂聲中,港口禮炮陣陣,第一艘戰艦緩緩駛入港灣。
排水量2.5萬噸的鋼鐵之軀、10門威武的12英吋主炮、簡潔的上層建築、冒著濃煙的粗大煙囪,還有桀驁的飄揚在桅桿頂部的黑兀鷲十字海軍旗,這是帝國目前最先進的國王級戰列艦「大選帝侯」號!
歸航的水兵們軍容整齊的排列在戰艦前甲板和兩側艦舷,將領們則立於指揮室內,為首的是一位留著山羊鬍子的海軍中將。
在戰艦前方,港內的信號塔上打出旗語:皇帝陛下親自前來迎接凱旋的大西洋第一突襲編隊!
弗朗茨.瑞特.馮.希配爾默默的看著前方人山人海的碼頭,表情嚴肅,眼睛裡卻有東西在閃爍,這位老將的內心更是無法平靜。成功截擊英國特別艦隊並將噸位數倍於己的敵方艦艇送入海底,希配爾艦隊在潛艇部隊的協助下完成了一個奇跡,一個屬於德意志帝國海軍的奇跡。從此以後,他在世人眼中將成為和構建德意志帝國海軍的提爾皮茲、指揮艦隊創造帕斯卡弗洛奇跡的海德裡希親王比肩的一流海軍將領,歷史將為他留下一個顯赫的位置。
榮耀的背後總有犧牲者,隨著最後一艘滿載軍火的貨輪被擊沉在羅德爾港,英國人的希望徹底破滅了,此時希配爾和他的艦隊已經筋疲力盡,110名海軍官兵在戰鬥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大選帝侯」號右舷和副指揮塔上的傷痕就是那時留下的。
儘管是慢速航線,從仍有滾滾黑煙從戰艦上巨大煙囪中冒出。國王級戰列艦設計之初,英國人已經在自己的戰艦上廣泛使用功率更高的燃油鍋爐,這樣在同等情況下增加戰艦的航速和航程,但考慮到德國本土缺少石油資源以及敵對國家可能的海上封鎖會帶來燃油危機,德國船舶設計師們謹慎的為國王級戰列艦設計了燃煤和燃油混合型動力配置,即12台燃煤鍋爐和3台燃油鍋爐。這種獨特的配置反映了德國在1910年之前對於石油資源的無奈(凱末爾的土耳其政權建立於1910年,土耳其的石油開採在1911年之後才具備一定的規模,而國王級戰列艦設計於1910年並在1911年動工,而最後一艘國王級戰列艦「王儲」號於1914年2月完工,那時英國海軍仍對德國海軍保持巨大優勢)。
隨後駛入港灣的是奧斯特弗裡蘭級戰列艦奧爾登堡號,這艘2.2萬噸的戰艦同樣英武,身軀上也留有數處傷痕,尤其是右舷靠近6號炮塔那個破口,扭曲的鋼鐵以及纍纍血痕看起來是那麼的觸目驚心。
奧斯特弗裡蘭級是比國王級更早服役的戰列艦,它們採用的是全燃煤鍋爐,三個煙囪集中配置在戰艦中部,全速航行時對於環境的污染非常巨大。
基於對目前局勢的考慮,辰天和海軍部對在建的最新一級戰列艦——巴伐利亞級戰列艦提出修改要求,將原設計中的11台燃煤鍋爐全部改為更為先進的燃油鍋爐,這樣的話巴伐利亞級戰列艦最高航速可以達到25節,巡航速度下航程為8000海里。擁有8門15英吋(380毫米)的巴伐利亞級戰列艦在各方面都可以與英國伊麗莎白女王級相媲美,原本巴伐利亞級戰列艦的服役時間會比伊麗莎白女王級晚12年,不過由於英國主要船廠遭到德國艦隊的炮擊以及飛機飛艇的空襲,大部分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都被毀在船台上,僅剩的2艘也處於未完工狀態,建造進度由於資源缺乏以及德國海空軍的不斷襲擾而一再推遲。
在兩艘戰列艦之後駛入港灣的是在海戰中表現同樣出色的巡洋艦分隊,它們依次是偵察巡洋艦「弗倫堡」號、「慕尼黑」號和「意志」號,它們除了利用艦載機為突襲艦隊提供有效而可靠的偵察校射之外,還直接加入到與英國巡洋艦隊的戰鬥中,其中「慕尼黑」號損失較為嚴重,艦尾炮塔和水上飛機庫一併被炸毀,全艦傷亡人數更是達到的滿員編制的1/5。
在艦隊最後方,一艘艘看起來不那麼顯眼的潛艇陸續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與開戰之初的低調相比,此時的德國潛艇部隊已經聲名大噪,艇員們一個個挺直胸膛列隊與潛艇甲板上,指揮塔上的軍旗雖小,卻無礙於這些「海狼」所取得的光榮戰績。這次與希配爾艦隊一道返回威廉港的是部分輪休的潛艇,它們有的已經在大西洋上帶了數星期之久。
對於為首那艘編號為U039的潛艇,辰天再熟悉不過了,它的艇長就是大名鼎鼎的鄧尼茨。鄧尼茨中校年紀雖輕,卻已成為帝國潛艇部隊中戰果最為顯赫的艇長,同時也是大西洋第一潛艇編隊的指揮官和藍色馬科斯勳章最年輕的獲得者。
在阻擊和殲滅英國特別艦隊的過程中,鄧尼茨和潛艇部隊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正是它們發現了英國艦隊的行蹤,之後它們不僅直接擊沉了數艘英艦,還遲緩了整個英國艦隊的航行速度(迫使對方走反潛航線),並在夜戰中解決了最後三艘受傷的英國戰列艦以及邱吉爾所在的潛艇,這些戰績不論是數量還是影響絲毫不遜於希配爾和他的水面艦艇。
在辰天的帶領下,在場所有將領與賓客起立致禮,凱旋者理應得到這樣的尊重,逝去的英魂更應得到人們的敬仰。
「大選帝侯」號最先靠上碼頭,人們因為它那龐大的身軀而倍感壓迫,也因為它的雄壯姿態而驕傲不已。水兵們很快將舷梯放好並鋪上紅地毯,這將是新德皇第一登艦檢閱屬於他的艦隊。
手持步槍的衛兵們整齊的排列在紅地毯兩側,辰天所到之處,士兵們紛紛行注目禮,外圍的平民更是高呼「萬歲」,隨著戰爭的不斷進行,一次次巨大的勝利已經讓這個國家的人民信心倍增,他們渴望軍隊出征,更渴望軍隊凱旋。
在過去的幾年裡,威廉二世數次檢閱帝國海軍,這些場面是如此的相似,對於海軍的未來,辰天有著更為現實的期待。
希配爾與辰天也算是老相識了,然而面對身份已經大不一樣的辰天,希配爾還是略顯拘謹。
「陛下,我謹代表艦隊全體官兵感謝您親自前來迎接!各艦已經整備完畢,請您檢閱!」
辰天右手持權杖致禮,「你們辛苦了!帝國感謝你們,人們感謝你們!」
考慮到希配爾艦隊此次作戰的戰果和影響,辰天和海軍大臣商量之後,決定晉陞希配爾為海軍上將,並授予其藍色馬科斯勳章。
辰天親自為希配爾頒發了勳章,並改口稱其為「上將」。隨後在希配爾的陪同下,辰天檢閱了「大選帝侯」號,並對艦上官兵表示了讚揚和慰問。
在前往潛艇部隊檢閱的路上,辰天悄悄對希配爾說道:「我英勇而睿智的上將,您和您的艦隊將有1個月的時間進行休整,請做好充分的準備,在這之後你們將前往地中海區域!」
「地中海?」希配爾顯然沒有海軍會這麼快派遣主力艦前往地中海,與意大利停戰談判之後,那裡似乎並沒有什麼仗可打。
「是的,突尼斯港將成為帝國地中海艦隊的母港,現在我們的遠征軍正在對那裡的港口和防禦工事進行改建,1個月之後工程即可完工!」辰天所謂的地中海艦隊並不只有希配爾艦隊的這幾艘戰艦,從法國海軍那裡得到的戰利品也將加入其中,這將是一支實力可觀的艦隊,裡面會包括無畏戰列艦、裝甲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潛艇以及一些輕型艦隻。至於突尼斯港,是突尼斯最大的港口,1914年12月初,德國遠征軍從法國人手裡正式接管了這座港口,除了改建和擴建原有港口設施之外,新的機場也在建設之中。
「遵命!」希配爾沒有多問,政治是他這樣的德國軍人所不感興趣的。
接下來,辰天一行登上了U039號潛艇,鄧尼茨與全體艇員列隊接受新任德皇的檢閱。見到自己苦心栽培的偶像級人物,辰天心情非常好,他與鄧尼茨親切的交談了好一會兒,並就大西洋潛艇封鎖戰進行了仔細的詢問。U039號是一艘由哥尼斯堡船廠建造的中型潛艇,具備遠洋航行能力,但根據艇長們反應,這種潛艇的航海性能並不十分出色,尤其是低潛航速度使得它與戰爭之初所有的潛艇一樣只是在攻擊和逃逸時下潛。
「我忠實而睿智的獵人船長!」辰天這樣稱呼鄧尼茨,「你還記得哥尼斯堡船廠在戰爭爆發時剛剛開始建造的那批潛艇嗎?它們現在已經完工了!」
「陛下,您說的是UII型巡洋潛艇?那些可是專門為遠洋航行而設計的大傢伙!」說到新式潛艇,鄧尼茨彷彿看到了寶藏一般。
「是的!現在這些UI型潛艇將逐步用於本土防衛以及在北海和地中海地區巡邏,遠洋封鎖戰將交給這些新式潛艇!」隨著目光投向更遠的地方,辰天和他的海軍不僅需要航空母艦、戰列艦和巡洋艦來進行水面作戰,也需要航程更遠、性能更好的潛艇進行突襲和封鎖。二戰時美國到了戰爭後期在空中、海面、水中都擁有巨大的優勢,打得日本海軍根本沒有還手之力,辰天顯然希望德國海軍在潛在的敵人面前也有那樣的優勢。
「那太好了!它們什麼時候可以加入我們的戰鬥序列?」鄧尼茨如此迫切希望新型潛艇加入是有原因的,就辰天所知道的情況,德國現有230艘各型潛艇,其中排水量不足300噸、僅能用於近海作戰的舊式潛艇約40艘,像U039這樣排水量為600800噸的中型柴油潛艇數量最多,約為200艘(歷史上德國在1913年就有了專用於潛艇的柴油機,開戰時德國潛艇數量遠遠少於英法潛艇,但在魚雷性能、潛艇航程甚至潛望鏡的技術都領先於英法)。在德國海軍擊敗英國海軍之後,用來對英倫三島進行封鎖的就是那些中型潛艇。由於潛艇技術有限,這些潛艇每隔一段時間就需要返回母港進行修理和維護,艇員們也需要休整,因此正常情況下分佈在英倫三島周圍海域以及大西洋航線上的潛艇往往不足80艘,這一數字對於北海、英吉利海峽、愛爾蘭海以及廣袤的大西洋來說顯得有些力不從心,儘管在三支突襲艦隊進入大西洋後,德國海軍對英國本土的封鎖效果大大提升,但潛艇部隊仍需要盡可能補充新鮮血液,以降低目前潛艇部隊的出勤壓力和彌補戰鬥與非戰鬥損失。
辰天沒有正面回答,而是告訴鄧尼茨:「你和你的艇員熟悉它們之後,它們就可以服役了!」
鄧尼茨遲疑了兩秒,隨即立正敬禮,「很榮幸接受這個任務!」
由有經驗的艇員接收新型UII潛艇有助於讓它們盡快形成戰鬥力,而新畢業的艇員則在老兵的帶領下使用UI潛艇進行訓練,這樣戰鬥力很快就能恢復。當然,傳說中的海狼王恐怕要就此在大西洋上消失一段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