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軍的反擊來得並不快,至少不像日本人想像的那麼迅速。
當天下午,日本海軍的第一艦隊率先開赴戰場。
日本海軍在原來四支「十?九艦隊」的基礎上,組建了四支區域性艦隊,即駐紮在扎幌的第一艦隊、駐紮在敦賀的第二艦隊、駐紮在高知的第三艦隊與駐紮在沖繩第四艦隊。與以往的「十?九艦隊」相比,新艦隊有一些區別,但是並不明顯,最主要的變化就是用直通甲板航空驅逐艦取代了直升機驅逐艦。
在這四支艦隊中,各有一艘「愛宕」級與「金剛」級防空驅逐艦,三艘「村雨」級與三艘「高波」級通用驅逐艦,以及一艘「日向」級航空驅逐艦。因為第三艘與第四艘「日向」級還沒服役,所以第二艦隊與第三艦隊的旗艦仍然是早已落後的「臻明」級驅逐艦。另外第一艦隊中的「鳥海」號防空驅逐艦正在接受維護。
單從作戰能力上講,日本艦隊十分強大。
在全世界範圍內,日本四支艦隊的作戰能力僅次於航母戰鬥群,一支艦隊的實力就超過了普通國家的海軍總和。
從艦隊的編制來看,反潛為首要任務。
這與日本海軍在美日同盟中承擔的責任,以及日本在過去幾十年裡專守防衛的基本軍事策略有直接關係。
艦隊裡的九艘戰艦中,除了一艘「金剛」級沒有搭載直升機之外,其他驅逐艦都能搭載直升機。隨著「日向」級的加入,艦隊裡的直升機數量增加到了十二架,足以同時在四個方向上執行反潛作戰任務。
如果在近海活動,艦隊還能得到P-3C與P-1等反潛巡邏機的掩護。
除了反潛能力,日本艦隊的防空能力也不容小覷。
「愛宕」級與「金剛」級都是「伯克」級驅逐艦的日本版,最大的區別就是「愛宕」級增加了兩座直升機機庫。兩種防空驅逐艦都配備了射程為一百二十公里的「標準Ⅱ」區域防空導彈,能在一次交火中攔截二十四個空中目標。即便是主要負擔反潛任務的「村雨」級與「高波」級都配備了射程達到四十公里的「先進海麻雀」,具備一定的區域防空能力,能夠同時攔截數個空中目標。
用日本海軍的話來說,八艘驅逐艦組成的防空網,足以應付一般國家的所有空中力量。
只是,面對俄羅斯,日本海軍不敢掉以輕心。
俄軍不但擁有數量眾多的戰術戰鬥機,還擁有大量專門用來對付美軍航母戰鬥群的遠程轟炸機,其中Tu-22M「逆火」轟炸機能夠攜帶十多枚反艦導彈,以兩倍音速突防,然後在數百公里外發射導彈。
面對這種轟炸機,美軍都得高度提防,更別說沒有航母的日本海軍了。
還沒進入交戰海域,第一艦隊就拉響了戰鬥警報。
在艦隊後方活動的E-767探測到了一個大型空中目標,推斷為Tu-22M,立即向艦隊發出警報。
只是,五分鐘後警報解除。
E-767發現的不是Tu-22M,而是一架從檀香山飛往首爾的航班。大概是沒有接到地面控制站的消息,這架航班誤闖交戰區域。
虛驚一場之後,日軍的神經繃得更緊了。
大約十五分鐘之後,E-767燃油用盡,不得不返回基地,由兩架E-2C頂替,繼續監視空中情況。
沒過多久,E-2C就發出警報。
八架Su-35出現在擇捉島北面,正在向西南方向飛行。
雖然俄軍部署到遠東地區的Su-35並不多,全部用來執行制空任務,但是這種重型戰鬥機能夠攜帶數枚射程高達二百五十公里的超音速反艦導彈,對海面目標發起攻擊,威脅一點都不比轟炸機小。
第一艦隊再次拉響戰鬥警報,日本空軍也立即出動是四架F-22J。
空戰一觸即發,只是Su-35沒有越過擇捉島,而是在國後水道北面轉向,很快就離開了預警機的探測區域。
隨後幾個小時內,日軍一直沒有鬆懈下來。
可以說,當時日軍官兵都非常緊張。
需要提防的不僅僅是俄軍的戰鬥機與轟炸機,還有神出鬼沒的潛艇。
入夜後不久,一架在艦隊西北方向上執行反潛巡邏任務的直升機還把一頭長鬚鯨噴出的水柱當成了俄軍潛艇的潛望鏡。
只是直到天亮,俄軍的反擊也沒到來。
此時,日軍已經在為登陸北方四島做準備了。
對日軍來說,最大的問題不是沒有制空權與制海權,而是沒有合適的投送手段。
雖然兩艘「大隅」級兩棲登陸艦能夠一次投送一個營的作戰部隊,但是日軍嚴重缺乏運送重裝備與作戰物資的船隻。把部隊送過去是回事,讓部隊保持作戰能力是另外一回事。如果沒辦法運送作戰物資,僅僅投送部隊沒有任何意義。
在登陸作戰問題上,日軍內部也存在分歧。
雖然海軍一直堅持盡快登陸,把佔領北方四島變成事實,迫使俄羅斯接受事實,然後與俄羅斯進行停戰談判,但是空軍卻認為,應該把重點放在打擊俄羅斯軍隊上,只有重創了俄羅斯在遠東地區的海空軍,才有能力把佔領北方四島變成事實。
雙方的觀點都有道理,而且攻打北方四島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別的不說,僅僅是集結部隊、調配物資、部署艦隊就需要好幾天。
此時,俄羅斯不是不想反擊,而是沒有做好準備,或者說正在醞釀反擊行動。
初戰失利,俄羅斯當局也非常震驚。連俄羅斯總統都沒想到,Su-35那麼不堪一擊,海軍更是損兵折將。當時,一些比較極端的俄軍將領甚至提出,用戰術核彈頭打擊進入俄方海域的日本艦隊。
俄羅斯總統顯然不會答應這種瘋狂的要求。
如果俄羅斯如此不堪,動不動就要用核武器,就算打贏了這場戰爭,國際聲望也會遭到重創。
再說了,如果俄羅斯一出手就是核武器,局勢將立即失去控制。
從根本上講,俄羅斯不想把這場衝突演變成大規模戰爭,更不希望大規模的報復性打擊把美國拖下水。
只有一點可以肯定,俄羅斯必須進行反擊,而且是強有力的反擊。
這個重任,自然而然的落到了太平洋艦隊潛艇部隊的身上。
策劃反擊行動時,俄軍遇到了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即太平洋艦隊只有一艘「阿庫拉」級攻擊核潛艇能夠出海作戰,另外幾艘常規潛艇對日本艦隊的威脅並不大。如果不能突破日軍的反潛防線,那艘攻擊核潛艇就沒有多少意義。
為此,必須策劃一次聯合反擊行動,而不僅僅出動潛艇。
配合潛艇,最理想的選擇就是轟炸機。
早在冷戰期間,蘇聯就設計了好幾種專門打擊美軍航母戰鬥群的戰術,其中最受追捧的就是「飽和打擊」。按照蘇聯海軍制訂的戰術,發動攻擊時,首先由轟炸機與巡航導彈核潛艇向美軍航母戰鬥群發射上百枚、甚至數百枚超音速反艦導彈,使美軍的防空系統達到飽和狀態。為了擴大戰果,還應該及時投入攻擊核潛艇,利用美軍艦隊組織防空作戰的機會,滲透反潛網,在近距離上用魚雷攻擊航母等主力戰艦。為了實現這套戰術,蘇聯不但研製了好幾種轟炸機與巡航導彈核潛艇,還開發了十多種超音速反艦導彈。隨著技術進步,蘇聯甚至專門發射了十幾顆軍事導航衛星。
雖然到了俄羅斯這裡,蘇聯的軍事遺產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不但所有巡航導彈核潛艇均已推移,戰略轟炸機也只剩下了幾十架,攻擊核潛艇更是寥寥無幾,但是對付比美軍弱小得多的日本海軍,俄羅斯手裡的利器仍然足夠致命。
確定出動轟炸機與攻擊核潛艇後,俄軍開始制訂反擊戰術。
出動轟炸機費不了多少勁,關鍵是讓那艘「阿庫拉」級攻擊核潛艇部署到位。
因為衝突發生前,俄軍已經提高戒備,潛艇提前出港,所以在俄軍制訂反擊計劃時,那艘潛艇已經繞過擇捉島,進入太平洋海域。
一切順利的話,一天之內,潛艇就將部署到位。
為了確保反擊萬無一失,俄軍留出了一天半的準備時間。
在此期間,俄羅斯空軍將部署在烏拉爾地區的一個Tu-22M機群調派了過來,一同調來的還有十多架支援飛機。
因為實力不如對手,特別是空中力量差距太大,所以俄軍在反擊前有所克制,沒有刺激日軍,更沒有主動挑釁。
按照俄軍的部署,在反擊開始前,所有作戰部隊都不得越過擇捉島。
如果日軍能夠積極一點,比如主動將交戰範圍擴大到整個北方四島,主動攻擊在擇捉島北面活動的俄軍戰鬥機,迫使俄軍向被收縮,那麼在接下來的戰鬥中,日軍的防線能向北推進兩百多公里,獲得更大的活動空間。這樣一來,在遭到俄軍反擊時,日軍能夠獲得更多的準備時間。甚至可以說,只要日軍充分利用了制空優勢,就能讓艦隊呆在俄軍轟炸機的打擊範圍之外。
僅靠一艘潛艇,俄軍最多只能收穫一些戰果,很難扭轉戰局。
可惜的是,日軍太保守了,作戰時投鼠忌器,平白無故的把機會留給了對手。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