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婉君飛回長城集團,與華子分別四十五天後,又坐回華子溫暖的懷中。
華子通過小華正在瞭解關於印尼的過去,試圖尋找一個比蘇氏還要久遠的家族。
朱婉君望著華子的電腦,不知道華子在幹什麼,不由得問:「你在找什麼?」
「找印尼的古老家族啊!現在印尼掌權的是蘇氏,我想培養出自己的派系來。」
早在前2世紀後半期,在印尼出現了最早的國家葉調。公元三至七世紀,印尼境內分佈著很多小王國和部落。
七至十一世紀,大國室利佛逝與華夏使者商旅不絕於途。7世紀到14世紀之間,佛教在印尼傳播,13世紀末14世紀初,在爪哇建立印尼歷史上最強大的滿者伯夷。鄭和下西洋經過印尼,並在馬六甲有外交活動。
做為大明朝最偉大航海家,他的身邊自然不會缺乏人才,於是一些人在印尼定居,並且潛伏了下來,可以說那時候的華人就是天朝上邦,到哪裡都是一等公民。雖然當時還沒有殖民地這一個說法,但是商人貿易卻是絡繹不絕。
到了16世紀,歐洲人抵達現印尼,發現這些小國。一些歐洲強國開始建立殖民地,荷蘭變成這些歐洲國家裡面佔領最多領土的國家。荷蘭最初通過荷蘭東印度公司對這些地區實行殖民統治。1799年東印度公司解散後殖民地被荷蘭政府接管,史稱荷屬東印度。
而後華夏人的身份也出現逆轉,並且越來越不勝往昔,一直到最後成為三等公民。
從朱婉君的口中瞭解到這些後,華子有些鬱悶,想不到早在明朝的時候,朱氏就開始經營南洋,但卻隨著後世的閉關鎖國,一切的佈置都與國內無法聯繫。而後隨著國外的大航海。推行殖民地後。天朝上榜的尊嚴被徹底踐踏。
華子忽然意識到一個問題:「當年你們為什麼要逃往南洋,不要告訴我南洋你們沒有做任何的佈置?」
朱婉君有得佩服華子地敏銳,笑著說:「你聽說過印度尼西亞糖王黃氏家族嗎?」
華子不知道,但是不代表小華不知道,打開電腦經過短暫地搜索,很快就找到關於印尼糖王,黃氏家族的一切。
建源公司以經營糖業為主。它的創始人黃偉信是一名華僑。而且還是一位愛國的華僑。
黃偉信1835年出生於福建同安縣。他的青年時期,正是華夏民族遭受帝國主義列強侵略和蹂躪的時候。廈門地區出現小刀會這樣的民間反帝組織,吸引廈門、同安一帶地農民、漁民和城市貧民。黃偉信也參加進去,並擔任管理後勤糧草的軍需官。後來,起義失敗,黃偉信等人乘船出逃。到了印尼爪哇島。在這裡他做小買賣起家。漸漸發達,到1863年,他的資產已達上百萬荷盾。
而明朝是1368年-1683年結束,是華夏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封建王朝。1683與1835這其中差了152年。
152年至少能夠共存六代人。而朱氏是怎麼與黃氏產生的交集?華子疑惑。
朱婉君好似看出了華子的疑惑,便解釋說:「我們1685年取道南洋,與當地地華僑聯繫,並且換了身份住了下來。羅斯柴爾德家族在1785年出賣我地家族,朱氏一族不得不從地上活動轉移到地下活動,而後到黃偉信出現在爪哇島時,家族的人經過兩年的考察,最終決定扶持黃偉信成為朱氏地面上的代言人。」
華子恍然大悟。黃氏皇室!黃家一脈果然是朱家培養出來地代言人。
朱婉君撥弄著頭髮接著訴說塵封在歷史塵埃中的記憶。若是有人無意中聽到這些,並且瞭解世界家族發展史。他們必然會咋舌,原來一些家族的成長,不過是為了能夠給更古老,更神秘的家族代言。
從朱氏開始正式扶持黃偉信,黃偉信就創建「建源棧」。當時,印尼實行開放政策,他把爪哇出產的蔗糖和煙運往華夏,再把華夏的茶葉、絲綢、香料等運回印尼,後來又經營大米,同時朱氏不斷的暗暗的集聚勢力。這種海上貿易使他獲得巨大地收益,而朱氏也得到長足性地發展,到19世紀末,黃偉信已成為南洋著名的華僑巨商。
看到這裡,華子不由得疑惑:「黃偉信地能力根本就不足以支撐這麼大擴展,他創業有餘,做大不足啊!」
朱婉君笑著說:「一切可沒有你想像的那麼簡單,一個家族可不是一代人能夠支撐起來的。」
華子點了點頭,繼續往下看。
黃偉信的兒子黃韶涵1866年出生於印尼三寶壟市,黃韶涵天資頗高,辦事精明,黃偉信看出他有經商的稟賦,便更加精心地教導扶持。在黃韶涵24歲時,父親把經營管理權交給他,並將建源棧改組為建源貿易有限公司。
那時候在歐洲的每一個國家裡,到處都可見到黃氏企業白花花的砂糖。不用說,建源公司從中獲取巨額利潤,幾年中,黃韶涵的資產也翻幾倍,他成印尼地位顯赫的大企業家。
而朱氏自然不會放棄這個好時機,開始在世界上呼風喚雨,資助一個軍閥,攻擊羅斯柴爾德家族,試圖搶回翡翠玉白菜。
1914年6月28日,薩拉熱窩謀殺事件無疑成為導火索,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朱氏全力扶持德國,卻不曾想德國戰敗。
在朱氏戰略投資的失敗的同時,黃氏的擴張卻在波折後取得長足性的發展。
黃韶涵的事業青雲直上,不到10年時間,他的糖廠年產量已達到15萬噸。可是,正當他一帆風順迅速發展時,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英國和荷蘭政府將本國的船隻都徵調回國運送戰爭物資。
這樣一來,爪哇的航運秩序便被徹底打亂,三寶壟海口碼頭上,華商的貨物堆積如山,茫茫海面上卻看不見一艘貨船。
蔗糖無法運出,爪哇的糖商們紛紛降價傾銷,一時糖價大跌。作為爪哇最大的出口企業,建源公司的損失更是慘重。眼看著大廈搖搖欲墜,黃韶涵心急如焚。
他決定組織一個糖業股份公司,向荷蘭商業銀行借貸以緩和危機。然而,當時的荷印殖民統治者對華商企業有許多限制,從各方面予以刁難,荷蘭小公銀行更是落井下石,趁機提出許多令人無法接受的苛刻條件。
黃韶涵放棄對殖民主義政府的幻想,轉而召集各路糖商,連續開了十多次同行業會議,群策群力,終於找到克服航運停滯的辦法,渡過了難關。
隨著朱氏隱身幕後,停止推波助瀾,第一次世界大戰也落下帷幕。
戰後歐洲物資極為短缺,砂糖也屬奇缺商品,價格比戰前翻四五倍。乘著這股西風,黃韶涵空前地擴大糖業生產,並迅速地打進歐洲市場。
1918年黃韶涵在克列貝特創建東南亞最大的木薯粉廠,還有佔地2000萬公頃的種植園。僱員近4000人,年產量達27萬擔。木薯粉主要市場也是在歐洲。
此外,黃韶涵還經營橡膠、咖啡、木棉、花生、蓖麻粉、香茅油等。
此外在雅加達、錫江、萬隆、棉蘭等印尼各大城市設立辦事處和分行,以擴大貿易。在荷蘭鹿特丹、英國倫敦、馬來西亞的核城和恬保以及新加坡也設辦事處,黃韶涵的經營範圍擴展到全世界各地,僅倫敦分行每年銷售的貨物就達噸。
建源貿易公司的日益壯大,需要相應的金融機構。而朱氏從黃氏身上獲取的利益,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而透支,他們也需要新鮮的血液。
早在1906年,黃韶涵動用400萬荷盾創建建源銀行,隨著現在的資本日漸雄厚,又增加水災和人壽保險等項目,同時還代理經營其它保險公司的業務。
另外,黃氏在航運業方面也頗有發展,他的船隊成為荷印華商航運業主力。制糖業更是獨霸一方,僅5家糖廠資產就達4000萬荷盾。
看到這裡,華子不由得悠然神往:「這個黃韶涵的倒是一個英雄,不光造了時勢,還懂得逆境求存。」
朱婉君也點頭說:「一代英傑黃韶涵在1924牛去世,這位巨富留給子孫2億荷盾的遺產。這在當時,幾乎是天文數字。黃氏家族的第三代人黃宗宣、黃宗孝等人主持的建源公司已是國際的大公司,不僅在印尼、在東南亞有巨大影響,在全世界也是炙手可熱的大富豪家族。」
華子悠然之間好似看到了那個激情澎湃的年代,不由得說:「富貴不過三代,還有兩個繼承人!最後的結局不會太好。」
朱婉君默默的點頭,對於黃氏來說,朱氏的確虧欠許多,不過在那個時代,家族利益是神聖而不可侵犯。特別是朱氏這樣的超級家族,有些人會為了所謂的家族利益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