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六年,八月初十晨。
天色灰蒙,秋風蕭瑟,細雨紛飛,別有一番淒涼意味。
廬江郡,舒縣之南十餘里,正是周瑜祖居所在。八年前,周瑜正是由此起兵,迎孫策渡江南下,橫掃江東,定下了孫氏江東霸業。八年之後,孫家基業已成空,周瑜也在狂瀾難挽的歎息中遺憾而終。
而今周瑜終能拋卻一切煩惱,落葉歸根,回歸故里了!
……
千餘軍卒腰繫白色布條,執兵擎幡,肅立四周,魂幡如林。
在無數目光的注視下,數十名士卒小心翼翼地將周瑜躺臥的厚重棺木,抬進早已挖好的墓穴之中,隨即便準備開始填埋。
「相公……你怎能丟下我……」一身素衣的小喬泣不成聲,芙蓉玉面之上淚水、雨水融成一片,似水明眸中早不復往日的明亮,努力想要掙脫身邊侍女的扶持,撲到周瑜棺木那裡去。侍女們不敢怠慢,拼盡全力將小喬拖住。
「啪嗒,啪嗒……」一掊掊泥土被推入墓穴中……
不遠處,張昭、魯肅等被俘孫家重臣盡皆神情肅然,默望著周瑜墓穴被逐漸填起,眼中的悲傷之色卻是完全掩飾不住地流露出來。
三日前,簡雍將周瑜屍身即將送抵廬江安葬的消息,告訴了張昭、魯肅等人。與周瑜關係最善的魯肅傷感之餘,嘗試著向簡雍提了出請求——希望能前往廬江,為周瑜送葬。
魯肅本也沒有抱多大希望,畢竟是身為俘虜,而且三番兩次拒絕簡雍的說降。但出乎意料,簡雍非常爽快地答應了,並且還悉心為魯肅、張昭等人做了安排。讓他們與小喬一道前往廬江……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士爭先。
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
…………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註:這首古風詩歌是屈原的《九歌·國殤》,是追悼為國捐軀的將士的祭歌。)
週遭肅立的千餘軍卒突然一齊吟唱起來,聲音低沉而悠長,雄渾、悲壯、淒涼……悠悠然迴盪在天際之間
「……嗯?」輕噫了一聲。魯肅側耳聆聽了起來,神情無比專注……
半晌後,魯肅仰天長歎,仍由秋風寒雨從自己面龐掠過,兩行熱淚自其眼中無聲滑落。「公瑾……你聽著了麼?是《國殤》……是敵方士卒為你而歌的《國殤》……」
軍士們一遍遍地吟唱著《國殤》,久久不息……
廬江城,南城館驛的一間房中,張昭、魯肅二人盤膝對面而座。
雖然身為俘虜,但張昭、魯肅等人卻也受到了廬江太守李通的禮遇,一眾人等都被安置在南北城兩個館驛之中。在館驛中。張、魯等人可以自由行動,只是不能外出。
自舒城返回廬江之後,張昭就將魯肅將至自己房中,但兩盞茶的工夫過去。兩人竟沒有說一句話。
「休矣,休矣……」張昭歎了口氣,突然開口說道。
「……」魯肅默然,輕點了點頭。雖然張昭的話看似有些莫名其妙,但魯肅卻完全領會得其中內涵——孫家已徹底……休矣!
利用為周瑜下葬一事,劉備成功地贏得了江東士族、百姓之心,也將贏得諸多孫家舊臣之心,尤其是那些軍中將領。
不遠數百里、不顧艱難險阻,將周瑜遺體送回廬江故里;以錦帆水軍全軍為周瑜護衛送行;為周瑜籌備隆重非常的葬禮;以張飛為首的劉備軍將校齊在周瑜墳前為其躬身行禮……一切的一切,都令人感到匪夷所思,卻又……
尤其聽得那曲由千餘士卒吟唱的《國殤》之時,徐盛、朱桓等被俘將領盡皆泣不成聲……魯肅知道,徐盛等人的歸降恐怕只是時間問題了……但面對當時的景象,連魯肅自己都抑制不住心中的激盪!
……
張昭說了那四個字後,房內再度回歸寧靜。兩人默然靜坐,各自思索著什麼。
「張公、魯公可在?」房外突然傳來一個清矍悅耳的聲音。
張、魯二人同時警醒,發覺這個聲音頗為陌生,並似熟識之人。愕然對視一眼後,魯肅出聲應道:「我二人在此!敢問尊架何人?」
「不才劉備。願乞二公賜見!」房外那人聲音溫和恭謙地回道。
劉備???
張、魯二人面色愕然,眼中同時射出不敢置信的神色。楞了片刻後,二人急忙起身,由魯肅上前開啟房門。
房外站著兩人,一人面白而相貌奇偉、神態溫和有禮,但週身卻也隱隱然有一股令人懾服的氣勢,另一人身材極為魁偉,猶如黑色鐵塔一般,相貌極其威武,正是劉備軍中魁首之一——平南將軍張飛。魯肅、張昭等人來廬江後,曾被其召見過一次,而且在周瑜葬禮上也曾會面,故而識的。
「劉備見過二位大賢!」白面中年男子就在門外拱手施了一禮,和聲說道。
……
張昭、魯肅將大哥和我迎入房內,各自躬身還禮。
「張大人、魯大人!這位便是我家兄長……」我分別為大哥和張昭、魯肅等人做介紹,「大哥,這位是張大人,這位是魯大人!」
此次我是先行返回的廬江,目的正是為親自主持周瑜的葬禮。所以要禮葬周瑜,一則的確是出自我對他的敬重之意,但更為主要的原因,還是要借此收取人心。目前有大量的孫氏舊臣舊將淪為我軍俘虜,內中不乏忠義之輩。而這些人通常都是身具大才之賢者,如張昭、魯肅等人。如果能夠得到他們的投效,不但有助於迅速穩定江東局勢,而且對大哥的大業也將是極為得力的臂助。對這些忠義之輩,僅靠威逼利誘是遠遠不夠的,最好的辦法就感化其心。
周瑜的殮葬,就是一個最好的機會!
我將這個意圖以快馬飛報大哥後,大哥也非常贊同。其實在周瑜下葬之時,大哥也已趕到廬江,不過周瑜下葬時並未親臨現場。大哥的身份和我不同,他還要顧忌到荊州那裡的反應。而由我出面,就沒有這層顧忌了!
此次張昭、魯肅他們主動要求為周瑜送葬,其實正中我下懷。正好可以借此機會,讓大哥說服他們歸順!
「二公宏才偉略,備素有耳聞,今日得見實乃三生之幸!」大哥面色欣喜無限,和聲說道,「冒昧來訪,還乞見諒!」
「薄有虛名,豈能當皇叔盛讚!」張、魯二人齊聲自謙說道……
分賓主入座之後,大哥正色說道:「先前備與孫討虜累有紛爭,非為私怨……」
…………
房內的氣氛起先有些尷尬——大哥熱情非常,張昭、魯肅卻是表面恭敬、內裡冷淡!
但大哥的言行氣度中,別有一分獨特的感染力。隨著交談的不斷繼續,氣氛也逐漸活絡了起來。
「……自中平(中平年)始,社稷淪落,黎民疾苦,天下間十室九空,白骨露野、人煙滅跡……」大哥面色悵然,長歎說道,「備不自量力,欲伸大義於天下。然只恨才疏學淺,輾轉多年未有所成!」
頓了頓,大哥懇切地對張、魯二人說道,「二公滿腹經綸,皆國士之才,備若能得二公相助,興復社稷有望,撫慰黎民可盼。還請張公、魯公不吝指教!」
「不知皇叔可願應承一事?」沉默了片刻後,張昭出聲說道。
「張公請講!」
「皇叔平定江東,孫討虜一脈已絕無回天之力,大勢早去!」張昭語帶懇求地說道,「還請皇叔以仁德為懷,莫要與叔弼、季佐二位公子追究,以全孫家血脈!」
「君子不絕人之嗣,備雖不敢自居君子,亦知此理。孫文台時之英雄,備亦頗敬之,豈能行此不義之舉?」大哥毫不猶豫地點頭說道,「張公盡可放心,孫討虜一族備必會妥善安排,不妄害一人!江東其餘陣亡將佐眷屬,備亦會命人好生瞻養!」
張昭、魯肅二人對看一眼,無聲歎了口氣,隨即同時躬身行禮說道:「既蒙皇叔不棄,願效綿薄之力!」
「二公請起!」大哥急將兩人扶起……
……
張昭、魯肅應該是孫家舊臣中最難說服的人了,但如今在大勢所趨之下也選擇了歸順。有他們為范,再勸降其他人難度就要小許多了!
事實的發展,也確實如此——在大哥的親自說服下,孫家舊臣陸陸續續地歸順,就連被關押了數月乃至一年有餘的徐盛、呂范、朱治等人也是如此。
……
八月中,孫翊、孫匡兄弟被錦帆水軍送至廬江。
八月下,孫氏兄弟及孫家眷屬、並周瑜遺孀喬氏被移至壽春郡臨淮縣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