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嘟∼嘟∼!」
曹軍士兵聽來頗為節奏怪異的牛角號聲,在魏榮耳中卻如天籟一般。
「兄弟們,風騎軍到了……」
「跟緊我,殺……」
魏榮瘋狂揮舞著大刀,聲嘶力竭地激勵著麾下殘餘士兵的士氣。
「殺……」如同落水之人抓住一根救命稻草般,殘餘的4、500名劉備軍步卒因援軍的趕到,低沉的士氣陡然颶升起來,加之受魏榮的悍勇表現所激,一個個盡皆勢如瘋虎,拚死與優勢曹軍糾纏起來。
「快,盡快擊殺殘軍……」穆山也知道不能在拖延時間,等敵援軍趕到,形勢將對己軍大大不利,縱聲大呼,喝令士兵加快攻擊。
但事情的發展卻穆山意料之外,原本已搖搖欲墜的的敵殘軍,居然硬生生地抗住6、7倍於其兵力的曹軍的攻擊。
此時,大地劇烈抖動,轟隆的馬蹄聲變得越來越清晰,戰號愈發急促。
騎兵群自東北方面現出身形,不斷接近過來,並且逐漸開始加速,進入衝鋒狀態。
800步!
500步!
400步!
趙雲一馬當先,白馬銀槍,盔上血纓迎風飄揚,如同一道白色閃電,引領著奔馳的洪流徑擊曹軍腰腹處。
憑多年征戰經驗,穆山情知若再不變陣迎擊敵騎軍,等待自己的下場只有死途。迫不得已之下,穆山咬牙放棄絞殺敵步軍的打算,縱聲狂吼起來:「轉向,列拒馬陣,迎擊敵騎軍!」
「曹仁將軍和臧刺史的大軍馬上趕到,隨我拖住敵軍!」
曹軍士兵大半都是青州步卒,由臧霸親自操練而成,戰陣經驗豐富。雖面臨騎軍衝鋒,尤自能夠處變不驚。在穆山的喝令下,全軍一分為二——大部曹軍轉向東北,以長矛兵居前,盾兵在後,列成「拒馬」之陣;小部曹軍則仍與魏榮步軍糾纏。
見曹軍反應如此迅速,趙雲劍眉輕皺,忽地縱聲狂吼道:「第一曲。外圍馳射!」
「第二曲,跟我,向南!」
「第三曲向北,聽我號令,尋機兩面合擊!」
「諾∼!」整齊而極具震撼性的呼應聲中,疾馳的風騎軍一分為三,主動規避開已做好應對突陣的曹軍,宛如奔騰的河水遭遇阻擋大石般,被分流開來。
「收戰刀,取騎弓!」趙影放聲大吼。牽引著風騎第一曲在至曹軍約百步時。逐漸形成繞馳狀態。
「嗷∼∼嗚!」第一屯屯長張益那撕裂人心般地狼嚎脫口而出。心領神會的第一曲240餘風騎迅速完成開弓放弦的動作,240餘支狼牙箭直奔曹軍前沿的矛兵而去。
「蓬∼!」另外三屯風騎的700餘支長箭稍遲片刻亦脫弦而出。
箭若流星,帶著淒厲的呼嘯聲。劃過戰場,百十步的距離眨眼即過。
「呃∼!」剎那間,曹軍前沿倒下了2、300名長矛兵,其餘曹軍震驚之餘,急忙變陣,矛兵後撤,盾兵前推。
「嗾,嗾,嗾!」風騎第一曲根據曹軍變陣調整著射角,肆無忌憚地傾瀉著一撥撥的箭雨。因奔襲緣故而未帶弓箭手出擊的曹軍面對奔射。毫無辦法,只能龜縮防守。
「嘟∼∼!」已領軍馳行至曹軍之南的趙雲,敏銳地察覺出曹軍在第一曲的奔射襲擾下陣型已現亂勢,遂毫不猶豫地向第三曲風騎發出南北兩面合擊的命令。
「嘟∼∼!」回應的戰號聲從北面響起。兩曲風騎一南一北,向正中的曹軍發起衝鋒。片刻之間,風騎軍已切入曹軍陣中,如風捲殘雲一般急馳狂攻。戰場上到處可見縱橫馳騁的戰馬,飛上飛下的戰刀。
穆山拚死呼喝指揮,想要約束士卒結陣抵抗。但大勢已如東流江水不可逆轉。儘管曹軍士卒奮力抵抗,戰鬥不止,但騎、步軍的戰力差距卻無可改變,而且曹軍士卒急行軍後的疲顧逐漸顯現出來,更是雪上加霜。
「殺!」穆山兩眼通紅,奮刀猛斬將一匹敵騎戰馬砍倒,正待補上一刀了結騎兵。那名騎兵卻已從地上爬起,不顧摔倒地疼痛,拾刀狀似瘋狂地先行迎了上來,口中還不住恨恨吼罵道:「你敢傷老子的大黑,我要你償命!」
一連接了瘋狂劈出的3、40刀,穆山終找到破綻,架開敵刀順勢斬向對方頸部。
「鏘∼!」就在那名風騎兵閉目等死之際,風雪銀槍凌空而至,電般格飛大刀,隨即槍身一轉重重地擊在穆山胸部。
「哇∼!」強大撞擊之下,穆山眼前一黑,鮮血狂噴而出。
趙雲馳至穆山身旁,左手探出抓住穆山腰間絛帶,猛一發力,如提嬰兒般將其生生提起,而後氣聚丹田,厲喝一聲:「爾酋已然就擒,餘眾曹軍還不棄械,更待何時?」
見到被趙雲單手高舉過頭的穆山,曹軍士氣立時狂瀉,再無心抵抗。在另一名校尉地率領下,殘餘曹軍拚死向北面泗縣方向撤退。
「子箴(華揚),你領第二曲匯合子冰(魏榮),收拾潰散的民夫,即刻撤往壽春!」趙雲將手中的穆山扔給一旁的風騎兵,隨即大聲向華揚招呼道。趙雲情知敵人隨時會有援軍趕來,風騎軍可以與敵糾纏,但民夫卻糾纏不起,必須即刻撤退。
「是!」華揚勒住戰馬,高聲領命,隨即招呼麾下風騎停止追擊,掉頭向殘餘不足200步卒的魏榮部馳去。
「一、三曲,隨我尾隨追擊!」趙雲高舉手中銀槍,縱聲呼喝道。
「諾!」
在不斷的追擊中,風騎軍不斷蠶食吞噬著敵軍。8、9里路下來,被分割消滅的曹軍敗兵已達4、500人,其餘敗軍更如驚弓之鳥,亡命四散奔逃。由於追的過於靠近,趙雲正準備發起最後一擊後,即行撤退。便在這時。自泗縣方向一支千餘人的騎軍疾馳而來,為首者正是青州刺史臧霸。
趙雲銀槍上揚,止住了風騎軍追擊,領軍靜靜地注視著迎面而來的曹軍騎兵。
「以我青州之兵,居然敗得如此迅遮……」看著迎面潰逃而來、零零散散曹軍步卒,臧霸震驚不已,幾乎不敢相信自己地眼睛。
顧不得繼續感慨驚歎,臧霸連聲斷喝。喝止住對面敗軍,以免其衝散自軍軍勢。敗退的曹軍步卒見著臧霸到來,心神稍安,逐漸恢復正常,隨即在各自都尉、軍司馬的喝令指揮下,聚集了起來,重新列陣於騎軍之後。
趙雲、臧霸兩軍相隔300餘步,形成對峙局面,但誰也沒有主動進攻。
「好一支精銳騎軍……好一個對手!」臧霸先仔細打量了對面地風騎軍,隨即又將視線轉移到趙雲身上——奪人眼目的白馬銀槍、如山般沉穩的氣度。令人完全不能忽視其存在。
「刺史大人。是不是進攻?」一名騎兵都尉恭聲向臧霸詢問道。
臧霸仍在觀察趙雲,沒有應話。但那名都尉卻產生了誤解,以為藏霸默許了自己的請示。立即撥馬上前,準備招呼騎軍跟隨自己進攻。
趙雲眼見敵軍有人單騎出列,眼中寒芒一閃。小白龍駒風馳而出,200餘步的距離在眨眼即過。那名曹軍都尉還沒看清怎麼回事,冰冷的風雪銀槍已將其咽喉貫穿。
「呵∼∼!」曹軍將士還沒看清怎麼回事,就見那名都尉生機全無地屍體從馬上重重滑落,鮮血從槍洞處不斷外噴。而趙雲則一面橫槍策馬緩緩返馳,一面冷睨驚愕的曹軍。
趙雲驚才絕艷地一槍,對曹軍士卒的士氣打擊甚大。即便剛剛趕到的騎軍也不禁心有慼慼……
臧霸雖然看出風騎軍呈現出的疲態,但自軍的士氣不振讓他也不敢貿然進攻。仔細思索了一陣後。臧霸還是決定放棄無謂的進攻,喝令騎、步軍緩緩後撤。
見到曹軍開始撤退,趙雲也暗自鬆了口氣。風騎軍急行軍後,又立即參與戰鬥,其實已相當疲勞,第一曲的箭支差不多也用光了。再繼續打下去,傷亡勢必成倍增加!對方的主動撤退正是最理想的結果。
趙雲一揮銀槍,風騎軍也開始緩緩後撤。劉、曹兩軍間的距離越拉越大……
「敵將可敢通名!」臧霸洪亮地聲音遙遙地傳了過來。
「常山趙雲!」趙雲稍一猶豫,昂聲回道。
大半個時辰後。將至泗縣,臧霸遇上率領大軍趕來的曹仁,向其說明了情況。曹仁也知臧霸的決定是無可奈何之策,只得作罷。
進駐泗縣後,曹仁一面加派大量細作密切留意壽春方向情況,一面與臧霸商議是否要擺出進攻壽春的架式,向劉備反過來施壓。
商議尚未有結果時,忽然有快馬來報兗州軍情——在曹仁授意下,夏侯尚領軍5000試探關羽軍的實力真偽。結果關羽呼啦一下從營中拉出近萬「士卒」,夏侯尚驚駭之餘正待撤退,誰知從左、右兩側突然各殺出一支千餘人的劉備軍。與此同時,關羽也領軍發起攻擊。三面受擊之下,夏侯尚軍自然支撐不住,狼狽退回下蔡,折損了1000多人。夏侯尚向曹仁告急,道兗州可能才是劉備軍的真實進攻方向,請曹仁回援。
曹仁得報之後也覺愕然,與臧霸一番商議,也未能猜出個究竟來,但兵壓壽春的企圖只得做罷。
兩日後,趙雲率軍返回壽春,向劉備稟報了戰果,並說明以徐州的情況已無法繼續實施騷擾——20餘日的騷擾中,趙雲轉戰徐州三郡,共擊破曹軍近萬人,攻破城池一座,俘獲曹軍校尉、縣令各一人……風騎軍折損騎兵142人,戰馬226匹,魏榮步軍折損742人,民夫傷亡也達到500餘人。但得遠大於失,牽制曹軍的目的也算達成,趙雲領軍突入徐州腹地的行動可說是大獲成功。劉備當即為趙雲增俸200石。
南征北戰之中,風騎軍的威力盡顯無疑,戰功極其卓著。但每一人一騎地傷亡都令趙雲痛心不已,幾番戰役下來,風騎軍已由滿編的3000騎,縮減為不到2600騎。
見趙雲痛心損失,劉備毫不猶豫地將自己衛隊的100餘騎併入風騎軍。此外,由於袁譚提供的戰馬已經運到,新騎兵的挑選、操練正在林豹的主持下如火如荼地進行中。但一年半載之內,新騎兵恐怕派不上用場。
由於趙雲撤出徐州,關羽孤軍駐留下蔡也已不甚安全。在徐庶的建議下,劉備派遣快馬招關羽回師。至於牽制曹操、援應袁譚之事另作考慮。
十月十四,關羽領4700餘步卒,7000餘民夫緩緩退回壽春。夏侯尚惟恐有詐,未敢出城追擊。
隨即,徐庶、諸葛亮籌謀出「宗室勤王」之策:詐稱劉姓三大諸侯——劉備、劉表、劉璋,因不憤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相約合力出兵豫州、直搗許昌,營救當今天子,以正劉家漢室江山。
大量的細作被派往兗、豫、徐州散佈謠言,糜竺也動用隱藏於曹操治領腹地的秘密細作,配合外部細作擴大消息地傳播力度。
與此同時,由別駕孫乾親自趕往襄陽,負責遊說劉表出兵佯攻汝南,以增加謠言的真實度。
另一面,徐庶、諸葛亮還加派細作潛往汝南臨壽春邊界諸縣,煽動民眾遷居壽春。
經過簡雍及郡縣官吏近兩月的努力,丹陽郡戶籍的重新統計有了結果。丹陽郡上次戶籍統計尚是在數十年前,其時未有戰亂,人口正值鼎盛,約有60萬出頭。然而,經多年戰亂,死於征戰、餓殍、瘟疫的百姓不計其數,不少原住民甚至絕戶。但同時,亦有不少北方流民湧入丹陽(北方的戰亂更超過南方)。
經過仔細審核統計,加之當地宗族豪戶還算,一個新的人口數據終於出爐——丹陽全郡共有38萬餘人,但其中還不包括一些仍隱居山林的山越族人。
根據這個人口數據,我在十月二十日停止了徵募兵員。近兩月時間,共徵募得新兵15000餘人,兵民之比約為1/23,可以說充分考慮到了丹陽的民力、物力承受程度,以及丹陽農耕生產的恢復。
在15000餘新兵中,最令人高興的便是內中那1200人的山越族人。受到起先數百山越投軍之事的鼓勵,隨後又相繼有數百山越族人下山投軍。這些山越自幼生長山中,常以狩獵為生,生性勇悍,精於技擊,實在難得的優秀兵員。
考慮若將他們分散開來,一者可能漢、越士兵不易相處,二者不能形成集中戰力。最後我決定,以這1200名山越為基礎,重組一營,以關平為統領,名為「無當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