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侯再生 第三卷 虎臣良牧定江東 第一二五章
    「這位張大人……欲害劉皇叔麼?」諸葛亮眉頭微揚,輕聲說道。

    「嗯∼∼?」徐庶輕噫一聲,先是有些不解,略一思索後,似乎明白了什麼,「孔明,你是說……行『試舉之法』會激起士族反對?」

    「不錯!」諸葛亮點點頭,淡然說道,「若果真以『試舉之法』代『征辟察舉』,則天下士族,十成中將有六成以上者,必將視劉皇叔為死敵,另外三成將避而遠之,尤能歸心效力者,十中無一……」

    「……」徐庶眉頭緊蹙,低頭沉思起來。徐庶雖有大智,但因其出身寒門,對於士族門閥的情況雖有所瞭解,但切身的體會並不很深。所以考慮「試舉法」時,徐庶儘管也想到可能會導致士族反對,但並沒有把問題看得多麼嚴重,始終認為是「利」大於「弊」!但如今諸葛亮的話卻不得不讓他重新審視起來。諸葛亮年紀雖輕,但徐庶一直認為這位「小師弟」(相對於徐庶、龐統、石韜等人年齡而言)的才能是鹿門眾弟子中最出眾。

    「這『試舉』之法,不拘一格、不分貴賤,可任天下賢才為用,的確是難得的選拔人才之法……」諸葛亮先是肯定了「試舉法」的利處,但隨即話風一轉,「但以今時今世而言,卻未必完全適用……若此時劉皇叔根基穩固,已有足夠實力與北方曹操抗衡、甚至已可戧平亂世,推行此法當可於社稷有利。但以今時之勢,強以『試舉』代『辟舉』,只會徒自取禍……」

    頓了頓,諸葛亮繼續說道:「當今之天下,錢、糧、物力,十之五、六集於士族門閥之手。州、郡之事,亦難脫門閥宗族之力。諸族門閥,更是門生故吏、親朋舊交遍佈天下……可說。若無士族門閥之助,任誰也難成就大事……以曹操論,若無曹、夏侯、荀、程、許諸族鼎力相助,他何以有今日之勢?……元直師兄可知,士族門閥對何看得最重?非是土地、非是錢糧,而是……取仕!察舉、征辟乃是門閥子弟取仕之道,若以『試舉』代『辟舉』,實是絕士族門閥的根本。他們如何肯依?此法一行,諸士族必將劉皇叔視為眼中之釘!」諸葛一族本也是徐州琅琊望族,即便遷至荊州後,諸葛兄弟也與荊州豪門望族剻、龐、馬諸族關係莫逆,故而諸葛亮對士族門閥情況的瞭解,要比徐庶深刻得多。

    「如此說來,此法是『雖好卻不可行』了……」仔細思索後,徐庶默然點頭,不得不承認諸葛亮分析的正確性。但徐庶還是感覺有些遺憾——出身寒門的徐庶自然知曉,「試舉法」對寒門庶族的子弟是何等重要……

    「呵呵……」諸葛亮淡淡一笑說道。「若將這『代』換成『輔』。未必不可行!」

    「辟舉為主,試舉為輔!」徐庶眼睛一亮,拍案叫絕說道。「此法頗妙,既可任寒門學子為用,又不太損士族門閥之利,實是一舉兩得!孔明,你這一來,便為皇叔解一難題啊……呵呵!」

    「……」諸葛亮不以為意地笑了笑,隨即略顯疑惑地說道,「從這位張懿大人為劉皇叔所提的『增丁』之策看來,實是一位料事周全、頗有遠見之人,為何他竟會獻出這般『絕計』?」

    「……」徐庶知道諸葛亮並沒有嘲笑誰的意思。仔細地思索了一番後,出聲說道,「或許是智者有失見……

    結束談論後,徐庶先命府中僕婢為諸葛亮安排膳食和住處,自己則乘車急往郡守府求見劉備。

    郡守府書房,劉備正獨自一人察看這幾日徐、兗二州傳回的戰報,突見徐庶深夜來訪,不禁驚異地說道:「元直,你不是有故友來訪麼?怎有空深夜來此?」

    「主公。庶有要事稟報,不敢耽誤!」根據今日議事時的情形,徐庶已知劉備對「試舉法」很感興趣,甚至還特地在議事後將張懿留下。

    「莫非是雲長和子龍戰況有異?」劉備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前方戰情。

    「並非此事……」徐庶搖了搖頭說道,「主公,是與張仲司的『試舉選才法』有關……」

    「哦∼?」劉備疑惑地說道,「元直以為此法不好麼?」

    「好是極好,但眼下卻不可行……」徐庶詳細地將諸葛亮的分析對劉備一一道來。

    劉備由起先的驚訝,逐漸變成了認可,不住地頷首稱是。當聽到諸葛亮所提的以新舊兩法相輔相承的解決方案後,更是不禁拍案叫絕,欣喜地說道:「元直所思果然周全!我先前倒也是有些急於求成了……有元直相助於我,何愁大事不成?」

    「謝主公誇獎…………」徐庶笑著說道,「但此法卻並非由庶所出!」

    「哦∼∼?」劉備更顯驚訝,急聲追問道,「不是元直,卻是何人?」

    「乃是庶之鹿門學弟——諸葛孔明所出!」

    「就是元直那位今日來訪的故友?」劉備略一思索說道。

    「正是!」徐庶點頭說道,「孔明乃是我恩師門下才智最佳者,月前才剛剛下山出師……」

    「比之元直如何?」聽徐庶話中意思,這「孔明」竟似才能尚在他自己之上,不禁讓劉備驚訝中帶著幾分不信。

    「孔明之才,倍於徐庶!」

    「倍於元直???」劉備至今足跡已遍佈大漢半壁江山,見識奇才傑士無數,但他相信——才如徐庶者,天下絕對已是罕有,曹操麾下的「鬼才」郭嘉、「鬼狐」賈詡、二荀等人,至多也就與徐庶相當。但現在徐庶卻說有人的才能倍於他自己,實在讓劉備感覺難以置信,「世間竟有如此奇才?元直,可否領我拜見這位諸葛先生!」

    「庶深夜前來,一者為說那『試舉』之事,另外一事正是欲請主公見見庶這位師弟!」徐庶笑著說道。

    「既如此,不必遲疑了!元直,我們即刻動身……」劉備興奮異常,立即起身,也不更衣,拉上徐庶直接朝房外走去……

    軍師中郎將府,會客廳

    「……德公座下,高弟何其多也!記得翼德曾對我言——鹿門學子藏龍臥虎,才高者可安天下,稍次者亦可為州郡大吏。其實我尚有些不信。以為如元直者已是天下罕有,屬鳳毛麟角之輩,不想今日居然又見才智與元直在伯仲之間的諸葛先生,方始信然!」與諸葛亮一番詳談後,劉備不禁歎服不已,同時亦明瞭——這位最多20出頭的的年輕人,無論在戰略眼光,還是在智謀、政務等諸方面,的確擁有可比肩徐庶的才能。

    「皇叔過獎了!」諸葛亮淡淡一笑說道,「元直師兄是恩師門下佼佼之人。亮之才實不足掛齒!」

    「先生高才。勿庸置疑!鳴於天下,于先生而言,只在返掌之間耳!」諸葛亮的謙遜,更讓劉備好感倍增。幾乎是毫不猶豫,劉備立起身形,長身朝諸葛亮行一大禮,懇切地說道,「備雖有心安定社稷,撫慰黎民,但只恨自身無德無才,與關、張二弟輾轉多年也未有所成。後幸得元直相助,才僥倖得如今局面。由此,備更感如元直、先生般大才是何其重要!今日。劉備恬顏,懇請諸葛先生襄助!」

    「……」諸葛亮眼中也不禁流露出感動之色——以劉備皇叔之尊,左將軍、豫州牧之職、且擁四郡之力,能夠對自己一介白身之人恭敬如此,天下間絕對罕有!

    「皇叔請起!」諸葛亮先將劉備扶起,隨即躬身回禮說道,「亮有一事,請詢皇叔!」

    「先生請講!」劉備急切說道。

    「亮請聞皇叔之志?」

    「漢室傾頹,奸臣竊命!備不自量力。欲以信為本,以仁為基,攬四方英傑,伸大義於天下。上安社稷,下慰黎民!」劉備略一思索,肯定地說道。

    「皇叔若不相棄,亮願效犬馬之勞!」諸葛亮微微頷首,再不推委,躬身行禮說道。

    「先生請起!先生請起!」劉備大喜過望,急將諸葛亮扶起,欣喜地連聲說道。

    「恭賀主公又得賢才,如龍飛天!恭賀孔明師弟得逢英主,才得所用!」徐庶在旁笑著說道。其實,諸葛亮的歸降早已是水到渠成之事。

    「元直,多謝了!」劉備也向徐庶施了一禮,「若非有你相薦,我難得孔明先生相助!」

    翌日,劉備召集文武議事,當眾任命諸葛亮為左將軍府參軍,協助徐庶參謀軍略機務。

    與此同時,劉備宣佈——日後選拔人才,仍以「辟舉法」為主,但輔之以「試舉之法」,予寒門子弟入仕機會。但具體如何操作,將由徐庶、孫乾、張懿、諸葛亮幾人共同協商決定。

    劉備這一決定,並未傷及士族最根本利益,廳中出身士族的官吏仔細思索後,也覺可以接受。與此同時,出身寒門的文武將官也是身同感受,欣喜不已。

    「……」張懿面呈欣喜,但眼中卻帶著一絲異色掃向徐庶、和廳下略顯神秘的諸葛亮。

    恰好諸葛亮也在留意張懿,兩人目光一交,同時產生一種莫名的感覺。

    諸葛亮面上異色一閃而過,隨即展顏微笑,朝張懿微微頷首。

    張懿頷首回禮後,掉轉目光,眉心不為人察地微微一皺——不知為何,諸葛亮那和煦如陽光般的微笑,始終讓張懿心中有種堵堵的感覺。

    十月初五,經過幾個輾轉後,曹操的急書幸運地未遭遇趙雲風騎軍的阻截,傳至彭城。

    曹仁、臧霸、呂虔閱信之後,稍一商議,決定立即按照曹操信中方法驅逐敵騎軍。而曹操退敵方法中的第一步——「堅壁」,其實已經開始執行。而第二步——探敵,也正在緊張地進行中。

    另一方面,趙雲在察覺到泗水易渡處皆已有敵軍斥候把守探察,知道再行渡河騷擾,將有可能被曹軍堵在泗水之東,遂果斷地放棄再襲下邳的打算。

    曹軍始終堅守不出,也讓趙雲有些無可奈何。而且增援的青州援軍中,有千餘輕騎,對風騎也已構成很大威脅。與趙影、華揚(風騎第二曲都尉)、張翔(風騎第三曲都尉)及各屯軍司馬仔細商議之後,趙雲決定領軍奔襲淮陰,再調曹軍出城救援。

    鹿門山腳,四名鹿門學子回首顧望著山上的書院,顯得頗為留戀。

    「呵……」石韜歎了口氣,收回顧望書院的目光,轉頭對另外三人說道,「士元,公威,廣元!你們將欲何往?」就在昨日,龐德公突將龐統、孟建、石韜、崔宏四人招至靜舍之中,告訴他們已可出師,日後究竟選擇走何道路皆由四人自行決定。

    「我欲先往襄陽,再往江東一行!」龐統以其特有的洪亮聲音說道,大而有神的雙眼中不可遏制地流露出興奮地光芒。

    「……」崔宏搖了搖頭,無奈地笑道,「士元,你當真要與孔明、元直一比高下?」

    「哈哈……」龐統朗聲笑道,「若無可稱的對手,此生有何意思?你們幾個呢?」

    「我去許昌!」孟建毫不猶豫地說道。

    「我將先觀天下之勢,再做決定!」石韜笑笑說道。

    「我與廣元之意相同!」崔宏也笑著說道。

    「日後縱各為其主,亦是鹿門同窗!」龐統探出右手,沉聲說道。

    「永是鹿門同窗!」孟建、石韜、崔宏同探右手,與龐統之手疊加一處,齊聲說道。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