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妃醉酒》又名《百花亭》,源於乾隆時花部地方戲《醉楊妃》的京劇劇目,是梅派代表劇目,京劇大師梅蘭芳傾盡畢生心血精雕細刻的拿手傑作之一。寫的是唐明皇寵妃楊玉環與明皇約在百花亭赴筵,久候明皇不至,原來他早已轉駕西宮。貴妃羞怒交加,萬端愁緒無以排遣,遂命高力士、裴力士添杯奉盞,飲致大醉,悵然返宮。該劇經梅蘭芳加工點綴,成為「梅派」經典演出劇目之一。
此劇本主要描寫楊玉環醉後自賞懷春的心態,表演**,格調低俗。五十年代,梅蘭芳去蕪存精,從人物情感變化入手,從美學角度糾正了它的非藝術傾向。劇中,楊玉環的飲酒從掩袖而飲到隨意而飲,梅蘭芳以外形動作的變化來表現這個失寵貴妃從內心苦悶、強自作態到不能自制、沉醉失態的心理變化過程。繁重的舞蹈舉重若輕,像銜杯、臥魚、醉步、扇舞等身段難度甚高,演來舒展自然,流貫著美的線條和韻律。
有資料說此劇源自昆曲劇目,由其唱詞結構可見一斑,尤已開場的〔四平調〕為京劇珍品。該劇的突出特徵是載歌載舞,通過優美的歌舞動作,細緻人微地將楊貴妃期盼、失望、孤獨、怨恨的複雜心情一層層揭示出來。如楊貴妃前後三次的飲酒動作,便各有不同:第一次是用扇子遮住酒懷緩緩地綴;第二次是不用扇子遮而快飲;第三次是一仰而盡。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開始時她還怕宮人竊笑,因而故作矜持,掩飾著內心的苦悶;但酒人愁腸愁更愁,最後到酒已過量時,心中的懊惱、嫉恨、空虛……便一股腦地傾洩出來。再如三次「銜杯」的動作,也將楊貴妃從初醉到醺醺醉意細緻入微地表現出來。這些歌舞化的動作,也體現出楊貴妃驕縱任性和放浪的性格內核。
京劇中的諸多旦角流派以及各地方劇種也有此劇的演出,但從流行程度而言均無法與梅蘭芳相比肩,即便是曾有評論認為的「南歐北梅」(據稱梅是美中見醉,歐是醉中見美)的歐陽予倩的版本亦未能真正流傳下來。
2002年,梅葆玖等根據梅蘭芳原作《貴妃醉酒》、《太真外傳》等改編成的大型交響京劇《大唐貴妃》,始由上海京劇院、中國京劇院、北京京劇院合作演出,以大佈景、大製作聞名於市,是京劇改革的一個方向和嘗試。
唱詞選段
海島冰輪初轉騰
(四平調)海島冰輪初轉騰,見玉兔,玉兔又早東昇。
那冰輪離海島,乾坤分外明,
皓月當空,恰便似嫦娥離月宮,奴似嫦娥離月宮。
好一似嫦娥下九重,清清冷落在廣寒宮,啊,在廣寒宮。
玉石橋~斜倚把欄杆靠,鴛鴦來戲水,金色鯉魚在水面朝,
啊,在水面朝,長空雁,雁兒飛,哎呀雁兒呀,
雁兒並飛騰,聞奴的聲音落花蔭,
這景色撩人欲醉,不覺來到百花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