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秦川 第四卷 擊漢 第三十九章 迷惑項羽
    黃河以東的西魏王魏豹、趙王趙歇、代王陳余都與項可與三國國王商議,共同出兵。『殷』國乃一小國耳,被『西魏』國與『趙』國所包圍,得仰人鼻息存活,無論魏豹下令還是趙歇下令,其都不敢不從。如此,四國兵馬可聚集五十萬左右。燕王藏茶雖與項羽親近,但其弒殺了韓廣,燕國百姓多有怨恨,可扶持韓廣子孫揭竿而起與之藏茶對抗。項羽大軍多屯於『齊』,『齊』與『燕』相鄰,『燕國』一亂項羽必設法相除,如此可吸引『楚國』兵馬最少二十萬。

    『函谷關』以東,洛陽王申陽是個牆頭草隨風倒,黃河北都已助大王成事,其見大王勢大亦不敢不助,又可得兵馬五六萬。韓國大王韓成被項羽所殺,被項羽新封的鄭昌在韓國又只知享樂不知整治貪墨,使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盡失民心。吾聞大王麾下有一小將與國尉韓大將軍同名同姓,乃是『韓』國二任王襄王韓倉之孫,可令其為韓國三軍太尉,命其出關糾集『韓國』子弟奪取韓國故土。一旦拿下『陽城』擒殺鄭昌,將軍又可得韓國數萬兵馬。

    臣又聞,『衡山』王吳是大將英布岳父,大王時常也有聯絡,雖然『衡山國』居於『臨江國』、『九江國』之間,但『臨江』國內竄入劉邦潰兵,國王共敖自守還是不易根本無暇顧及出關的大王與衡山王吳。九江王浦仁本是項羽手下一員猛將,如今又被項羽徵調入楚軍中,其國內群龍無首也不足慮。如此。大王領近八十萬大軍。又有衡山王為內應,出關擊楚可迅速打到楚國國都『彭城』,抄了項羽的老窩。」

    「你倒對我國內情頗是熟悉!」李信哈哈而笑。道:「可現在離夏熟尚有三月有餘,我軍又新破了劉邦大軍,此事天下皆聞,項羽會不懷疑我地目地不來提防與我嗎?如果他事先派大軍前來,在『函谷』關外紮下營寨又該如何?」

    「項羽一定會提防大王,也會派大軍前來駐紮。不過臣有一計可把項羽大軍焊在齊國境內,使他無法朝西進得一步。」蕭何道。

    韓敬聽蕭何越說越玄乎,忍不住嘲諷道:「聽你這麼說,你倒像是個神仙一般地人物,讓項羽如何項羽他就如何?或者你竟是項羽他爺,一句話吩咐下去,項羽連個大屁也不敢放,乖乖的聽你號令?」

    蕭何並不去理會韓敬的嘲諷。就連去看韓敬一眼也是沒有,面對李信侃侃接著道:「臣這一計將分作二步走;田榮被項羽所殺,田假又被項羽封為齊王,不過姓田家想當王地又豈止此二人。田榮的弟弟田橫就對這個王位覬覦已久。如今,齊國內的反叛大多為暴民的無組織反叛。相對於項羽的百萬大軍來說這些反叛簡直不堪一擊。不過,其中也有幾股較大的勢力,不是那些烏合之眾可以比擬地,聽說當中人馬最多已達數萬的那支便是田橫的人馬。臣此計的第一步便是大王可派人與這幾股較大的勢力秘密聯繫,支援他們兵甲與錢糧,讓他們的勢力近一步擴大,把項羽大軍牢牢拽進齊國的泥潭之中無法自拔。」

    「也就是代理人戰爭了?」李信頷首歎道。

    「代理人?」蕭何不明所以的問了一句。

    李信不知該如何給眾人講代理人是什麼意思,思索片刻後道:「就是自己不親自出面,找了個傀儡與項羽戰,其實真正與項羽戰地還是我。」

    「嗯,是這麼一個理!」蕭何點頭道。

    「第二步是什麼?」李信問道。

    「第二步是打消項羽的顧慮!」蕭何道:「我們可以派出探子,一部分裝扮成商人的樣子在楚國與齊國境內廣為傳播大王所以與劉邦戰,只是為天下主持公義,不憤於劉邦侵略三秦之地,為了維護楚霸王項羽的分封政策,不得以之下出兵討伐劉邦。如今劉邦逃出關外,大王暫時接管巴、蜀、漢中三郡,以待劉邦回此三郡之後再次為王。並且已讓邯、司馬欣、董翳再次為雍、塞、翟地國王,所以把都遷於『咸陽』也只是為了維護關內諸國不再爭鬥,決沒有一點出關與楚爭霸天下的意思。

    一部分以說客地身份結交楚國權貴,以金錢、美女賄賂這些權貴讓這些權貴替大王在項羽面前說好話。至於對項羽可假意向其稱臣,許諾每年送上多少的金銀的貢品。如此,一來項羽被陷入齊國的泥潭無法自拔,二來其內心的顧慮又被探子們平復,項羽將放心大膽的留在齊國平復叛亂,不會向西邊調來一兵一卒。」

    「嗯!」李信率先的點了點頭。緊接著張良與韓信也都點頭表示贊同,一沒仗打就閒得發慌的英布、韓敬等人卻不甘於寂寞,英布道:「這麼說在夏熟的三個月裡,我們什麼也不幹,就在這裡乾等?」

    「非也?」蕭何晃了晃腦袋,道:「我們能幹的事情多了去了!其一:必需派人馬上安撫『函谷』關以東的百姓,讓他們明白我們的仁義,三個月後出關之時,我們將會暢通無阻,甚至受到中原百姓夾道歡迎的禮遇。其二:全力協助韓王韓信(因為猛然間李信營內出現了兩個韓信,為了區分此二人,以後稱此韓信時特意加上韓王二字。)攻擊鄭昌,一定要在三個月內拿下韓國。其三:派人前去遊說魏豹、陳余、趙歇等王,要讓他們承諾同我們一同出兵,不然到時貿然以十萬軍出關,只怕是打不過擁有百萬大軍的項羽的。其四:要想辦法招攬劉邦,讓他投靠我們,多一分力量就有多一分力量的好處,就算其不願被我們招撫也不能讓他轉投項羽與我們為敵。其五

    、巴、蜀三地,多是些流放強盜。其民風強悍應該多盡快的把此三郡牢牢掌控在我們手中……」

    蕭何嘩啦啦地說了一大通,把英布駁地啞口無言。李信站起身笑道:「得蕭何簡直就是讓我如虎添翼,事情就這麼定了。今後蕭何就為左丞相,你與張良一人管內政,一人管外務!眾將領聽令!」

    眾人迅速的站成兩排,張良與韓信一人居左一人居右站在兩排的頭前,蕭何左右一看不知該站在兩排何處,也就不管那麼多。站在兩排正中地位置不動。

    李信道:「諸位將領回去之後,加緊訓練各部兵馬,三個月後舉行大試,決定誰隨我出關擊楚!食其、張良、韓信、英布留一下,其他將領暫且退下。來人,把蕭丞相帶到『咸陽』城東的原趙高府上,即今日起,趙高府便是蕭何的丞相府。今後有關內政方面的事情,都由他先行處理。」

    眾人依次退了下去,蕭何與陳平相隨出了『咸陽』宮,陳平連連恭喜蕭何的榮升。蕭何亦對陳平連連拜謝。

    —

    大殿內,李信瞧了一眼留下的幾人。把遊說地任務交給了食其。又與韓信、張良說了些閒話,談笑間兩人把今日殿上爭吵所產生的仇隙彌平。韓信拱手道:「大王,蕭何確實是個人才,不過大王在只見一面的情況下便封其為丞相,不怕他將來位高權重反叛嗎?」

    「怕,如何不怕!」李信笑笑道:「況且今日他說話之時處處維護劉邦,可見其對劉邦的舊情未忘,這也是我要把英布留下來的原因!」

    英布一聽這話便知李信有任務要交給他,上前一步拱手道:「不知大王有何差遣?」

    「要想讓蕭何沒有反意,你說該怎麼辦?」李信問道。

    「末將只知打仗,如何打勝仗,其他的事情就不知道了,還請大王明示。」英布道。

    李信含笑看了張良一眼,張良道:「蕭何是個輔佐他人的賢臣,他與劉邦相交日久,不忘舊情也在情理之中。你說,要想絕了蕭何效忠劉邦的念想,該怎麼辦?」

    「讓劉邦效忠大王,如此就算蕭何效忠劉邦,其實說到頭來還是效忠大王!」英布呵呵而笑,道:「我明白了,大王是想讓我把劉邦地老父、老婆、兒女抓起來,逼得劉邦投降大王?」

    那時的人最看中孝,英布如此想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可李信卻知劉邦這個無賴是個最不孝的人,也是個毫無父愛地人。不然不會在項羽威脅要殺劉邦老父時,劉邦腆著臉要分一碗肉湯喝。在劉邦軍大敗的時候,劉邦為了活命,嫌兒女坐在車上影響車地速度,不停的把兒女扔下車。當夏候嬰把兒女不停的抱上車後,劉邦竟起了要殺夏候嬰之心。

    「你可真是個癡兒,果真如你所言,你是個除了打仗是什麼也不懂了的莽夫!」張良笑罵一聲,道:「死人!劉邦一死,蕭何還怎麼向他效忠!」

    「哦!」英布恍然大悟,喜道:「大王的意思是讓我帶兵出關清剿劉邦人馬?不知大王許我帶多少人馬出關,如果能帶一萬人馬的話,末將保證能在三月之內完全清剿劉邦的人馬,提著劉邦的人頭來見大王!」

    「只許你一人出關!」李信看著英布吃驚發愣的窘樣,一笑道:「怎麼?怕了!」

    「末將不怕,可讓末將一人前去,何時才能殺了劉邦?」英布道。

    「哈哈!」李信、張良、韓信、食其同時一笑。

    何?」

    「你?一個糟老頭子陪我出關又有何用?」英布將眼一白,道。

    「項羽現在看得我們極緊,帶兵出關堅決不行。本來這事我打算讓你一個人辦,不過看你為難的樣子,食其又親自請纓,我就准許你帶三五人同時出關。」李信笑道:「劉邦入『臨江』國境,會有三種不同的結果。他可能在『臨江』國稍作停留之後,南下進入百越之地。他也可能投靠『臨江』國大王共敖,或者與共敖開戰。與共敖開戰也會產生兩個不同的後果,其一是被共敖所殲,其二是他殺了共敖佔領『臨江』國以圖東山再起。這裡邊對我們最為有利的是劉邦被共敖所殲,其他的不管他是逃入百越、還是投靠共敖或者占臨江國為王都是我們所不願看到的。你出了關,首先去見共敖,一定要說服共敖與劉邦開戰。如果共敖兵馬不夠,你可從吳那裡借來兵馬一同對付劉邦,務必要全殲劉邦殘軍。」

    「嗯!」英布點了點頭應道:「請大王放心,有食其陪我一同去,共敖一定會同意與劉邦開戰的。只要其一與劉邦開戰,末將就有信心提著劉邦的人頭去見大王。」

    「好,有你這句話我就放心了!」李信拍了拍英布堅實的肩膀,道。

    「大王說准許我帶三五人出關,不知這三五人是讓末將隨意在軍中挑選,還是早有指派?」英布道。

    「隨意挑選,你想得倒美,難道你要挑韓信出關,我還得放手不成?」李信笑道:「隨你一同出關的你原也認得,分別是夏候嬰、周勃等人。他們被俘之後幾次三番表明心意要求投靠我軍,然而他們與劉邦的交情太深,我不敢信任,所以想趁此機會讓你帶他們出去對付劉邦,試一試他們的心意。如若他們有何異動,並非真心投靠我軍,你可以先斬後奏。」「末將遵令!」英布拱手道。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