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秦川 寫作背景(外篇) 關於秦時黃金的生產與製作 一
    有關黃金的淘采、冶煉和金器製作工藝的具體描述,古文獻中的記載,時代都較晚。這裡依據先秦眾多出土金器實況的分析研究,結合較晚文獻的有關記載,並對照後世金器製作工藝,作些推論和描述。

    一、金的陶冶采煉

    現代地質學研究證明,金礦在地殼中的時空分佈相當廣泛,幾乎所有的地質時代都可以形成。金礦資源主要分兩大類:一類為脈金礦,礦床大部分分佈在高山地區,由內力地質作用(主要是火山作用、岩漿作用、變質作用)形成,脈金礦又稱山金礦、內生金礦;另一類為砂金礦,由山金礦露出地面後,經過長期風化剝蝕、破碎成金粒、金片、金末,又通過風、流水等的搬運作用,在流水的分選作用下聚集起來,沉積在河濱、湖濱、海岸而形成沖積型、洪積型或海濱型砂金礦床。有的山金礦風化剝蝕後,碎屑產物在原地堆積,則形成殘積型砂金礦床。如果沿斜坡堆積,則形成坡積型砂金礦床。砂金礦床又稱外生金礦,其成礦時代可以在古生代、中生代、第三紀、第四紀或現代。

    我國脈金礦主要分佈在四川、湖南、山東、吉林、黑龍江、河北、廣西。沖積型砂金礦在我國砂金中占主要地位,閩、贛、鄂、湘、粵、桂等省區主要河流上游,支流兩岸的沖積層底部普遍含金。黑龍江省呼瑪縣漠河地區也是歷史上著名的砂金產地。從總體上看,脈金礦主要在北方地區,砂金礦南方地區居多。

    我國古代早有山金、砂金之分。但山金的含義不僅指脈金礦,而且還包括殘積型、坡積型砂金礦床,意即山上產的金。古代砂金礦床又可分為「水金」(自「水砂」中的淘洗而得的砂金)和「平地掘井」開採而得的砂金。砂金礦中,與絕大多數金粒有明顯區別的大顆粒金,叫塊金,俗稱「狗頭金」。狗頭金絕大多數產於沖積型砂金礦中,有些產於近地表的次生富集帶中。

    先秦時代主要淘采的是砂金,南方特別是楚國地區砂金的儲量較豐富,因而采淘金業較別處突出,《戰國策#183;楚策》記載楚懷王的話說:「黃金、珠、璣、犀、象出於楚。」《管子#183;輕重甲》中管仲說:「楚有汝,漢之金」。《韓非子#183;內儲說上》說「荊南之地,麗水之中生金,人多竊采之。」從考古發現來看,楚國有大量金幣和較大型金器陸續出土,這些都說明東周時楚國有較發達的黃金采煉業。

    1、采金與選礦

    砂金的淘采是黃金工業的首道工序,從周代銅礦遺址的發掘並研究中,發現了當時選礦用的木淘砂盤、木淘沙船及木溜槽。可知當時已使用重力選礦法,其中包括重砂淘洗選礦法、溜槽選礦法。淘選的原理是利用礦物的比重差(一般石英砂的比重為2.65、金的比重為19.3、鐵砂的比重為7.8以下),在水介質中,借助外力作用,產生不同的運動效果,使礦物按比重分層分帶,從而使礦物分離。砂金的淘采理應採用同樣的方法。因為砂金的比重更大,更易分離。後世相當長的時期,淘采砂金仍使用類似的方法。宋朱或《萍州可談》卷2載:「兩川冶金,沿溪取砂,以木盤淘,得之甚微,且費力。登、萊金坑戶止用大木,鋸剖之,留刃痕。投沙其上,泛以水,沙去,金著鋸紋中,甚易得」。此處可以看到直到宋代,類似先秦時代采砂金的兩種工具和方法,在不同地區仍在使用,實際上直至近代也還有延用大體類似的冶金工具和方法的。盧本珊先生等利用銅綠山的古選礦工具進行淘洗法的模擬試驗後指出:「其選礦工藝流程與史料記載及現代保留的傳統淘金工藝流程則相似」。

    商周時代主要淘采砂金,但是到了東周,特別是戰國時代,脈金的採選似亦開始。成書於戰國的《山海經》中提到有金和多金的山106處,另外還有以金命名的山,如金之山、金門之山、金星之山等。上述產金之地,有些與河流有關,大部分與河流無關;有些山上產的金可能為殘積型、坡積型砂金礦床,但有相當一部分為脈金,即巖金礦床。其中有7處說「其陽多金,其陰多鐵」,這種帶規律性的認識應該是從多次開採上述兩種礦床的實踐中獲得的。

    1984年在河北興隆縣興隆鎮東北60公里深山區的西溝莊東南發現戰國金礦遺址兩處,並在礦坑內出土採掘工具鐵鋤、鐵斧、葦席、木條簸箕等。兩處礦坑相距約200米,其中一處礦坑長約30米,寬約0深2—3米。另一處東西長約20米,南北寬約0.5—1米,深約0.5—3米,無礦道,沿金礦露天開採,除將金礦採出外,沒有加寬開鑿巖基,方法簡單實用。距金礦遺址約10公里左右的壽王墳古洞溝戰國遺址,1953年出土鐵鑄范87件,並發現兩個古代鐵礦井。

    商周時代,青銅礦床冶煉業已高度發展,東周開始鐵礦冶煉也相當的發達。銅的熔點為1084.5℃、鐵的熔點為1146℃(生鐵為1537℃)、金的熔點為銅鐵皆高於金。中國礦藏不少是銅鐵與金、銀的共生礦,開採銅鐵時獲得黃金、白銀並掌握其冶煉方法是很自然的事。

    2、混汞提金法的使用

    金主要以單質自然金形態存在於自然界,自然金中的主要雜質為銀、銅、鐵、碲、硒,另含少量的鉍、鉬、銥、鈀。在原生條件下,金礦物常與黃鐵礦、毒砂等硫化礦物共生。與金共生的主要金屬礦物為黃鐵礦、磁黃鐵礦、輝銻礦和黃銅礦等。在冶煉中如何去掉單質自然金中的雜質及從共生礦中提取黃金是又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大概到了東周,特別是戰國時代,我國已使用了混汞法提金。此法的原理是基於礦漿中的單體金粒表面和其他礦粒表面被汞潤濕性的差異,金粒表面親汞疏水,其他礦粒表面疏汞親水,金粒表面被汞潤濕後,汞繼續向金粒內部擴散生成金汞合金,從而汞能捕捉金粒,使金粒與其他礦物及脈石分離。混汞後刮取工業汞膏,經洗滌、壓濾和蒸汞等作業,使汞揮發而獲得海綿金,海綿金經熔鑄得金錠.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