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沃軒轅 第三卷 大地風雲 二百三十一 突圍杏山
    在洪承疇準備突圍,他所最為信任的愛將,讓明軍視清兵膽戰心驚的吳三桂,卻在他的軍事生涯上抹下了極不光彩的一筆,他率先當了逃兵!

    吳三桂看起來只是一員勇猛的戰將,其實頗有心術,一接到洪承疇準備突圍的命令,回營即與將士商量突圍辦法。

    他營中有一新降的蒙古人獻計,敵兵詭計極多,小路必嚴兵堵截,大路當設備稍寬,宜從大路……這位久居清政權中的蒙古人十分熟悉滿清用兵的特點。

    這次吳三桂做出了正確的判斷,用蒙古降人之計,決定從大路突圍。

    就在才準備下達命令的時候,忽聽明兵各的沉寂,火把晃動,雜亂的叫喊聲,馬蹄聲響成一片。

    原來,怯懦的大同總兵王樸為保全性命,不顧軍令,回營便率本部人馬首先乘夜突圍逃跑。其他各鎮總兵官一看形勢不好,誰也不願被消滅,惟恐落後,倉皇爭先拔營,頓時一片混亂。

    吳三桂既不想盡節,也不想束手待斃,一聽各營要逃,亦不怠慢,當即傳令本部人馬起行,直奔大路殺出。

    皇太極料到明兵糧絕,很可能乘夜逃跑,早作了截擊的準備。黑夜中,明兵且戰且闖,各兵散亂,黑夜難認,不辨方向,互相擁擠,自相踐踏。

    當突進至壕邊,遭到嚴陣以待地清兵的迎頭截砍。死傷纍纍,而掉進壕塹裡的不計其數。大批明兵無法突圍,被壓縮到南海邊,適遇漲潮,都讓無情的潮水席捲而去。

    吳三桂從大路殺出,直奔杏山城。果如所料。皇太極佈置兵力,大都在小路截殺明兵,而大路兵力不多,只有他與文武隨從三四百人守衛營帳。雖然盛設旌旗、帳幙,卻無重要將領。

    正在此時,負責在杏殺城方向攔截明軍的蒙古固山額真庫魯克達爾漢阿賴和察哈爾毛海,正巧準備攻擊杏殺城,見一隊人馬向皇太極大營殺去。大驚,急忙帶著本部三千人,自前方攔截而去。

    眼看就要突圍而出,前方忽然出現大股敵人,吳三桂麾下將士有些心驚。事關生死存亡,吳三桂抖擻精神,大聲道:

    「把我的戰旗張揚起來,我自在前開道,汝等只管隨我前行,我自保你等安全。若失了一人一卒,也算不得吳三桂地本事!」

    他竟然真的獨自一人,當先一騎衝出,眼見得到了敵軍面前,厲聲道:「大明總兵吳三桂在此,給我讓開了道路!」

    本來庫魯克達爾漢阿賴和察哈爾毛海還不知對面來的是誰。一聽是吳三桂之名,心中大驚,四目相對,庫魯克達爾漢阿賴說道:「吳三桂何等英勇,清兵亦不是其對手,我等上去,只有徒勞送死……」

    「只要陛下無事,我等都是大功一件。」察哈爾毛海強作鎮靜道:「況且我等任務只是攻擊杏山。不如賣了吳三桂這個人情,放他出去,將來戰場上也好見面……」

    吳三桂一將驍勇,威名竟使得敵人聞名不敢接戰。那三千蒙古人主動分開陣型。聽憑吳三桂帶著部下大搖大擺地從面前走過,吳三桂威風之盛,一時無雙!

    這一幕皇太極在高處看得清楚,他見蒙古人不敢接戰,居然絲毫沒有責怪的意思,反而環顧左右而道:

    「吳三桂之勇,連朕也覺得害怕,若得此人歸降,這天下便唾手可得了!」

    一邊謀士範文程說道:「陛下,吳三桂固然驍勇,可大明並不只有一個吳三桂,洪承疇、祖大壽等人皆極會用兵。而大明還有一人,坐擁精兵十萬,虎踞江南,軍民無不誠服,若崇禎再度啟用此人與我大清為敵,則誰勝誰敗尚未可得知……」

    「莫非,你說的是武英王朱由斌?」皇太極皺起了眉頭:「我只顧看吳三桂之勇,卻忘了還有此人存在,你說得一點也沒有錯,這人果然是我大清平生難得一見之勁敵……不知范先生可有良策?」

    「臣對目前倒並不如何擔心。」範文程微笑著說道:「崇禎多疑,自毀長城,生生讓朱由斌以江南富裕之地,以麾下十萬將士獨立於大明朝廷之外。可陛下若是想得到天下,將來非與朱由斌正面交鋒不可,臣建議陛下還應提早做好準備是為上策……」

    「其實,朕和朱由斌見過,那時他還叫朱斌……」

    皇太極忽然說道,他的神思有些恍惚,過了會嘴角忽然露出了一絲微笑:

    「記得那年朕還送給他一筆銀子,說將來若有可能,就放了朕一條性命。嘿嘿,朕說這話可一點都不覺得丟人,說起來,朕心裡還真的是想他啊……」

    範文程怔在了那裡,這不是一個豪情萬狀,意在爭霸天下君主說出來的話,倒像是一個老人,對著夕陽,正在那緬懷著什麼……

    ……

    逃入杏山城地吳三桂,遭遇到了平生未得之敗,還未喘息停當,王樸也逃了進來,兩人商議一番,都覺得杏山城早晚必被清軍攻擊,此地也不是長久呆的地方,還是跑回寧遠比較妥當!

    皇太極賊繼續部署兵力聚殲明殘兵餘眾,他命內大臣宗室錫翰、國戚多爾濟兩員驍將率濟席哈、車爾布、巴蘭及精兵二百五十人,蒙古翁牛特、四子部落都爾拜率兵二百五十,分別埋伏於杏山明兵逃走必經之地的高橋大路和桑噶爾寨堡,另派甲喇率京隋、格爾泰、郎球等戰將率三旗精銳護軍一百五十人協助堵截吳三桂兵。

    這時的皇太極已經下達了必捉吳三桂的命令。他所派滿蒙八旗兵數量不多,但皆多精銳,其將領也都是

    足以擊敗已成驚弓之鳥地明殘兵敗將。

    當天,杏山明兵一千人自城中逃出,遇到清伏兵。迎頭痛擊,明兵死傷甚多。皇太極聞訊,親自趕到高橋東,指授方略。指示如明兵自杏山逃出,尾隨追擊,不得使明兵入城。

    為加強兵力,又派多羅貝勒羅洛宏、固山貝子博洛、內大臣圖爾格等以每旗精兵20名及正白旗護軍、翁牛特兵、錫翰、多爾濟.b戰的名將多羅貝勒多鐸指揮。繼續設伏以待杏山明逃兵。

    在城裡的吳三桂、王樸已感到杏山岌岌可危,不宜久留,率部出城逃跑。埋伏杏山西的清兵立即迎戰,將明兵截入大路追擊。三桂與王樸且戰且退,向高橋逃去。

    清將多鐸一聲號令,伏兵四起,迎面截住,而後面清兵緊追不捨。吳三桂、王樸與明兵手足無措,無心戀戰,急欲奪路逃跑。

    清兵奮力攻擊。明兵大敗,四處潰逃。清兵邊追邊攻擊,到傍晚,已將桑噶爾寨至海一線列兵固守,嚴密封鎖。吳三桂、王樸率殘部乘夜逃跑,兵士死傷殆盡。身邊只得三十七騎。

    眼見得被逼入了絕境,反而激起了吳三桂的悍氣,對身邊王樸說道:「我二人已入死地,若不奮力,今日皆死於此。你可帶二十騎在右,我帶十七騎在左,一路衝殺過去!」

    那王樸也和吳三桂一般,雖然因膽小而第一個逃跑。但卻是明軍中少有地猛將。當下大聲說道:「既然吳總兵願意決死,我為自身計,豈有不拚命者!」

    —

    這兩人一左一右,發聲吶喊。竟真地便向清軍大陣衝去,忽然不顧身邊人數少得可憐。

    才一殺入陣中,吳三桂連聲狂喝,大刀風一般地舉起落下,竟無一人能近其身。

    那清兵中的郎球眼看吳三桂在自己陣中往來衝突,如入無人之境,勃然大怒,拎口大刀,帶八名親兵便來迎戰。尚未靠近,就聽吳三桂霹靂似的一聲大吼:

    「我乃吳三桂,誰敢擋我!」

    郎球尚沒有什麼,身邊八名親兵早已露出畏懼之色。正猶豫間,吳三桂已經衝上,大刀兩次掄起,早有兩名清兵落馬。

    那郎球方才迎上,卻被吳三桂兜頭一連幾刀,殺得郎球只有招架之功,全無還手之力,這一通殺只讓郎球膽戰心驚,撥轉馬頭就跑,哪裡還有迎戰的心思!

    吳三桂哈哈大笑,催動戰馬,當者披靡,不多時,竟被他殺開了一條血路,奪路而走,可身後的十七騎卻皆死於亂軍之中……

    那王樸卻也是一般神勇,與吳三桂一前一後殺了出來,環顧左右,再無一名兵丁相隨。王樸歎息著道:「你我二人此時如喪家之犬,天下之大,卻又還能去哪裡?」

    「我看不如先去寧遠暫避。」吳三桂倒不見多少頹喪:「那尚有我數萬人馬,待避過清兵鋒頭,再慢慢地恢復也就是了……」

    眼見得已成甕中之鱉地吳三桂再次逃脫,皇太極懊喪不已,範文程卻勸道:

    「吳三桂自投身行伍以來,一向以敢戰而著稱,他顯著的軍功和飛速晉陞,已成為大明朝廷最重要的倚重。他晉陞為總兵,獨掌一方帥印,說明大明朝廷對他地器重。這次援錦他又是八大將之一,實為一員主將。而這當王樸先逃時,他竟隨其後,逃之夭夭,他的決戰勇氣頓然消失。在臣看來,就在這一霎間,他對大明的忠心也不復存在……」

    見皇太極聽得仔細,範文程微笑著說道:「當日他曾放了睿親王一馬,今日陛下何不還了他這個人情?吳三桂被困兵丁甚多,陛下不如打開一條生路,讓他們去吧……」

    「這個……」皇太極卻有些猶豫起來:「吳三桂之部驍勇善戰,若是就這麼放了出去,只怕,將來只會讓我大清徒增損傷……」

    「陛下能困住他們一次,就不能困住第二次嗎?」範文程笑著說道:「況且,這些人都是他的多年的老部下,家丁,眼中只有吳家,沒有大明朝廷,陛下捉了他們也未必能為所用。那吳三桂當日放走睿親王,說明也正是對大明朝廷失去了信心,在為自己鋪設後路。陛下今日放了他地部下,他日必成我大清的一枝精兵!」

    「范先生說得好,讓朕茅塞頓開!」皇太極大笑道:「好,為了他日我大清能有明朝的一枝精銳,傳令三軍,但凡看到吳三桂的隊伍,只管放行!」

    這一道命令卻保全住了吳三桂投入到松錦決戰中地大部分主力。有了實力就有了一切,有了將領和士兵,縱然皇上要查辦此次戰敗地罪魁禍首,查辦臨陣脫逃之人,也絕對

    不會查辦到自己這個逃兵的頭上,這點,讓吳三桂心裡對皇太極充滿了感激……

    吳三桂和王樸是逃跑了,鼓吹決戰的張若麒等也臨戰驚慌,逃至小凌河口,從海上駕舟逃向寧遠去了。曹變蛟、王廷臣突圍不成,退回松山城,與洪承疇固守。

    爾後,皇太極大規模進兵松山,四面圍困,躊躇滿志,必欲破城,以擒拿總督洪承疇!

    松錦決戰這次空前規模的大會戰,只有進行了前後短短十天的時間,清兵大獲全勝,殲滅明兵五萬三千餘人,獲馬七千餘匹、駱駝六十六峰、甲冑9九千餘副……

    而被海水淹死的明兵浮屍漂蕩,多如雁騖,其餘潰兵散勇,都逃向了寧遠,被吳三桂收留起來,由於明兵慘敗,大明朝廷松山、錦州、塔山、杏山四城連失!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