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陷阱 第三章 擁有有限責任的專政 13 金融衍生物:來自後援的危機
    人們事先沒有料想到,任何商人或交易所經理也事先毫無準備。1994年春天,美國經濟形勢不錯,康采恩積極投資,消費不斷增長,美國人從來沒有建造這麼多大樓。為了對付可能出現的宏觀經濟過熱和市場上日益增長的通貨膨脹恐懼,美國聯邦儲備銀行市場委員會在主席格林斯潘的領導下,於2月份第2周出示了警告黃牌。他們把美國銀行迄今為止比較低的主要利率提高0.25%。原來想作剎車的輕微試探,發出信號,提醒各國貨幣發行銀行保持警惕。但是在商人辦公桌上卻被當作世界經濟要全面剎車,開始出現一場前所未有、一天比一天嚴重的拋售華盛頓國家債券的風潮。3個月內匯率持續不斷下降,利率爆炸性上漲。不是如聯邦儲備銀行計劃的那樣上漲0.25%,而是翻了8倍。短期和中期的美元貨款利率上漲2%。這種匯率下跌、利率上漲的發展趨勢立即滲透到歐洲國家,資本市場的「短暫危機」(商人行業術語)把整個歐洲大陸推入衰退。各國中央銀行習慣於「把握貨幣市場的方向盤,就像駕駛一台老牌福特汽車」。紐約銀行界的金融專家和鑒定專家格雷戈裡·米爾曼評論這場出乎意料的危機說,這一次市場卻像一輛賽車一樣作出反應,「乘客穿過車子前面的擋風玻璃飛了出去」。受到打擊的首先是那些利用被稱作「寶貝」的美國債券為自己的高風險投機性投資作出安全保障的投資者。他們提供的保證金不再能抵償債務,債權人宣佈解除契約。下面是成千上萬的事例之一:洛杉磯南部,加利福尼亞最富有的奧蘭治縣。有一家曾得到大量資助的國有公司現在不得不登記破產。這個以往資金雄厚的公司金庫現在出現了幾乎30億美元的虧空。在世界範圍內金融工業同它們的顧客一起蒙受重大損失。長期投資的貶值給他們帶來戰後最大的年度損失。3萬億美元幾乎在一夜之間化為烏有。而使人吃驚的是,沒有人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

    在設在紐約自由大街的聯邦儲備銀行的主要駐地,一個經濟學家小組找到了消失了的數十億美元。對商人所作的調查研究導致一個令人吃驚的發現。國家債券混亂的關鍵原因是在房地產抵押債務的交易上。

    與德國不同,在美國,如果市場提供的利率低於契約規定的數額,房地產抵押人可以隨時宣佈取消他們的建築貸款。為了防禦這種風險,相應的有固定利息的長期債券時當於德國的抵押債券)的供給者將地產抵押債券出售一個時期,即出售到事先規定的時間。利率下降,房產主把短期信貸改為長期信貸,這種息金期權交易上漲的匯率抵消了由於宣佈解除抵押契約而失去的利潤。在利率下降的年代裡,把短期信貸改為長期信貸已發展成為大規模交易。房地產抵押證書只是短期投資,購買者只有借助短期總金一期權交易才能相應獲得安全保障。

    當聯邦儲備銀行宣佈利率急劇變化時,市場幾乎傾覆。巨大的美國房地產抵押市場的管理者突然大規模拋售為期5年以上國家長期定期債券。無論聯邦儲備銀行還是其他銀行都沒有料到這一點。對於房地產抵押交易和債券交易之間的關係迄今為止設有幾個人明白。從市場的這個角落爆發出一種拋售衝擊,使匯率迅速下降。幾個小時之內,在所有其他市場參與者的電視顯示屏幕上都出現了討厭的「停止一下跌」的信號。他們必須向外拋售,形成了一種越來越猛烈的的反饋,形成一種強大的運動,似乎無事生非地發展成為一種世界範圍的拋售浪潮。在資本市場龐大江河水系的一個以前不引人注目的分支上,現在爆發了一場洪水。美國中央銀行一次小小的匯率修正幾乎變成全面危機。

    1994年美國房地產抵押債券危機前所未有地顯示出金融工業對於無法預測的突發事件和連鎖反應是如何毫無防禦能力。現代高科技武裝起來的財政金融業的這種不安全狀況與金融衍生物交易有著決定性的關聯。80年代資本流通的自由化不過是取消了各國市場之間的國界,90年代的金融衍生物交易則把這種取消界限推向極端。德意志銀行總裁希爾瑪爾·科佩爾高興地說:「金融衍生物使得所有資本市場都能夠彼此互相交換。它把長期貸款變成短期貸款,又把短期貸款變成長期貸款。它實現了我們以前做夢才能辦到的事情。」

    也許,正在做的是一場噩夢。現在就像在一個相互溝通的管道系統之內,一切都相互聯結在一起,但這樣一來,每一天都更難測量出準確的比例。昨天的經驗明天就可能失效,商人們再也無法自己估算出交易金額。為了能夠對他們的『略構化產品」(行業術語)進行交易,這些金融魔術師需要價格信息和風險信息的程序。這些信息程序的質量決定著數十億美元的利潤和損失。德國一家私人銀行金融衍生物交易負責人報告說,他的電腦文件夾中存儲著幾千份這種錯綜複雜的未來交易協定。他對這個能夠隨時顯示所有期貨交易總金額的程序十分自豪,來自幾十個市場的最新數據不斷地被輸入計算。他的食指飛快地落在幾百行數據中的某一行上面:「在這裡,我能看到,我們是否能夠贏利。在利率保持不動的時候,每天我們都要損失49000馬克,利率下降0.01%,就會給我們帶來7 馬克的利潤。」

    前提條件是所有從理論上能夠出售的東西都能在市場上找到一位買主,然而,事實並非永遠如此。各個市場之間的關係越來越複雜,在同一時間內決定起落升降的因素越來越多,發生災難性匯率變化的危險也就越來越大,就像房地產抵押商人的債券期權交易可以把世界債券市場攪得天翻地覆一樣,明天可能又會出現一種人所不知的債權關係。

    金融衍生物市場的這種令人捉摸不透的反覆無常給某些金融魔術師帶來了災難性的厄運,給許多正派經營的公司帶來幾億、以至幾十億金額的損失。犧牲者名單包括法蘭克福五金公司,它只是由於獲得數億馬克的補貼才倖免於破產,還有世界康采恩普羅克特一甘布爾公司、日本大和銀行、德國哥達保險公司與克羅尼亞保險公司、漢諾威再保險股份公司等。迄今為止最大的事故是1995年2月,由當時年僅27歲的英國人尼克·裡森造成的。他在新加坡交易所根據日本股票的日經指數所作的錯誤期權交易使倫敦巴林銀行損失18億馬克,迫使這家最古老的英國金融機構宣佈破產。對於這類投機活動,銀行業務監督機構的負責人顯然多年以前就已知道。金融衍生物交易的爆炸性急劇發展不僅增加了貨幣交易風險,而且使得幾十年來為這個行業所建立的安全體系從根本上被取消。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