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突起 正文 湊字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琅邪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漢族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戰略軍事家。蜀漢丞相。謚曰忠武侯。

    個人資料

    體態身長八尺米)容貌甚偉時人異焉(出自陳壽《上諸葛亮集表》見《三國誌amp;#822;諸葛亮傳》後附內容)

    官職丞相領司隸校尉益州牧錄尚書事假節

    爵位武鄉侯

    祖上諸葛豐(漢朝司隸校尉)

    父親諸葛珪(東漢末年泰山郡丞)

    母親章氏

    叔父諸葛玄

    配偶黃月英

    兄弟諸葛瑾(兄)諸葛均(弟)

    子女諸葛瞻(親子)諸葛喬(養子實乃長兄諸葛瑾之子)

    孫子;諸葛尚(瞻長子)諸葛京(瞻次子)諸葛攀(喬子後因諸葛恪獲罪滿門抄斬故重歸諸葛瑾門下)

    重孫諸葛顯(攀子)

    躬耕南陽

    建安二年(公元97年)諸葛玄病逝。諸葛亮和弟弟在隆中務農。亮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樂毅比擬自己當時的人對他都不以為然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孟建、石韜相信他的才幹。人稱「臥龍」。他與當時的荊州名士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等有結交。黃承彥曾對諸葛亮說「聞君擇婦;身有醜女黃頭黑色而才堪相配。(聽到你要選妻我家中有一醜女頭髮黃、皮膚黑但才華可與你相配。)」諸葛亮應許這頭親事立即迎娶她。當時的人都以此作笑話取樂鄉里甚至作了句諺語「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女。」

    隆中對

    當時劉備依附於劉表屯兵新野。後來在一次拜訪司馬徽時聽過他說「儒生俗士豈識時

    三顧茅廬

    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那些儒生都是見識淺陋的人豈會瞭解當世的事務局勢?能瞭解當世的事務局勢才是俊傑。此時只有伏龍(諸葛亮)、鳳雛(龐統)。)」後又受徐庶推薦想徐庶帶他來引見但徐庶卻說「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這人可以去見不可以令他屈就到此。將軍宜屈尊以相訪。)」

    劉備便親自前往拜訪去了三次才見到諸葛亮(一說三次都見到了)劉備便叫其他人避開對諸葛亮提問道「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獗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現今漢室衰敗奸臣假借皇命做事皇上失去大權。我沒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與能力想以大義重振天下但智慧、謀略短小、不夠所以時常失敗直至今日。不過我志向仍未平抑你有沒有計謀可以幫助我?)」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諸葛亮遂向他陳說了三分天下之計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孫權可作援的形勢;又詳述了荊、益二州的君主懦弱只有擁有此二州才可爭勝即說明了此奪取二州的必要性及可能性;更向劉備講述了攻打中原的戰略。這篇論說以後便被稱為隆中對(隆中一地仍有爭議一說草廬對)而劉備聽後更加大讚於是諸葛亮開始仕於劉備)。劉備常常和他議論關係也日漸親密。關羽、張飛等都大感不悅劉備向他們解釋道「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我有了孔明就像魚得到水般希望你們不要再說了。)」關羽、張飛等便不再抱怨。

    過江作說

    當時因劉琦後母影響劉表對劉琦漸漸不悅。劉琦數次向諸葛亮請教自安之術但諸葛亮每每推辭劉琦便在一次飲宴時用上屋抽梯的辦法令諸葛亮說出解決辦法諸葛亮便反問劉琦「君不見申生在內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你不見到春秋時期申生在內而有危險但重耳在外卻可得安嗎?)」劉琦明白他的意思正好黃祖被孫軍殺害劉琦便上薦為江夏太守。

    208年8月劉表病逝其二子劉琮繼位聽到曹操南下的消息遣使投降。劉備在樊城知道後率軍隊和百姓南逃曹軍在當陽長阪追上劉軍徐庶之母被曹操軍隊捉住徐庶只好投降曹操。劉備到達夏口而孫權之前又派魯肅到來觀察情況並向劉備建議向孫權求救諸葛亮便自薦到柴桑作說諸葛亮便和魯肅結為朋友。到達柴桑後諸葛亮面見孫權先用二分法給孫權兩個選擇「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若果能以吳、越的大民眾與中原之國抗衡不如早和曹操斷交。)」;另一個選擇則是激將法「若不能當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如果認為不能抵擋為何不停止軍事行動向北方稱臣呢!「北面」在這裡有雙重含義其一是曹操當時在北方;其二是君臣見面時臣子通常面向北方。)」

    孫權卻反問諸葛亮劉備又何解不投降。諸葛亮便提高劉備身價說劉備有氣節絕不投降以向孫權顯示劉備的決心。孫權大怒誓言不會向曹操投降但卻有所擔心劉備還有多少兵力戰鬥。諸葛亮最後才分析兩軍的情況先說出自軍散兵歸還和關羽水軍有萬人加上劉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萬人;再說出曹軍遠來疲弊追劉備時又用輕騎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正是「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而且北方人不習水戰荊州百姓又是被逼服從曹操不是心服;最後肯定地說曹操必定可打敗。孫權十分高興後又受到魯肅、周瑜的遊說決定聯劉抗曹。派周瑜、程普、魯肅等率三萬水軍與曹操開戰。諸葛亮便隨軍回到劉備處。月曹操在赤壁大敗回師北還。

    足食足兵

    赤壁之戰後於2月劉備平定荊南四郡任免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住於臨烝督令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負責調整賦稅充實軍資。2年益州牧劉璋派法正請劉備助攻張魯。諸葛亮便與關羽、張飛等鎮守荊州。至下年2月劉備與劉璋決裂還攻成都。諸葛亮便與張飛、趙雲等入蜀助陣留關羽負責荊州防務分兵平定各郡縣與劉備一起圍成都。至24年劉璋投降劉備入主益州。

    諸葛亮受金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並受任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每每劉備出兵征伐諸葛亮便負責鎮守成都為劉備足食足兵如漢中之戰就替劉備提供資援。220年曹丕篡漢自立。22年群臣聽到漢獻帝被害的消息勸已成為漢中王的劉備登基為帝劉備不答應諸葛亮用耿純遊說劉秀登基的故事勸劉備。於是劉備才答應任諸葛亮為丞相錄尚書事假節。同年張飛逝世諸葛亮領司隸校尉一職。

    托孤

    222年8月劉備在東征奪回荊州的途中被打敗撤退至永安諸葛亮大歎可惜法正逝去否則

    白帝托孤

    必能阻止劉備東征之舉。至223年2月劉備病重召諸葛亮到永安與李嚴一起托付後事劉備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夠安頓國家終可成就大事。如果嗣子(劉禪)可以輔助便輔助他;如果他沒有才幹你可以自行取度。)」諸葛亮涕泣的說「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乎!(臣必定竭盡股肱的力量報效忠貞的節氣直到死為止!)」劉備又要劉禪和其他兒子視諸葛亮為父。

    延至4月劉備逝世劉禪繼位封諸葛亮為武鄉侯開設官府辦公。不久再領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務劉禪都依賴於諸葛亮由諸葛亮決定。本來南中地區因劉備大敗而乘機叛亂諸葛亮因國家剛逝去君主先不發兵而派鄧芝及陳震赴東吳修好。

    南征

    直至225年年春天諸葛亮率軍南征臨行前劉禪賜諸葛亮金鈇鉞一具曲蓋一個前後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賁六十人。後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成語不毛為今天緬甸北境八莫)討伐雍闓、孟獲諸葛亮採取參軍馬謖的建議以攻心為主先打敗雍闓軍再七擒七縱孟獲至秋天平定所有亂事(詳見諸葛亮南征)。蜀漢在南中安定並獲得一定兵源補充後經過長期積累有了北伐的基礎。

    北伐

    六出祁山

    諸葛亮

    、建興六年(228)春諸葛亮事先揚聲走斜谷道取郿讓趙雲鄧芝設疑兵吸引曹真重兵自己率大軍攻祁山(甘肅西和縣西北)。隴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張郃出拒大破馬謖於街亭。諸葛亮拔西縣千餘家返回漢中。這是第一次出祁山。

    2、同年(228)冬諸葛亮出散關(陝西寶雞市西南)圍陳倉(寶雞市東)糧盡而退還漢中。魏將王雙來追被斬。

    3、建興七年(229)春諸葛亮遣陳式攻武都(甘肅省成縣周邊)、陰平(甘肅縣周邊)二郡。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之亮自出至建威(甘肅省西和縣西)郭淮退。遂得二郡。

    4、建興八年(230)秋魏軍三路進攻漢中司馬懿走西城(陝西省安康縣西北)張郃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諸葛亮駐軍於城固(陝西省城固縣東)、赤阪(陝西省洋縣東二十里)。時大雨三十餘地魏軍撤退。同年(230)諸葛亮使魏延、吳懿西入羌中大破魏後將軍費曜(瑤)、雍州刺史郭淮於陽溪(南安郡內當在甘肅省武山西南一帶)。

    5、建興九年二月諸葛亮率大軍攻祁山始以木牛運。時曹真病重司馬懿都督關中諸將出拒。諸葛亮割麥於上邽(甘肅省天水縣)。司馬懿追亮至鹵城(天水市與甘谷之間)掘營自守有「畏蜀如畏虎」之譏。五月司馬懿與諸葛亮交兵魏延等將斬獲敵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六月李嚴因運糧不濟呼亮還。張郃追亮退兵至木門中箭身亡。此為二出祁山。

    、建興十二年(234)二月諸葛亮率大軍出斜谷道據武功五丈原(陝西省岐山南)屯田於渭濱。司馬懿據守不出。八月諸葛亮卒於五丈原。楊儀等率軍還有「死諸葛走生仲達」事。

    這六次用兵出祁山只有兩次。第四次用兵是防守蜀魏並未交戰。

    [編輯本段]

    【諸葛亮年表】

    公元年齡生平及事跡

    光和4年8年歲公元一八一年農曆四月十四日諸葛亮誕生於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縣)。

    中平年89年9歲諸葛亮生母章氏去世。

    初平3年92年2歲諸葛亮父親諸葛珪去世。

    興平元年94年4歲諸葛亮與弟諸葛均及妹妹由叔父諸葛玄收養其兄諸葛瑾同繼母赴江東。

    興平2年95年5歲諸葛亮叔父諸葛玄任豫章太守他及弟妹隨叔父赴豫章(現南昌)。

    建安2年97年7歲諸葛玄病故。諸葛亮和弟妹移居南陽。

    建安4年99年9歲諸葛亮與友人徐庶等從師水鏡先生司馬徽。

    建安2年207年27歲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對劉備陳說「隆中對」。隨即出山輔助劉備。

    建安3年208年28歲諸葛亮出使東吳說服吳主孫權抗曹。

    建安4年209年29歲諸葛亮任軍師中郎將。

    建安年2年3歲諸葛亮與關羽、張飛、趙雲鎮守荊州。

    建安9年24年34歲諸葛亮留關羽守荊州與張飛、趙雲分兵與劉備會師。劉備攻佔成都諸葛亮任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

    建安20年25年35歲諸葛亮整頓巴蜀內政。

    建安23年28年38歲諸葛亮留守巴蜀供應在漢中作戰的劉備。

    蜀章武元年22年4歲劉備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或蜀。諸葛亮任丞相。

    蜀建興元年223年43歲劉備兵敗白帝城永安托孤於諸葛亮。劉備死劉禪即位封諸葛亮為武鄉侯領益州牧。

    蜀建興2年224年44歲諸葛亮調整巴蜀內政。

    蜀建興3年225年45歲諸葛亮率軍南征平定南蠻。

    蜀建興5年227年47歲諸葛亮上《出師表》屯兵漢中即日北伐。

    蜀建興年228年48歲北伐失街亭諸葛亮斬馬謖自貶為右將軍行丞相事。

    蜀建興7年229年49歲諸葛亮再次北伐奪取武都、陰平恢復丞相職位。

    蜀建興8年230年50歲諸葛亮再次北伐。

    蜀建興9年23年5歲諸葛亮北伐攻祁山大敗魏軍在木門伏殺魏名將張郃。

    蜀建興年233年53歲諸葛亮在斜谷修造邸閣屯集糧食。

    蜀建興2年234年54歲諸葛亮於再次北伐因積勞成疾病故五丈原。

    [編輯本段]

    【歷史評價】

    陳壽《三國誌》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鹹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袁子》行法嚴而國人悅服用民盡其力而下不怨。及其兵出入如賓行不寇芻蕘者不獵如在國中。其用兵也止如山進退如風兵出之日天下震動而人心不憂。亮死至今數十年國人歌思如周人之思召公也孔子曰「雍也可使南面」諸葛亮有焉。

    劉備「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司馬徽「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

    孟獲「公天威也南人不復反矣。」

    賈詡「諸葛亮善治國。」

    劉曄「諸葛亮明於治而為相。」

    徐庶「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諸葛孔明者臥龍也」

    張裔「公賞不遺遠罰不阿近爵不可以無功取刑不可以貴勢免此賢愚之所以僉忘其身者也。」

    楊洪「西土鹹服諸葛亮能盡時人之器用也。」

    馬良「尊兄應期贊世配業光國魄兆遠矣。夫變用雅慮審貴垂明於以簡才宜適其時。若乃和光悅遠邁德天壤使時閉於聽世服於道齊高妙之音正鄭、衛之聲並利於事無相奪倫此乃管弦之至牙、曠之調也。」

    樊建「聞惡必改而不矜過賞罰之信詛感神明。」

    張溫「然諸葛亮達見計數必知神慮屈申之宜加受朝廷天覆之惠推亮之心必無疑貳。」

    司馬懿「真乃天下奇才也!」

    楊戲的《季漢輔臣贊》中贊諸葛丞相「忠武英高獻策江濱攀吳連蜀權我世真。受遺阿衡整武敷陳德教理物移風賢愚競心僉忘其身。誕靜邦內四裔以綏屢臨敵庭實耀其威研精大國恨於未夷。」

    習隆、向充「況亮德范遐邇勳蓋季世。」

    司馬炎「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輔豈有今日之勞乎!」

    傅干「諸葛亮達治知變正而有謀而為之相。」

    郭沖「金城郭沖以為亮權智英略有逾管、晏功業未濟論者惑焉條亮五事隱沒不聞於世者寶等亦不能復難。扶風王慨然善沖。」

    劉禪下詔「街亭之役咎由馬謖而君引愆深自貶抑重違君意聽順所守。前年耀師馘斬王雙;今歲爰征郭淮遁走;降集氐、羌興復二郡威鎮凶暴功勳顯然。方今天下騷擾元惡未梟君受大任干國之重而久自挹損非所以光揚洪烈矣。今復君丞相君其勿辭。」「惟君體武明睿篤誠受遺托孤匡輔朕躬繼絕興微志存靖亂;爰整六師無歲不征神武赫然威鎮八荒將建殊功於季漢參伊、周之巨勳。如何不吊事臨垂克遘疾隕喪!朕用傷悼肝心若裂。夫崇德序功紀行命謚所以光昭將來刊載不朽。今使使持節左中郎將杜瓊贈君丞相武鄉侯印綬謚君為忠武侯。魂而有靈嘉茲寵榮。嗚呼哀哉!嗚呼哀哉!」

    後人對諸葛亮的忠誠、事跡大加讚揚如

    清朝康熙帝「諸葛亮雲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人臣者惟諸葛亮能如此耳。」

    唐代孫樵「武侯死殆五百載迄今梁漢之民歌道遺烈廟而祭者如在其愛於民如此而久也。」

    西晉梅陶贊陶侃「機神明鑒似魏武忠順勤勞如孔明。」

    東晉常璩「治國以禮民無怨聲不濫用私刑沒尚有餘泣。」

    隋朝王通「若諸葛亮不死則禮樂大興。」

    《粹》中記錄了尚馳在《諸葛武侯廟碑銘序》所說「至令官書廟食成不刊之典一山之內每有風行草動狀帶威神若歲大旱邦人禱之能為雲為雨是謂存與沒人皆福利生死古今一也。死而不朽反貴於生。」另一篇呂溫的《諸葛武侯廟記》說「大勳未集天奪其魄。至誠無忘炳在日月烈氣不散。長為雷雨。」

    唐朝著名詩人杜甫曾對諸葛亮的事跡甚為欣賞曾作過數首詩關於諸葛亮包括《蜀相》(當中有兩首同名蜀相)、《詠懷古跡其四》、《諸葛孔明》、《八陣圖》、《古柏行》、《武侯廟》、《諸葛廟》、《閣夜》。當中《蜀相》中「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亦成為日後講述諸葛亮一生的名句。

    其他詩人亦有作過不少詩詞讚賞諸葛亮如唐代大詩人李白的《讀諸葛武侯傳書懷贈長安崔少府叔封昆季》、宋朝政家王安石的《諸葛武侯》、家楊慎的《武侯祠》、近代歷家郭沫若的《蜀道奇》還有近代政治家董必武、陸定一等。

    毛澤東評論說「其始誤於隆中對千里之遙而二分兵力。其終則關羽、劉備、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敗。」前一句的意思是諸葛亮的戰略不妥荊州離益州千里之遙兩地分兵的做法必然讓蜀漢失去兵力上的優勢。後一句「三分兵力」指的是關羽之鎮守荊州、劉備之進攻東吳、諸葛亮之北伐中原「三分兵力」的歷史事實最終導致蜀漢元氣大傷失去的統一中國的基礎。然而亦有人不同意毛澤東的分析隆中對本是希望以「利盡南海」的全個荊州荊州軍北伐再加上益州進行鉗形戰略但後來劉備未能達到亦因南郡之失才令關羽失去在襄樊之戰中的優勢而非為二分兵力之果。另一方面對於失街亭、斬馬謖的歷史事件毛澤東曾評點道「初戰亮宜自臨陣。」認為當時諸葛亮應親率大軍挺進、臨陣調度不應分散兵力、委責於人。

    成都武侯祠諸葛亮殿懸掛的攻心聯為清者趙藩所作。此聯曾引起毛澤東等的重視其內容是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

    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在三民主義之民權主義中稱讚諸葛亮「諸葛亮很有才能所以在西蜀能夠成立很好的政府並且能夠六出祁山去北伐和吳魏鼎足而三。」。

    [編輯本段]

    【治國成就】

    《三國誌》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讎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鹹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

    《三國誌》及備殂沒嗣子幼弱事無鉅細亮皆專之。於是外連東吳內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極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至於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也。《三國誌》黎庶追思以為口實。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猶在耳雖甘棠之詠召公鄭人之歌子產無以遠譬也。孟軻有云「以逸道使民雖勞不怨;以生道殺人雖死不忿。」信矣!論者或怪彩不艷而過於丁寧周至。臣愚以為咎繇大賢也周公聖人也考之尚書咎繇之謨略而雅周公之誥煩而悉。何則?咎繇與舜、禹共談周公與群下矢誓故也。亮所與言盡眾人凡士故指不得及遠也。然其聲教遺言皆經事綜物公誠之心形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補於當世。

    《三國誌》「黃沙屯諸葛亮所開也。」

    司馬炎善哉如我得此人以自輔豈有今日之勞乎!

    《三國誌》諸葛丞相弘毅忠壯忘身憂國。

    賈詡諸葛亮善治國。

    劉備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水經注amp;#822;江水》「諸葛亮北征以此堰農本國之所資以征丁千二百人主護之有堰官。」

    《普洱府志amp;#822;古跡》「武侯遍歷六山留銅鑼於攸樂置銅鏝於莽枝埋鐵磚於蠻磚遺木梆於倚邦埋馬蹬於革登置撒袋於曼撤固以名其山。」

    《蜀相》中這樣寫諸葛孔明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諸葛亮在漢中休士勸農期間充分利用了漢中優厚的經濟條件因地制宜地採取了一系列發展生產的得力措施使北伐軍資基本上就地得到了解決諸葛亮死後蜀軍撤退魏軍還在蜀營中「獲其圖書、糧谷甚眾」。這正說明了諸葛亮休士勸農實行軍屯耕戰的效果是顯著的。當地人民生活好了就可以招來更多的人口使地廣人稀的漢中重新得到發展逐步到達人多、糧多的良性循環使百姓「安其居樂其業」。只有富國強兵才能維護統治階級的長治久安。

    經諸葛亮「踵跡增築」的「山河堰」等水利工程至今還是漢中地區灌溉面積最大的水利工程。據李儀祉先生考察而知「山河堰尚灌褒城田八千餘畝灌南鄭縣田三萬零六百餘畝灌酒縣七千餘畝共四萬六千餘畝。」漢中市的六大名池至今仍被利用。據考古調查統計全區至今尚保留有漢以來的古堰七十多處一些堰渠經歷代使用維修一直延用至今。同時各地在繼承習古代開發利用水利資源經驗的基礎上又不斷增修了大批塘、庫、陂池等水利設施。僅勉縣就增修了能蓄十萬立方水的水庫三十七個;塘與陂池達三百多個;冬水田至今仍有五萬多畝。從出土的塘庫水田模型與今比較足以說明本地區自漢以來在廣泛開發利用水利資源發展農業生產方面就一直因地制宜以小型為主的形式修築堰渠、塘庫逐步將丘陵地帶改變為良田。上述實事說明漢中盆地古代農田水利設施至今所產生的實際效用和不斷改進利用與諸葛亮當年在漢中休上勸農時開拓農田、興修水利、發展生產的豐功偉績是分不開的。

    [編輯本段]

    【藝術造詣】

    一、書法篇

    遠涉帖

    諸葛亮所處的時代正是中國書法藝術趨向成熟的時代。在他出生前四年漢靈帝熹平六年(公元77年)首次把書字稱作「書法」。這標誌著作為交流工具的「寫字」與作為欣賞與實用相統一的「書法」正式拉開了距離並使後者逐步發展成為一門獨特的藝術——書法藝術。這時漢隸已成為別具風格的主導字體同時又始創了草書、行書和楷書使篆、隸、草、行、楷五體基本齊備。

    諸葛亮喜愛書法在青少年時代就進行過刻苦的訓練能寫多種字體篆書、八分、草書都寫得很出色。南朝amp;#822;梁陶弘景是一位大書法家他所著《刀劍錄》記載「蜀章武元年辛丑(公元22年)采金牛山鐵鑄八鐵劍各長三尺六寸……並是孔明書作風角處所。」。虞荔《古鼎錄》記載「諸葛亮殺王雙還定軍山鑄一鼎埋於漢川曰定軍鼎。又作八陣鼎沉永安水中皆大篆書。」「先主章武二年(公元222年)於漢川鑄一鼎名克漢鼎置丙穴中八分書……又鑄一鼎於成都武擔山名受禪鼎;又鑄一鼎於劍山口名劍山鼎。並小篆書皆武侯跡。」「章武三年(公元223年)義作二鼎一與魯曰『富貴昌宜侯王。』;一與梁曰『大吉祥宜公王。』並古隸書高三尺皆武侯跡。」北宋時周越所著《古今法書苑》也記載「蜀先主嘗作三鼎皆武侯篆隸八分極其工妙。」。

    上述記載是可信的特別是南朝陶弘景距諸葛亮僅二百餘年時間他的見聞和記述應是有事實依據的。宋徽宗宣和內府的《宣和書譜》卷3記載諸葛亮「善畫亦喜作草字雖不以書稱世得其遺跡必珍玩之」。又說「今御府所藏草書一《遠涉帖》。」這說明到北宋末期(公元9—25年)在皇宮內府還珍藏有諸葛亮的書法作品。南宋陳思《書小史》記載諸葛亮「善其篆隸八分今法帖中有『玄漠太極混合陰陽』等字殊工」。

    從宋代開始把前人著名書跡摹刻拓印下來以便流傳稱之為「法帖」。這一則記載說明在宋代諸葛亮的書法作品是作為有示範意義的「法帖」流行於世的。諸葛亮在繁忙的政務和軍事活動中始終不忘書法。《常德府志》記載「臥龍墨池在沅江縣西三十里臥龍寺內。俗傳漢諸葛武侯滌墨於此寺因名。」我們知道諸葛亮在常德一帶活動的時間是在赤壁大戰之後戰事十分緊張頻繁可是他仍然不忘臨池揮毫。

    遺憾的是現在還無法看到其書法真跡這只有寄希望於考古的發現了。

    二、繪畫篇

    唐朝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寫道「諸葛武侯父子皆長於畫。」張彥遠還在其《論畫》一書中記載了當時繪畫收藏與銷售的情況。他說「今分為三古以定貴賤以漢、魏三國為上古則趙岐、劉褻、蔡邕、張衡、曹髦、楊修、桓范、徐邈、曹不興、諸葛亮之流是也。」以晉、宋畫家為中古以齊、梁、陳、後魏、後周、北齊的畫家為下古隋和唐初的畫家則稱之為近代。近代畫家作品的價格與下古畫家作品價格相近而以上古畫家作品價格為最高。

    張彥遠記述當時一些近代畫家如閻立本、吳道子等人繪畫作品的售價「屏風一片值金二萬坎者售一萬五千」「一扇值金一萬。」並說漢魏三國(即上古)畫家的作品在唐代已是「有國有家之重寶」「為希代之珍」。張彥遠(生於公元85年)出身於宰相世家家藏法書名畫非常豐富他的《歷代名畫記》向有「畫史之祖」的稱譽他的記載和論述在中國繪畫史上一直是可信而難得的史論資料。從他的記述中可以大致看到諸葛亮在中國美術史上的歷史地位和藝術成就。東晉家常璩的《華陽國志》記載「南中其俗征巫鬼好詛盟投石結草官常以詛盟要之。諸葛亮乃為夷作圖譜先畫天地日月君長城府次畫神龍龍生夷及牛馬駝羊。後畫部主吏乘馬幡蓋巡行安恤。又畫夷牽牛負酒繼金寶詣之之象以賜夷夷甚重之。」又記道「永昌郡古哀牢國……世世相繼分置小王往往邑居散在溪谷絕域荒外山川陰深生民以來未嘗通中國南中昆明祖之故諸葛亮為其圖譜也。」從以上兩段記載可以看出諸葛亮的確具有非凡的繪畫才能。他的畫作既取材於現實生活(如南中少數民族的生活)又有神奇而豐富的想像(如神龍等)而且構圖宏偉場面博大。

    諸葛亮不僅能畫天地、日、月而且能畫各種建築、車馬、動物和人物。能掌握如此全面的繪畫技巧的畫家在中國繪畫史上也是不多見的。同時我們還可以看到諸葛亮作畫絕不是出於個人的閒情逸致他的繪畫藝術總是為他的政治和軍事目的服務的。

    三、音樂篇

    諸葛亮精通音律喜歡操琴吟唱有很高的音樂修養。

    這方面在古籍中多有記述。陳壽《三國誌amp;#822;諸葛亮傳》記載「玄卒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習鑿齒《襄陽耆舊記》「襄陽有孔明故宅……宅西面山臨水孔明常登之鼓瑟為《梁父吟》因名此山為樂山。」當然還有臥龍吟真是千古絕唱《中興書目》記載「《琴經》一卷諸葛亮撰述制琴之始及七弦之音十三徽取象之意。」謝希夷《琴論》也記有「諸葛亮作《梁父吟》。」《輿地誌》記載「定軍山武侯廟內有石琴一拂之聲甚清越相傳武侯所遺。」從以上記載就足以看出諸葛亮在音樂方面有著很全面的修養和很鬲的藝術成就。他既長於聲樂——會吟唱;又長於器樂——善操琴;同時他還進行樂曲和歌詞的創作而且還會製作樂器——制七絃琴和石琴。不僅如此他還寫有一部音樂理論專著——《琴經》。

    [編輯本段]

    【出師表】

    《前出師表》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u);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zhi)罰臧(zāg)否(pǐ)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費禕(yī)、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wei)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bi)補闕(通「缺」)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hagzhe)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you)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su)夜憂歎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rǎg)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u)。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zōu)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音"伸")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後出師表》

    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托臣以討賊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賊才弱敵強也。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寢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顧王業不可偏安於蜀都故冒危難以奉先帝之遺意。而議者謂為非計。今賊適疲於西又務於東兵法「乘勞」此進趨之時也。謹陳其事如左

    高帝明並日月謀臣淵深然涉險被創危然後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謀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長策取勝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劉繇、王朗各據州郡論安言計動引聖人群疑滿腹眾難塞胸;今歲不戰明年不征使孫策坐大遂並江東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計殊絕於人其用兵也仿怫孫、吳然困於南陽險於烏巢危於祁連逼於黎陽幾敗北山殆死潼關然後偽定一時耳;況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圖之委任夏侯而夏侯敗亡先帝每稱操為能猶有此失;況臣駑下何能必勝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漢中中間期年耳然喪趙雲、陽群、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合、鄧銅等及驅長屯將七十餘人突將無前叢叟、青羌散騎武騎一千餘人此皆數十年之內所糾合四方之精銳非一州之所有;若複數年則損三分之二也。——當何以圖敵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窮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則住與行勞費正等;而不及今圖之欲以一州之地與賊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難平者事也。昔先帝敗軍於楚當此時曹操拊手謂天下已定。——然後先帝東連吳、越西取巴、蜀舉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計而漢事將成也。——然後吳更違盟關羽毀敗秭歸蹉跌曹丕稱帝凡事如是難可逆見。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有關諸葛亮的民間藝術】

    小說《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在過往傳奇、野史、戲曲、地方世代說法、說部話本及民間傳說中被描寫成智慧的化身和史書中諸葛亮的事跡有所出入三顧茅廬、七擒孟獲、六出祁山(實際是五次北伐只有第一、四次出祁山)等都經過劇情創造歷史上諸葛亮用兵的功績不如他治理蜀國的政績耀眼;舌戰群儒、草船借箭、借東風、智激周瑜、三氣周瑜、空城計等則是虛構或將劇情移花接木。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批古本三國誌通俗演義中的諸葛亮為「狀多智而近妖。」

    而小說當中的一些劇情將諸葛亮描寫成為一個道士如七星壇祭風、延壽七星燈等有指南北朝的奇門遁甲傳為諸葛亮所創。歷史上亦有孔明精通《周易》、卜算、八卦、五行、、觀星等魏晉士人常引以為奇傳為異談。

    由於諸葛亮足智多謀後人常把那些擁有聰明才智的人稱為「小諸葛」。

    三國演義中對諸葛亮的評價身未升騰思退步功成應憶去時言。只因先主丁寧後星落秋風五丈原。

    戲劇

    在中國傳統戲曲中諸葛亮一角以老生所演身穿印有八卦圖案的外袍手持羽扇。而劇目多來自《三國演義》參與的劇目有《群英會》、《借東風》、《三氣周瑜》、《空城計》、《戰馬超》(又名《兩將軍》)等。

    而戲劇中扮演過諸葛亮的人不計其數。其中比較著名的有

    越調申鳳梅;京劇老生馬連良、譚富英

    影視

    李法曾版諸葛亮

    李法曾在電視連續劇《諸葛亮》中扮演諸葛亮

    唐國強在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中扮演諸葛亮

    鄭少秋在電視連續劇《諸葛亮》中扮演諸葛亮

    趙彥民在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之關公》中扮演諸葛亮

    趙樹海在電視連續劇《三國英雄傳之關公》中扮演諸葛亮

    任泉在電視連續劇《臥龍小諸葛》中扮演諸葛亮

    於波在電視連續劇《神鬼八陣圖》中扮演諸葛亮

    陸毅在電視連續劇《新三國》中扮演諸葛亮

    劉永在電影《諸葛孔明》中扮演諸葛亮

    梁朝偉在電影《超時空要愛》中扮演諸葛亮

    濮存昕在電影《見龍卸甲》中扮演諸葛亮

    金城武在電影《赤壁》中扮演諸葛亮

    傳說、俚語

    有傳說指諸葛亮另有一兒諸葛懷與一女諸葛果晉朝時皇帝曾召錄漢代名臣之後裔到京城任職但諸葛懷推辭自給自足在家終老。諸葛果則相傳在成都西南乘煙觀修行和成仙升天。

    神機妙算救後代

    這件事情的真否無法考證從記載來看可能性還是有的。

    相傳諸葛亮在臨死前對後代說「我死後你們中的一個將來會遇到殺身大禍。到那時,你們把房拆了在牆裡面有一個紙包有補救的辦法。」

    諸葛亮死後司馬炎打下天下當了皇帝。他得知朝廷中的一員將軍是諸葛亮的後代便想治治他。有一天司馬炎找了個借口把這個將軍定了死罪。在金殿上司馬炎問「你祖父臨死前說了些什麼?」這個將軍就一五一十地把諸葛亮的話說給他聽。司馬炎聽後使命令上兵們把房子拆了取出紙包。只見紙包裡面有封信上面寫著「遇皇而開」。土兵們把信遞給炎炎打開信只見裡面寫道「訪問後返三步。」炎立即站起身退後三步。他剛站穩只聽「卡嚓嚓」一聲響炎龍案上面正對的房頂上一根玉掉下來。把桌椅砸得粉碎。炎嚇得出了一身冷汗。反過來再看信後面寫道「我救你一命請你留我後代一命。」看完這封信暗暗佩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後來他把那個將軍官復原職。

    【諸葛亮躬耕地之謎】

    南陽說

    諸葛亮躬耕南陽的證據

    證據之一

    正史《三國誌》記載了諸葛亮上疏後主的《前出師表》在中諸葛亮表述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這一段話的意思是我本是一個平民百姓在南陽自耕自食只希望在亂世中保全性命不求在諸侯面前聞名顯達。先帝不嫌棄我身世我身世低賤竟屈駕相訪向我徵詢天下大事這使我很受感動於是答應為先帝奔走效勞。這一段話出自諸葛亮給後主的奏章中可稱為第一手材料是無可非議的因而它是諸葛亮躬耕於南陽最可信的證據。

    諸葛亮在《黃陵廟記》中自述在南陽躬耕

    證據之二

    在《諸葛亮集集.黃陵廟記》中諸葛亮說「僕躬耕南陽之畝遂蒙劉氏顧草廬勢不可卻計事善之於是情好日密相拉總師。」

    黃陵廟位於長江西陵峽南岸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漢獻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4年)諸葛亮奉命領兵進軍益洲船隊進到西陵峽他登岸看到一座斷壁殘垣的古廟原來是祭祀禹王和神牛的廟宇由於年久失修以致如此。諸葛亮感慨萬千即派人「復而興之再建其廟號」。廟宇建成後即撰寫了《黃陵廟記》並刻碑銘記。在中諸葛亮說了上述的那一段話即「我在南陽躬耕著田地承蒙先主劉備三顧草廬訪我」這一段話同諸葛亮在《前出師表》中所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是一致的因而這也是諸葛亮躬耕南陽最可靠的證據。

    隋開皇「斷石幢」稱孔明居南陽躬耕

    證據之三

    《中州雜俎》記載諸葛亮「又嘗居葉縣之平山下現存隋開皇二年斷石幢云『此地有諸葛之舊墳墟在高陽華里。』今山下少西有諸葛廟東金雞塚疑塚即孔明父祖葬處.蓋孔明琅琊避地而西自其父祖已然其居南陽則自孔明始也。此斷石幢既為隋時物則去三國時未遠言必得其真故而書之。」

    據《葉縣志.陵墓》稱「開皇斷石幢系明代葉縣縣令牛鳳在《改正諸葛武侯祠記》石碑中所記」。今平頂山衛東區婦幼保健站有諸葛廟遺址東有諸葛廟街《改正諸葛武侯祠記》的石碑豎立在婦幼保健站院內至今保存完好。

    由可以看出諸葛亮的父輩(也可能是叔父)避地而西曾遷徙南陽葉縣之平山下居住其父輩死後諸葛亮即移居南陽躬耕。

    晉代詩畫石稱頌諸葛亮躬耕南陽

    證據之四

    清朝末年南陽方城拐河鎮群眾在灃河淤沙中發現一塊晉代詩畫石上半部刻有《諸葛武侯躬耕歌》下半部刻有諸葛亮畫像。該詩畫石現保存在拐河鎮高中院內。

    《躬耕歌》共30句、50多字「躬耕南畝樂如何吃也靠著穿也靠著;力勤糞多做生活麥也添多谷也添多;耕三余一要斟酌豐也不錯凶也不錯~~~」。其落款為晉永和三年歲次癸亥秋月谷旦尚書僕射和浴手敬書。

    《躬耕歌詞樸實無華雅俗共賞。蘊含著博大精深的哲理閃爍出諸葛亮的高風亮節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價值。一是形成的年代久遠與三國相近;二是系東晉名宦顧和手書有較高的聲望;三是出土在南陽且至今保存完好。這對諸葛亮躬耕南陽又提供了一個有力的佐證。

    「三顧橋碑」證明劉備「三顧茅廬」發生在南陽臥龍崗

    證據之五

    劉備三請諸葛亮是婦孺皆知的歷史故事。那麼這個故事究竟發生在哪裡?這是與諸葛亮躬耕地密切相關的問題。

    《三國誌.諸葛亮傳》曰「時先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

    劉備屯兵新野的時候徐庶向劉備推薦了人喻為「臥龍」的諸葛孔明於是就發生了「三顧茅廬」。

    三顧茅廬」具體發生在哪裡呢?諸葛亮在《前出師表》中說得很清楚「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駕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古今圖書集成》「南陽府」古跡部分曰「諸葛廬府城西南七里臥龍崗昭烈三顧處有詞春秋祀焉。」

    劉備當年屯兵新野來南陽臥龍崗「三顧茅廬」必經梅溪河橋。該橋原本是一座極普通的小橋因劉備「三顧茅廬」時經過此橋世稱三顧橋至今約有700年歷史。清代在舊橋的基址上修建為石板橋98年由於城市擴建又將此橋改修為水泥結構的拱券橋。

    「三顧橋」在歷獻中屢有記載如康熙壬辰年編修的《龍崗志》中云「三顧橋在南陽府城外西南三里許離臥龍崗亦三里許漢昭烈帝三顧草廬經此因名。」令人驚喜的是2003年元月日在臥龍區棉花加工廠院內的建築垃圾中發現了一塊「三顧橋」殘碑顧口更有義焉三顧者昔劉主顧草廬而謁諸葛者也後來漢室所由興亦始不假此橋謁諸葛之路乎雖謂先人之遺跡即今人往來所利便也。但歷年久遠傾危將至誰忍坐視不為之此乎口口是橋修以流芳於不窮……」。此碑雖殘發現於臥龍路三顧橋之側已顯露出的部分足能說明問題具有重大的歷史物價值。

    三顧橋殘碑是南陽諸葛亮研究史上的一次重大發現它確鑿無疑地證明歷史上的「三顧橋」確實存在它用實物證明了劉備「三顧茅廬」就發生在南陽臥龍崗。進而為諸葛亮自述「躬耕於南陽」提供了實物佐證。

    晉李興撰《》在南陽祭祀諸葛亮

    證據之六

    西晉惠帝時為紀念先賢曾命令鎮南將軍荊州刺史劉弘與李興一起到諸葛亮故宅祭祀。為此李興寫了一篇《祭諸葛丞》曰「天子命我於沔之陽聽鼓鼙而永思庶先哲之遺光登隆山以遠望軾諸葛之故鄉……」。此事發生在晉永興年間當時鎮南將軍、荊州刺史劉弘駐節宛城李興是劉的參軍。李興為劉弘代寫了《祭諸葛丞》他們是在沔北南陽某地舉行祭祀諸葛亮的活動。然而「襄陽說」抓住這篇《》斷章取義認為「於沔之陽」就是在襄陽諸葛亮故居。其實這是誤解古時人們俗說「山南水北謂之陽」此處說的「於沔之陽」是指在沔水以北南陽某地舉行祭祀活動並不是沔南的襄陽故宅。

    黃權在南陽臥龍崗建庵祭祀諸葛亮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