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明 正文 第374章 花錢如流水
    很顯然,黃台吉不會輕易的放棄朝鮮。朝鮮是他處心積慮,籌劃已久,才最終控制在自己手裡的。他肯定會和張准反覆的在朝鮮爭奪。哪怕是將整個朝鮮半島打成廢墟,韃子騎兵也不會主動撤退的。因此,張准要將韃子的軍事力量,完全的驅逐出朝鮮,難度很大。在朝鮮作戰,完全是無基地,無後方的作戰,離開了龐大的艦隊,更是不可行。

    因此,張准的6軍可以穩步展,海軍卻是要前展。海軍的展,目前主要是依靠砸錢。先將十萬兩銀子砸下去,看看有什麼效果再說。要是效果不錯,以後再拚命的往裡面砸錢。幾百萬兩銀子砸下去,或許一千艘船就出來了。

    第二批銀子,同樣是十萬兩,主要是撥付給軍工生產系統,包括煉鐵廠、匠作坊、火炮廠等武器裝備生產單位。

    要應付朝廷大軍的反撲,擴軍備戰是必不可少的。海軍固然重要,6軍也不能或缺。兩條腿走路,才是最安全的。瘸子的滋味可不好受啊!在向遼東和朝鮮起戰鬥之前,張准先要解決萊州府和登州府的明軍。

    張准現在不缺人,只是缺乏武器。虎賁銃的生產力度是必須加強的,產量必須提升。原來每天只能生產三十支的虎賁銃,現在提升到每天五十支。要達到這個目的,整個配套軍工系統,都要進行擴張。這包括煉鐵廠的產量要提升,要生產更多的優質鋼鐵。匠作坊要安排更多的工匠,甚至是另外新建一座更大更先進的匠作坊。

    同時,孫勤愷主管的火炮廠,也要在加緊生產飛龍炮的同時,繼續研究更多更強大的火炮種類。最主要的研究,當然是紅夷大炮了。相對於佛郎機火炮而言,紅夷大炮才是張准的戰爭之神啊!一門口徑12o毫米的紅夷大炮,最大射程過十里。即使是射葡萄彈,也能打到三里外。這對於消滅韃子的騎兵而言,是非常有利的。三里之外,就是一串的葡萄彈過去,韃子的騎兵多少夠死?

    光是依靠虎賁銃,或許無法提供足夠的火力,無法阻擋韃子騎兵的強悍衝擊,但是,加上紅夷大炮坐鎮,肯定可以滿足這個要求。紅夷大炮、佛郎機火炮、虎賁銃,交織成遠中近三層火力網,完全可以將衝上來的韃子騎兵,完全碾碎。

    剛剛結束的海戰表明,大炮很快就要成為海戰的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武器。在強悍的炮火面前,跳幫作戰,接舷戰,將會越來越少。即使要進行跳幫作戰,要進行接舷戰,在雙方接觸之前,先用猛烈的炮火,極大的削弱敵人的有生力量,也是非常有好處的。尤其是葡萄彈和鏈彈,在海戰中的威力太大了。

    紅夷大炮射的葡萄彈,射程過三里,相當於佛郎機火炮的實心彈。在兩支艦隊對戰的時候,擁有紅夷大炮的一方,無疑將佔有極大的優勢。當然,紅夷大炮的重量,還有後坐力,也是要重點改善的。在保證射程和威力的前提下,盡可能的減輕重量,降低後坐力,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批銀子,是三萬兩,主要就是用來提升部分特殊物資的產量。

    這些物資,主要是水泥、玻璃、粗鹽。

    事實證明,水泥的確是極好的建築材料。混凝土建築的堅固程度,堪比石頭房屋。尤其是水中建築,更是離不開水泥。無論是用來建造船塢,還是用來建造碼頭,又或者是水利設施,水泥都是極好的材料。張准下轄的地盤,需要大量的水泥。靈山衛這邊,已經興建了六個水泥窯,依然無法滿足需要。

    水泥的生產,是要投放大量的銀子的。目前的水泥生產,還沒有市場化,全部都是計劃內使用的。這是一個暫時只有投入,沒有產出的行業。因此,張准要劉航他們專門研究,看看什麼時候水泥生產能夠市場化,讓有實力的大商家介入。

    玻璃作為張准的重要經濟來源,也應該適當的提升產量。玻璃除了用來賣錢之前,更主要是用來改善自身的裝備。如戰艦上在某些地方使用玻璃,可以更好的觀察。同時,沈凌菲從江南帶來的工匠,正在日夜不斷的製造千里鏡。按照張准的意思,以後虎賁軍的軍官,只要是隊副以上的,每人都有一個千里鏡,方便觀察整個戰場。至於海軍的軍官,配備的千里鏡就更多了。

    同時,有關瞄準鏡的研究,也在進行當中。既然能夠做出千里鏡,瞄準鏡的技術難度自然不存在。在當前的技術條件下,太高倍數的瞄準鏡或許做不到,四倍瞄準鏡還是勉強可以的。在配備了四倍瞄準鏡以後,狙擊手能夠有八成以上的把握,打中兩百米左右的目標,就算是達到要求了。當然,要是瞄準鏡的質量更高,自然更好。

    海水曬鹽,成本低,效率高,完全可以取代手工的煮鹽方式了。夏河寨千戶所新建的鹽場,每個月可以提供數萬斤的精鹽。但是,海水曬鹽需要興建大量的曬鹽場,需要大量的水泥、瓷磚、紅磚等材料。這些,都要求有極高的前期投入。因此,沒有銀子砸進去,也是不行的。高投入,高產出。

    第四批銀子,也是三萬兩,主要是用來修建海軍的碼頭、炮台、訓練基地,還有民用碼頭、龍門架、道路、倉庫等設備設施。

    鷓鴣灣的海軍碼頭,有必要提前規劃。薛知蝶的造船廠,在投放下去十萬兩白銀以後,各類的戰船,包括劍牙艦在內,都可能像下餃子一樣,在未來的一年,噗通噗通的下水。沒有足夠的泊位,根本無法停靠這麼多的戰艦。

    第一期規劃的泊位有多少?

    足足五十個!

    五十個泊位很多嗎?

    真的不多。

    一點都不多。

    薛知蝶的造船廠原來就有九個船塢,可以同時開工建造九艘船。大量的銀子砸下去以後,船塢的數量,可能過三十個。換言之,可能有三十艘戰船同時開工。物資的生產,一旦上了規模,效率絕對是驚人。造船也是一樣。二戰時期美國的埃塞克斯級航母,就是下餃子一樣出來的,短短幾年的時間,就出來幾十艘。更不要說一般的戰艦了。

    事實上,得到了十萬兩白銀的直接支援,薛知蝶當真是上馬了二十一個船塢。這樣一來,造船廠的船塢,真的增加到了三十個。可以同時開工建造三十艘戰船。而且這些船塢,都全部是前設計的,全部可以建造排水量高達六百噸的船隻。換言之,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這些船塢都能滿足需要了。

    從江南帶來的工匠,也都分下去了。前面已經說過,段長和殷大富,都成為工頭了。至於那些傻子,他們也能幹一點粗重活。在吃飽吃好,又有人帶著的情況下,他們的幹活效率並不差。因為,他們只知道一味的埋頭幹活,不像其他的工匠,時不時的就想著偷懶,需要監工在旁邊看著。

    最關鍵的是,張准舉行軍事大比武的時候,吸引了很多有心人的關注。經過兩次的閱兵式,張准充分的展現了自己的軍事力量,給了人民強烈的安全感。鰲山衛和靈山衛不少人都有親戚在外地,現在這些親戚都紛紛想辦法搬過來。最顯著的就是附近的大嵩衛,最起碼來了上千人。萊州府的很多人家,也願意到張准的地盤上討生活。他們中的很多人,都進了造船廠做事,每個月至少可以掙到一兩的銀子。

    張准在佔領雄崖所以後,有個巨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從附近的五龍河,獲得大量的木材。五龍河上有的萊陽、棲霞兩縣,周邊地區都是山地,有大量的樹林。換言之,就是這裡有大量的木材。當初五龍河出口的五龍灣,就是重要的木材集散地,有大量的木材商人在這裡收集木材。

    後來因為戰亂,木材沒有人收購,當地人不再砍伐樹木,使得周邊地區的樹林實實在在的長了幾十年,很多大樹都長起來了。這些大樹現在正好滿足張准的需要。當地人將木材砍伐下來,通過五龍河漂流到五龍灣,然後紮成巨大的木排,從五龍灣出海,順著海岸線一路慢慢的漂浮到達麻灣,進而變成造船的材料。

    根據最保守的估計,光是萊陽、棲霞兩縣儲備的木材,就能夠建造幾百艘的大船。當然,建造大型船隻需要的龍骨,還是很緊缺。不過,張准目前需要的,只是排水量7o噸左右的蒼山船,排水量25o噸左右的劍牙艦,對於龍骨的要求,暫時沒有那麼高。

    要錢有錢,要糧有糧,要人有人,要材料有材料,要技術有技術,造船需要的所有條件,都全部具備。船隻的生產,自然是滿負荷運行。戰艦的下水,只有時間上的問題。

    第五批銀子,大概是四萬兩左右。

    這批銀子的使用,就有點特別了。張准指定,這一筆的銀子,主要是用於搞技術明。無論是在什麼領域,只要你搞出有用的技術,都可以獲得獎勵。即使暫時技術沒有搞出來,但是如果張准覺得這項技術有前途,也可以提前給予部分的銀子,作為研究的資金。為了加快科學技術的展,張准下令將原來的農業科技展司,改為科學技術展司,簡稱科技司,專門集合各種異想天開的工匠,進行技術研究。

    當然,研究的大體方向,還有相關的知識,都是張准提供的。在有空的時候,張准通過小秘書薛凝影,定期的闡述一些基本的科學常識,開拓大家的思維。也算是引導科學研究的方向吧。薛凝影有編書的愛好,於是乾脆將這些零零散散的常識,編成了兩本書。一本是《物理常識》,一本是《化學常識》。

    在這兩本書裡面,張准零零散散的闡述了自己知道的物理和化學知識。至於別人能夠接受多少,那就要看對方的天賦了。對於古人的智慧,張准一點都不敢看低。連八股文都能玩出花來的古人,要是全身心的投入到這方面的研究,一點難度都沒有。關鍵是他們有沒有這麼心思而已。宋應星不就是一個例子嗎?更不要說徐光啟這位老人家了。

    張准希望,有人將蒸汽機、雷汞之類的東西搞出來。當然,這只是希望。事實上,張准也覺得不太可能。尤其是雷汞,連他自己都不太知道原理。明朝的化學基礎很差,沒有那個條件。但是,蒸汽機卻是可以折騰一下的。瓦特改善蒸汽機的時候,也就是四十年以後。要是大明朝有一兩個能工巧匠,也能在這方面努力一下,說不定大明朝可以提前進入蒸汽機時代。蒸汽機時代到來,意味著工業時代也不遠了。

    「不要怕花錢。」

    「我們現在花一兩銀子,以後可以賺回來更多。」

    這就是張准的基本理念。

    很快,所有的銀子,好像流水一樣的下去。所有相關的系統,頓時高運轉起來。崇禎八年的鰲山衛和靈山衛,都好像是上緊了條一樣,馬不停蹄的運轉。當然,這些都是後事,眼下還是崇禎七年的最後一天,除夕。

    在快要中午的時候,張准來到了鰲山城第六協部隊的營地。

    有錢,有人,有武器,自然是要擴軍了。從江南回來以後,張准就下令,要楊致遠負責組建第六協,郝林勇負責組建第七協。每個協都是五個小隊,不算軍官,總共是25o名士兵。算上各級軍官,大概有第六協的駐地,在鰲山城。第七協的駐地,在夏河寨前所。

    第六協的指揮官是楊千強,乃是當初的八人刺魚小隊成員,隊正有宋青麟、楊偉國等人。第七協的指揮官是尹風毅,同樣是當初的八人刺魚小隊成員,隊正有鍾無影、陳興國等人。楊偉國、鍾無影兩人都被調到新的部隊擔任副指揮使,同時兼任隊正。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