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來遂不再言語,只抬眼望向那達摩面壁的面壁洞。
此石洞高約一丈有餘,方方的洞門,正好向陽敞開,冬暖夏涼,空氣清爽。洞前有一塊緊湊的小草坪,周圍濃蔭蔽日,不見天空,真是好一個清修之所。
如來近得前去,察看著這個曾經與自己並列為西方兩大佛祖的藥師佛轉世悟道之所!只見那面壁洞牆壁上,印出那達摩祖師的影子,正是達摩平時面壁姿態的形象,方頭闊目,虯髯滿面,衣褶皺紋處,隱約可見,宛如一幅淡色的水墨畫像。
在達摩面壁形象旁邊,有一首達摩當初面壁修禪功成後親自刻上的小詩,詩曰:「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如來沉思片刻,對著那達摩畫像宣了一聲佛號,出得洞來!
如來見得五祖弘忍旁邊的大弟子神秀,道:「南無阿彌陀佛,神秀,如今你已盡得弘忍真傳,卻不知你於佛法修習可有所悟?」
神秀道是如來考究自己,當下沉吟一番,做曷一首,道:「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如來佛祖與觀音菩薩對望一眼,自是察覺到了對方眼中的那一絲苦笑。
如來面無表情,正待言語,突然,有一聲音傳來道:「神秀長老此言卻是流於表面,當不得佛法真諦!」卻見上來面壁崖的路上,一個身著粗布衣衫的中年和尚手拿掃帚,緩緩的走上前來!
此和尚上前行禮道:「南無阿彌陀佛,貧僧法號慧能,乃是少林寺一外院弟子,平時負責這打掃面壁崖。方才見得神秀長老講曷,一時情不自禁,攪擾了各位興致,還請萬勿見怪!」
所謂外院弟子。便是少林寺對一些打雜的弟子的稱呼,慧能乃是南粵人,南粵在大唐之時尚是蠻荒之地,慧能自是被分到了打雜的弟子之列,負責這達摩祖師面壁崖的清掃之事。
慧能也不強求,在面壁崖上一幹就是十幾年,每日除了吃飯睡覺,其餘時間皆是在這面壁崖上度過。
神秀性子高傲,被慧能如此指責,自是不喜。林雷當下喝道:「慧能,你來得少林十幾年來。一直在這崖上打掃衛生,從未聽講過佛法,如何也來指責於我?」
慧能面上無悲也無喜,淡淡道:「佛不在耳間。不在眼中。有佛心便有佛法。我雖從未進過佛堂,但十幾年來我日日在這達摩祖師面壁崖上打掃,卻是每掃過一遍,就感受了一遍佛法!」
慧能之語正是暗合禪宗「見心明性」之悟!
禪宗本就是如來傳與門下大弟子迦葉,如來自是聽得懂慧能之意!如來微微點頭,又見得旁邊神秀一臉不以為然之意。
當下如來便道:「慧能,你既然說神秀未能見心明性,那你便也做曷一首可好?」
慧能放下手中掃帚,雙手和十。道:「敢不從佛祖之命?」說罷,張口便念道:「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旁邊五祖弘忍聽得慧能此曷,在心中默念幾遍後。只歎道:「使明珠蒙於塵埃。使日月流於螢火,此乃我弘忍之罪過也!」
神秀見得弘忍如此作態。心中大為不服,道:「你此曷乃是反我所做之曷而行,當不得真本事!」神秀此話到也有幾分道理。
如來聞言淡淡一笑,也不言語。旁邊觀音菩薩見此情景道:「既如此,我且出一題,你兩各自回答如何?」
觀音菩薩抬眼望去,只見整個嵩山之景幾乎盡收眼底,端的是清幽深遠,奇絕秀美。那夾在太室山與少室山之間的少林河如一條白色長練,在陽光下地直射下波光粼粼,蜿蜒著從群山壑嶺間流過。少林河上有一艘小船,正在左右搖擺著行使。小船上掛著一面帆,迎風招展。
觀音靈機一動,道:「南無阿彌陀佛,兩位可看到那艘小傳上的風吹帆動,卻不知是風動,還是帆動?」
神秀能得五祖弘忍真傳,自非泛泛之輩,當下搶先一步道:「無風帆不動,無帆風不動,風亦動,帆亦動!」
此答案中規中矩,沒有很出彩的地方,但也挑不出毛病!五祖弘忍心道怕是自己來回答,也未免能比神秀高明到哪裡去,當下不自覺的點點頭!
卻見慧能靜靜道:「非是風動,非是帆動,仁者心動爾!」
此語如晴空一聲霹靂,把那神秀驚得做不得聲,五祖弘忍卻是神色激動,轉身朝那達摩祖師面壁洞深深一拜,道:「祖師爺在上,佛教禪宗終將大放光芒,照耀於天下爾!」
如來佛祖與觀音菩薩相視一笑,如來從懷中掏出一黃金禪杖與黃金袈裟,正是道祖鴻鈞天道之下伴隨佛教大興的六大後天靈寶中的兩件。
如來將這黃金禪杖與黃金袈裟交與觀音菩薩,道:「南無阿彌陀佛,明日還要勞煩菩薩前去洛陽白馬寺一趟,可命陳玄奘和尚上長安面見唐王矣!」
長安,大唐議事宮殿,眾文武齊聚一堂,分排而立,唐太宗李世民正在召開朝會!
待得眾人三呼萬歲,行禮後,唐太宗道:「今日有一件事情要與眾位卿家明說!昨日朕午休時分,有西天極樂世界如來佛祖入夢,言佛經東來之事,眾卿家意下如何?」
國師袁天罡乃是道教之人,早與佛教有約,當下上前一步,奏道:「佛教教義多有慈悲為懷之意,導人向善,陛下此舉自可行教化世人之意!」
唐太宗還未回答,突然旁邊一聲冷「哼」傳來。袁天罡心中一驚,敢如此在朝堂之上冷哼的自然只有那法家弟子魏征。
魏征此人兩秀清風、剛正不阿。以勸柬而聞名於世,很多次據理力爭,將那唐太宗都弄得下不了台。偏生唐太宗對魏徵信任無比,常與人道:「魏征於我,有如一鏡子耳!」
魏征自是對那佛教沒什麼好感,只上前一步,道:「佛教自傳入東土以來,其教義諸多偏頗,教人忍受苦楚,脫離紅塵,此舉實在是泯滅世人之本性,談何教化?」
眾大臣聞得魏征之語,只連連點頭稱是。魏征說的卻也是有幾分道理,佛教在東漢明帝時傳入東土,後在南北朝時期實現了一個虛假繁榮,其原因便是這佛教教義被南北朝當朝者給斷章取義了,被宣揚成逆來順受之教派。
也正是如此,佛教才迫不及待的想要佛經東進,佛經上自是有全面的佛教教義。
袁天罡終究是道教之人,道教如今貴為大唐國教,自也不好為了佛教來與魏征打那口水戰,當下退到一邊,不再言語。
唐太宗見得眾大臣似都贊同魏征之意,心道自己答應了如來佛祖要償還洛陽十三棍僧那番因果,君無戲言,總不好出爾反爾。
當下唐太宗朝那李績道:「李卿家,你向來足智多謀,你且說說看,此事朕該如何處置!」
李績原名徐績,因廣立戰功被賜姓李!李績是條老狐狸,如何不明白唐太宗之意?但又不願得罪諸多大臣,當下拜道:「臣謹尊陛下之意!」
這不說了等於沒說,唐太宗一時氣塞。
卻有那儒家弟子房玄齡出列道:「回秉陛下,我等大唐一統天下,民福國強,乃是天地三界之重,陛下被地界萬國尊為天可汗,自當有包容萬物之心!佛教雖有諸多偏頗,但終究是源遠流長,我等大唐大可存其精華,去其糟粕,為我等萬民所用爾!」
此話自是深得唐太宗之意,唐太宗大喜。卻是聽得房玄齡又道:「然我等東土也曾有諸子百家爭鳴,流傳下來者尚有儒、道、法等幾家,陛下文治武功,皆可稱千古一帝,陛下當也使我盛唐氣勢,遠播東土之外!」
唐太宗馬上取天下,自是被這等意氣風發之語給說得熱血昂揚,彷彿又回到那率領眾將征戰沙場地歲月!
唐太宗霍然站起,道:「房愛卿說的正是,我大唐有包容萬家之胸懷,有教化萬國之氣象!明日我便擬旨,佛經東進,百家西度,兩者同時進行!」一眾大臣皆是烈士末年,壯心不已!聽得唐太宗此豪言壯語,只一齊向唐太宗拜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