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房 作品相關 攝影必備常用知識詳解(二)
    12、什麼是ND中灰鏡?談中灰鏡的用途和種類

    我們都知道,單反相機的曝光值是由光圈和快門控制,加上感光度,這三者的組合可以保證我們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得到正確的曝光。但是,在某些情況下,僅僅通過光圈和快門去控制光線,仍然會受到一些限制。

    比如,在晴天下,我們可以利用慢速快門來拍攝流水,使之呈現出一種絲狀柔順的效果。但是,理論歸理論,在實際的拍攝中,卻容易碰到很多想不到的問題。比如,如果在光線充足的晴天使用慢速快門,為了保證不發生過曝光,我們只能通過縮小光圈的方式來「阻止」光線的進入,以至於往往會使用F22甚至更小的光圈。但是,這樣做也有其局限性。有時候甚至已經使用了鏡頭的最小光圈和最低感光度,但還是無法使快門速度降低到「可以拍攝出絲狀流水」的水平。退一步說,就算我們在這樣的情況下使快門速度降低到了合適的水平,卻不得不發現,在鏡頭的最小光圈下,鏡頭的成像素質會嚴重下降,分辨率降低、反差降低等等,拍攝出來的畫面質量也嚴重下降。

    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用一種附加的鏡片來人為地「阻擋」光線,這種鏡片就叫做中性灰度鏡

    什麼是ND中灰鏡?中性灰度鏡又稱中灰密度鏡,簡稱ND鏡,是一塊灰色純透明的高級光學玻璃。其作用就是通過削弱通過鏡頭的光量來降低曝光量。這種濾光作用是非選擇性的,也就是說,ND鏡對各種不同波長的光線的減少能力是同等的、均勻的,只起到減弱光線的作用,而對原物體的顏色不會產生任何影響,因此可以真實再現景物的反差,彩色攝影和黑白攝影同樣適用。根據「阻擋」光線能力的強弱,中性灰度鏡有多種密度可供選擇,如ND2、ND4、ND8(分別延長1檔、2檔和3檔快門速度),也可以多片中性灰度鏡組合使用。不難看出,ND後面的那個數字,即代表了ND鏡阻擋光線的能力。

    ND鏡僅僅降低光線的強大,所以,它並不會影響到最終成像的色彩,也不會影響到相機的白平衡和自動曝光。使用了ND鏡,不會對被攝物體的顏色和反差產生任何的影響。另外,由於單反相機是通過鏡頭進行測光的,因此ND鏡不會對相機的自動曝光系統產生任何的影響。

    總之,在需要人為地使用慢速快門,或者降低外來光線的情況下,ND鏡就是非常實用的附加鏡片。當然,由於不同的鏡頭口徑不同,所以ND鏡也有不同的口徑,在使用時需根據鏡頭的口徑選擇不同口徑的ND鏡。

    此外,還有一種比較特殊ND鏡叫漸變鏡,其中應用比較多的是中灰漸變鏡,簡稱GND鏡,它一半透光一半阻光,阻擋進入鏡頭的其中一部份光線,是風光攝影的必備濾鏡。GND鏡用來平衡畫面上下或左右兩部份的反差,常用來降低天空的亮度,減少天空與地面的反差。可以在保證下半部分的正常曝光外,有效壓暗上部天空的亮度,使作品明暗過渡柔和,能有效突出雲彩的質感。GND鏡有不同型號,灰度也不盡相同,從深灰逐漸過渡到無色,通常是測出畫面的反差後再決定使用,按無灰度部份的測光值曝光,必要時作些修正。

    13、什麼是漸變鏡?漸變鏡的效果和使用方法

    拍攝風景照片,光源不由得我們控制,唯有在鏡頭前面做點功夫。要拍攝有水平、有要求的風景照片,加上各種適合濾鏡是必然動作。除了偏光鏡、ND減光鏡以外,各種漸變鏡也是拍攝風景的重要工具。認識不同的漸變鏡使用方法,大家自然能夠拍出與明不同的風景照片。

    什麼是漸變鏡?

    大部份濾鏡都是對照片平均作用的,例如大家常用的旋入式的PL偏振鏡、星鏡、ND鏡等等,整片都是平均的。而漸變鏡對照片的作用則有漸進效果,濾鏡的作用只在其中一邊,另一邊對照片沒有影響。以用途分類的話,常見的漸變鏡有灰色漸變鏡、藍色漸變鏡、灰茶色漸變鏡、橙色漸變鏡等等。

    漸變鏡又可有分為旋入式和插入式設計兩種,由於採用插入式設計的漸變鏡比較容易改變角度,可以通過上、下移位改變漸變的比例,因此非常受攝影愛好者的歡迎。除了漸變鏡之外,插入式設計的濾鏡系統也有提供ND、星鏡等平均作用濾鏡。

    插入式設計漸變鏡可利用托架固定在鏡頭前面,托架同時可安裝多片濾鏡一起使用

    灰色漸變鏡效果

    在戶外拍攝時,天空與地面的光差很多時都相當之大。由於相機感光組件的寬容度有限,在這種情況下就不能拍到天空、地面都同時曝光正常的照片。要天空曝光準確,地面就會曝光不足而變成一片瘀黑;要地面曝光準確,又會使天空曝光過度而變成死白一片。尤其是在多雲、日出日落等時候,這個光差問題便更加嚴重。在這種環境下,改變感光度、調較曝光補償,甚至加裝PL偏振鏡等都幫不上忙。這時只要加上漸層減光濾鏡,將減光的一邊向上,天空的光度便會減低,而地面的光度則沒有影響,天空與地面的光差得以減低,令照片中天空與地面的層次都能夠完全重現。

    由於目前所有數碼相機都是採用TTL測光設計的,即使加上漸變減光濾鏡也不需要進行特別的曝光補償。除了在拍攝多雲、日出日落等時候加上漸變減光濾鏡外,在天晴的日子拍攝時加上這種濾鏡也可使天空的色彩飽和度更高,使天空呈現更深的藍色,看起來也就更加令人心曠神怡。

    除了漸層減光濾鏡之外,大家拍攝風景時還可以加上其它有顏色的漸層濾鏡以改變天空的色彩,加強照片的氣氛。漸變藍是另一種較常用的漸層濾鏡,在霞氣較大、天色不佳的日子,灰白的天空實在是大剎風景。這時大家可以加上漸變藍濾鏡,將天空回復藍色,加強藍天白雲的效果之餘,又不會影響地面的色調。如果拍攝日出、日落的話,漸變橙是相當有用的濾鏡,可以令日落時的單色調效果更為強烈。此外,不少攝影師拍攝陰天、多雲的題材時都會加上棕色漸變鏡,以表達出懷舊、Moody的效果。大家甚至可以將兩片顏色漸層濾鏡同時使用,在照片的上、下半部表現不同的色彩,令照片的畫意更加突出。

    14、什麼是TTL測光?相機有哪幾種測光方式?

    什麼是TTL測光?

    TTL是英文「ThroughTheLens」的縮寫,即是通過鏡頭的意思。

    相機的TTL測光功能,是指根據通過單鏡頭反光相機攝鏡頭後的光束測光,並由所測定結果來自動確定曝光。同樣都是TTL測光,由於測光元件在照相機內所放置的位置不同,測光方式也就產生很大差別。

    測光方式大致分為分區綜合測光、中央重點測光和局部測光三種。分區綜合測光方式在使用時可不必小心謹慎,只憑照相機測光就可以。但是,在被攝景物內有很大的明暗差別時,如逆光人像等,分區綜合測光就會出現較大的誤差。局部測光方式,必須注意要測光的是被攝景物的哪一部分,並且總是有意識地對準該部分。為了防止測出最亮或最暗部分,要適當移動相機,因此不能同時決定測光和構圖的情況時常發生。中央重點測光方式不具有上述兩者中間的性質,是以畫面中央區域為主(權重較大)為主、周邊部分為輔進行測光。

    現代相機分區測光的精度越來越高,它是將畫面分成若干區,對各區同時測光後,由計量中央處理器進行綜合計算,平判斷出主體的實際位置和大小,得出最佳的曝光值。比較起來,這種方式的測光精度比其它兩種方式更常用。儘管各廠家對分區測光的名稱不同,但是測光原理基本相同。佳能為「評價測光」,尼康為「矩陣測光」,美能達為「蜂巢式測光」。

    15、什麼是單次自動對焦和連續自動對焦?

    自動對焦操作已成為目前數碼相機的基本功能,而在數碼單反相機和高端消費級數碼相機中,自動對焦方式又包括以下三種方式:

    1.單次自動對焦(AF-S)

    2.連續自動對焦(AF-C)

    3.智能自動對焦(AF-A)

    什麼是單次自動對焦?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最為常用的單次自動對焦。其工作過程是通過半按快門來啟動,在焦點未對準確前對焦過程一直在繼續。一旦處理器認為焦點準確以後,只要將快門完全按下就完成了一次拍攝過程,同時自動對焦系統停止工作。

    如果在對焦完成提示音之後,全部按下快門之前,被攝物體移動了。由於是「單次」自動對焦所以在完全按下快門之後就可能看到一張模糊的圖片。當然這是一種比較誇張的說話,這麼說是為了更好為說明連續自動對焦做個鋪墊。

    由於單次自動對焦的特點所至,在拍攝靜止不動的物體時,如風景、微距攝影、人物合影等是最為合適的選擇。這種對焦完畢後焦點自動鎖定,只要半按快門不放,就可以重新構圖拍攝的方式操作非常簡便。

    什麼是連續自動對焦?

    我們再來看看最適合拍攝運動中物體的連續自動對焦。由於上面說到的單次自動對焦方式不能很好的「跟蹤」運動中的物體,給一些拍攝帶來了很大的麻煩,因此也就產生了連續自動對焦方式。

    與單次自動對焦不同的是,連續自動對焦在處理器「認為」對焦準確後,自動對焦系統繼續工作,焦點也沒有被鎖定。其目的在於當被攝體移動時,自動對焦系統能夠實時根據焦點的變化驅動鏡頭調節,從而使被攝物一直保持清晰狀態。當然,相機的對焦框也要實時的對準被攝體,這樣在完全按下快門的時候就不用擔心被攝物對焦不準確的問題了。

    連續自動對焦多用在處於運動中的物體拍攝,比如體育比賽中拍攝運動員、新聞發佈會中拍攝發言人以及捕捉運動中的動物的精彩瞬間等等。並且,針對於數碼相機無需膠片的優勢,只要結合高速的連拍功能就可以比較輕鬆的拍攝出一組精彩照片。

    什麼是智能自動對焦?

    最後,我們要來看看智能自動對焦是如何工作的。智能自動對焦,是一種可根據被攝主體的狀態(靜止或運動),相機自動選擇單次拍攝自動對焦模式或連續隨動自動對焦模式,並能自動啟動追蹤對焦模式追蹤高速運動被攝體焦點的智能型的自動對焦控制功能。

    從理論上說,如果有了單次自動對焦和連續自動對焦,就應該能夠滿足各種不同拍攝場景的需要了。但是在長期的實際拍攝過程中,還是會發現一些問題,比如說長期處於連續自動對焦的數碼相機的耗電量比較大的問題。當然,最主要的還是怕出現一個可能隨時移動的被攝物從相對靜止狀態轉換到運動狀態,或者相反的情況。

    而智能對焦的出現很好的折中解決了上面提到的問題。這種將單次自動對焦和連續自動對焦結合起來的方式,更適合在被攝物動靜不斷切換的場景下使用。相機能夠根據被攝物的移動速度自動選擇對焦方式,內部的測距組件一直不斷地測量自動對焦區域內的影像,並實時傳送到處理器中。當被攝物靜止不動時選擇單次自動對焦,當被攝物運動時,選擇連續自動對焦。由於切換工作交由處理器來完成,因此您只需要按動快門就可以了。

    需要注意的是,前兩種提到的自動對焦方式是最普遍、最常用的,相機廠商基本上都按照上述名稱命名。而第三種提到的方式無論各家起什麼樣的名字,其工作原理基本上是相同的。佳能稱為「人工智能伺服對焦」,尼康稱為「最近主體先決的動態自動對焦」,索尼/美能達稱為「自動切換對焦」,等等。

    16、什麼是曝光補償?如何運用好曝光補償?

    什麼是曝光補償?

    攝影其實就是攝影者運用自已掌握的攝影技術通過攝影器材對環境光線的計算、捕捉景物成像的過程。這個過程與設備的光圈值(控制單位時間進入相機的光通量)、快門速度(曝光時間)以及ISO(感光度,對光線的敏感程度)有關。如今的傳統設備以及DC都會通過自己的內部程序,對環境光線進行計算,自動調整光圈、快門甚至ISO值。但在複雜的光線及強對比高反差環境下,P(程序自動曝光)擋拍出的照片往往差強人意,效果不是最佳。這時就需要拍攝者手工對設備進行相應的曝光參數調整,這就是曝光補償EV(exposevalue)。

    拍攝環境比較昏暗,需要增加亮度,而閃光燈無法起作用時,可對曝光進行補償,適當增加曝光量。進行曝光補償的時候,如果照片過暗,要增加EV值,EV值每增加1.0,相當於攝入的光線量增加一倍,如果照片過亮,要減小EV值,EV值每減小1.0,相當於攝入的光線量減小一倍。按照不同相機的補償間隔可以以1/2(0.5)或1/3(0.3)的單位來調節。

    被拍攝的白色物體在照片裡看起來是灰色或不夠白的時候,要增加曝光量,簡單的說就是「越白越加」,這似乎與曝光的基本原則和習慣是背道而馳的,其實不然,這是因為相機的測光往往以中心的主體為偏重,白色的主體會讓相機誤以為很環境很明亮,因而曝光不足,這也是多數初學者易犯的通病。以下是需要進行曝光補償的典型拍攝場景。

    正向補償:

    1.拍攝文字時(白紙上的黑字)

    2.背光的人像

    3.極亮的景色(如雪地)與高反射程度的物體

    4.天空晴朗時

    負向補償:

    1.聚光照明的拍攝物、特別是以暗色為背景時

    2.拍攝文字時(黑紙上的白字)

    3.低反射程度的景物,如拍攝綠色或暗色葉子的照片

    為什麼要進行曝光補償?

    人眼是通過對環境光線穩定值來調整瞳孔大小的,18%的中灰度是我們日常生活場景中的平均光線值,在人眼瞳孔調整範圍之內還無法達到這個穩定值的話,人眼就會降低對環境的正確判斷識別能力。攝影設備就是依據這個原理來對環境光線進行計算的,相機在半按快門後即完成對光線的測定,經程序計算後自動調整光圈、快門、ISO值等待下一步操作。簡單地講:「程序自動曝光」拍攝出的照片上明亮物體、黑暗物體能表現出18%的中灰度色調。同人眼一樣,在這個值之外的環境光線,相機就無法正確在底片/CCD上正確表達出來。

    曝光補償的幾種方法

    曝光補償、調整的手段很多,一般的有閃光燈、攝影燈、反光板的外源光線補償;調整光圈值、曝光時間的光通量參數補償。上面這幾種補償的方法,從嚴格意義上講應該分類到「光線補償或曝光控制」的概念中去。還有就是EV的調整補償。

    外源光線類的閃光燈光線補償,在缺乏其他補光光源情況下補光偏硬,往往會在被攝對象的背景上留下明顯的陰影,同時會使被攝主體高反射部分失去層次,失真嚴重,所以一般很少採用。

    攝影燈可以營造出很好的拍攝效果,但由於條件的限制,往往局限於攝影棚之內。補光效果柔和的反光板對於小場景人像類攝影應用廣泛,常用於主體面部補光,其局限性不言而喻。

    光圈以及快門的光通量參數調整,往往由於拍攝過程中需要考慮景深,以及運動物體因素影響,實際運用中會有捉襟見肘的感覺。對於現在普及設備來講,最常用到的手法是進行EV的調整,以期達到曝光補償的目的。

    消費級數碼相機大多具備調節範圍,高檔些的DC可達可達考驗一台DC的指標之一就是它的手動調節功能,而在EV調整中調整精度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一般的以0.級別。級差越小越能滿足拍攝者的創作意圖。

    正確使用曝光補償功能

    對於初學者來講,曝光補償一般用於靜物、景物拍攝的場合。這個場合適合你從容進行參數調整,用不同的補償值拍攝多張片子,從中選擇最佳作品出來。

    正確調整EV值:在典型欠曝場景(物體亮部的區域較多,如逆光、強光下的水面、雪景、日出日落場景等)使用EV+,在典型過曝場景(物體暗部的區域較多,如密林、陰影中物體、黑色物體的特寫等)使用EV-。簡單通俗地說就是「白加黑減、亮加暗減」。

    需要注意的是DC無論在P擋還是S/A擋下,當對EV值進行調整時,相機的光圈/快門參數也會有相應的變化:P擋下EV調整時,相機光圈、快門都會做出自動調整;A擋下光圈固定、EV調整會聯動使快門的速度變化;S擋下快門固定、EV調整會聯動使光圈大小變化。但是這些光圈、快門的變化不會影響到最終成像後的曝光補償效果。

    M擋下拍攝的特殊效果

    在DC的M擋下,光圈和快門的速度都可以分別調整的,而對光圈/快門的配置進行相關設定後,DC的測光完成時,會根據對環境光線的計算自動給出一個EV補償參數,這個參數是無法手動調整的。但是我們依然可以利用其補償極值外的「參數溢出」達到創作目的:即利用數碼相機無法達到的EV補償值之外的部分實現創作目的,這時的EV值在LCD的顯示上呈現紅色(參數溢出)。

    拍攝後期的曝光補償處理

    對於在特定場合下需要捕捉一瞬間的場景,而無法及時對相機進行EV調整的圖片,我們還可以在後期用PHOTOSHOP以及ACDSEE來處理。

    17、麼是色彩空間?sRGB與AdobeRGB的關係

    彩色攝影的出現,使我們用照相機記錄下這個美麗繽紛的世界成為了可能。人們一直在不斷努力地追求,希望能夠更真實、準確地記錄下自然界瞬息萬變的色彩變幻。進入數碼攝影時代,數碼影像以數字的方式記錄影像的色彩,數碼攝影使我們獲得更加準確的色彩成為可能。

    什麼是色彩空間?

    在數碼攝影中,數碼相機對於所拍攝的影像色彩的管理,引入了一個新的名詞—色彩空間。色彩空間這一概念不僅出現在數碼照相機中,在所有需要對色彩進行管理的數碼影像產品,比如:打印機、掃瞄儀、顯示器中,都存在著色彩空間這個選項。

    色彩空間(ColorSpace),又稱為色域空間,它表示的是一個彩色影像所能夠表現的色彩範圍。CMYK和RGB是兩種不同的色彩空間,CMYK是印刷機和打印機等輸出設備上常用的色彩空間;而RGB則又被細分為:AdobeRGB、AppleRGB、ColorMatchRGB、CIERGB以及sRGB等多種不同的色彩空間。其中,AppleRGB是蘋果公司的蘋果顯示器默認的色彩空間,普遍應用於平面設計以及印刷的照排;CIERGB是國際色彩組織制定的色彩空間標準。對於數碼相機來說,以AdobeRGB和sRGB這兩種色彩空間最為常見。

    sRGB與AdobeRGB的關係

    AdobeRGB和sRGB色彩空間的主要區別,首先在於開發時間和開發廠家不同。sRGB色彩空間是美國的惠普公司和微軟公司於1997年共同開發的標準色彩空間(standardRedGreenBlue),由於這兩家公司的實力強,他們的產品在市場中佔有很高的份額。而AdobeRGB色彩空間是由美國以開發Photoshop軟件而聞名的Adobe公司1998年推出的色彩空間標準,它擁有寬廣的色彩空間和良好的色彩層次表現,與sRGB色彩空間相比,它還有一個優點:就是AdobeRGB還包含了sRGB所有完全覆蓋的CMYK色彩空間。這使得AdobeRG8色彩空間在印刷等領域具有更明顯優勢。

    兩種色彩空間對比

    其次,兩種色彩空間所包含的色彩範圍不同。AdobeRGB有更加寬廣的色彩空間能再現更鮮艷的色彩,因為AdobeRGB比sRGB具有現大的色彩空間。此外,在圖像處理和編輯方面有更大的自由度。

    再次,應用範圍不同。「sRGB」意為「標準RGB色彩空間」,這一標準應用的範圍十分廣泛,其他許許多多的硬件及軟件開發商也都採用了sRGB色彩空間做為其產品的色彩空間標準,逐步成為許多掃瞄儀、低檔打印機和軟件的默認色彩空間,同樣採用sRGB色彩空間的設備之間,可以實現色彩相互模擬。同時,sRGB這一色彩空間也是為Web設計者而設計的。相反,大部分顯示屏無法再現sRGB的色彩空間,如果沒有進行色彩管理,在電腦顯示屏顯示的話,比sRGB圖像更淺。

    數碼相機如何選擇色彩空間?

    通過對AdobeRGB和sRGB色彩空間的比較,我們能夠清楚地看到:採用AdobeRGB色彩空間的影像,其色彩及層次的表現要明顯優於採用sRG8色彩空間的影像。目前,專業數碼單反光相機以及高端民用數碼相機基本上都有AdobeRGB和sRGB這兩種色彩空間可供選擇,而對於普通家用數碼相機來說,生產廠商往往只固定採用了sRGB這一種作為照相機的色彩空間標準。這一點從色彩表現能力這個角度,也反映了數碼單反與家用相機之間的檔次差異。

    既然這樣,那麼是否可以說:在使用專業數碼單反相機以及高端民用數碼相機時,在色彩空間的設置中,始終選擇AdobeRGB色彩空間來拍攝,一定會比選擇sRGB色彩空間拍攝更加優越呢?

    如果單就影像的色彩質量來考慮,那麼,答案無疑是肯定的。只要選擇AdobeRGB色彩空間來拍攝就可以了。但是,如果考慮到數碼影像在各種處理系統之間的匹配問題,回答就不是那麼簡單了。否則,數碼單反照相機也就沒有必要設置兩種色彩空間了,只要設置一個AdobeRGB色彩空間不就足夠了嗎?

    由於數碼影像將在各種關聯的設備中得到應用,而各種不同的數碼影像處理設備都有各自的色彩空間,因此,色彩管理是一個系統性的管理工作。如果我們拍攝的數碼影像僅僅是為了擴印成照片,或供網頁設計或是教學中的投影演示之用,那麼,由於數碼彩色照片擴印機、數碼投影儀、電腦顯示屏這些設備採用的都是sRGS的色彩空間,因此,在拍攝時就應該直接選擇sRGB色彩空間,這樣不僅會帶來方便,而且還能夠避免色彩空間轉換過程中的色彩損失。

    而對於從事攝影藝術創作或廣告等商業攝影的攝影者來說,如果在拍攝時並不能確定攝影作品的用途,而影像將要長期保存的;或是常常要用於平面設計、印刷等出版物的,那麼,毫無疑問,你應該在數碼照相機中選擇使用AdobeRGB色彩空間,它將能獲得更佳的色彩層次,並能夠在印刷品中得以表現。而且,隨著今後技術水平的提高,使用具有更豐富色彩的AdobeRGB色彩空間的數碼影像處理設備一定會越來越多。

    18、鏡頭標識名詞解釋:佳能CANON鏡頭篇

    按字母順序排序

    AFD:弧形馬達(英文:Arc-FormDrive)

    為早期EF鏡頭的AF驅動而開發的弧形直流馬達。與USM馬達不同,AFD馬達對焦是有聲的。

    DO:多層衍射光學元件(英文:Multi-LayerDiffractiveOpticalElement)

    佳能於2000年9月4日,宣佈研製成功世界上第一片用於照相機攝影鏡頭中的「多層衍射光學元件」。多層衍射光學鏡片同時具有螢石和非球面鏡片的特性,所以該鏡片的推出,是光學工業的一個里程碑。衍射光學元件最重要的特性是波長合成結像的位置與折射光學元件的位置是反向的。在同一個光學系統中,將一片MLDOE與一片折射光學元件組合在一起,就能比螢石元件更有效地校正色散(色彩擴散)。而且,通過調整衍射光柵的節距(間隙),衍射光學元件可以具有與研磨及拋光的非球面鏡片同樣的光學特性,有效地校正球面以及其他像差。

    代表鏡頭:EF400mmF4DOISUSM

    EF:電子對焦(英文:ElectronicFocus)

    佳能EOS相機的卡口名稱,也是EOS原廠鏡頭的系列名稱。

    EMD:電磁光圈(英文:Electronic-

    )icDiaphragm)

    所有EF鏡頭的電磁驅動光圈控制元件,是變形步進馬達和光圈葉片的一體化組件,用數字信號控制,靈敏度和精確度都很高。

    FL:瑩石(英文:Fluorite)

    瑩石是一種氟化鈣晶體,具有極低的色散,其控制色差的能力比UD鏡片還要好。從嚴格的意義上來說,瑩石不是玻璃,而是一種晶體。它的折射率很低(1.4),而且不受潮濕影響。瑩石鏡片一般不會暴露在外,所以你不大會直接接觸到。瑩石鏡片不如普通玻璃耐衝擊,但也不像想像中的那麼易碎,所以在使用中並不需要特殊的照顧。

    FTM:全時手動對焦(英文:Full-timeManualFocusing)

    全時手動對焦功能,即無論什麼時候,即使是鏡頭正在自動對焦時,都能用手動調節對焦,不會損壞鏡頭。

    L:豪華(英文:Luxury)

    佳能專業鏡頭的標誌。和消費級鏡頭相比,L頭帶有研磨非球面鏡片、UD(低色散)、SUD(超低色散)或者Fluorite(螢石)鏡片,這些是鏡頭出色的光學質量的重要基礎。通常鏡頭的構造質量也要優秀很多。其標誌為鏡頭前端的紅色標線,是佳能的高檔專業鏡頭。代表鏡頭

    IS:影像穩定器(英文:ImageStabilizer)

    影像穩定器是通過修正光學部件的運動減小手顫動對成像的影響,所以也稱防手震鏡頭。在IS鏡頭中,裝有一個陀螺傳感器,能檢測手的振動並把它轉化為電信號,這個信號經過鏡頭內置的計算機處理,控制一組修正光學部件作與膠片平面平行的移動,抵消手顫動引起的成像光線偏移。這個系統能夠有效地改善手持拍攝的效果,對一般情況而言,IS鏡頭允許您使用比理論上低兩級的快門速度。也就是說,您用普通300毫米鏡頭時,只能選擇1/250秒以上的速度,而使用300毫米IS鏡頭就可以用1/60秒拍出清晰的照片。代表鏡頭

    MM:微型馬達(英文:Micro-Motor)

    這是傳統的帶傳動軸的馬達,比較費電,不全時手動(FTM),多用於廉價的低檔次鏡頭。

    SF:柔焦鏡頭(英文:SoftFocus)

    使用這種鏡頭拍攝出來的照片與相機移動或調焦不實的效果大不相同,它利用刻意設計的球面像差,而使被攝景物既焦點清晰又柔和漂亮。柔焦的效果視光圈大小及專門的調節裝置而有強弱之分。代表鏡頭

    S-UD:高性能超低色散鏡片(英文:SuperUltra-lowDispersion)

    一片S-UD大體與一片螢石鏡片的效果相近。

    TS:移軸鏡頭(英文:TiltShift)

    移動鏡頭光軸調整透視的鏡頭。移軸鏡頭的作用,除了糾正透視變形,還能調整焦平面位置。正常情況下,相機焦平面與膠片平面平行,用大光圈拍攝,焦平面的景物清晰,焦外模糊;若用移軸鏡頭調整焦平面,能改變清晰點。顯然,移軸鏡頭最合適建築、風景和商業攝影。EF移軸鏡頭不AF功能,佳能的TS鏡頭目前有和款。

    UD:超低色散鏡片(英文:Ultra-lowDispersion)

    一種特殊類型的光學玻璃,由於能夠控制光譜中光線的色散現象,被廣泛用於鏡頭的色差控制。兩片UD一起使用大體與使用一片螢石鏡片的效果相近。

    USM/U:超聲波馬達(英文:UltrasonicMotor)

    大部分EF鏡頭使用的AF對焦馬達類型,利用頻率在超聲波區域的振動源轉動的馬達,是實現寧靜、高速AF的主要部件。EF鏡頭的超聲波馬達有兩種,環形超聲波馬達(Ring-USM)和微型超聲波馬達(Micro-USM)。採用超聲波馬達的鏡頭在前端有一黃色環,標記著」ULTRASONIC」。環形超聲波馬達是佳能中高級USM鏡頭使用的對焦馬達,其驅動組件是環形的,在驅動時不需要使用任何齒輪之類的傳動件。因扭矩很大,所以啟動和制動的速度比一般的對焦馬達快很多。代表鏡頭

    全時手動只能在環形超聲波馬達頭中實現,要注意如和等不能實現全時手動。微型超聲波馬達是一種小型圓柱狀超聲波馬達,在速度和安靜程度上不如環形超聲波馬達,而且不能全時手動對焦,但因其較低的製造成本,所以較多用在中低檔的EF鏡頭上。

    19、鏡頭標識名詞解釋:尼康NIKON鏡頭篇

    按英文字母順序排序

    AI:自動最大光圈傳遞技術(AutomaticIndexing)

    發佈於1977年,是尼康F卡口的第一次大變動。AI是指將鏡頭的最大光圈值傳遞給測光系統以便進行正常曝光測量的過程和方法。當一個AI鏡頭被裝在兼容AI技術的機身上時,該鏡頭的最大光圈值在機械連動撥桿的自動接合和驅動下傳遞給機身的測光系統,以實現全開光圈測光。尼康F2A、F2AS、NikkormatEL2、FT3和FM是第一批獲益於這項技術的機身。代表鏡頭:AI50/1.4。

    AI-S:自動快門指數傳遞技術(AutomaticIndexingShutter)

    在1981年,尼康對全線AI鏡頭卡口進行了修改,以便使它能夠與即將投入使用的FA高速程序曝光方式完全兼容,這些修改後的新鏡頭就是AI-S卡口Nikkor鏡頭。根據鏡頭光圈環和光圈直讀環上的橙色最小光圈數字以及插刀卡口上的打磨凹槽,非常容易識別。當AI-S鏡頭用於尼康FA機身時,它能夠根據自身的焦距向機身提供信息以選擇正常程序或高速程序,在快門速度優先自動曝光方式時,它們能夠在非常寬的光照範圍內提供一致的曝光控制。(因為AI-S鏡頭是為FA上的曝光「自動化」而定制的,因此機身的自動曝光連動撥桿能夠非常流暢地控制AI-S鏡頭的光圈,以達到更為快速而精確的曝光控制)。代表鏡頭:AI-S50/1.4。

    AF-S:靜音馬達(SilentWaveMotor)

    代表該鏡頭是裝載了靜音馬達(SilentWaveMotor,S),這種馬達等同於佳能的超音波馬達(ultrasonicmotor),可以由「行波」(travellingwaves)提供能量進行光學聚焦,可高精確和寧靜地快速聚焦,可全時手動對焦。可AF-S鏡頭自動對焦的相機有F5、F4、F100、F80;F90X/F90;所有D系列數碼單反相機。其它機身可以使用,也可以測光,但不能自動對焦。代表鏡頭

    CRC:近攝校正(CloseRangeCorrection)

    採用浮動鏡片設計,保證近攝時光學素質不下降之類均採用了CRC技術。

    D型鏡頭:焦點距離數據傳遞技術(Distance)

    1992年推出,代表鏡頭可回傳對焦距離信息,作為3D(景物的亮度、景物對比度、景物的距離)矩陣測光的參考以及TTL均衡閃光的控制。代表鏡頭

    DC:散焦影像控制(Defocus-imageControl)

    尼康公司獨創的鏡頭,可提供與眾不同的散焦影像控制功能。鏡頭的前端有一個散焦定位轉環,該環上的光圈值從F擋,分別標在環的左右,用R(後景散焦)與F(前景散焦)來指示。這是一種特殊的定焦鏡頭,其最大特點在於容許對特定被攝體的背景或前景進行模糊控制,以便求得最佳的焦外成像,這一點在拍攝人像時非常有價值,它還可以幫助我們根據所想要表現的來控制照片的各個部分,這也是其它廠家同類鏡頭所無法比擬的。目前尼康只有2支DC鏡頭:AF105/2DC、AF105/2DC。

    DX鏡頭:尼康APS-C型數碼單反專用鏡頭

    2003年1月,尼康專為D系列APS-C型數碼相機設計開發的DX格式鏡頭,具有更輕巧的結構和特殊的鏡片鍍膜,並有效提升畫面中心及邊緣的成像質量。由於像場也太小,無法涵蓋35mm全畫幅膠片,因此其它傳統光學機身無法使用。代表鏡頭

    ED:超低色散鏡片(Extra-lowDispersion)

    是指這支鏡頭內含ED鏡片,最大限度降低鏡頭色差(chromaticaberration),從而保證鏡頭有優異的光學表現。代表鏡頭

    G型鏡頭:無光圈調節環鏡頭

    與D型鏡頭不同的是,該種鏡頭無光圈環設計,光圈調整必須由機身來完成,同時3D矩陣測光。這樣的設計減輕了鏡頭重量,降低了生產成本。該種鏡頭與F5、F100、F80、PRONEA以及D系列數碼單反機身完全兼容,對於F4、F90F90X、F70、F801和F-601等機身,只能使用程序曝光和快門優先曝光模式。與餘下的其它機身不兼容。G型鏡頭操作更為簡便,理論上沒有誤操作,因為它無需手動設置最小光圈。這是塑料AF鏡頭的延續,針對那些幾乎從不手動設置鏡頭的攝影者。目前尼康有將G型頭推廣的趨勢。代表鏡頭

    IF:內對焦技術(InternalFocusing)

    所謂內對焦是指鏡頭在對焦時,前後組鏡片都不移動,而由鏡頭內部的一個對焦鏡片組(focuslensgroup)的浮動來完成對焦,對焦時鏡頭長度保持不變。IF技術的採用使快速而安靜的對焦變為可能。代表鏡頭

    IX鏡頭:APS相機專用鏡頭

    1996年,尼康為APS相機Pronea發佈的價廉、緊湊的鏡頭。性狀與塑料AF-D鏡頭相同,不能適配於非APS機身。減少了預留給反光鏡的空間,意味著這類鏡頭不同用於35mm相機,而且像場也太小,不足以涵蓋35mm膠片。但是標準的AF鏡頭卻可以用於APS相機。

    Micro:微距鏡頭

    是指這只鏡頭是微距鏡頭,或有微距拍攝的功能。代表鏡頭

    P型鏡頭:內置CPU鏡頭

    機身內置聚焦馬達是個「以不變應萬變」的策略,但這個策略對巨大的望遠自動鏡頭並不能很靈,這使得尼康新機身無法高效使用望遠鏡頭。1998年,尼康發佈了內置了CPU手動聚焦長焦鏡頭(P),以滿足AF機身先進的自動曝光功能,從而部分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儘管P型鏡頭看起來和AI-S鏡頭是一樣的,但這些鏡頭卻擁有AF鏡頭的電子和大部分性能。目前只有3支P型鏡頭:P和P45/2.8。

    PC:移軸鏡頭(Shift)

    移動鏡頭光軸調整透視的鏡頭,多用於建築攝影。

    RF:後組對焦技術(RearFocusing)

    與IF不同的是,RF鏡頭由後組鏡片(rearlensgroups)完成對焦。由於後組鏡片比前組鏡片要小,易於驅動,所以保證了迅捷的對焦速度,而且鏡頭長度一樣不變。RF對改善成像質量亦有貢獻。代表鏡頭

    S:輕薄(Slim)

    尼康一些薄型鏡頭的標誌,例如

    SIC:超級復合鍍膜(SuperIntergratedCoating)

    TC:增距鏡(Teleconvertor)

    VR:電子減震系統(VibrationReduction)

    尼康防手震鏡頭的代號,可用於手持攝影在低速快門時,增加畫面的穩定性。能VR的機身有F5、F100、F80以及D系列數碼單反相機。其它機身可以使用鏡頭,但不VR功能。代表鏡頭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