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宋 正文 第五百零八章 一力降十慧
    而這時鄭南臣才亮出了趙軍的底牌,原來,他帶來的十餘萬水軍之中,竟然有五萬是純粹的陸軍,冒充水軍不過是為了讓西夏人放鬆警惕罷了。不過,將這些水性一般的傢伙長時間圈在船上,也夠他們受的,以至於吳璘所部戰果頻頻的時候,他們這些人不得不藉著難得的休息機會回復體力。而現在,他們的戰鬥力已經完全恢復,趙宋聯軍的可用兵力一下子猛增到了十萬人。至於糧草也不必擔心,由於西夏軍隊剛來沒多久就被擊潰,他們的糧草自然大半落入了宋軍手中。而運輸上也沒有問題,將趙軍的那些戰船拆光後,工匠們獲得了大量的木料,就在軍隊拚死作戰的時候,他們也在努力生產出一輛又一輛的運糧車,如今這一工作已經接近完成。

    看到當初連人際關係都處理不好的鄭南臣如今竟然已經成為了一個軍政全才,吳璘不得不感歎世事變遷。既然已無後顧之憂,在修整半個月後,趙宋兩國的十萬聯軍終於誓師出,向著自西夏獨立以來從未被人征服過的西夏本部進軍!

    在此期間,西夏人也派來過求和的使者,然而他們提出的條件與趙抗的期望值相去甚遠。趙抗希望西夏完全放開馬匹貿易,並且解除對馬種的嚴格管制,同時終止南宋每年交給西夏的歲幣;而西夏人只肯承認南宋對熙秦路的佔領,這我都佔了還要你承認嗎?說到底,西夏人並不認為趙宋聯軍具備危及其核心地帶的能力,既然這樣,那就只好戰場上見真章了!

    趙宋聯軍十萬精兵出了,令人意外的是,吳璘這次只帶去了本部的六千騎兵,那些武裝牧民卻並不參戰。因為吳璘認為以他們目前的實力,擾敵有餘而力戰不足,騎兵的糧草消耗遠在步兵之上,而由於大隊步兵的存在,本方騎兵行軍時的度優勢也無從揮,故而多帶無益。

    不過他們接下來也不是無所事事,吳璘將保護糧草的重任交給了他們,這擔子也不輕啊!

    由於擔心西夏人採取堅壁清野的戰術,除了安排那五萬武裝牧民保護補給線外,吳璘還特地徵調來五萬民夫和數萬輛大車攜帶足夠的水糧,就算後勤供應暫時出了問題,也足夠大軍一個月的支用。河西走廊地勢特殊,西夏人很難用大部隊迂迴到聯軍的背面,所以吳璘倒不用擔心後路被斷,令他省心不少。

    當聯軍抵達賀蘭山腳下的時候,西夏人終於派出了攔截的大軍。夏王李仁孝自登基以後,一直致力於打壓軍方的勢力,但是現在國難當頭他不得不放低身段向當初被他冷落的老將們求助。西夏的將軍們雖然對李仁孝此前卸磨殺驢的行徑十分不滿,但現在趙宋聯軍近在眼前,西夏實在是不能再內亂了,便強忍不快地忙碌起來。這些老將雖然大多隱退,但他們在西夏軍中的威望仍在,有了他們的號召,一支八萬人的騎兵很快就被召集起來,然而趙宋聯軍的戰鬥力遠遠過這些老傢伙的想像,只是半天時間西夏八萬騎兵便被徹底擊潰,在吳家軍六千精騎的追擊下,連一半人都沒逃得回去

    「陛下,看來沒辦法了,還是求和吧,派人告訴他們說我們接受他們提出的條件。」,某位老臣進言道。

    「他們不會答應的,只會提出更加過分的要求」,李仁孝苦笑道,他現在終於明白崇儒抑武的弊端了,但世上是沒有後悔藥的。

    「沒有關係,無論他們答應,還是不答應,對我們大夏都是有利的。陛下難道忘了當年先祖是如何擊敗大遼十七萬大軍的嗎?」,那名大臣眼中精光一閃,顯然也非泛泛之輩。

    「對啊,若是他們答應,我們大夏便能得到喘息的機會來糾正以前的錯誤;若是他們不答應,那不正說明敵人輕視我們嗎?這正是兵法上常說的『驕兵之計』!」,李仁孝佈滿陰霾的臉上終於再次出現了久違的笑容。

    吳璘接到李仁孝的求和書,見其中言辭謙卑,不覺掩面大笑,接著將臉一沉,「現在才來求和,遲了!」

    西夏使臣雖然一臉惶恐,但看到吳璘的反應後,心中卻不免有些竊喜。

    當西夏使臣走後,吳璘立刻喊來鄭南臣進行商議,「夏人愚頑,竟然對老夫用這勞什子的『驕兵之計』,不過老夫是真的開心啊!」

    「是啊!我們漢人已經太久沒有在這些北方胡人面前揚眉吐氣過了,能被他們使用『驕兵之計』,證明他們已經失去和我們正面對抗的信心,這本身就值得我們驕傲。」,鄭南臣也附和著笑了起來,「不過,吳大人您準備如何應對呢?」

    「一切如常!」,吳璘不屑地答道,「但是那些糧車如何安排,就都委託給你了。」

    「大人的意思是末將明白了」,鄭南臣一拱手離開了主營,心中暗想,「果然這薑還是老的辣啊!」

    而這時的西夏人一面開始撤軍,一面征走駐地附近所有的糧食,填平所有的水井,並大肆縱火焚燒牧草,令草原上瀰漫起嗆人的煙霧。他們這樣做,擺明了是想令趙宋聯軍餓死、渴死。然而,西夏君臣都忽視了一點,趙宋聯軍若論實力,也許比不上當年大遼的十七萬精兵,但是南宋的經濟實力,可遠非遼國能比。如今有了數萬武裝牧民保護後勤供應,再加上吳璘和鄭南臣要求部下節約水糧,他們除了常常被煙熏得夠嗆以外,沒有受到任何妨害。

    大概是為了將戲演得更像一點,西夏人還不斷派出小股騎兵進行挑釁,而聯軍如果出戰,他們就立即撤回,希望藉此令聯軍官兵心浮氣躁,這便是所謂的「撓軍」之計。然而,吳璘和鄭南臣都是久歷戎行了,怎麼會上這種當,無論夏軍如何上躥下跳,聯軍依然是以我為主、穩步推進,但是如果西夏人沖得太靠前的話,他們也不會放過這一良機。結果十多天下來,西夏人不但沒達到他們原先的目的,反而白白折損了數千人,而這時西夏的都城興慶已經暴露在聯軍的面前。李仁孝再也忍不住了,迅將手中可用的全部兵力集結起來,一共有十一萬騎兵和八萬步兵,準備就在興慶城下與趙宋聯軍決一死戰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