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慶日第七天,皇城裡已經開始恢復正常的秩序了。各省各部的官員,陸續回到了工作崗位,開始做自己本職的工作。
六天沒上朝,也沒有料理什麼重大國事,李世民心裡也一直惦念著。這天午宴過後,他徑直就來到了弘文殿,準備視察一番,看最近幾天有沒有發生什麼重大事件。
弘文館裡,正好是御史大夫張萬福、刑部尚書杜黃裳、大理寺卿許孟容這三個人在輪值。他們三人之間工作有著緊密的聯繫,所以輪值的時候也安排他們在同一天。
李世民進來,三人帶著弘文館的一些官吏們都來迎拜。敘罷禮後,李世民走到了自己的書房裡。案桌上堆放著一些奏折,都是弘文館裡的宰相們批閱並商議好了的折子,準備逞遞給他的。李世民一一批閱,發現並沒有什麼大事。唯有一張折子,是御史大夫張萬福聯合御史中丞李景略等人一起逞上來的,議論當前吏制弊端,以及律法修改的一些事情。李世民詳細的看了一陣,發現說得還是很有道理,於是將張萬福喚了進來。
張萬福雖然七八十歲了,頭髮鬍鬚全都白得發亮,可是精神卻是十分的飽滿,身板兒也挺結實。李世民心中暗自稱奇驚歎了一陣,對他說道:「張萬福,你上奏的這份折子,朕看過了。折子裡說的一些事情,朕認為還是很有道理的。朕其實也早就打算,要整頓一下大唐的吏治。官場氣候不佳風氣糜爛,貪官太多,污吏、俗吏、庸吏也不在少數。這些人直接影響到了大唐的每一根脈絡。如果不加整治,長此以往整個國家都要壞在他們手裡。你給朕說一說,具體該要怎麼辦?」
「老臣遵旨!」張萬福聲如洪鐘的拱手一拜,振振的說道,「自古以來。治國治民首治吏。吏制不整,則天下疲軟、朝綱不振。現今的大唐,官場氣氛十分的頹敗。官員之間官官相護,只顧斂財享受,欺壓良民以權謀私、仗勢欺人。百姓們苦不堪言,朝廷地政令也無法良好的實施下去。就在關內雍州這種地方,一個小小的八品縣丞。也能置下百畝良田、豢養百十家奴、妻妾成群。這些人月俸不過十石,哪裡來的錢做出這麼大家業?無非就是收受賄賂、貪贓枉法。日前查處竇參、裴延齡的時候,皇帝陛下也是親眼所在。貪官污吏們,每年該從大唐的國庫裡抽取多少財產,又該從百姓身上抽取了多少血汗?要是天下沒有這些貪官。大唐的國庫定當會變得充盈許多,百姓也能過得富足而又安寧。倉稟實而知禮節,只要百姓們能過上安穩地日子了,許多的問題和矛盾,也能容易解決許多。」
「說得好。」李世民讚許道。「御史台專司監察朝廷百官與地方官吏。要查汰官員,是你的本職工作。小說網給朕說說,你有什麼具體的辦法沒有?」
「回陛下萬福說道,「老臣斗膽建議,取消鹽鐵轉運使、地方與諸節度觀察使以及宦官監軍這些官職,明確與鞏固御史台的職責所在。然後,恢復以往地方御史巡查以及糾察地例制,由御史台左右肅政台,安期派出御史到地方查點吏治,考評地方官吏的德行政績。」
李世民微微點了點頭。說道:「恢復御史監察與糾察職能,那是肯定要辦的。不過,你剛剛說要取消鹽鐵轉運使、地方與諸節度觀察使以及宦官監軍這些官職。理由呢?」
「陛下明鑒!」張萬福略有些激動,彷彿豁出去了一般的說道,「老臣有些話。可能會犯了一些忌諱,但還是要講。鹽鐵轉運使。完全把持朝廷鹽、鐵、糧的運轉以及調度。這些物資,都是朝廷掌握地國家重要資源。由專人把持以後,空前的暴利就會促使人的私慾急劇膨脹,容易形成巨貪。陛下還記得當初栽害你地那個江淮鹽鐵轉運使李麼?」
「嗯,記得。」李世民說道,「此人與竇文場、霍仙鳴等人朋比為奸栽害朕要在西川造反。事洩之後害怕被追查,攜巨款潛逃到了淮西投靠了李希烈。」
「正是此人。」張萬福忿然的說道,「他的私財,恐怕比太上皇的私緡還要豐富許多。國丈吳仲孺,受朝廷委派經營銷售官鹽數十年,只靠抽取薄利與勞務就成了京城第一巨富。但他恐怕也沒有李短短幾年之內污沒的橫財雄厚。鹽鐵糧這些物資事關國家命脈,如果不是由朝廷公開經營把持,就容易形成李這樣的巨貪。僅僅是一個李就貪成這樣,那麼他的下屬官僚和其他轉運使,又該從國家的血管裡抽取了多少好處?這會是一個令人嗔目結舌地巨大數字!所以,老臣肯請陛下盡快取消鹽鐵轉運使,恢復朝廷與地方官府公開經營鹽鐵糧這些物資的制度。」
世民言簡意賅當下拍板,說道,「明天上朝,朕就會當朝下旨廢除鹽鐵轉運使制度,朝廷和官府從此牢牢把握鹽鐵糧的轉運及經營。朕也在一方為官,知道你所說的地方觀察使與宦官監軍,和鹽鐵轉運使的情況也十分地相似。這些人都是皇帝與朝廷派出的親信。到了地方或是軍隊,作威作福大肆收斂賄賂,對地方與軍隊存在地問題卻是隱而不報。讓大唐以前十分完善的御史監察制度形同虛設。這兩個職務,朕也要取消它,改而恢復御史台的職能,讓一切事情公開化。」
「陛下英明!」張萬福激動的拱手拜了下來,說道,「陛下曾在西川當過節度使,肯定也是知道,所謂的地方觀察使與軍隊裡的監軍,從來都是肥缺。誰要是領到了這個職務,那就表示他要發達了。當一年觀察使或是監軍,牟取的暴利和收取的賄賂足以令人吃驚。與此同時,一些地方節度與州縣的貪官污吏們,也竭盡全力的討好他們,唯恐他們將實情回報朝廷。觀察使不說實話。朝廷就是成了瞎子聾子。長此以往,吏制越來越腐敗,貪污之風越來越橫行。現在,官場和民間已經形成了這樣的惡劣風氣:只要有錢,就可通神。沒有打不贏地官司,沒有躲不掉的災厄。只要你肯塞錢,多大的事情也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吏制腐敗直接導致法制混亂。律法被踐踏,大唐在百姓們的眼裡失去了公信力——這全是由吏制的漏洞所引發的!所以,陛下!整頓吏治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嗯,你接著說。」李世民也不激動,不急不忙的說道。「你剛剛只說了取消鹽鐵轉運使恢復御史監察這些事情。要整頓吏治,並靠這些還遠遠不夠吧?」
張萬福威凜凜地拱手一拜,大聲說道:「陛下!老臣又有一狂言,要鬥膽直諫!亂世當用重典。現今大唐的官場,如果沒有嚴苛的律法和切實有效的懲處落實下去。是沒辦法讓它好轉的。對於一些態度惡劣情節嚴重地貪官污吏、稱霸鄉鄰目無法紀的地方豪強、無視朝廷尾大不悼的公侯勳略,就要殺一儆百,以振朝綱。如果沒有雷霆萬鈞的手段。想要溫和的改良當前地朝堂與官場格局,那是根本不可能辦到的!想必陛下自己也明白,當日若不是血濺朱雀門,陛下今天也不可能安然登基。那些人,也唯有用鮮血來震攝一下才能有用。」
李世民依舊表情溫和,徐徐說道:「僅僅是殺麼?照你所說,天下官員沒有不沾一點葷腥的。全都殺光了,誰來給朕當官。誰來替朕辦事?」
「當然不是。」張萬福說道,「老臣地設想是,從長安開始,進行一場官場大整風。御史台先下制誥,勒令所有官員主動交待所犯的過錯。主動上交所收受的賄賂和牟取的不義之財。如果能夠主動交待,可從寬、從輕處理。執迷不悟者。只要御史台清查出來,一概嚴懲。與此同時,修訂律法,加強對官員的管制。並且制訂出嚴格的官員考評制度。定期對朝廷百官和地方官吏進行審查和考評,按政績與德行決定考評的等級。而這個等級,將是直接影響到陞遷與廢貶的依據。」
李世民笑了一笑,說道:「唐初地時候,太宗皇帝進行吏制整改,也做過這樣的嘗試。當時的收效還是不錯的。尤其是這個官員考評,很值得試行並推廣下去。張萬福,你說的這些,很有建設性,也很符合現今大唐地情況。只不過,這些事情做起來,工程可是十分的浩大,也不是一天兩天能完成地。並且,還需要吏部、刑部、大理寺和宗正寺的這些人合作幫忙。」
張萬福說道:「老臣年過七十,也算是活夠了。就想在入土以前做一些有用的事情出來。老臣也知道,這是一個得罪人、不討好的差事。但老臣不怕得罪人。整頓吏治這件事情,是肯定需要有人出來板黑臉、當酷吏的。老臣願意擔當這個任務。」
李世民呵呵一笑:「張萬福,你倒是個實在人。你說得不錯。整頓吏治,不僅僅需要完善律法重建制度,在這過程當中也要有人來擔當反面角色。酷吏,是肯定少不了的。但是此酷吏與武周時的彼酷吏不同。當時武後任命的一批酷吏,主要是為了替她私人服務。但你這個酷吏,卻是為大唐法制服務的。朕要給你撐腰,卻也是名正言順正大光明。現在刑部尚書杜黃裳和大理寺卿許孟容都在外面。你將他們叫進來,朕有話問問他們。」
張萬福歡喜的拱手一拜,大步走了出去。李世民看著這個老頭子心中暗道:這個老傢伙,倒是個干實事、幹大事的人。御史台,需要的就是這種不怕事、敢做事的人來當頂樑柱。整頓吏治,看來也是時機了。
過了一會兒,張萬福帶著杜黃裳和許孟容,一起進了書房。李世民對他們說道:「剛剛朕已經與張萬福談過了。朝廷馬上就要開始嚴整吏治。你們兩個坐領大理寺與刑部,要緊密配合他。另外,你們二人都是與律法直接打交道的。跟朕說說,大唐的律法,現今情況怎麼樣?」
杜黃裳上前一步,拱手拜道:「回陛下話。現今大唐仍然尚用永微年間編修的《唐律疏議》中整理的律法章程。長孫無忌等人在百年前編定的律法,至今仍然沒有過大的修改,這顯然是有些不符合現今的實情的了。微臣以為,大唐的律法在許多地方都需要修改和重新編訂了。尤其是在監督和懲治官吏這一點上,表現得尤其明顯。從貞觀到永微乃至後來的武周時候,大唐的吏治都是十分清明的,貪官極少。所以當時的律法也更偏向於讓官吏自覺、自省,而少了許多嚴明的約束與管制。方今亂世,當用重典。只有從律法上先明正典型,才有依據去整頓吏治。」
許孟容也說道:「杜大人言之有理。微臣在大理寺坐堂審案,也發現了律法中許多的不合理之處。常常有些案子,讓微臣發現無律可依、無例可遁。重編律法,勢在必行。」
「很好。」李世民微微一笑,說道,「從明天起,由杜黃裳居首,許孟容次之,刑部與大理寺的官員以及翰林院的眾學士為輔,開始著手編修新的律法。朕會親自時時從旁監督。這部律法暫時就命名為《大唐景興律》。」
「微臣遵旨!」